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 > 第 119 章
    击一阵,不见动静,便停止了shè击。

    pào兵部队对印军8、9 据点进行pào火急袭后,9 时15 分,各连同时发起

    冲击。攻击“阿印9 号”据点的第七连,发起冲击后,进至铁丝网附近受阻。

    连长立即命工兵班zhà开铁丝网,命各排采取班组战术互相支援,互相掩护,

    jiāo替冲击,以40 火箭筒、75 无坐力pào抵近shè击,以喷火器喷shè和用zhàyào包、

    bào破筒投入印军地堡等手段,逐个攻击印军地堡。印军依托工事顽抗,第七

    连虽伤亡很大,指战员仍英勇顽强,前赴后继。副班长梁培青bào破地堡,中

    弹牺牲,战士李登科迅速接替又被击中,侯学田继续完成任务,直到zhà掉印

    军地堡。战后均荣立二等功。火箭筒班作战灵活机动,采取抵近shè击,接近

    印军地堡50~60 米处发shè火箭弹,全班击毁印军地堡9 座。战士梁章林1

    人击毁地堡5 座,战后荣立一等功,全班荣立集体二等功。副指导员张代荣

    正在为伤员常学庆包扎伤口,pào弹打来时他立即匍匐在伤员身上,保护了战

    友,自己光荣牺牲。战后,国防部授予张代荣爱兵模范称号并追记一等功。

    第七连激战45 分钟,摧毁印军地堡25 个,毙印军40 余人,攻克了“阿印9

    号”据点。

    第八连接受攻击核心阵地的任务后,隐蔽迂回至距印军200 余米处。该

    连第三班担负尖刀班任务,在班长杨森林率领下,攻上5150 高地,进至印军

    连部核心阵地,趁印军混乱之机全歼守军,并将由8 号据点方向逃来的18

    名印军击毙6 人,其余逃散,在二班配合下,消灭了这股印军,还抓了两个

    俘虏。尔后又攻下1 座地堡,先后歼灭印军20 余人。终于攻克印军核心阵地,

    共歼印军74 人,俘5 人。战后,杨森林荣记一等功,该班记集体二等功,连

    记集体三等功。

    攻克印军连部核心阵地后,第八连即向印军pào兵阵地冲击。由于战斗组

    织欠周密,兵力有些分散,且天色大亮。加之地形平坦无遮蔽,利于印军观

    察shè击,第八连冲击受阻,伤亡较大。配属该连的喷火分队,在连长潘盈溥

    指挥下,拟歼灭地堡内印军,没有成功。连长身负重伤,坚持不下火线,继

    续组织指挥战斗,因流血过多光荣牺牲,战后追记一等功。相持至10 时30

    分,在第九连第三排协同下全歼该印军。

    北路攻击分队发起冲击后,第十团第九连为保障第十一团第九连攻击“阿

    印8 号”据点侧后安全,连主力配置在5580 高地,警戒7 号准备打援,命二

    排长率1 加强班攻击5300 高地。该高地为“阿印8 号”据点东北方向的警戒

    阵地,距主阵地400 余米。第九连第六班穿chā到两阵地之间,由侧后攻入,

    在火箭筒、轻机qiāng掩护下,副班长符孟军担负bào破任务,抓住时机,一跃而

    起,利用地形将手榴弹塞入地堡shè孔,zhà毁印军地堡2 座。其余地堡之印军

    惧歼而逃均被击毙。第十团第九连歼印军14 人,攻占该高地,保障了第十一

    团第九连主攻印军8 号阵地时的侧后安全。战后符孟军记一等功,六班记集

    体二等功。

    第十一团第九连发起冲击后,首先攻击目标明显的半地下室和伙房,攻

    占后作依托再向地堡攻击。由于印军火力较猛。第九连即以步兵火力封锁印

    军沧眼,掩护骑兵第三团加强该连的57 无坐力pào排接近印军地堡。无坐力pào

    排排长艾买提托乎提指挥有方,发shèpào弹28 发,26 发击中目标,摧毁地

    堡10 座,有力地支援了步兵作战。战后,艾买提托乎提记一等功,全排荣

    立集体二等功,被誉为神pào排。当第九连扫除外围印军向山顶冲击时,又遭

    印军地堡火力拦阻,进攻受挫。在火力掩护下,战士王忠殿一跃而出,用bào

    破筒chā入地堡shè孔zhà毁地堡,攻占了山头,至此,8 号据点印军被全歼。第

    九连占领山头后,还歼灭了由9 号据点逃来的10 余名印军。之后,第九连奉

    命支援第八连攻击印军pào兵阵地。该处几座地堡内印军顽抗,第八连进攻受

    挫。第九连第三排由侧后进入战斗。战士王忠殿再次担任bào破地堡任务,bào

    破筒chā入地堡被推出,再次chā入又被推出,王忠殿毅然用身体压紧bào破筒拉

    火bàozhà,全歼印军,王忠殿光荣牺牲。战后,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追记

    一等功。

    攻击8、9 号据点战斗历时1 小时40 分钟,达到了全歼速决的目的。此

    战共歼印军141 人(其中击毙少校以下136 人,俘5 人),缴获全部武器弹

    yào装备等。第十一、第十团攻击部队伤98 人,亡21 人。

    三.拔除“阿印16 号”据点

    “阿印16 号”位于莫尔多通道东北班公山南侧山嘴突出部上,海拔5100

    米,东、南两面坡度陡峭,不易攀登,北面多为乱石,迂回困难,且在印境

    内据点(“阿印17 号”)的火力控制下。 16 号卡处于莫尔多通道附近的

    制高点上,可通视班公洛地区20 多公里,威胁最大。

    “阿印16 号”为印军第一一四旅第八廓尔喀联队第一营之一部约50 余

    人据守,主要武器有81 迫击pào、51 迫击pào各2 门,重机qiāng1 挺。轻机qiāng4

    挺,步冲qiāng30 余支。印军于1962 年7 月初侵占后,加紧构筑工事,同时还

    埋设了大量防步兵地雷。据点内筑有地堡28 座,每座有1~3 人驻防,露天

    工事22 个,房子5 间,有81、51 迫击pào阵地各两个,并有部分堑壕jiāo通壕

    相联接,正面有布雷场3 道,纵深约120 米。连间隙计算大约400~500 米,

    形成环形防御。印军在距前沿1000 米处小山包上设观察哨,晨出晚归。

    担任拔点的阿前指(副支队长张昌奎、政治处主任贺登云)于11 月14

    日,上报决心部署,拟将主攻方向选在正面。虽有雷区,但可以火力掩护工

    兵开辟通路,避开侧后的“阿印17 号”shè击;若从侧后攻击,易越出边界,

    且腹背受攻,增大伤亡,极其不利。

    为此,以第四连3 个班,第五连2 个班,8 号卡2 个班、9 号卡1 个班,

    共8 个班组成突击连,配属连用机qiāng1 挺、57 无坐力pào1 门、喷火器8 具(1

    个排)、第十团工兵连第一排(18 人)为第一梯队,由第四连连长曹福荣指

    挥。以4 个加强班,由北向南从正面沿山脊向印军实施突击;副政指王裕民

    率两个班18 人从右翼印军侧后实施包围迂回,切断印军退路,配合正面主攻

    分队消灭印军:副连长率两个班19 人chā入印军侧后,阻印军17 号增援。骑

    兵第三团第一连为二梯队,视情况投入战斗或执行警戒和抢救伤员等任务。

    支援火力方面,有82 迫击pào12 门,配置在10 号哨卡以西凹地支援拔点

    作战,火力急袭时可得到康前指pào兵群的支援。

    任务确定后,参战分队进行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阿前指召开排以上

    干部会议,介绍印军情况和地形,区分战斗任务,进行战斗编组,组织兵种

    协同,组织班以上干部观察地形,明确具体任务,开进路线,进攻出发位置、

    时间等。与此同时,各参战分队进行了战斗编组,补充了弹yào物资。并进行

    了深入的战斗动员,使参战人员树立打硬仗打恶仗的思想。

    18 日8 时55 分,pào兵对印军据点实施火力准备。9 时10 分,印军pào兵

    开始shè击,企图拦阻进攻分队。9 时22 分,主攻分队进至印军据点前约600

    米时,从行进问发起冲击。多数人安全通过第一道雷区,尔后有人踏响地雷

    才知进入雷区。进至第二道雷区边沿时,工兵即用bào破筒开辟通路,仅zhà开

    20 余米,bào破器材就用完。工兵排长王其芳当即请求步兵以火力掩护,指挥

    工兵人工排雷,他连续两次负伤,不下火线,率领左翼突击分队找地雷间隙

    跳通过雷区,不幸触雷光荣牺牲。工兵连第二班战士罗光燮,腿部负了伤不

    能站立,眼看战友伤亡很大,步兵也不能前进,便毅然顺山势向雷区滚去,

    压响几枚地雷,用血ròu之躯开辟通路。工兵副排长周世仁,5 处负伤不下火

    线,带领步兵通过雷区。战后国防部授予罗光曼同志滚雷英雄称号,追记一

    等功,排长王其芳追记一等功,副排长周世仁荣立一等功,工兵一排记集体

    三等功,第二班记集体二等功。

    当进入第三道雷区前沿时,前进受阻。迂回包围分队从侧后接近阵地,

    被印军发现,10 多名印军弃点逃跑。印军阵地火力减弱,主攻分队经重新组

    织兵力、火力,11 时再次发起冲击。连长曹福荣带头踩着luǒ露出冰雪表面的

    石块,寻找地雷间隙,跳跃前进通过第三道雷区向核心阵地攻击。通信员秦

    政清跑在连长前面踏雷带路,掩护连长光荣牺牲。阿支第四连排长鲍岁丑,

    率迂回分队从侧后攻入阵地,头部负重伤跌倒在地,苏醒后坚决不下火线,

    继续战斗,坚持掩护战友冲击,表现了硬骨头精神,直至全歼守敌,流尽最

    后一滴血。喷火连副排长芦荣湖进入核心阵地后,即用喷火器连续喷烧两座

    地堡,当向第三地堡喷火时,不幸中弹牺牲。战后,秦政清、鲍岁丑、芦荣

    湖均追记一等功,曹福荣记二等功。

    中国边防部队前后配合,两面夹击,逐个夺占地堡,激战两小时40 分钟,

    全歼印军。毙印军29 人,缴获火pào4 门、机qiāng5 挺、步qiāng35 支及弹yào物资

    一部。拔点部队伤亡81 人,消耗各种弹yào2 万余发。此点作战付出代价较大

    的主要原因:主攻点选在强点(正面)上,三道布雷区和人力封锁区,增大

    了伤亡;对印军雷场前后沿及纵深未查清;pào兵shè距未测准,pào弹未能击中

    目标;通信联络中断;各兵种协同差。没有形成整体战斗力。

    四. 乘胜收复“阿印5、6、7 号”据点

    拔除“阿印8、9、16 号”据点之后,总参谋部于11 月19 日电示。“你

    们已顺利地歼灭了8、9、 16 号据点之敌,甚慰,同意你们乘胜拔除5、6、

    7 号印军据点”,请切实注意以下四点:

    1、要做好准备工作后再动手,不可轻敌。2. 这几个据点靠近国界,不

    好迂回包围,故能歼灭者坚决歼灭,不能歼灭者给以严重杀伤后打跑了也是

    胜利。

    3、对楚舒勒、丁如泽机场,印军pào兵的处置仍按总参谋部前电规定执行,

    即印军不打,我不打,印军如打,我就坚决还击,压制或摧毁。pào弹可以打

    出国界,但人员决不能越出国界。

    4、多抓俘虏、少杀伤,学几句外语。

    遵照印军不打、我不打,印军打我时坚决还击的指示,当印军pào群于16

    日19 时20 分向攻击16 号据点的分队实施拦阻shè击时,西线边防部队pào兵群

    向印军pào兵阵地猛烈轰击;尔后对丁如泽机场设施及5、6、7 号据点逐次轰

    击,给印军以沉重打击。pào战一日,夜幕降临。5、6、7 号据点之印军惧歼,

    仓皇逃窜。翌日,西线边防部队进入上述各点,收复最后三个据点,收集物

    资打扫战场。

    至此,班公洛西岸地区作战胜利结束。西线作战部队于11 月26 日下山

    归建。

    第二阶段作战历时3 天,全部肃清斯潘古尔湖以西地区印军入侵据点,

    攻歼印军侵略据点3 个,扫除3 个,收复了失地。共歼印军165 人,其中击

    毙160 人,俘虏5 人,缴获各种火pào11 门、各种qiāng109 支(挺),弹yào6

    万余发,汽车2 部,其他作战生活物资等。拔点部队伤131 人,亡67 人。

    西线第二阶段作战,虽是一场硬仗,但各突击分队,英勇顽强,前赴后

    继,拔除了印军入侵据点,收复了国土,打出了军威。圆满地完成了党中央,

    中央军委赋予的作战任务。

    第六节 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支前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是在全国各族人民和全军的大力支援下

    取得的。当时在全国范围内调拔了大量物资,也从全军调集了大批物资、装

    备乃至各种专业人才。如从北京军区等单位抽调的大批火箭筒和火箭筒手,

    以及从南京等地抽调的外语翻译人员,被参战部队誉为“及时雨”,这些物

    资的筹集运补和组织输送方面,成都军区、兰州军区和四川、青海省的党、

    政、军、民以及总后勤部驻渝办事处。青藏办事处均做到了尽心尽力。汽车

    第一、第三、第九、第十六、第十七、第二十,第三十五、第七十六团不分

    昼夜地奋战在风雪高原的千里运输线上,如期把作战物资送到前线。特别是

    西藏、新疆自治区各族人民更是全力支前,这一切都为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

    创造了条件。

    一.西藏人民积极支前

    当印度在中印边境挑起战争之际,中共西藏工委、西藏军区于1962 年

    10 月11 日发出《关于西藏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同时部署了西藏地区

    支援前线的工作。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西藏工委第一书记张经武,在西

    藏军区组成前指的会议上说:“你们管打仗,我管支援,要什么给什么。”

    10 月14 日,西藏工委组成了以副书记、军区副政委王其梅为首的支前工作

    领导小组。西藏自治区筹委下属的各部门及有关各地(市)均相继成立了支

    前指挥机构。各级党政部门和各行各业把支前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当

    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取得初战胜利时,中共西藏工委于10 月

    23 日,发出《西藏目前形势与任务的补充指示》,向全区发出了“一切为了

    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在全区先后抽调各级党政干部1280 人,组成

    支前工作队(组),以县、区为单位进行编组,率领民工奔赴前线。全区全

    力以赴支援反击作战,要人出人,要物给物,要车有车。

    经过平叛改革获得翻身解放的西藏百万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