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中国大形势 > 第 45 章
    势就是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比如“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家庭保障”,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居者有其屋”制度,因为在居民支出中,住房支出是最大的一笔支出,而只要解决好了住房问题,民生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新加坡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解决了“居者有其屋”的问题,新加坡也因此成为了东亚乃至世界范围内中产阶级社会成功运行的典范。

    新加坡这种中产阶级社会模式也是认同度非常高的中产阶级模式,笔者认为这种认同也主要来源于新加坡这种非常独特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节 本章前言

    1 本章前言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是改善民生,但由于市场经济的无序xìng,经济发展并不一定能带来民生的改善。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国家不断的减税,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此举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却导致中产阶级社会解体,民生问题越来越大。相反,北欧国家不但没有削减福利支出,反而加大了福利支出,而北欧经济并没有受到影响,民众却可以在高福利的保障下安居乐业。

    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农民进城,将面临更高的生活成本和更低的生活保障。如何才能建立起适合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最重要的民生课题。现在中国,社保水平远远不够,民众还要忍受高房价的折磨,可惜中国对民生的讨论却不深入。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长期坚持市场原教旨主义,基本不关心民生,老百姓不闹事就是他们的底线。而中国的一些新势力经济学家,更倾向于关注金融问题、特别是国际金融问题,在民生方面,也只是关注一下房价等热点问题。可以说现在的中国几乎没有什么人彻底的思考一下民生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其他领域都帮派林立,各有其代表人物及明显主张,而在民生问题上,就很少有人提出像样的观点,也没有什么有影响力的主张能够浮出水面,即使是笔者这样长期关注财经问题的人都没有发现。但这并不说明经济学家就不应该关注民生,不关心民生的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而且也出现了非常多的大师级人物。关注民生也是经济学家不可逃避的责任。而中国学者,对民生这样一个重要问题的忽视甚至是漠视,则是对全社会最大的亏欠。

    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非常的发展,但是普通民众“养家糊口”却越来越不易,当然这里面原因非常的多,笔者是八零后,属于对民生问题最敏感的一代,笔者根据自己对经济的研究,提出了建设“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的主张。本章就主要阐述这个主张。

    第七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

    第七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四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有什么好处?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生存仍然是首要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抱怨生活成本太高,在物价奇高的大城市更是如此,”“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不仅对普通民众、对国家整体经济都有着非常大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低生存成本是最大的社会福利

    很多国家在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同时又加大了物价水平,客观上加大了人们的生存成本,福利社会永远不可能照顾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如果能够在人们的工资水平保持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大大降低生活必须品的价格,则相当于提高了民众的购买力,可以大大舒缓民众的生存压力。“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也就是这样一种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减轻民众生存负担的社会模式。对普通民众来说,低生存成本就是最大的福利。

    2、“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使国家产业更具国际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除了技术因素外,劳动力价格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对于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他们大部分的消费都是与生存相关的必要xìng消费。如果民众的生存成本降低,则这个国家的劳动力价格水平就可以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在与其他国家进行产业竞争时就可以具有优势,当今很多发达国家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方面渐渐失去了优势,而只能将经济锁定在少数资本密集及知识密集型的经济领域,而随着新兴经济体在技术方面的不断进步,这些国家在高附加值领域的优势也将不断消失,而对于同一技术发展水平的两个国家来说,谁的劳工成本越低,谁就更具备发展优势,比如美国和日本的汽车企业竞争时,美国工人工资太高使美国汽车丧失了价格优势,当然美国的工人工资价格高主要是其医疗费用价格太高,”“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模式就可以大大降低劳工成本。

    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价格是由低收入群体的生存成本决定的,而与高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关系不大,因此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可以将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价格水平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3、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全社会消费能力

    当“低生存成本型社会”降低了住房、医疗、生存必需品等方面的物价,也就为民众省去了大量的生活开支,而民众剩余的钱可以更多的用于享受xìng消费,这样也就从整体上提升民众的消费水平,扩大了社会需求,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

    4、可以让人生活的更有尊严

    在福利社会,很多补助都是按照收入水平来发放,而这样的发放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监督,而且程序相当繁琐,这些都给低收入群体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而这些过程无形中也损害了民众的尊严,而“低生存成本型社会”则直接降低商品的价格,让那些本该接受政府救助的民众可以通过自己的收入维持生存,而不用通过繁琐的手续从政府那里获得救助,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生存的更有尊严,因为现代社会,收入的高低主要是由于国家的经济政策决定,而与勤劳还是懒惰已经关系不大,现在国家主张民众应该体面的工作,有尊严的生活,因此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非常有必要。

    5、可以降低国家的经济风险

    对于民众来说,在生活中,会遇到生病、失业等风险,对于全社会来说,则要经受经济周期的考验,而如果生存成本非常低的话,则社会的抗风险能力将大大增强。

    一、本章前言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是改善民生,但由于市场经济的无序xìng,经济发展并不一定能带来民生的改善。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非常的发展,但是普通民众“养家糊口”却越来越不易。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国家不断的减税,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此举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却导致中产阶级社会解体,民生问题越来越大。相反,北欧国家不但没有削减福利支出,反而加大了福利支出,而北欧经济并没有受到影响,民众却可以在高福利的保障下安居乐业。

    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农民进城,将面临更高的生活成本和更低的生活保障。如何才能建立起适合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最重要的民生课题。现在中国,社保水平远远不够,民众还要忍受高房价的折磨,可惜中国对民生的讨论却不深入。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长期坚持市场原教旨主义,基本不关心民生,老百姓不闹事就是他们的底线。可以说现在的中国几乎没有什么人彻底的思考一下民生问题。

    经济学家漠视民生 是对全社会最大的亏欠

    经济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都帮派林立,都有其代表xìng人物及明显主张,而在民生问题上,就很少有人提出像样的观点,也没有什么有影响力的主张够浮出水面。即使是笔者这样长期关注财经问题的人都没有发现。但这并不说明经济学家就不应该关注民生,不关心民生的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而且也出现了非常多的大师级人物。关注民生也是经济学家不可逃避的责任。而中国学者,对民生这样一个重要问题的忽视甚至是漠视,则是对全社会最大的亏欠。

    然而美好的生活不会自动实现,不能靠文学家的描述,抱怨也没有用,必须是经济学家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后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才可以实现。

    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可以提高民众的中产认同

    上一章,笔者指出,中产阶级的自我认同比率,比按收入标准计算出来的中产阶级比率更靠谱,而要让民众获得更高的中产阶级认同,就必须让民众过上有保障、无生存压力的生活,根据自己对经济的研究,提出了建设“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的主张。本章就主要阐述这个主张。

    四、生存成本过高的原因何在?

    第四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一

    生存成本过高的原因何在?

    民众普遍抱怨生存成本过高,这里面除“新五蠹”导致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外,笔者认为还有两个最直接的原因,一是不同的生活模式导致了生产成本升高;二是由高物价直接导致生存成本升高。

    (一)、生活模式不同导致生活成本升高

    生活方式是造成生存成本过高的一个主因,我国正处于城镇化时期,我们可以从吃穿住行用等方面,将农村的生活方式与城市生活方式进行一下比较:

    在吃饭方面:农民都是吃自己种的粮食、蔬菜,可以免去经销商的层层盘剥,也省去了运输费用。农村吃水基本上不用钱,既没管网费用,也没有污水处理费用,农村做饭的柴火基本上是自己的庄稼秸秆,也不产生费用,而在城市这些都要购买,买煤气要钱,买粮食、蔬菜要钱,甚至喝水都要钱,两相比较,差别太大了。而那些不具备做饭条件的人群,需要在街上买饭吃,在吃饭方面的开支就更大,而现大部分出租房都不具备做饭的条件。

    在衣服方面:农民种庄稼可以比较穿比较差一点的衣服,而如果生活在城市,特别是白领人群,服装就是非常大的一笔开支。

    在居住方面:农民在自己的宅基地盖房,付出的只是一些建筑材料费。而在城市则需要向开发商购买住房,而开发商则要向国家缴纳土地出让金,开发商也要牟利,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暴利行业,这导致城市房价非常的高,而且农民住自己的房,还不用每月jiāo纳物业管理费。

    在出行的方面:农民出行一般是走路或自行车,远一点骑摩托车,很少用公jiāo车,而在城市基本上是公jiāo车或出租车,好一点的家庭用私家车,这样jiāo通成本就非常的高。

    在用品方面:现在都是工业化社会,同样的商品在农村与城市价格差别不大。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婚丧嫁娶、医疗、娱乐等其他方面也差别很大,比如结婚方面,农村在农家大院办酒席,而城市必须是大酒店;另外农村基本不存在娱乐健身等方面的支出。可见与农村生活相比,城市生活无形中加大了人们的生存成本。

    现在很多人喜欢用人均收入对城市和农村进行比较,其实这样比较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因为农村与城市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模式。城市人要想达到与农村人达到相同的生活水平,其收入水平必须远远大于农村人才可以。

    (二)、高物价是导致生存成本过高的直接原因

    同样是城市生活,在不同国家,或是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生存成本也不一样,这主要表现为物价的高低不一样,高物价导致生存成本较高的最直接原因,而物价的不同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

    1、高税收导致高物价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高福利国家,高福利国家各种税收非常高,产品到了消费者手上,价格也就非常的贵了,比如有学者记载,在瑞典的餐馆点一个“青菜炒鸡ròu”就要十八美元,因为养鸡要抽税、饲料要抽税、鸡的运输要抽税,批发要抽税、零售要抽税,到了饭店还要抽税,这样一个炒鸡ròu到了顾客那里就奇贵无比了。其实北欧的所有商品都非常的贵,在各个版本的世界城市物价大排名中北欧城市都高居榜首,最关键的就是高税收导致了高物价。

    2、高房价导致高物价

    高房价导致高物价的情况在东亚地区表现的非常突出,或是一些大城市这种情况也非常突出。首先,房价高,工人的生存就高,工人生存成本高必然带动工资上升,工资上升又必然导致物价升高。这两年珠三角地区的通货膨胀并不很厉害,生活用品的价格上涨也不多,但高房价却导致了工人生存成本大幅提高,因此很多人逃离这些地方。其次高房价也会带动商业租金的提高,而商业租金的升高直接导致了商品流通环节的高成本,也可以导致物价升高。

    3、级差地租导致的高物价

    级差地租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繁华商业区往往商铺租金较高,经营者必须靠提高商品价格来弥补租金损失。因此在同一城市,不同地段,商品价格往往有很大的差异,越是繁华地段,商品价格就越高,民众的生存成本也就越大。

    4、廉价商业模式的取消导致高物价

    同样的商品也会因为不同的商业模式而产生较大的价格差异,比如流动商贩的存在可以让普通民众买到一些便宜的生活用品。露天菜市场可以民众让买到一些便宜的蔬菜。那些高档的商业模式所必须的装潢费用、照明费用、营销成本等都可以大大增加商品的价。而政府如果强制取消一些廉价的商业模式,就必须导致商品价格的总体走高,加重民众的生产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