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闲妻镇后宅 > 第 7 章
    顺的霍家嫡女,正一品嫡女配个商户庶子,那是绰绰有余。」

    霍小玉无奈,「正一品嫡女配个商户庶子的确绰绰有余,但我现在在古寺巷,十两金子就陪酒,弹琴,甚至出船游湖,娘,我不是霍家的嫡女,我只是个清姐儿,而他,听说天资聪慧,还没科考,就已经有数位大臣让他过府作客,若不意外,过拔萃科与书隽科都不是难事,加上李家财富疏通,肯定可以拿到好缺额,不用两年,我们就是清姐儿与朝廷命官,就算当妾,都还算抬举我了,哪里合适?」

    「就因为还耍两年,没那样快回云州,如果你先给他生下孩子,看在血脉的分上,李家人也不会对你怎么样的。」

    「娘,没那个分量,别进那高墙,我能当小户妻,不当大户妾,我不想伺候别人吃饭。」

    郑氏跟鲍十一娘被她堵得无话,只能算了。

    因为郑氏身体渐好,霍小玉不再那样恨李益,但不代表她原谅了这个人,她只能做到「把他当成一般人」,不针对,不敌视,不让他看出自己不想面对他。

    庆幸的是,李益也把她当成一般人,见到面会点头致意,没见到也不会特别问起就只是看到她时,脸上会出现高兴的神色而已。

    在外人眼中,他是不错的丈夫人选,年轻,有才,出身富裕,将来可期,对她既有心意,又有礼仪,这么好的男人当然得赶紧抓住,母亲着急,她能理解,天下父母心嘛,但也仅止于理解,不可能顺从。

    所以她那日才把话说得很明白,非常明白,相信母亲跟鲍姑姑都会想起两年前她剪断头发那幕。

    除去这小chā曲,都还过得挺好的,真的。

    夏末的京城仍然十分湿热拔萃科的考生们,就在这时候入闱,得考上四天,过程就是各种折磨。

    不过选这时节也是有其道理的,锻炼心智嘛。

    寒露当日公布结果,李益的名字出现在红色榜单上,而且还是第一名。

    李益的表哥崔允明虽然名落孙山,但崔家还是替这外甥cāo办了一番,一方面显得自己大度,一方面也是想让自己儿子沾沾喜气,但当所有科考生都开始拜老师,想办法在考书隽科时争取更多有利条件时,昭然寺的住持竟到崔家,把李益接走了。

    说词自然也是那套,锋芒太露,得近佛,去锐气,这段时间便算是暂时出家,家人不见,书信不接,俗事不问,人间之事一律不准,讲白话就是:不能订亲。

    崔家知道他十四岁时就被紫天寺住持接走的事情,故不意外,可是当天家里有几个客人,个个目瞪口呆。

    昭然寺住持只有皇宫法会才会出寺,专门替皇太后主持祈福会,然而寺中的住持居然来了,几位客人十分不淡定,又见崔家人丝毫不惊慌,李益也是点点头就去收拾东西,倒是想起了隐约听过李益曾在紫天寺住过的传闻,原以为是误传,没想到是真的。

    霍小玉听闻此事,又更放心了些事情发展越来越不一样了,肯定没事。

    心里定,闲情逸致倒也有了,虽是没找到合意郎君,但柳大娘说话率直,消息又四通八达的,她觉得脾xìng很合,偶尔还是会让她过来陪着说话,郑氏自然也是一起。

    柳大娘说话不如说书先生那般精彩纷呈,但胜在她讲的都是真的,听起来有意思的多,有时郑氏听得高兴,还会问上几句,柳大娘自然知无不言。

    原本只是各种闲谈,却没想到,居然从她口中听到李益的后续事件。

    「倒也不是我爱说长道短,只是此事实在有趣,郑大娘与霍姑娘不妨当作笑话一听。」

    拔萃科考上,基本上已经能当个县令,这要是家中能疏通,便能进州府给知州办事。

    至于名次比较前头的,自然想再拚一下隔年的书隽科,书隽科一过,好一点就是正辅,差一点也能当个副府。

    李益这官途,是走定了。

    寒露放榜,知道李益高中后,崔家当日便派人快马到云州洛县的李家报喜,李家自然欣喜若狂,除了上紫天寺供金修佛像,还连摆了十天流水席,能多热闹就多热闹,这下真的光宗耀祖了,李家有族谱以来的十几代,第一次这样争气,李正道就别提多得意,酒席散后,还在院子跳起舞来,闹得大半夜才肯睡。

    庆祝过后,李家都想着同一件事情:该给这长子长孙订亲了。

    十八岁,有功名,自然要快点成家,好给开枝散叶。

    「李太太卢氏没生儿子,想给这庶长子说自己的娘家侄女卢姑娘,将来婆媳一心,这才好过日子,但李老太太却想着京城里嫁入崔家的长女所生的崔小姐,若让孙子娶了外孙女,肯定能帮上崔家一把。」柳大娘说起,笑到眼睛都不见,「李公子是富贵人家的长子,加之人品相貌出众,原本就是一块好ròu,现在有科考身分加持,更是成了上好的肥ròu,媒婆想咬就算了,没想到嫡母跟祖母也张嘴。」

    李益说亲对霍小玉来说本就是好事,柳大娘又譬喻得有趣,她倒是难得在听见有关他的话题时笑了,「那李老爷怎么说?」

    「李老爷自然是偏自己姊姊,李家是旺定了,李少爷娶崔姑娘,自己的亲大姊也能得到好处,何乐不为,至于卢家,说穿了不过就是妻子的娘家,他还真没想过要让儿子去亲上亲家。」

    郑氏听得十分专心,「那李家是帮李少爷定下崔姑娘了?」

    「若是定下,还没这么好笑,郑大娘,这事儿好笑之处我才正要说呢。」柳大娘喝茶,润了润喉,「李老太太跟李老爷一条心,卢氏知道自己说不上嘴,但也不想就此打住,两位倒是想想,一个女人没有嫡子,又掌控不住庶子,为了自己晚年着想,也为了逐渐衰败的卢家着想,她肯定要让庶子娶自己娘家的侄女,所以她想了一招:先斩后奏。」

    霍小玉一方面觉得荒谬,一方面也忍俊不住,「先斩后奏?难不成她要自己一个人回娘家提亲?」

    「卢氏借口去玉佛山还愿,来回共要十天,可没想到她不是去还愿,而是带着卢姑娘直奔京城,等李家收到信时,早追不上,卢氏就这样一路快马加鞭,直接到了南亭崔家,道,老太太病重,紫天寺住持说得让长孙快些成亲冲喜,所以李老爷让她带着定过亲的准媳fù过来,八字都是过的,日子也算好,明天就是好日子,让崔家帮忙张罗婚事,一切从简就行。」

    霍小玉笑出来。

    这卢氏,不只是出身不错,家里也肯定没坏人,过门后又是嫡长正妻李家人口简单,姨娘也都是丫头出身,虽然生了儿子的都脱了奴籍,但娘家人都还在卢家呢,翻得出什么花样?

    一辈子幸幸福福,最大的苦头可能也就是禁足,抄佛经之类,所以才这样敢。

    「卢氏的胆子也太大了。」

    「是啊,大抵是想着,等李家追来,李少爷已经跟卢姑娘拜过天地,行了周公之礼,那就是货真价实的夫妻,李少爷又准备书隽科考,仕途还没开始,若是让人知道李少爷刚刚娶了表妹,就马上休妻,名声只怕要打坏,而若是庶子登科,嫡母没能享福,反而被逼回娘家,这丑的可是整个李家,不孝顺嫡母,人品又能好到哪里去,若被人上吏部以孝道为名告上一状,李少爷的前途十之八九就没了,卢氏就是看准了李老太太与李老爷珍惜子孙的将来,会吞下这闷亏,至于婆婆跟丈夫要责罚,她顶下就是,骂她罚她,总比晚年无人照应,只能看庶子跟媳fù的脸色好。」

    郑氏听得瞠目结舌,过一会才道:「明明是大户人家的太太,怎么作风却跟个姨娘外室一样。」

    「只能说,人算不如天算,卢氏姑侄赶到京城的那天上午,昭然寺的住持才刚刚把李少爷接走,而且说得明白,同以前一样,是暂时出家,家人不见,世事不问,卢氏不知道昭然寺的名声,居然异想天开要崔家帮忙请武师,好随她去寺中讨人,是崔大太太把她拉住,说这位住持可是给皇太后做祈福会,给先皇念佛经的人,今上见到他,都会双手合十,地位极高,京城的亲王公主都没人敢去寺中闹过,她敢去?

    「卢氏自从知道婆婆跟丈夫想让李少爷娶崔姑娘后,就对崔大太太这位姑nǎinǎi没好感,听她如此说,以为是唬自己,也不管外头下着雪,自己出门找武馆,一出手就是一人一两银子,武馆见她给钱大方,自然高兴,问要办什么事情,一听说是要去昭然寺闹事,都把银子扔了回来,闹了几天,走遍京城武馆,都没人敢接,这才相信崔家人说的是真的,就在这当中,李家人来了。」

    郑氏嘴上不提李益,但心里还是企盼他成为自己女婿,听柳大娘说卢氏计谋没成,暗暗松了一口气,心里却感叹,李少爷人品如此俊雅,真不知道玉儿到底不喜欢他哪里,唉。

    「卢氏不顾婆婆与丈夫意愿,也有心理准备接下来要承受责骂,却没想到大管家来了,什么口信也没带,只是说过年快到了,老太太过年采买,照例给崔姑爷,姑nǎinǎi,表少爷,表小姐,各送了一份,至于崔家其他人,自然有一般礼物卢氏脑子虽然不大好,但命却不错,以前养死二少爷,却因为卢太爷对李家有恩,没被责罚,这次惹了这番大事,谁知道刚好李三少爷在云州坠了马,卢二老爷又正好经过,见附近空踩的马儿屁股上的烙印是妹夫家的样式,心里奇怪,让下人到附近山坡四处找找,就这样找到在山沟里的李三少爷,摔得头破血流不说,半个身体还泡在半结冰的河水里,再过一个时辰,就算没被雪掩盖,也是要被冻死李家就两儿子,卢二老爷救了三少爷,卢氏就算有天大的错,都消了。」

    郑氏一听,原本安下的心又不安了,「那大管家送完礼,肯定是接卢氏姑侄回云州了?」

    柳大娘笑出来,「没有。」

    「没,没有?」

    「大管家送完礼当天就离开京城,没说来接主母,卢氏碍于面子,总不能自己开口,只好继续在崔家住下来,眼见过年一天一天近,内心急躁,有天发了崔大太太脾气,说:「娘家的老母亲身体不好,也不见你这女儿着急。」崔大太太笑了笑,没说话,卢姑娘为了讨好姑母,若有似无的讽刺了几句,等崔少爷回来,崔姑娘跟哥哥提了下午的事情,隔天早饭时,崔少爷当着大房全部人的面说,小庙容不了大菩萨,崔家这小院子不好继续接待,请舅母跟卢家表妹明日就走吧。」

    霍小玉脸上出现赞许神色,「这崔允明平日看起来不大可靠,知道母亲受委屈,却是站了出来,也不枉崔大太太一番辛苦。」

    崔家落败,几房都是省着度日,只有大房过得舒服,并不是崔老爷本事,而是李老爷怜惜这个嫁不好的姊姊,直接在京城买了铺子让姊姊收租,一个月三十两,维持大房的体面已经绰绰有余。

    崔家,用的是李家的银子。

    卢氏知道这点,所以才会明明住在崔家,却还跟姑nǎinǎi大声说话,崔大太太记得这点,所以才会明明是在自己家,却没反驳。

    崔允明虽然鲁莽了些,但崔大太太一定觉得安慰。

    母亲受委屈,都不敢出面护着,这算什么男人,回小学堂从头念孝经去。

    「卢氏自然不高兴,又说了几句,崔少爷大概是真的生气,一下子全倒了出来。」柳大娘忍着笑意,「原来,卢氏抵达京城的前一天,李老太太的信才刚来,信上将卢氏想把卢姑娘嫁给李少爷的事情全说了,信末又道,只要自己还活着,李少爷的正妻就会是崔姑娘,等书隽科放榜,李家便上崔家提亲,让女儿跟孙女先把喜服喜被等东西准备起来,到时候便能省点时间,自己年纪大了,想快点抱曾孙,崔少爷道

    「「我母亲善良,可怜舅母无处可去,没揭穿为外祖母冲喜这天大谎言,没想到舅母居然来嫌我母亲不孝?我想问问,诅咒婆婆,擅做亲事,到底谁不孝了,我就不信这事传入卢家,卢家大老爷跟二老爷会说自己的妹子贤慧,舅母,我母亲虽柔弱,但好歹有个儿子,我身为人子,不会让母亲吃亏,你欺负了她一次,别想再欺负第二次,另外,卢姑娘,你好歹也是大家闺秀,做事怎么跟落魄穷酸户一样,觉得有好处就想跟着,连脸面都不顾,做出骗婚之事不自己反省,还跟着说我母亲枉为人女?不知道这千里骗婚传回云州,云州人会不会说卢姑娘是闺女典范?」

    「据在场的下人说,卢氏跟卢姑娘当众被揭了这丑事,直想找个地洞,卢姑娘毕竟年轻,更是直接哭出来。」

    霍小玉闻言,噗嗤一笑,崔允明这巴掌打得好响,卢氏跟卢姑娘肯定被打得眼冒金星。

    卢氏的心病就是没儿子,卢姑娘的心病就是家族衰败,卢家也快变成落魄穷酸户了,这番话,句句命中要害啊。

    但话说回来,崔允明口条什么时候变得这样好了?

    柳大娘不过三教九流之辈,崔家大房的事情她也知道得这样清楚,怕是崔家有人故意传出来的,打卢氏的脸是其次,主要还是告诉京城的媒婆,这李家的老太太亲口说了,要给李益定下崔雅儿。

    若是李家跟崔家真的联姻,她肯定要好好布施一番。

    年过了,春过了,夏天再度到来。

    今年夏天依然是热,霍小玉哪儿也不敢去,都待在古寺巷中读书画画,等黄昏时分,才偶尔出门散散心。

    一日下午,她正描着莲花观音像,桂子却在门外道:「姑娘,有人来访。」

    霍小玉微觉奇怪,嫁妆拿回来后,自己便关起门不再做陪酒生意,桂子跟了她这些年,总不会连点分寸都没有。

    放下笔问道:「谁?」

    「是李家公子。」

    「我娘呢?」

    「郑姨娘在午睡,福气说这几天太热,郑姨娘都睡不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