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他深深的感觉到李跃的威胁,自知陇右军不再是前两次唐军那般羸弱,这一次面对的敌人是天下最强之兵,南诏不足十万大军,能够抵挡住陇右的兵锋吗?
二十一日,蒙阁逻凤亲自率领南诏所有可战之兵开往战场,但是就在蒙阁逻凤还没有出发之前,就从前方传来令他几乎晕阙的噩耗,仅仅抵抗了不到三个时辰,泸州城失守!
蒙阁逻凤震惊了,南诏的士兵惊慌了,陇右军突然来袭,毫无征兆,泸州城就这样毫无反抗之力地落入敌手。
在群臣众将的搀扶下,蒙阁逻凤回到王城,他需要消化这个消息,需要重新审视这一场战争的意义,需要重新定位对陇右军以及青龙少帅的实力,无论如何,他还是小看了雄冠天下的陇右军,此时此刻,蒙阁逻凤多少理解了为何强大如斯的吐蕃会在李跃的兵锋下迅速的土崩瓦解。
蒙阁逻凤一个人思考了整整半个时辰,他眼神镇定地走出来,陇右军的强大,中原王朝的强大,并不是南诏这种弹丸小国可以匹敌的,既然吐蕃就难以抵挡陇右军的兵锋,南诏拿什么来阻挡,前两次对唐军的胜利使得蒙阁逻凤在内心深处对唐军产生了小视。
此刻,蒙阁逻凤终于想通了,终于释怀了,他放下了包袱,南诏世代都是奉中原为宗主国,最后分崩离析,也都是由于大唐官员的压迫,蒙阁逻凤想到了唯一的可以使得南诏保存的办法,那就是主动向李跃投诚。
凉王李跃,勇猛善战,威震四海,亲爱百姓,这是蒙阁逻凤从蜀南搜集来的百姓对凉王的评价,照蒙阁逻凤自己心中的猜测,李跃并不是那种不讲道理的人,虽说李跃杀人无数,也还有屠夫的凶煞之名,但是,那是对敌人的心狠手辣,蒙阁逻凤自认换做自己,对敌人也不会留情。
主意打定之后,蒙阁逻凤迅速召集群臣,写降表,并且将南诏与唐朝世代的关系,以及近十年来云南太守的贪得无厌和无赖行径据实写在上面,最后他让所南诏士兵在盔甲之上,系白带,做完这些,蒙阁逻凤还不放心,他要将让凉王李跃看到自己的真诚。
群臣也一齐,最后蒙阁逻凤将南诏最漂亮的小公主也带着,整个队伍并不像是出征,反而像是举国送亲队伍一般向着已经被陇右军占领的泸州城出发。
泸州城,并没有很大的战争痕迹,只有残破的城墙,以及密集的陇右军在泸州城内四处巡逻监视,凌晨,短短两个时辰,在陇右军的zhàyào面前,泸州城脆弱的就如同一张白纸,李跃不费吹灰之力,五万精骑鱼贯而入,泸州城的南诏守将吓得屁滚尿流,直接就引兵投降了,他可听说过李跃的名声,杀人不眨眼的屠夫,为了全程百姓的xìng命,也为了自己的xìng命,泸州城的守将非常积极地就升了白旗。
陇右军进入泸州城之后,并没有急于前进,而是在泸州城内停下来,丝毫没有急着再进一步的意思。过了仅仅两天,李跃就收到了来自南诏王蒙阁逻凤的降表,言辞积极恳切,并且愿意继续奉中原朝廷为宗主国,将南诏小公主许给凉王李跃。。。。
陇右军不急不慢,却等来这个好消息,这个结果是李跃万万没想到的,按照常理,南诏近三年两次在唐廷的战斗中使得唐军损失惨重,尤其是中原的百姓家庭,因为杨国忠的大面积征集士兵,最后活着回去的寥寥无几。
原本以为南诏是个硬骨头,但是胜利来得就是这么快,蒙阁逻凤的大队伍两天后就到泸州城,看着好几页的降表,越看到降表的后面,李跃的脸色就越差,看完之后,yīn沉着脸,一言不发。郭焕接过降表,一目十行,看完之后愤愤地说道:“岂有此理,这张须陀死有余辜。”
十月二十八日,蒙阁逻凤的大部队终于来到泸州城,蒙阁逻凤以臣子的身份向李跃请降,李跃没有急着接受降表,只是答应了愿意接受南诏的称臣,但是正式的投降却要在南诏王城进行,蒙阁逻凤不明所以,但是欣然答应了李跃的要求。
就这样,时间很快进入到凛冽的十一月,就在李跃与南诏王一行还没有到达南诏王城的时候,突然传来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这个消息然犹如晴天霹雳,所有人都慌了,包括蒙阁逻凤也惊慌失措,只有李跃与郭焕,镇定仿佛早就已经预知到此事一般,渔阳鼙鼓动地来,安禄山起兵了!
第二百二十五章 清君侧
更新时间2015-8-12 10:17:05 字数:2497
寒风凛冽的十一月初,安禄山正式提出清君侧的口号,他召集范阳、平卢的胡汉马步兵,共十五万,打出了奉密旨讨jiān相杨国忠的旗帜。
他挺着肥胖的身躯,对众将士说道:“今陛下有旨,令我安禄山统兵入朝,讨伐杨国忠,诸君应该立即从军。”
众将士听到这样的说法,如同晴天霹雳,愕然相顾,但因不知真情,只得信以为真,默然听命。
看到众将士已经被慑服,安禄山以高尚、严庄为谋士,以孙孝哲、高邈、何千年为骨干,组成了伪政权的核心班子。
继政治安排之后,他又作了军事布置,委任范阳节度副使贾循守范阳,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守平卢,别将高松岩守大同,其余将领追随他率主力南下。
部队顶着月光出发,夜行昼宿,日程六十里。
行至蓟城南,举行了全军的誓师大会。
安禄山亲自训话说:“今日我奉圣命,讨jiān相杨国忠,若有人持异议,或动摇军心者,当株连九族!”
誓师后,开始了大行军。
安禄山乘坐铁舆,挥兵南征,一路浩浩dàngdàng,金鼓震地,烟尘弥空。
天下承平日久,沿途士庶已多年不闻战事,猝然间见范阳兵来了,完全陷入了惊慌失措的状态,乱作一团。
范阳兵所过州县,守军几乎没有任何抵抗能力,无不望风披靡,有开门投降者,有弃城逃跑者,有被杀戮纳首者,河北一境很快就被攻下。
何千年、高邈率领奚骑兵二十多人,直往太原,说是来献神shè手,太原副留守不知是计,开门相迎,当即被劫走。
太原官府十万火急,向朝廷报警。
接着,东受降城送来了同样的消息。
面临震惊全国的动乱,李隆基依然不肯相信,认为受他厚恩的安禄山,绝不会恩将仇报,刀戈相见。一切的消息,只是安禄山的政敌在危言耸听。
无动于衷,李隆基对此置之不理。
势如破竹,范阳军在朝廷毫无对策与准备的形势下,迅猛突进,向河南逼来。
当地的警报如同雪片似得飞入中枢,李隆基才刚刚醒悟,安禄山与他已非当日的君臣关系了。
宰辅们被召入皇宫商量对策。
杨国忠因为预言实现,洋洋得意,信口开河地说:“今天谋反者,唯独安禄山一人,众将士都不愿追随,不出几天,安禄山之首级必被传入京师。”
李隆基完全没了当年庆幸的政治头脑,竟然表示了同意。
群臣虽然觉得杨国忠的看法荒唐至极,但无一人敢于挺身而出,表示异议。
面对安禄山的叛乱,李隆基不得不做了一些消极的准备。
他一直以太平天子自居,长期以来对禁军的建设漠不关心,现在的禁军士兵多是市井之徒,毫无战斗能力与经验可谈,服役不过是解决生计问题。
这样的军队,自然无法与范阳铁骑相抗衡,李隆基病急乱投医,命令财政部门开库取帛,招募军队应急。
将进毕恩陈、金吾将军程千里,奉命cāo办此事。二人分别到洛阳、河东招募数万人,只经过简单的组合,未加严格训练,即作为主力,去迎击范阳军。
恰逢此时,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到长安述职办差,主动到华清宫入谒李隆基,常清夸夸其谈地说:“安禄山率领凶徒十余万,侵犯中原,因太平时久,人们已不知战,事情有逆顺之分,情势也有奇变可能,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库藏以募骁勇,然后渡黄河,指日可取安禄山之首献于阙下。”
闻有破敌之策,李隆基也不辨是否符合实际,决定照办。
翌日,封常清被任为范阳、平卢节度使,赴洛阳募兵。
不出十天,招到了六万人,但尽是些不谙武事的市民,封常清拆除洛阳桥,以作为固守东京之计。
李隆基终于在华清宫呆不住了,移驾返回长安。首先斩了太仆卿安庆宗,并且赐荣义郡主自裁。然后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被调往户部尚书,以朔方右厢兵马使、九原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
再令荣王李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招募市民十一万,组成天武军,进行东征。
实际负责的高仙芝,他受命之后,集结飞骑、犷骑、以及朔方、河西、陇右的赴京军队,加上新募壮丁,合计五万人,先前往陕州驻屯。李隆基亲自送行,命令宦官监门将军边令诚为监军,随军而行。
经过快速的布置,朝廷粗略地形成了防务。
在高仙芝受命之前,安禄山已进达博陵以南,斩杨光宇祭旗,命令安忠志率领精兵守土门,以绝官兵援兵。布置完毕,发起了对博陵城的攻势。得手之后,让张守的儿子张献诚出任太守,当年张守对他有知遇之恩。
随后,安禄山移军直指藁城,驻守藁城的常山太守是颜杲卿,思量寡不敌众,与太史袁履谦开城门,迎纳安禄山。安禄山为了奖励他们的主动归顺,让他们仍然领原职。
安禄山命蒋擎率几千人,前去防范西来的官军。颜杲卿原本是迫不得已,做了佯降,为的是争取时间,争取底盘,在骗得安禄山信任后,开始于袁履谦密谋,准备起兵讨逆。
离开藁城的安禄山,收常山,渡黄河,直下灵昌,兵围陈留。
陈留解读是张介然,入陈留仅仅几天,尚且来不及布置防御,守兵见范阳军来势汹汹,已经先失去了斗志,陈留太瘦郭纳私开城门投降,张介然被擒获。
恰逢安庆宗的死讯从长安传过来,安禄山仰天恸哭道:“我有何罪,而杀我子。”
在愤恨之余,他将张介然等上万降卒一体处死,以泄其怒。血流成河,太平王朝瞬间化为地狱景象。
十二月份,安禄山趁胜追击。形势已经对唐廷极其不利,李隆基为了挽回败局,不得已下诏,命令朔方、河西、剑南军队,除了留守城堡外,一律由节度使率领赴行营,约以二十日内完成集结。唯独没有提起陇右,既没有让李跃迅速从南诏战场撤回,也没有让他继续进攻,李隆基忌惮李跃的势力,他深深地担心李跃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安禄山,陇右十二万大军,除了驻守西藏与陇右境内,至少可以有五万精兵来救援,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李隆基对边将已经极度不信任,没有诏令陇右,也正是他矛盾的心理的体现,万一尾大不掉,岂不是后患无穷。
亲征,成为了李隆基号召全国军民讨逆的总动员令。
天下动dàng,人心动dàng,百姓惶恐之余,不自觉的想到了陇右节度使,青龙少帅以及他的雄冠天下的精兵强将,为什么没有派来讨伐叛乱,慢慢的,陇右节度使李跃正在率领精锐征讨南诏的消息渐渐被动乱中的百姓知晓,但是,皇帝的总动员令却没有要求陇右军来救中原,这个悬念与疑问也慢慢弥漫开来。
南诏王城,李跃与蒙阁逻凤淡然地坐在金碧辉煌的大殿内,李跃在上座。距离收到安禄山叛乱的消息已经整整一个月了,这一个月,蒙阁逻凤一直心存疑惑,直到现在,他猜到了一些,但是不敢确定,更不敢问李跃。
李隆基的总动员令已经传开,不出所料,李隆基没有征调李跃救中原的水火之势。
漠然地站起来。
“我该走了。”
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阳失陷
更新时间2015-8-13 10:36:46 字数:2016
成为安禄山后方的河北地区,只剩下平原郡,还暗中属于朝廷。在范阳鼙鼓响起之前,平原太守颜真卿审时度势,知道安禄山早晚要反,趁着雨期抢修城墙战壕,补充兵士,充实仓廪,做好了一切准备。可是范阳军来得太突然了,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他没有迎战,装出悠然自得的样子,汇集文士吟诗饮酒,泛舟于碧波之上。
再按路上眼中,颜真卿不过是一介书生,成不了什么气候,因此没有仔细审查,就命他领平原、博平军,负责防守河津。
颜真卿佯装接受,毫无破绽。
在安禄山叛军离开河北,挺进河南后,颜真卿派遣司马李平奔赴长安,向皇帝申明了他忠于唐廷的立场。
当初听到河北郡县相继失守,李隆基曾经叹息“河北二十四郡,竟然无一忠臣。”
此时听到颜真卿的立场,欣喜万分地说:“朕不知颜真卿容貌形状怎样,竟能有如此作为。”
没有得到唐廷一兵一粗的世纪救援,颜真卿竭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发文联系河北诸郡,团结各种抵抗叛乱的势力。
颜真卿登高振臂一呼,响应者纷至沓来。
当时范阳军已经兵临荥阳城下,营养太瘦加强守备,迎击来犯之敌,范阳兵强行等成,遭遇了顽强的抵抗,坠者如雨,死伤不计其数。
安禄山对将领的无能,表示了不满,调集精兵攻城,亲自在后面督阵,终于攻陷了荥阳,杀死了荥阳太守。
荥阳的手,范阳军由此声势大振,安禄山攻取洛阳的战略计划,有了初步的保证,他以田承嗣、安忠志为前锋,挥兵向洛阳逼近。
封常清率领新募的兵士,在武牢关设下防线,进行阻击,但是这批根本没有经过训练的乌合之众,与范阳军一触即溃,他收拾残众,退守葵园,再战复败,直至扯到洛阳的上东门,仓促形成队伍,又被冲溃。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