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装甲战 > 第 18 章
    为,夜袭将很少被用于突贯敌防御全纵深,但这并不排除为了瓦解敌方士气而不是为了实战效果而采取夜袭行动,因为尽管坦克在夜间行动的实际效果往往不佳,但是对士气的影响却是相当大的。为此目的而使用坦克进行夜袭,几乎肯定会使对方处于忧虑不安的状态。如果己方掌握了主动权,对方就会惶惶不可终日。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只有在没有其他手段可以取胜的时候,才采用谋求直接战果的夜袭行动。而谋求士气效果的夜袭在未来战争中将成为相当普遍的作战方式,其目的在于不让敌人休息,使敌人始终坐立不安,从而把敌人搞得精疲力竭。

    [注:我认为,这更适用对空袭,因为空袭在士气上的效果比直接与敌jiāo战的效果更大。]在防御部队后方实施的夜间行动98. 应予考虑的一般问题正如我已经谈过的,在机械化战争中,防护部队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由游击分队担任全面防护任务,二是反坦克区域中的防御部队。在反坦克区域实施防御的情况下,夜间行动更近似平时的条件。但是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主要的困难在于车辆关闭前灯行驶,并应估计到主要的危险来自空中。

    99. 夜行军的实施夜行军主要可分为两类:(1)公路行军;(2)越野行军。在公路行军中,主要危险来自路上的障碍物——地雷、路障和敌方的反坦克武器。在野战行军中,困难在于寻找道路。夜间行军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认真的侦察。灌木丛、铁轨、丛林和孤立的农场东一处西一处,空中照相将有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有助于我们标绘出一条从一地到另一地的弯弯曲曲的路线,计算出各地之间的距离。先行坦克所需完成的就是按指北针的方位前进,到达一处不同的地貌,就改变路线,其他车辆沿着先行坦克的路线行进。在某些场合,可以让坦克按彩色信号或其附近左右不同角度的多个彩色信号前进,这些彩色信号是由飞机投放或火pào发shè的。如果敌人的前沿从a延伸到b,其后方位于c,在a上空发shè红色信号弹,在b上空发shè绿色信号弹,在c上空发shè桔黄色信号弹,就将给进攻一方以巨大的帮助。这并不是因为这些彩色信号能直接指示前进方向。而是因为这些彩色信号将为他们指明敌方的位置。用这些方法,再加上空中摄影,无线电指示方向等,就会大大减少夜间行军的困难。

    在夜间行军时,不应忽视声响问题。一般情况下,夜间的响声最富有欺骗xìng,难以捉摸,因为最微小的空气流通,都会改变声响的方位。

    夜行军部队一般成纵队行进,每一列纵队很少多于一个连的车辆。每纵队与队之间采用左右弦的微光灯保持侧向联系。一般情况下禁止使用前灯,但是可以使用尾灯。

    负有自卫任务的部队的夜间运动100. 夜行军一般来说,在所有的野战行动中,机械化部队将负有自卫的任务,而且我已多次说过,这种自卫必须具有全向防御的xìng质。夜间和昼间一样,主要危险来自侧翼攻击。夜行军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比作灌木丛林中的作战行动,因为在这两种作战行动中,主要的问题是能见度不良,易遭袭击。为了避免夜行军受阻,先头部队占领的地区须缩小,本队应成纵队或若干纵队前进,前卫、后卫和本队均应派出少量的侧方尖兵。在一定距离之外,而且如有可能,在行军本队侧翼的路上应派有两个侧卫队和巡逻队。

    101. 夜间开进夜间开进的目的是在暗夜或黎明时刻攻击对方,因此应按战术编队而不是按非战斗行军序列进行。上次世界大战期问,坦克常常实施夜间开进,其中最著名的是康布雷战役前实施的夜间开进。在这一行动中,坦克沿铺在地上的标志带,从隐蔽集结地开进到展开位置。在未来战争中通常不会使用这种引导方法,因为开进的距离将要远得多。在这类行动中将有两个主要困难:一是展开时要保持队形,二是秘密开进时要防止坦克的声响引起敌方的注意。为了克服前一个困难,须采用小纵队的行进方式,由侦察坦克引导,其他坦克紧跟在后面。要采取直接手段克服后一个困难,即控制一切声响,这实际上是办不到的。在康布雷战役内,控制声响的办法是,坦克一小时前进不超过半英里,但是必须记住,那时只有少量坦克须每小时行进两英里以上。较好的办法是,只要能保持编队,就应尽快机动,同时要大量实施佯攻,这样,坦克通过幅员大的地区时,其声响就可以迷惑敌人,使他不能发现预定的攻击地点。

    总的来说,声响的方位取决于地形特征、空气流通、温度和气压等情况,这是一个很少为人们所理解的问题,也是一个在平时应很好进行实验的问题。

    102. 夜间撤退在机械化战争中,撤退将有两种主要类型——即撤到反坦克基地或从反坦克基地撤出。前一种撤退一般在白天实施,方法是:快速后撤,或梯次jiāo替后撤。第二种撤退最好在夜暗时刻实施,先把一半的坦克部队撤到后方,然后在机动部队掩护下再撤出另一半的坦克部队。由于在未来战争中撤退可能会象进攻一样经常发生,这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反坦克装备必须装在越野车辆上以便转运,二是必须不间断地实施侦察,保障向后方或侧翼撤退,这样,一旦下达转移阵地的命令,一分钟也不会浪费。

    夜间进攻103. 一般原则在机械化战争中,夜间进攻可能在下述情况下实施:(1)昼间无法攻克敌方阵地;(2)敌人已进入某一地区,只有在夜暗时刻才能逃离该地区。

    [注:这一点已证明是正确的,关于夜间进攻战例迄今还没有什么重要报道,但是,阿莱曼战役是一个例证,因为美国人扫雷主要是在夜间进行的。]夜间进攻首先要求有充分的准备,其次一般要求快速机动,以便在敌人企图逃窜时给以强有力的打击。

    一旦定下夜间进攻的决心,计划应尽量简明,选择的目标要易于发现,并有适当的间隔距离,以免进攻的纵队在夜暗中互相jiāo火。由于夜间往往难以区别敌友,进攻的坦克应有明显而易于辨认的标志。

    我再重复一遍,夜间作战的主要危险在于迷失方向,而不是对方的火力。在夜间命中目标几乎都带有侥幸xìng,弄错方向是常有的危险。一个十分值得探索的问题,是在这类战斗行动中探照灯的使用问题。在海上探照灯往往用于迷盲对方。我认为不把它们同样地用于陆地战斗是没有理由的。有一件事几乎是确定无疑的,即由于探照灯今天已用于防空,它们今后将用于反坦克防御,因此,机动部队可能也会装备探照灯,而探照灯本身又将引起有关夜战的许多新问题。

    104. 夜间进攻命令任何一种夜间进攻命令都应尽量简明。进攻应下达正式命令,佯攻的时间应周密计划,以使整个进攻出发地区经常处于战备状态,直至真正发起进攻。每个指挥官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担负的任务,以及不能完成任务时应采取何种措施。

    机动车辆的夜间行动105. 一般原则可能预料,夜间车队行动的主要危险来自敌人的游击队,因为通常敌人在夜间不会为攻击一个可疑的车队而动用坦克围攻其对手,这只能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行动。如果附近没有游击队,夜暗显然是一个很好的实施机动时机,因为即使敌人的飞机来攻击车队,它攻击目标的准确程度也不会象白天那样高,可是,由于车队很少使用前灯,所以行动是缓慢的。

    但是已知敌人的游击队就在附近,那么,一且进入对方的占领地,一般应坚持采取环形防御,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两股部队来实施。见图十九,如a是车队,两股部队由b和c两个圆圈表示。当车队出发,b围绕d地区实施警戒、巡逻;c则前进,并在e地区的周围实施警戒、巡逻;当车队进入e地区时,b则前进到f地区实施警戒、巡逻,以此类推下去。在公路上,任何规模的车队其最大时速都不可超过七、八英里。因此,d、e和f圈直径多长的问题应取决于路旁为b和c提供的条件。如果警戒地区的半径有七英里,那么,这样的条件就完全足以使b在一小时内从b地区运动到f地区。

    在使用越野车队时,这种防御体系可能就不适用了。在那种情况下,掩护部队须由侦察坦克编成。

    [第十四讲]第十章 不发达国家和半开化国家中的战争106. 概述世界上有许多地方是不发达的,实际上大部分地方迄今仍处于不发达状态,而且可能在一个长时期内还会维持这种状态。但是,半开化的地区也在受文明的影响。道路通了,经商贸易随之开展,奢侈与堕落象鬼似地随着贸易的开展应运而生。

    在不发达和半开化的这类地区,军事行动可区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维持治安;(2)镇压叛乱。在这两种军事行动中起决定xìng作用的因素是空间及与之相关的时间。在任何没有统一领导制度的地方,类似战争的冲突总是此起彼伏地不断发生。经济不稳、宗教狂热和氏族习俗都是迅速引起争斗的因素,如果距离遥远或通过这段距离所需的时间很长,可能连制止事端发生的准备还没有做好,整个地区或国家就已暴发了叛乱或暴乱。这种事情很象森林火灾。第一颗火星如果得到及时处理,一个人就可将其扑灭。如果没有风,火势将会缓慢地发展或熄灭。但是,如果正在刮大风,事先没有做好对付这类事件的充分准备,那么,就不能预料火会蔓延到什么地方才能熄灭。

    许多士兵对于这类小规模战斗中使用机械化和摩托化部队,有一种奇怪的想法,他们认为,当地的环境是原始状态的,他们镇压暴乱的手段也应同样是原始的。我曾不止一次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即尽管坦克在欧洲可以作为精良的武器,但是在亚洲很可能没有什么作用。这种看法是不合逻辑的。在亚洲军事体制确实必须调整,但是,总不能说在亚洲步兵和骑兵能比在欧洲走得更远或更快。正如我已经提到的,问题在于时间和赢得时间,因此,最突出的也就是机械问题,而现有的也就是飞机、摩托车辆和侦察坦克。

    关于第二个问题,机械化和摩托化部队每天的活动半径可能为徒步步兵的七至八倍。如果侦察坦克装载在六轮卡车上,我看没有理由说他们不具备同样的机动能力。1857年5-6月,在印度兵变期间,卫士兵团在二十二天内完成了近六百英里的强行军。若用周密组织的摩托化部队,我想没有理由认为这样的行军在现在的条件下,不能在三、四天内完成。

    至于用卡车运坦克,多数士兵将不会同意我的这个意见。

    [注:如今,十八吨以上的中型坦克,为了减少消耗和磨损,往往用运输工具实施远距离输送。] 1926年当我为研究坦克问题到印度去视查西北前线时,士兵们就不同意我的意见,其原因我看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在印度这样的国家里,坦克的主要问题不在战术方面而在后勤方面,即实际上取决于保养和维修的条件。

    [注:对于所有的jiāo战国和战区来说,这个问题确是十分重要的,坦克与人或马不同,坦克可以被“击毙”,也可以“复活”。在1942年以前,德国的维修组织比我们有效得多。其后果是:在1941年北非的战役中,尽管隆美尔将军的坦克经常被“击毙”,但是,他在战场上一般还是能集中数量上占优势的坦克。]距离远就意味着坦克消耗大和磨损多,特别是气候炎热和处在沙土地或尘土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这些国家里,每一辆侦察坦克都应该装裁在一辆卡车上,而且应配有三个由三名士兵组成的坦克车组,他们搭乘另一辆类似的卡车,携带帐篷、口粮、水、食油、汽油、弹yào等全套物资装备。这样每辆侦察坦克,配两辆卡车,编九名士兵和一名指挥官,组成最小的战术单位。

    现在从这些细节问题转到两个主要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即国内安全问题。首先是组织当地力量,使动乱或叛乱就地解决,即由当地的警察及时处理。如果警察不能在二十四小时内予以镇压,就得由军队出面处置。对于摩托化部队来说,如果通信联络良好,他们必须处于一百五十英里之内;如果通信联络一般化,他们就得处于七十五至一百英里之内,第一个纯属公式化的例子,如果某有关国家与美国中西部很相似,城乡按方格系统布局,这就成了一个纯属几何图型的问题(见图二十)。假如这一地区长八百英里,宽四百英里,包括四十五个城镇,每个城镇的角上有一个,那么,则需要八个机械化和摩托化部队——如图二十中的a点所示。如每一个a点代表二百五十人,每一个b点代表二百名飞行人员和八百名后备役士兵,那么二十二万平方英里的地区总共将需四千人。这当然只是一个示意xìng的例子,但我认为在这样大小的地区,上述数字与实际数字不会相差太远。

    所以只要这么少的人员,完全是因为人员输送工具机动xìng能的问题。武装警察在执行任务时,通常不需要很多人。少量人员迅速赶到动乱地点,并按指令行动,往往就能控制住最难平息的骚乱人群。在城市的动乱中,坦克对克服路障最有效。如果坦克装备有催泪弹,在清除暴乱者的房屋和据点时几乎总是成功的,电动装甲车也已不止一次证明了它在驱赶暴徒方面的作用。

    在平息骚乱和类似的动乱中一般不使用武力,因为其目的不在于杀人,而在于恢复警察的控制。一般应使用非致命xìng的dú气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