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毛泽东的神来之笔 > 第 44 章
    ,主力则经观音岩进至马鞍山宿营。

    红五军团警戒分队赶到梯子岩渡口才发现,干部团过江后已将梯子岩浮桥拆除。

    这一下可就苦了红九军团,他们从马鬃岭收拢部队出发时敌“遵仁封锁线” 已经合拢,各部敌军已开始南移。为避免与敌遭遇纠缠,他们不得不绕道尽量走山路小路。待他们经两天两夜冒雨急行军赶到沙土时,已超过军委规定过渡时间6小时。军团首长派出侦察人员到渡口了解情况,发现浮桥已被拆除。而中革军委此间虽已紧急调集红五军团第三十七团一部及军团工兵连、红一军团二师工兵连、干部团工兵连,由红五军团副参谋长周子昆负责指挥星夜重架梯子岩浮桥,但时间却已经来不及了:黔军犹国才部紧随红九军团之后,而中央军周、吴纵队的先头部队已距渡口不远……

    罗炳辉、何长工立即紧急请示中革军委。军委这时已得悉周浑元部先头部队逼近黄沙渡渡口的信息,只得放弃在梯子岩重架浮桥接应红九军团南进的企图,复电指示红九军团“向沙土、底水以东隐蔽”(42)。

    红九军团遂被隔断在乌江北岸。

    然而“朱毛”这个把星期时间里从赤水河到乌江边的这三级跳完成得十分精彩得意,几乎步步都踩在蒋公研判之先,又一次成功地把蒋公的大队人马给甩在了背后。虽然红九军团与主力隔断属于美中不足的瑕疵,但这支队伍留在江北与主力遥相呼应配合却至少产生了另外一种积极效果:蒋公既要“剿”这个又得堵那个,其忙活的程度也就大大地上了一个台阶。而这支仅数千余众的孤军在蒋公各路“追剿”大军的间隙中奔来“窜”去达月余之久,过了金沙江与主力会合时竟然还军容整齐行头漂亮,穿着一身新军装向主力显摆着得意洋洋的派头,很难想像上个世纪的中国战争史上还有哪一支队伍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恐怕也就是共产党的队伍了!

    上一节    下一节

    图7-1: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行动要图

    (1935年2月16日~3月31日)

    四渡赤水再渡乌江

    点击上图查看或下载清大图

    注释

    (1)《朱德关于我军渡赤水河后应迅速南移致各军团电》,《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丛书编审委员会)第291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2)《川军南岸总指挥潘文华报告》,《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093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3)《四川南岸剿匪军总指挥部24年3月份剿匪军事工作报告书》,《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024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4)胡秉章《川军郭勋祺部在川黔滇边阻击红军长征经过》,《成都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第67~第68页,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5)《蒋中正命滇军开赴赤水河镇摩泥防堵》,《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098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6)《龙云命孙渡向赤水镇堵截》,《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093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7)《龙云为红军进入川边嘱滇军独立作战建功》,《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099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8)《第二路军总司令龙云养机电令》,《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10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9)《孙渡报告主力集结赤水河请准调回安旅》,《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10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10)未查到该部署原文,转引自《红军黔滇驰骋烟云谱》第36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1)晏道刚《追堵长征红军的部署及其失败》,《围追堵截红军长征亲历记》(上)第15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12)《陆军第47师剿匪军事工作报告书》,《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06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3)《陆军第53师剿匪纪实》,《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068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4)《陆军第54师23年度12月至24年度6月剿匪军事工作报告书》,《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04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5)引文原文如此,疑有误,似应为“向西”或“向西南”。

    (16)《总司令朱德下达红军各军团25日行动部署》,《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106~第1107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7)《野战司令部关于蒋介石抵贵阳等敌情致各军团电》,《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292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18)未查到该建议原文,转引自《红军黔滇驰骋烟尘谱正本》第36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1月第1版。

    (19)未查到该命令原文,转引自《红军黔滇驰骋烟尘谱正编》第363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20)《朱德关于我军改从鸭溪、白腊坎向西南转移对27日行动的部署》,《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294~第295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21)因蔡树藩调任军委纵队政治委员,何长工已于3月23日接任红九军团政治委员。

    (22)《总司令朱德给红九军团的行动指示》,《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117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23)《蒋中正命滇军主力东移鄢家渡策应》,《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11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24)《龙云复蒋中正宥午电》,《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117~第1118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25)《蒋介石再命滇军主力东移策应》、《蒋介石命滇军到毛坝场策应》,《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118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26)《蒋中正电令滇军赶到大鼓新场协剿》,《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12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27)《龙云嘱孙渡待感申电批复后再定决定》,《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124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28)《龙云命滇军全部移驻吴马口井坝策应》,《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125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29)《孙渡奉命赴打鼓新场与西安寨间“协剿”》,《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126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30)《朱德关于红一、三军团掩护后续部队通过封锁线南移的指示信》,《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298~第299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31)《川军南岸总指挥潘文华报告》,《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124~第1125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32)《朱德关于迅速在乌江完成浮桥致红一军团先遗队电》,《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300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军委行动部署电》,《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131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34)《蒋中正电令滇军兼程前往黔西堵击》,《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128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35)《蒋中正再催滇军全部开赴黔西堵截》,《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128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36)《川军南岸总指挥潘文华报告》,《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13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37)《蒋中正电令滇军急速到达黔西》,《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135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38)《陆军第九十九师二十四年3月份剿匪工作报告书》,《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155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39)《息烽县长毛钺公函》,《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13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40)李清献《湘军第五十三师追击中央红军经过》,《围追堵截中央红军亲历记》(上)第280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另据晏道刚回忆,蒋介石到贵阳后已将唐云山撤职查办,日期待查。

    (41)《朱德关于扼阻可能南进之敌掩护我军主力渡乌江致董振堂、李卓然电》,《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301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42)未查到此令原文,转引自《红军黔滇驰骋烟尘谱正本》第376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1月第1版。

    第八章 腾挪(上)

    逐次南移,蒋公急调滇军挑大梁/要断经费,“龙主席”向孙将军拉响警笛/回马一qiāng,罗炳辉得了大便宜/要打伏击,“朱毛”等不来上桌的菜/富有远见,黄毅夫的“小报告”打得有水平/乾坤挪移,“朱毛”突然翻开底牌/猝然遭袭,孙将军差点当了俘虏/放开脚步,“朱毛”两日下三城/西渡北盘,彭、杨建议抢平(彝)盘(县)/走了弓背,“朱毛”盘算有深虑/骄兵必败,罗炳辉猫场陷险境/伍箐遭遇,中央军不想打硬仗/“压迫匪向东北”,“龙主席”情急发梦呓

    一

    “朱毛”南渡乌江后首选的机动方向是“西南”。

    如果蒋公再被“朱毛”的疑兵计多蒙那么几天,继续心急火燎地东调滇军至吴马口、毛坝场一带跟周浑元、吴奇伟一起与“朱毛”决战,那“朱毛”的这个“首选”就逮着大便宜了!到了那光景,几乎所有的对手都将被“朱毛”打的这个时间差给扔在屁股后头,也就只能跟“朱毛”去比赛跑路的本事了。

    而要论这个本事,蒋公及麾下所有诸侯,有谁敢拍胸脯说有决心有信心跟人家叫板?

    可蒋公的确也不是什么傻瓜蛋,虽然他这回的的确确又被“朱毛”给糊弄得够呛。

    客观地说,能在上个世纪中国政治军事舞台上纵横捭阖数十载,那就不可能是个总处在绝对糊涂状中的大笨蛋。更何况,“朱毛”这种数万人马的大机动大转移,要想完美无憾地长久蒙住对手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蒙也就只能蒙个一时半会儿,利用这“一时半会儿”打打“时间差”!而被蒙者只要本钱更足,那就有可能在相当程度上补救被蒙的效果!而蒙人儿的这位要想再蒙人儿一把,难度当然也就大大的被追加了……

    就在“朱毛”南下渡江的这几天里,蒋公虽然仍处在误判状态之中,但也紧随着“朱毛”南下的步伐将指定滇军集结地点逐渐南移:先是吴马口、毛坝场,继而是打鼓新场、西安寨,再后来又是黔西……

    这一“南移”的结果,就是蒋公又抢得了一次先机。

    3月31日,蒋公在终于获悉“朱毛”已渡乌江的信息后,一时间慌了手脚。当日即电何键“饬就近速派兵6团以上一个师,于佳日(4月9日)前赶到贵阳附近候令,如能来10团更好”,而何建刚安排刘建绪“督率二十三师及六十三师,不待接防部队,克日出发,兼程前往贵阳,听候调遣”,蒋公却又基于“匪有由息烽方面,经开阳东窜模样”之研判而变了主意:令何键“缓开贵阳,即督饬六十三及二十三各师,速于石阡、思南一带,筑碉严密布防”。(1)

    这已不是朝令夕改,而是时令时改!

    其实想想也应该原谅蒋公,他慌乱过后肯定也会有冷静思忖之时:调湘军一来“远水难止近渴”,二来“朱毛”要“东窜会合贺肖”还得靠他们来抵挡,如此还不如就把“龙主席”那队伍拉扯来救救驾。于是接下来他又一连两电孙渡,将其进止地点再次南移:“望兄速率所部向鸭池河、镇西卫(今卫城)、清镇前进,并望激励将士,兼程猛进”,“望兄部星夜兼程经黔西限明日(4月1日)到达镇西卫(今卫城)待命”(2)。

    孙渡这回肯定是被累了个贼死!31日这天他连黔西都还没进哩!

    4月1日,湘军第五十三师李韫珩部从养龙站驰援息烽,在息烽以北的黑神庙附近与红一军团警戒部队接触,湘军人多势众却也并不恋战,以一部进占黑神庙而主力直接就往息烽城中硬闯,进了城马上就与第九十三师一部及当地民团一起彻夜赶筑碉堡。吴奇伟纵队第九十师欧震部则经三重堰(今重新镇)开向镇西卫(今卫城),而周浑元纵队第九十六师肖致平部也开始由打鼓新场向沙土“追剿”,其先头一部已接近黄沙渡口。

    与此同时,孙渡也率其第七旅龚顺壁部进了黔西,先头部队第二旅安恩溥部则已渡过乌江,正拼命向镇西卫赶进(今卫城)赶来这回是“委座”本人屡屡电催,孙渡再不敢象跟“龙主席”那样犟嘴,而表现出了前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