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一个文人的地产江湖 > 第 25 章
    500元/平方米。经过我的谈判,谈到1400元/平方米,张力看了以后感到贵,因为比老板的心理价位每平方米高出了200块,放弃了该块土地。这之后,很快就是国庆假期了,国庆节回来不久,听说张卫克要辞职,我只当谣传,没往心里去。后来,这样说的人越来越多,我才知道,张卫克通过他表哥找到一个投资者李滔共同开发这块土地,即后来的炫特区项目。当时的成jiāo价,据说是1500元/平方米。李滔当时许给张卫克分红及各种待遇,高于富力很多倍,又过了一两个礼拜,张卫克回富力归还他的配车时,我才知道他真正要辞职了。当时,我也不奇怪,这种人才流动太正常了。

    因为炫特区积累了第一桶金,后来才有了张卫克去做其他项目的机会并成为了老板。

    在我离开富力的这段日子里,李思廉和张力两位老板与我的联系始终没断,我仿佛退了下来的一个顾问,两位老板来京时总是百忙之中抽空给我电话,询问我近况,约我吃饭聊天,让我心里很是宽慰。我那时想就这么做个幕僚也挺好,内心比较放松。虽然做老板有更大的决断权,也能有更强烈的成就感,还能有更丰厚的物质利益,但确实太累了,需要在意很多,需要算计很多,可能未必适合我,我一直将内心的自由看得最重,做点事情还可以,但却不愿意背上这沉重的资本枷锁。

    那段时间的自由与轻松让我很受用,我只想用自己的专长来帮朋友找一些好地,这种“体外循环”的状态下我有了更多的自由和空间,余下空暇便想沉下来好好理理思路,争取能写出些大部头的文学作品,毕竟文学一直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梦想与追求。

    所以这段闲着的时光我一点也没浪费,我寄情山水,四处游历。观峨嵋雪,赏泰山松,寻长江源,访黄*。散文、诗歌,抒情、写意,过足了瘾。碑林更是没少去,那些汇集了书法精髓的老石让我如痴如醉,挥毫泼墨在那段日子里已经不再是奢侈。精神得到了解放,心胸也更加开阔,下笔也更加有神,就是打那之后,我的书法不仅更能自得其乐,也获得了更多朋友的认可,很是欣慰。

    我还有机会去了趟横店,应一位大姐之邀去探访他们的剧组。他们在拍《福贵》,就是那部根据余华的《活着》改编成的电视剧。大姐在投拍这部戏前选编剧时得知我认识曾做过《外来妹》编剧的著名编剧谢丽虹,就让我把她介绍过来,成了他们《福贵》这部戏的编剧。谢丽虹曾任央视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文学部主任,我们早在10多年前就有过合作。那时我刚从海南来北京,接了尤小刚导演的一个活,为其写了一部名为《潮涌海之南》的22集的电视剧剧本,当时就是和谢丽虹合作的,但由于投资方的原因那部戏一直也没能拍成。我到了大姐她们剧组时《福贵》的主题歌还没有着落,大姐和谢丽虹都撺掇我给这个戏写个主题歌的歌词。她们知道我早年就曾有过作词经历。毕竟我曾在jiāo响乐队cāo过琴,懂些音律,所以作词还算轻车熟路,歌词能借助音乐的力量让文字的情感更加热烈和鲜活,所以多年前就对歌词颇为用心,也确实写了不少作品。最近我偶然发现有的网站上还贴着我20多年前作词的歌,有一首我作词,由著名作曲家纪溪坪先生作曲,西安音乐学院彭媛娣教授首唱过的《我骄傲,我拥有黄河的肤色》还被人剽窃了一番,让人既惊讶又愤慨。很多年没写了,怀着一丝忐忑,在大姐她们的盛情邀约下,我欣然命笔,作了一首《福贵》:

    一个文人的地产江湖 第四部分 体外循环(4)

    福贵福贵

    谁福谁贵

    福在无求

    贵在实惠

    花鼓声声唱江南丝雨

    喜怒哀乐听小桥流水

    五福临门是天上的云朵

    大福大贵是铁树的花蕊

    福贵福贵

    啥叫福贵

    福在平安

    贵在滋味

    莫道是天上神仙就好

    活在人间实在最美

    平常事平常心是平常的人

    好好地活着就是百姓的福贵

    电视剧播出后,这首歌也红了,本来是玩一票,没想到后来导过《北风那个吹》的著名导演安建先生得闻后也来找我,让我给他的新作,以日据东三省后的上海滩风云为题材而拍摄的《上海迷雾》的主题歌也作一下词,于是我只得再次献丑,写了首《人在江湖》。没多久这首歌也随着此剧的播出而在大江南北传唱

    身在乱世心在清凉

    怎样的天下你胸中装

    你也生疑我也猜想

    彼此的忠诚无处去衡量

    春暖花开花不开

    秋阳高照照无光

    临风把酒与谁言

    心里的话儿无处讲

    人在江湖心在远方

    怎样的风云你能相忘

    你也徘徊我也惆怅

    彼此的聚散却那么无常

    昨日才见春草绿

    今朝就是*黄

    本是有情却无缘

    有谁能听你诉衷肠

    好不容易回到了我朝思暮想的文化圈,刚找到点“超脱”的感觉,现实的纷扰就又将我的心往回拉。毕竟是进了这个地产江湖的人,有时候真的是身不由己了。

    在我离开之前,我已经帮富力找了白家庄的青年印刷厂的地,也就是后来的富力爱丁堡地块。我走之前已将此地块的方案审批完毕,基本达到了公司的要求,但就此地块与土地方的合作分配问题还没有完全谈妥。我知道这是块好地,如果半途而废非常可惜,所以我离开之后也没有撂挑子,富力的两位老板也一直和我保持着联系,我也继续从中游说,帮着富力继续谈。不断的谈判,不断的jiāo流,通过方案的不断修正,这块地也成就了富力在北京的又一个极富地段价值的经典项目。

    我知道我跟土地的jiāo道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还难以完全停顿。因为我拿地的名声在外,所以经常有人给我推荐地,拉着我四处去看地,很多都是朋友、熟人,也不好推辞,看着看着自己看到眼里又会进到心里,让我又难以割舍。另外也还有人让帮着推荐地、做预估之类的。

    我得知富力也在积极拓展土地储备,恰好,适逢我西安的一个已经做了老板的发小,在西安有一块近700亩的住宅用地,正待字闺中,很多人上门“提亲”,我得知后便有意撮合,约了我这位发小和张力在北京的嘉里中心见了面,深入谈了这块地,终究双方还是达成了合议,这便有了日后的西安富力城。

    随着北京城市格局由“摊大饼”向“多中心”的转变,我认为由此必然会导致新的开发热点的出现。于是我那时也把目光投到了以前不太关注的郊区地块,在顺义马坡附近瞄上了一块400多亩的地,这块地处在中央别墅区距市区30公里,离首都机场8公里,距六环路仅6公里,从101国道和京承高速均可达到;15万人的顺义新城,定位为顺义区的政治、文化中心;66万平方米的新国展创意基地;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乡村跑马场,高尔夫球场等等都紧邻地块周边,绝对是做高端低密度住宅的好地块。我和土地方的陈老板谈得非常好,最后谈拢的地价也非常优惠,后来我还把陈介绍给了张力。张老板挺高兴,并且诚挚地邀我回去,我还是有些犹豫。

    两位老板还是一如既往,来京的空暇之时都会抽时间和我见面、聊天,到了2005年初的时候,二位老板再次找到了我,看我身体、气色都不错了,再三邀请我回去,让我感动。我略作沉吟之后向老板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回去我也愿意,但不想再担任北京公司的总经理职务,我想少管一些具体事物,超脱一点。老板表示同意。

    当时富力已经在天津老城厢拿了地,但开不了工,方案批不下来。我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时。2005年2月21日我上任的当天就和新任的天津公司总经理朱大洪俩人去了天津,通过两个星期的运作和努力,于3月4日上午天津富力城项目正式开工。而当时同样转战天津的另一个大公司搞了几个月的方案还是迟迟未能通过。

    从此,我又回到了富力,结束了这段“体外循环”的经历。

    而富力地产此时真正走上了由广州进北京,然后向全国辐shè的拓展之路。那块顺义马坡的地也并入了富力的版图,成为了富力地产的首个别墅项目:北京富力湾。

    一个文人的地产江湖 第四部分 富力法则(1)

    这次回富力之后,我确实想超脱一些,为此我还做了一个对我职业生涯影响重大的决定,去读书!2005年9月我进入长江商学院,成为了长江七期的学员。长江给了我全新的视野,也使我在日常的公司管理实践中有了更多的理xìng思考。遇到一些问题时,我可以把自己是作为旁观者来看待,用一种“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的胸怀和眼界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我所谓的旁观者的态度,并不是一般意义上说的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眼旁观,而是更多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凝结一些思想的结晶。我喜欢彼得德鲁克的《旁观者》,从中感受到了管理大师思想的敏锐和视角的独特。德鲁克说,把人物的某一方面单独来看,人物无不活灵活现,带有鲜明的个xìng特征。我想,企业或组织也是一样。正如富力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每个问题都不是单独出现的,都是带有公司特殊历史时期特色的,放在公司运行的过程中来看,问题是单靠某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的。我感觉自己的视角更加开阔了。

    我的超脱,也与此时富力的境况有关。此时的富力也正如日中天,一路高歌猛进,香港上市、五盘同开、名列全国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之冠……在被誉为“房地产业冷冬”的2005政策年,众多饱受煎熬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只有富力完成了上述一系列令人艳羡的“创举”。在外界严酷的条件下,富力地产为何能取得如此佳绩,引发了我对富力商业模式的思考与总结。

    富力成功在香港上市,五盘同开又一次刷新了热销的纪录,同时还在西安开疆拓土,的确成就了一系列薄冰起舞、逆风飞扬的业界奇迹。富力能取得如此成绩,是因为它拥有了资本市场的杠杆。这种杠杆谁都可以使用,但富力的基础打得比较好,是房地产专业化的企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诱惑的东西很多,很容易分散企业的精力。但任你东西南北风,富力就是只做房地产,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低成本、产业链、规模化、做xìng价比最好的房子,就是靠这一战略和商业模式,富力才取得了当时的成功。

    房地产企业选择何种商业模式,决定了其对经济周期的抗跌xìng强弱,决定了其能否持续发展。战略则是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及可取得资源的情况,为求得企业生存与长期稳定的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而企业战略是商业模式的基础。

    富力的经营战略

    富力地产在1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把握市场的威胁与机会,充分分析公司内外部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形成了支撑企业快速成长独特的八大发展优势,即富力当时所谓的“八大战略”

    1经营形态战略升级:本着对城市发展的前瞻xìng研究,适度超前地、策略xìng地选择城市地块发展,同时导入城市运营理念,为城市增加价值,实现从社区开发商到城市运营商的经营形态的升级。

    2规模化低成本运营:在条件相对较差的老城区购地,快速抛售,资金迅速回笼。建筑材料及设施等都因大量进货及联合招标而大幅降低建筑成本,形成集团化、规范化运作。

    3全谱系多元化精品:产品开发上不局限于某一两个类型的产品,而是全谱系多元化开发,各种类型的产品都有,使客户的选择余地很大。在产品打造上追求设计优势,以人为本,不断创新,追求精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生活方式。

    一个文人的地产江湖 第四部分 富力法则(2)

    4共建服务管理体系:利用规模效益创新服务模式,拥有自己的设计公司、建筑公司、监理公司、物业公司等一条龙集团经营,把诚意服务的理念贯穿在每个环节。

    5快速滚动销售模式:富力在广州主要做中档楼盘的销售,以快速销售实现迅速回笼资金。项目销售滚动开发,多项目同时运作。

    6强化人力资源平台:企业管理系统完善,公司运作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一套比较完善的机制,对人力资源进行长期规划,以达到选才、育才、留才、用才的目的。

    7项目同步迅速推进:以规模化、均好xìng的产品与服务进行快速开发,即多个项目齐头并进迅速推进策略。拥有自己的土地储备和资源储备,公司的强大实力确保多项目同时运作的安全。

    8几级连跳全国xìng扩张:实现从广州北京全国其他重点城市的扩张,最终把富力品牌打造成全国xìng知名品牌。

    在发展战略、项目开发模式、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富力较万科都有很大的差异,万科经历了多次战略调整,最清晰简洁的概括可能就是“10年加法和10年减法”,即在第一个10年走多元化道路解决了如何生存的问题;在第二个10年放弃综合商社的发展模式,以城市居民住宅为主导业务,解决了专业化问题。现在的万科强调在区域内的集约化经营,以加强对资源的整合利用。

    富力则是一直在做“加法”,经过10余年的发展,富力也经历了两个阶段:其前期属于快速增长期阶段,主要以住宅类这种可以短期收效的产业进行支撑,实现了快速成长;2003年之后,富力地产开始了战略转移,意图从以往“短、平、快”的住宅销售转向以稳健、稳固型发展的产业形式,增加了商业地产的开发率。重点发展如写字楼、商场等长期投资型、回报慢、收效稳定的产业的开发与销售。

    与万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