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 > 第 107 章
    ”。

    周恩来总理在信中,还对尼赫鲁关于“恢复1962 年9 月8 日前存在于中

    印边界全线的局面”的观点,给予了驳斥,指出这是同扭转目前的局势和恢

    复中印友好关系的目的背道而驰的。他说:“我不愿意恢复旧的争论。但是,

    既然谈到所谓1962 年9 月8 日以前的中印边界状况,我就不能不指出,这种

    状况是不公正的,它孕育着边境冲突,它是不应该恢复的。对东段而言,我

    相信,印度政府一定掌握1914 年关于所谓麦克马洪线的原图。根据这张图,

    所谓麦克马洪线的西端起点。分明是在北纬27 度44.6 分。可是,印度政府

    硬说是在北纬27 度48 分,并且以此为理由,不仅拒不撤走在线北克节朗河

    地区的印度军队,而且积极部署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要把守卫着这个地区的

    中国边防部队‘清除掉’。这就是9 月8 日以前中印边界东段的状况,中国

    政府怎么能够同意恢复这样的状况呢?就西段而言,阿克赛钦地区从来就在

    中国管辖之下。早在1950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通过这里从新疆进入西藏

    阿里的。从1956 年至1957 年,中国政府又通过这里修筑了工程浩大的新藏

    公路。可是,印度政府硬说,只是到了1957 年中国方面才到了这个地区,并

    且以此为借口,从1961 年起,使用武力片面改变西段边界状况,侵占了1959

    年实际控制线以东的大片中国领土,建立了四十多个军事据点。这就是9 月

    8 日以前中印边界西段的状况,中国政府怎么能够同意恢复这样的状况

    呢?”并且指出:“三项建议对双方来说,是对等的而不是片面的,是平等

    的而不是屈服的,是互让的而不是强加于人的,是互相尊重的而不是欺凌一

    方的,是友好协商的而不是武断专横的。但是,印度政府却向中国政府提出

    了只适宜于强迫战败者接受的屈辱条件。总理阁下,我们两个国家都是主权

    国家,任何一方都不能把自己的片面要求强加于另一方。印度有自尊,中国

    也有自尊,正是从维护中印双方的这种自尊出发,中国政府才提出了10 月

    24 日的三项建议。我诚挚地呼吁阁下再一次考虑这三项建议,并且作出积极

    的响应”①。

    中国政府三项建议和周恩来总理给尼赫鲁总理的信,又一次表明了中国

    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诚意。三项建议是中国政府给予印度政府的一个回

    旋余地,希望尼赫鲁政府能够从中国边防部队的自卫反击行动中明白:中国

    的克制忍让是有限度的,靠诉诸武力解决边界争端是徒劳的,接受中国和谈

    建议、通过谈判公平合理地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才是印度政府应持的态度。

    11 月8 日,尼赫鲁在印度下院发表讲话时说:“印度仍然坚持双方撤到

    9 月8 日(1962 年)以前的位置然后才举行会谈的建议”。9 日尼赫鲁又在

    联邦院发表了同样拒绝和平谈判的讲话。 14 日,尼赫鲁总理写信给周恩来

    总理,再次拒绝了中国政府为和平解决边界问题而提出的三项建议。

    中国的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欢迎和赞扬,国际舆论积极支持中国的和

    平外jiāo政策,普遍反映“中国的建议是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重要步骤”、“事

    实证明是印度武装侵占中国领土而不是中国侵入印度”。10 月25 日,苏联

    《真理报》发表社论,指出“声名狼藉的‘麦克马洪线’是强加给中国人民

    和印度人民的,这条线从未被中国承认过。”“中国政府十月二十四日声明

    中提出的三项建议是建设xìng的,是中印双 方开始谈判和和平解决争端的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九集,第114~116 页。

    可靠的基础。”②就连西方的报刊和通讯社也承认:是印度拒绝和平谈判,挑

    起了中印武装冲突。印度驻中东的一名记者报道说,“即使在入侵一周以后,

    还没有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和政府、党派、报纸以及知名人士表示过同情印

    度”③。一些亚非国家的元首、政府官员和社会舆论普遍呼吁,中印双方应通

    过谈判解决中印边境争端。有些国家还自愿出来调停。然而,对于这些善意

    的关切,尼赫鲁却抱怨说:“人们劝我们要学好,不要打,好象我们喜欢战

    争的样子..”,还说:“这些所谓的不结盟国家是糊里糊涂的,也有点怕

    中国,所以如果(因为)它们不直接了当地站出来替我们辩护,支持我们的

    立场,我们就跟他们生气;那是无济于事的”①。失道寡助,尼赫鲁政府不放

    弃它的侵略立场,在反华的道路上愈走愈远,陷入了越来越孤立的困境。正

    如英国《每日电讯报》在一篇文章中所说的“真正使德里感到伤心的是,它

    发现中立主义集团的其它国家全都抛弃了印度”。《伯明翰邮报》也说:尼

    赫鲁所奉行的对华政策,使得他“威信扫地”,“他不得不在一种危险地孤

    立的情况下,挑起这副担子”。的确,尼赫鲁在晚年的政治生涯中,不得不

    在孤寂中自酌自饮自己酿造的苦酒。

    ② 《苏共领导联印反华的真相》,《人民日报》1963 年11 月2 日。

    ③ 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争》第604 页。

    ① 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争》第605 页。

    二.尼赫鲁政府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印军发动薪的进攻

    尼赫鲁政府一面拒绝中国政府的和平建议,一面加紧新的进攻准备。

    印度政府大肆迫害华侨,掀起反华恶浪。自印军在中印边境发动大规模

    武装进攻以来,印度政府就有计划地在全国大肆迫害华侨。 10 月31 日,

    印度总统颁布了针对华侨的1962 年外国人法(实施和补充)条例,为印度政

    府肆意迫害华侨制造根据。印度当局对所有华侨(包括印籍华裔)进行了全

    面的监视和管制,剥夺了华侨的正常活动自由,任意对华侨进行罚款、传讯、

    拘押、监禁、殴打,强迫华侨离境,甚至胁迫华侨进行反祖国的活动。不少

    地方的华侨接二连三地遭受暴徒的dú打,华侨商店被任意捣毁,或抢劫一空。

    印度政府不顾起码的国际关系准则,非法歧视和无理限制中国驻印使馆人

    员,采取监视、跟踪、盘查等行动,侵犯中国使馆工作人员的人身自由;强

    行封闭和接管中国银行加尔各答分行和孟买经理处;纵容一批又一批的歹徒

    到中国使馆门前捣乱闹事,甚至焚毁中国领导人的模拟像等,不择手段地破

    坏两国关系。

    印度政府在反华排华的同时,加紧进行战争动员。10 月22 日,尼赫鲁

    对印度全国进行广播演说,叫嚣:“冲突可能要延续一个时期,必须在精神

    上和其他方面作好准备”,要“勒紧腰带”,“牺牲一切”,“我们一天赢

    不了,我们就将继续斗争下去”,“我们必须利用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手段来

    加强我们的军事力量,要不折下扣地充分付出代价,任何代价都不为过大”。

    25 日,尼赫鲁在印度各邦宣传部长会议上说:必须把印度的人力和全部生产

    能力投入这种“战争努力”,除此以外别无任何其他选择。“不可避免的形

    势已迫使我们面对我们为战事而需要作出的努力”。在谈到印度的五年计划

    时,他说:计划是从长远着想对付中国侵略的一个方面,“我们不得不为大

    规模军事冲突作好战争准备,这就是计划”。他接着说,“增加我们的工业、

    电力和农业等等的生产能力,已成为军事方面的努力的一部分”。“国家和

    整个工业机构必须发展,以便供应和支持为战争而作的努力”。他要求“在

    一切方面军事、工业、农业及其他方面加紧生产,以加强国家应付

    危机的力量”的同时,还要求有效地利用一切宣传工具为“战争的努力”作

    出贡献①。

    印度政府把国家转入战争轨道。 10 月26 日,印度总统达拉克里希南

    颁布了印度全国处于“紧急状态”的公告。11 月2 日,尼赫鲁向美国哥lún比

    亚广播公司的记者说:“印度政府准备同中国打下去,需要打多久就打多久。”

    11 月4 日,尼赫鲁在新德里国家开发委员会会议的开幕式上宣布,印度将成

    立由内阁紧急委员会、三军参谋长、一些退休将领和一些邦的首席部长以及

    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的“国防会议”,“指导”对中国的作战。

    印度政府利用各种手段加大军费开支。印度政府追加军事预算经费10.

    04 亿卢比,其中9 亿多卢比将用作陆、空军的开支。在“牺牲一切”的口号

    下,印度政府利用战争大量搜刮印度人民,发行“国防公债”,筹集50 亿到

    100 亿卢比的款项,还宣布发行“黄金公债”、“国防存款券”等。印度马

    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长那巴哈范,29 日在孟买公布了一项五点计划,内

    ① 1962 年10 月27 日《解放军报》新华社26 日讯。据印度新闻处自新德里报道尼赫鲁10 月125 日在印度

    各邦宣传部长会上的讲话。

    容包括:募集“国防基金”的第一批捐款:亿卢比,要工人把每月一个额外

    的工作日的工资和雇主每月一个额外工作日的利润jiāo给政府。10 月31 日新

    成立的“新德里公民委员会”将向新德里议会选区中的每一户募集5 件军衣

    和1 件金首饰。

    印度政府为了大力增加军火生产,作了彻底调整军人生产的决定。决定

    宣称:将“所有的力量用于生产第一流的现代化武器”。国防部下令,工厂

    实行24 小时工作, 12 小时换班一次。尼赫鲁11 月12 日宣称:现在印度

    的军需工厂正在“日以继夜地工作”,“在过去三个星期里,印度的军事装

    备的产量增加了三倍以上”①。

    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印度加紧招募新兵和扩充武装部队。 11 月12

    日尼赫鲁宣称:“印度的军队已经大大扩大”。他说,“青年们必须为征兵

    作好准备,在必要时将实行普通军训”。他要求青年学生“大批地参加国民

    军训练,准备应付任何万一”。印度当局把全国所有大专院校的学生编入“全

    国学生军训队高级班”实行强迫军训,各邦政府扩充“国民军”、“国防义

    勇军”,边界地区所有身体合格的人也将受强迫的步qiāng训练,并组成“第二

    道防线”、“各邦政府已经奉命在西盂加拉邦、阿萨姆邦、比哈尔邦、旁遮

    普邦、喜马偕尔邦、查漠和克什米尔的边境地区大力执行‘民防计划“。《印

    度快报》11 月5 日报道,印度首都新德里在进行各种战备活动,已拟定计划,

    招募一支拥有5.6 万名男女队员的“民防部队”。据《印度时报》报道,阿

    萨姆邦将招募一支10 万人的国民军。尼赫鲁11 月15 日在人民院发表讲话

    说,完全同意从那加地区,从所有边境地区招募新兵的计划,目前全国士官

    团42 万人,全国士官团步qiāng队正在扩充,以便把差不多每个大学生都包括在

    内。此外,还有“国防义务军”,这支军队也正在迅速地扩充,还有“人民

    援助军”和“国民军”之类的组织,“如果所有这些加在一起,那么这个数

    字就很庞大了”。印度的全部议员从11 月17 日开始进行步qiāng训练。印度国

    防部下令,所有在65 岁以下的退休陆军军官,一律重服现役。

    自11 月8 日起,在印度国会复会期间,印度政府高级官员及各派议员们

    的反华和战争叫喊甚嚣尘上,政府部长们在会上宣布了对中国作战的各种措

    施。联邦院和人民院分别于11 月13 日和14 日,相继通过了印度全国处于“紧

    急状态”和“决心把中国侵略者从印度土地上赶出去”的两项反华议案。印

    共丹吉集团也于11 月1 日通过决议支持尼赫鲁政府反华,鼓吹“保卫祖国,

    抵御中国侵略”。

    尼赫鲁政府对内加紧控制,大肆镇压人民。据路透社报道,印度政府已

    宣布,在所谓紧急状态期间,停止执行宪法中关于“保证所有人在法律面前

    平等”、“保障言论,结社、行动和居住自由、在某些情况下保护人们不受

    逮捕和拘留”的条款,制定了156 项条例来具体执行印度总统颁布的“保卫

    印度法”。这些条例使印度中央政府和联邦政府拥有“全权来对付由于紧急

    状态而产生的任何情况”。印度11 月3 日通过一项法令,授权政府机关逮捕

    或拘留被认为是危害印度国防、民防、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利益,破坏公

    共秩序、印度同外国的关系,破坏任何地区的和平及有碍军事行动的任何人。

    不久,印度政府就下令在全国进行大搜捕,将大批不赞成反华和不支持战争

    的公民关迸监狱。其中有印度共产党员、联邦院议员、邦立法议会议员,及

    ① 《尼赫鲁为大规模进攻我国加紧动员》,《解放军报》1962 年11 月13 日。

    报纸主编、乡村居民等。

    与此同时,尼赫鲁政府为扩大对华战争,加紧向西方国家乞求军事援助,

    公开倒向西方,脱下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衣。

    10 月25 日.尼赫鲁在印度国大党议会党团执行委员会和外jiāo常务委员会

    的会议上发表讲话说:印度的“不结盟政策”并不妨碍它从任何国家购买武

    器。他公开向西方世界呼吁军事援助,并且派出以他女儿英迪拉甘地夫人

    和妹妹潘特夫人为首的若干代表团,四处奔走,相继去美国等西方国家,乞

    讨军事援助。印度议员毫不掩饰地叫嚷:印度应当向西方指出,印度“正为

    民主制度打一场世界大战”,只要西方“给我们家伙,我们就能完成任务”。

    据美联社自新德里10 月28 日报道,尼赫鲁“现在正全力以赴地争取美国的

    帮助”。

    美国为了推行其亚洲人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