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求;敬酒要有序,主次分明;要注意察言观色,了解人心;要稳坐泰山,不要锋芒毕露等等。
打破常规,八面玲珑
办公室有办公室的规矩,酒桌上有酒桌上规矩。自从“规矩”合成一个词词之后,又衍生出不少新词语。“规规矩矩”指有礼貌守规矩、正当守法的样子,或是办事有次序;“循规蹈矩”和“规行矩步”都是指行动拘泥于旧准则,不敢稍有变动……
第72节:让控制力擦亮自己(5)
但是,刘墉先生在《懂得割舍,才能成功》里告诉我们:“做任何事,原则可以坚持,手段却要有弹xìng。”有这样一句话“深则厉,浅则揭”,意思是当人穿着衣服过河,水浅的时候还能把衣服拉高了涉水过去,但是如果水太深了,怎样那无法避免弄湿,就只好穿着衣服下去了。
《礼记》上有一句话:“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意思是你初到一个地方,必须先问那里有什么禁忌,进入别国时,一定要问问当地的习俗。连古人都知道不能不看情况,适时调整处世的方法,你又能那么不知变通吗?“自由、进取、不合则去、活蹦乱跳的是美国精神,忠诚、死干、按部就班的是日本精神。不过这两个都不错。”但也要学会“什么地种什么菜”。
传统的规矩原则是为了维护等级制度、长幼礼节的必然要求,现今是一个需要创新、挑战、展示个xìng,许多时候,还那么讲求原则、墨守成规,资源都会被别人抢走的。
许多成功人士都不是那么“守规矩”的人。有这样一个故事:
日本松下公司要从新聘任的三名员工中选择一位做市场策划。于是公司将三人送到广岛,让他们在那里生活一天,进行例行上岗前的考核。每个人一天只有2000日元(人民币160元)的最低生活费。考核他们回到东京后谁手里的钱最多。也就是考核他们谁更会赚钱,谁赚钱的本领更高明。
第一位员工,用500日元买了一个黑色墨镜,剩下的钱买了一把二手吉他,来到广岛最繁华的地段新干线售票大厅外的广场上,演起了“瞎子卖艺”,半天下来,大琴盒里已经是装满钞票了。
第二位员工,用500日元做了一个大箱子,上面写着:“将核武器赶出地球纪念广岛灾难四十周年暨为加快广岛建设大募捐”,也放在这繁华的广场上;然后用剩下的钱雇了两名中学生做现场宣传讲演。还不到中午,他的大募捐箱就满了。
第三位员工,中午找个小餐馆,一杯清酒一分生鱼片一碗米饭,好好地吃了一顿。然后钻进一个地方美美地睡了一觉。
第73节:让控制力擦亮自己(6)
一天下来,前两位生意不错,可是傍晚时分,一位佩戴胸卡和袖标,腰挎“手qiāng”的城市稽查人员来了,把两位的非法收入都收缴了。当他们回到东京公司时,那个稽查人员正在恭候,深深地鞠躬说:“不好意思,请多关照。”
不错,那个稽查人员就是那个在饭馆里吃饭,在汽车里睡大觉的第三位先生。这场考核,他打破常规的创意走了个捷径,钱来得最轻松,自然被录取了。以其最好的期盼,造出最大的失望,不如用最坏的打算,引来意外的欣喜。“清新、亮丽、爽朗,不事雕琢,于规律中表现不规律,于完美中带有残破,或许这就是“大自然”的精神吧。”
为人处世无原则
除了“无规矩不成方圆”、“打破常规”等待人接物的方法,“无原则”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大师,向大师请教为人处世之道。大师给他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壮的青年,一拙,一巧。两人奉命在同一块地上分别挖井找水。井挖了很深,但丝毫没有水的迹象。拙者继续在原地深挖,而巧者则换了个地方作新的尝试。终于,拙者通过不懈的努力找到了汩汩的源泉,而巧者虽然不断地更换地点,终究还是一无所获。
年轻人听罢,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我明白了,做人就应该持之以恒,不应该朝三暮四,否则终将一事无成。”大师只是笑笑。
第二个故事:还是这两个人,巧者在经过数次的尝试后,终于在一个地方发现了水的迹象,于是他在此深挖,最终找到了水源。而拙者则始终在原来的地方,一如既往,埋头苦干,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始终没有找到水源。
年轻人有些迟疑地问:“我想也许人还应该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尝试,而不应该刻板教条,更不应该执迷不悟。”大师还只是笑笑。
第三个故事:两个人虽然都竭尽了全力,但无论拙者挖多深,也无论巧者换多少地方,两个人都没能找到水源。
第74节:让控制力擦亮自己(7)
年轻人疑惑起来:“为什么呢?那做人还有准则吗?”大师从容道:“可能这个地方根本就没有水,其实为人处世也是如此,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处世原则,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去摸索和体味。”
◇别把隐私不当秘密
尊重别人隐私是基本道德,譬如进门之前先敲门,如果门开着,则要先出声或放重脚步。当别人正写日记或上网写信聊天的时候,就算要说话,也站远一点,或站到看不见计算机屏幕的那一边。
《孩子也有隐私权》
小时候,我们和朋友们谈天说地,聊到别人的隐私时,总不忘说上一句:“他叫我别和别人说,你可千万不能说哦!”然后朋友再传给他的朋友,朋友的朋友再传给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最后,这个“千万不能和别人说”的私密问题,变成了“公开的秘密”……
所谓的隐私,是指那些不愿告人或不便告人的事情。主要是说那些和别人无关,只关于自己利益的一些事。它也是人们为人处世中较为忌讳的一件事情。可以说,揭人隐私是人际jiāo往中的一大禁忌,是欠缺思虑或无知的。
一次无意中和一个不该说话的人说了几句不该说的话,或许就是那不经意的几句话,给你牵扯出“扯不断,理还乱”的大麻烦,就像一个小小的原子弹能摧毁广岛一样,一失足成千古恨。
朋友之间聊隐私,无论是谁的隐私,最后无非有两个结果:一种可能彼此之间的关系更上一层楼,递进了心的距离;另一种可能会导致,忽然发现两人相差悬殊,渐渐疏远。所以说,隐私的话题不是随便可以说,而且也不是随便可以听的,果真是要看对方是否正是那个你放心倾诉的对象。
聪明人的为人处世原则,应该是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培养自身神秘感,不要随便泄露自己的隐私或者过去,给对方一定的暗示,而不要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
总有无聊之人津津乐道打听他人的隐私,小到同事邻里之间的琐事,大到政坛要人、娱乐明星八卦,倘若说成了世人皆知的曝光细节,听罢,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调侃倒也清松无碍。倒是眼下人的特别隐私被宣扬出去,令人郁闷至极,后悔yào去哪买呢?只能大喊遇人不淑了。
第75节:让控制力擦亮自己(8)
别人的隐私你别碰
每一个人都具有隐私权。刘墉先生说:“泄露天机的人,易遭天谴;打听人机的人,易遭人怨。”在我国,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中国的家长普遍有个通病,那就是喜欢“侦察”孩子的隐私。他们千方百计地去搜寻一切和孩子有关的东西,如翻抽屉、书包、看日记、拆信件等,有时候,甚至连打骂训斥都用上了。殊不知这种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压力,甚至对其为人处世也有负面影响,最终导致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恶化。
关于孩子的隐私,理智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也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但并非放任自流,对孩子的隐私要给予充分的关注,积极的引导。
有些女人也好探听别人隐私,有时会表现出一些过激而令人窒息的行为,比如说疯狂地给人打电话聊天,追问几十年前的“老故事”。这些都表现出了一个人内心的恐惧,是最下下策的为人处世方法。
隐私潜伏在办公室里,就变成了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如果处理得好,能够挖掘同事之间的共同话题,加深感情;反之,则容易让别人产生被伤害的感觉,这一点点的“无心之过”也可能让你陷入人际jiāo往恶化的怪圈。
在办公室里,掌握隐私的“底线”很重要。上司的隐私千万不要碰。如果你感觉自己和上司的关系很好,想和他聊一些隐私话题,并借以拉近彼此距离的话,那你就一厢情愿、大错特错了。
一个新晋公司的菜鸟去给经理jiāo报表,在办公室门口刚好碰见经理在电话里和老婆吵架,同时,经理也看到门口的菜鸟,两人彼此一脸尴尬,那个菜鸟立即退了出去,顺便替经理把门关上了。
第76节:让控制力擦亮自己(9)
如果事情到了这里,那么这个新近员工也不能被称之为“菜鸟”,因为他处理得很不错,可偏偏到了第二天,他在食堂碰到了经理,并且还多嘴地问了一句:“没事了吧?”经理的脸色立刻就变了。
虽然这是出于他对经理的关心,但经理绝对不喜欢下属对自己的私事多嘴,如果真的那么有精神,还是把力气花在工作上面吧。
那么,除了上司的隐私不要碰,还有哪些办公室隐私话题不适合讨论呢?一是个人的收入;二是对老板或者其他同事的看法;三是自己或是同事的感情,等等。然而事实上,无论我们多么小心,都无法彻底回避隐私问题。
学会暴露,学会遮挡
虽然碰触隐私可能会造成一些不愉快的结果,但一味地把隐私“捂得牢牢的”,和别人都“只谈公事不讲私情”,那也会让人觉得你难以相处,不近人情。所以隐私可以谈,但关键是怎么谈。
谈好了,也许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如果谈得不好,则会给人留下不礼貌的感觉,让人觉得你口无遮拦、办事不慎重。如果再被有心的第三者听到,那后果可能严重到影响你的个人职业口碑。
像个人爱好、理财经验、旅行经历、美容消费、教育培训等都是适合与别人jiāo流的隐私,他们不仅不会有损你的形象,还会帮助你提升某方面的知识,而且这些方面也极容易帮助你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此外,谈论隐私也是需要时间、地点、人物的,在办公的时间最好不要过多地讨论私人问题,还要尽量避开工作环境,选择倾诉的对象也很重要,切忌推心置腹、掏心挖肺。
人穿衣裳一为御风挡寒,二为求得美丽,三为遮羞。为人处世,谁都会有羞于启齿的隐私。一旦你发现自己碰触到了别人的“着火点”,引起别人不快时,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方式转移别人的注意力,这样可以弱化他人因为隐私被冒犯而产生的不快,也表示自己并非有意探问隐私。
每个人都会有出丑露乖的那一天。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能手忙脚乱,丑上加丑,推倒瓶子洒了油。其次要学会顺力借力,切莫生遮硬挡,此地无银三百两。第三可以“王顾左右而言他”,分散人们的注意力,避其锋芒。千万不要让一个小小的把柄被人揪住,带出更大的丑事,使对手一鼓作气害得你身败名裂。
第77节:放下身段,路才越走越宽(1)
因此,善于遮羞不可或缺。善于给自己遮羞,也要善于给别人遮羞,这样既可以表达出自己的诚意,以宽容、平和的心态对待别人的隐私,也可以把握好同事间和平、互助、有距离关系的尺度,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莫因“丑”小而不遮。贴金扑粉人人乐为,可令人不耻之事,相信没有人愿意让人传扬。如果在jiāo际中,注意为人遮盖羞处,瞒住隐私,别人便会对你感激不尽,也会在别的事上弥补你的人情。
◎放下身段,路才越走越宽
让我们教下一代从正面思考吧!总存着感恩的心,总在失望中带有希望,总在跌倒时,想想休息一下,能跑得更快、飞的更高。总在黑暗中说:“黑夜将尽,就是黎明!”
这种正面思考的人生态度比什么都重要,因为他会影响孩子一生。甚至到他生命的尽头,都有“在怨恨中离开”和“在感恩中离开”的差异啊!
《人生光明面》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说的是:
从前有个老和尚带小和尚下山,老和尚怕小和尚没有定力,反复叮嘱小和尚要远离女色,小和尚遵照师愿。
这天,老和尚带小和尚来到河边,看见一个漂亮的女子正为不能过河而焦急。老和尚看到说:“我背你过河吧!”于是老和尚便背起女子往河对岸走去。上岸后老和尚放下女子继续前行。
小和尚心想:师傅教育我不能近女色,可如今师傅背着女子过河……小和尚心里不服,嘴里却不敢说。走了十几里路,小和尚憋不住了,问:“师傅,你不让我近女色,为什么你却背着女子过河?”
师傅笑答:“徒弟,这事我过河后就放下了,你却十几里路还放不下这件事。”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