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奴,怀着“驱逐印度侵略军,
保卫幸福生活”的心愿,踊跃投入支前行列。他们说:祖国的领土是我们身
上的ròu,改革分得的土地是我们的饭碗,印度入侵我们,就是割我们身上的
ròu,夺我们手上的碗,坚决支援部队,狠狠打击侵略者。许多地方出现了父
母送子女,妻子送丈夫,兄弟姐妹争着上前线的动人情景,农村中90%以上
的人积极报名支前。山南地区隆子县的翻身贫苦农奴南杰把自己的两个儿
子,三个女儿都送去支前,并嘱咐他们要带头立功。
在中印边境反击作战期间,山南、昌都、林芝、江孜、阿里等五个地区
和拉萨市;共出动民工32237 人,占西藏自治区总人口的2.66%,占劳动力
的6.01%;民畜1057 头,支援糌粑112 万公斤,酥油3 万公斤,牛羊ròu66
万公斤、柴草150 万公斤,马料48 万公斤,蔬菜15 万公斤。自治区商业处
支前物资总价值519297.50 元(人民币),人民银行西藏分行拨给前线部队
银元14 万元,印度卢比11 万盾,自治区组建战俘医院两所,参加献血743
人。
在支前工作中,西藏各族人民的优秀儿女,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不怕
流血牺牲,同中国边防部队并肩战斗。他们在抢修道路、前运后送、救护伤
员、医治入侵印军被俘的伤病人员,装卸物资,打扫战场等各项勤务中,表
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模范事迹。
积极抢修公路,保障运输畅通,9 月19 日,西藏军区决定改善拉萨至曲
水段的公路。拉萨市立即派出民工500 名。和军工并肩施工,经10 多天时间
抢修完成土石方8529.4 立方米,修好6 座桥梁、9 个涵洞,改善了路基,方
便了运输。
10 月23 日,西藏工委和西藏军区组成战地修路指挥部,抢修肖至达旺
段的急造军路。山南、江孜地区和拉萨市立即派出3 个民工大队,于10 月
25 日动工,与工程兵一起边勘察、边施工,克服了山高缺氧的困难,忍饥耐
寒,开山破石,苦战17 天,于11 月10 日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初通),至
12 月3 日完成了第二期工程(改善),对保证达旺万向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整个反击作战期间,昌都、林芝、山南地区的民工担负了维修公路、抢修
便道和乡村道的任务。据不完全统计,林芝地区除维护公路外,抢修乡村道
6 条,计300 多公里;山南地区修公路76 公里,修便道121 公里;昌都地区
的民工也积极配合军工维修公路,加修便道。各地区支前民工,对保证战时
运输畅通做了很大贡献。
在运输战线上,西藏jiāo通系统的广大职工以很高的激情支援前线,以全
区1/3 的运货车辆,担负从青海格尔木到边防前线的运输任务。西藏自治区
汽车二队和四队由队长带车,不分昼夜地苦战在高寒的青藏运输线上,把一
批批的物资及时安全地运到前线。先后投入支前车辆达876 台,行程100 余
万公里。运货17 万余吨。
担负战区运输的民工,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背送弹yào,输
送粮草,抬运伤员。有的鞋底磨穿就赤脚走路,有的肩、背磨破甚至
化脓,也不肯休息,部队打到哪里,他们就支援到哪里。据不完全统
计,山南地区就组织担架250 余副随队前进;在达旺方向,民工运物
资达250 万公斤;林芝地区仅第一批民工运送的物资即达30 多万公
支前工作中,民工和部队一起战斗,同甘共苦。在克节朗地区自
卫反击作战中,桑日县60 名民工参加运送弹yào,任务是将10 箱手榴
弹背运到拉则山口,他们说:“手榴弹多,消灭敌人就多。”自动背了
13 箱。民工、共产党员朗吉益西看到战士们背120 迫击pào弹上山时.也
悄悄地将一发120 迫击pào弹卷进被子里背上山。在他的影响下,其他
民工也背,结果60 个民工背了98 发pào弹上山。在抬运解放军伤员时,
爱护备至,他们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伤员盖,用自己洁白的哈达给
伤员包扎,遇上险道就一个个地把伤员背过去;有的民工用自己的饭
碗给伤员接小便。山南一个民工细心护理23 名伤员,3 天3 夜没睡觉。
一位女民工带着孩子支前,甚至让孩子吃饭,把nǎi挤下来喂伤员。桑日
县雪巴乡次仁平措、嘎玛登增,发现一个解放军战士被冻昏在雪地里,便急
忙把这个战士抬进自已的帐篷,设法救活了这位解放军战士。一等支前模范、
工布江达县甲兴乡翻身农民阿旺,组织留守处的人员抢运烈士遗体,打踊了
西藏尸下贱的旧传统观念,他说:“他们为了祖国边疆的安宁,为了保卫我
们的幸福,牺牲了自已的生命,我们不把他们背回云2 怎么对得起共产党和
解放军的恩情呢?”在他的带动下,留守处圆满地完成了抢运烈士遗体的任
务,受到了支前指挥部的嘉奖。拉萨市城关区贫苦农奴出身的罗桑,是平叛
中支前的积极分子,1960 年4 月光荣出席了全国民兵代表大会 ,受到毛泽
东主席用其它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荣获了一支以máo zé dōng主席名义授予的“五
六”式半自动步qiāng。反击战中,他为维护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又积极支
前,配合部队作战,担任担架队班长,带领全班顶着刺骨的寒风,沿着崎岖
的山路,冒着印军的pào火,日夜奔跑在前沿阵地上。渴了,就喝口雪水;饿
了,就吃点糌粑。在激烈的战斗中,边防部队指战员英勇顽强的精神,深深
地感动了每个民工。罗桑和伙伴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拼着xìng命也不
能留下一个伤员。在运送伤员途中,他们宁肯自己不吃,也不让伤员挨饿;
宁肯自己受冻,也不让伤员挨冻。把伤员运到后方后,他们顾不得休息,又
背上弹yào,返回前线。连续十几天不分昼夜地运送弹yào、物资和抬护伤员。
罗桑的脚趾甲盖被冻掉了,痛得钻心,也不叫苦、不喊痛,仍带领全班积极
顽强地奋斗。战后,罗桑荣获“支前模范”的光荣称号。
在支前队伍中,既有象阿旺、罗桑这样活着的英雄,又有光荣献身的勇
士。据统计,这次自卫反击作战中共有17 名民工光荣牺牲,将年轻的生命献
给了祖国和人民。乃东县卡多乡贫苦农奴家庭出身的翻身农民降巴次勒,便
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反击战打响后,降巴次勒不仅自己积极报名支前,还动
员周围的藏族青年积极支前。当组织批准他第一批支前时,他当即向领导表
示:在前线,一定不怕苦、不怕死。困难再大也要坚决完成任务。临走时,
他对家里人说:“我去支前,可能回来,也可能回不来,但不管怎样,我决
不会给亲人们丢脸,一定要为保卫祖国做贡献。”第一批支前民工一到指定
地域,就忙着往前线运送粮草、弹yào,并准备担架运送伤员。制式担架不多,
他们就砍来竹子做成简易担架。克节朗地区沙则战斗打响后,上级决定选派
几个民工到前沿阵地后运伤员,民工们都争着要去。布琼正准备出发,降巴
次勒拦住他说,“你现在不能去,你家里负担重,万一牺牲了,家里怎么办?
我家没有负担,还是我去!”降巴次勒抢到任务后,就以顽强的精神和坚强
的毅力,一次又一次地把伤员从前沿阵地上背下来,后运伤员途中,在灌木
丛生,乱石密布,道路崎岖,行动很困难的条件下,他对伤员轻抬轻放,爱
护倍至。为了不让伤员挨饿,他把自己最后一点糌粑送到伤员口里。在支前
战线上,他怀着对人民解放军的深情厚谊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吃大苦,
耐大劳,连续工作9 天,圆满完成了任务。后来他再次上前线时,途中不幸
中弹牺牲。战后,乃东县委在凯松乡为降巴次勒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宣扬
和表彰他的英雄事迹。降巴次勒的遗体被安葬在当地烈士陵园。当地人民还
为降巴次勒塑了像,陈列在山南烈士纪念馆。降巴次勒英烈永远活在西藏边
防战士和各族人民的心中。
民工们不仅奋勇支前,而且勇敢参加战斗。桑日县平琼乡民工索朗欧珠、
索南平措等12 人,在火线运送伤员时,发现了被打散的4 名印军。他们在没
有武器的情况下,隐蔽地接近印军,勇敢机智地将印军歼灭。在反击作战期
间,仅据山南地区统计,支前民工就毙印军1 人,俘印军11 人、缴获机qiāng1
挺、长短qiāng42 支。
后方的青壮年自动组织起来维护社会治安,轮流站岗放哨,守护重点目
标,防备印军空袭空降,防止暗藏敌特的破坏活动,对保证后方的安定起到
了积极的作用。
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绝大多数县区领导亲自担任民工队干部。
他们在支前中以身作则,和民工一样背粮食、扛弹yào,通过pào火封锁区和地
雷区时走在最前面。山南勒力乡农会主任曾3 次带队绕过印军阵地,最后光
荣牺牲;乃东县的一个女区长随民工背运物资进到略马东,圆满地完成了任
务;隆子县格桑顿珠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民工;共产党员索朗欧珠负伤不下
火线。广大民工在干部的带领下,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战后,评选出了
大批支前模范个人和集体,仅山南地区就评选出支前模范192 人,模范小队
(乡)和模范大队(县)72 个。
担负对入侵印军伤病战俘医疗、护理工作的医务人员,以救死扶伤的革
命人道主义精神,不辞劳苦,夜以继日地工作,把中印人民友好的种子深深
地播种到每个印军伤病战俘的心中。印军伤病战俘遣返时,含着热泪,感谢
中国的医护人员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
西藏人民的积极支前,对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西藏军区
司令员张国华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总结时说:“民工的作用很大,如果
没有这些随军支前民工,要定下战役决心,保证战役全胜,将是很困难的。”
反击作战刚刚结束,中共西藏工委、西藏自治区筹委及各界人士便组成
慰问团,深入边防前线对参战部队进行了广泛的慰问活动。部队回撤时受到
西藏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的隆重接待和热烈迎送。
二.新疆地方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积极支前
1962 年是中国三年自然灾害后各方面还很困难的时期。在新疆,苏联煽
动数万名边民外逃,印度又不断蚕食中国领土,反革命分子乘机造谣,蛊惑
人心。新疆军民顶住压力,深入展开声讨活动,动员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努
力生产,提高警惕,落实战备,出现了广大民兵要求参战,复转军人要求归
队,青年学生要求入伍,干部职工争着支前,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热烈景
象。
建立支前组织机构。1962 年6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出了《关于支前
工作的指示》,指示中说:“为了保卫祖国领土不受侵犯,必须提高警惕,
做好一切准备。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前方战斗力的强弱,而且决定于后
方的支援”。自治区第一书记王恩茂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的号召。要求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南疆各地县,认真做好粮草、物资补给,及
修路、运输等支前工作。
自治区成立了以辛兰亭副主席为主任委员的支前委员会,粮食、商业,
jiāo通、卫生、民政厅等有关厅长担任委员,同时,还抽调干部组成支前办公
室。喀什、和田专署及有关县、市组成了主要领导参加的支前委员会,设立
办公室。各级党和政府都把支前工作作为一件重大任务来抓。他们配合部队
后勤部门,前线“要什么,支援什么”,积极为参战部队筹集军需物资并紧
急运输。自治区商业厅负责人刘鹏杰带领工作组到南疆,深入各地就地帮助
解决在物资筹措中的问题。在喀什还设立了以jiāo通厅副厅长陈广竹为首的支
前运输指挥部,jiāo通厅、生产兵团、商业厅及南疆各运输公司抽调一批车辆
帮助运输。与南疆军区密切协同,组织1000 余台汽车,展开了紧张的军事运
输,有力地保障了西线反击作战的胜利。
西藏阿里地区,成立了以专员丹巴坚作为首的支前委员会,广泛动员藏
族同胞就近支援解放军。日土县、戈尔县全力以赴,除了向部队供应最大最
肥的羊1400 多只外,还组织了100 多人、500 多匹马、牦牛的运输队,向前
沿阵地驮运物资、弹yào等410 吨。
在转战巴里加斯,向印军展开进攻的关键时刻,甲岗乡藏族同胞支援马
匹为第四师侦察连越过拉达克山带路,很快切断了印军退路。扎西岗的群众、
牵了近百匹马,往返于冰凌汹涌的狮泉河中,帮助部队渡过了数百人次。战
斗打响后,他们不但派医疗、担架队支援,还派出工作队。深入到刚收复的
巴里加斯等地,展开群众工作,向长期受过印军凌辱的藏族同胞表示慰问、
宣传,发放救济物资。
积极筹措战备物资。自治区各族人民节衣缩食支援前线,保证了部队需
要。自治区商业部门提出:“敞开仓库大门,保证前线供应。”仓库没有,
内地调;南疆没有,北疆调;紧缺物资,先满足部队;限购物资,指令调集,
对中印边防各部队做了最大可能的支援。几个月中。支援部队物资达1.2 万
吨(其中面粉283 万公斤,大米15 万公斤,黄豆9.5 万公斤,食油13.2 万
公斤,猪ròu52.7 万公斤,羊8000 只,蔬菜1165 万公斤,马草486.6 万公斤),
其他物资221 种(其中食品48 种,日用工业品173 种)。有的部队从内地赶
来,没有房住,泽普、皮山、叶城等县立即腾出县委机关或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