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毛泽东的神来之笔 > 第 42 章
    弄了一把,但依然抱定了与紧锁“遵仁封锁线”迫“朱毛”于穷途末路之际与之决战的决心。那天一抵机场,他对前来迎候的人们发表了一番乐观的训话:“共军已是强弩之末,前遭堵截,后受追击,浩浩长江俨如天堑,环山碉堡星罗棋布。……(11)”

    蒋公这人比较迷信碉堡,从江西得出的经验使他更加确信碉堡战术能锁住到处游动的“赤匪”。殊不知这碉堡要锁别人的同时也锁住了自己的机动xìng,锁住了自己的机动xìng就相当于扩大了人家的机动xìng,更何况现如今的对手也不是江西那会儿的对手。他这种不计成本不管效率的执着把麾下诸侯们累得死去活来不说,而且真到了该他们动的时候他们压根儿就不想动起来。更何况此公一旦由统帅变成了战场指挥官反而更加坏菜,他老人家直接握住发令qiāng整天价面红耳赤吵吵着“娘希匹”,别人也就统统变成了侍从官或者传令兵,什么事儿也作不了主也不敢去作主,如此也大大降低了他那个“剿共”系统运转的效率。

    在由重庆飞往贵阳途经遵义上空时,蒋公还给第四十七师师长裴昌会将军投下一纸命令:“裴(昌会)师速开桐梓固守”(12)。而裴师19日刚由桐梓进抵遵义,现尔刻正着急忙慌地紧赶着修碉筑垒。很显然,蒋公此间忐忑的心结是唯恐“朱毛”上月底那个“桐遵大捷”再度登台亮相。然而他老人家这么着一差遣的结果却是此间的裴昌会重复演绎了月前的万耀煌:与“朱毛”你来我往平行对进,擦肩而过却互不相扰。

    饶有趣味儿的是,裴昌会启动北上桐梓行程之时,正是“朱毛”南下进抵“遵仁封锁线”之时!而且裴师上路后蒋公仍不放心,又令已到遵义的湘军第五十三师李韫珩部派出周启铎第一五七旅随后跟进为增援(13),而月前刚从“追剿” 红二十五军的鄂豫边区紧急调来的第五十四师郝梦麟部亦由重庆、綦江向松坎、桐梓疾进(14)在战局如此紧迫的关头,这几支新入战场的新锐之师就这么着在距对手相距咫尺的平行道上cāo演着长途拉练,这让多年后洞悉了双方黑匣子的笔者乍看之时大吃了一惊当然回过味儿来又是忍俊不禁。

    24日那天,军委纵队进至火石岗,红一军团进至三元场,后卫红五军团也由马桑坪经沙滩场、苦老坪、三合土进至大沙坝。当晚23时,中革军委下达各军团25日行动部署:“我野战军以遭遇敌人恣势赶快通过遵仁之线,向北(15)寻求新的机动”,为各部指定的25日行动位置为:红九军团“应提早(超过三军团之前)进到楠木坝,向仁怀侦察警戒并散布我主力将攻取仁怀谣言”;红三军团“应进到平家寨附近地域,向坛厂警戒,并侦明长干山是否有敌电告”;红一军团“应进到狗坝、两河口(似在遵义境内的纸坊附近,待查证)、观音寨地域并以有力之一部进占花苗田,向枫香坝、鸭溪线上之敌侦察警戒”;后卫红五军团则“应到水淹dàng向仁怀、茅台警戒”。部署还特别强调:“各军团应乘月夜运动,在白天飞机活动时间,则区分各分队成梯队,伸长距离,加意对空伪装,逐段前进,黄昏进入宿营地,并要加强政治工作,使指战员努力争取南下先机”。(16)

    25日中央红军继续南进,军委从火石岗经马家湾进至窑坝(今尧坝)附近之小箐沟、闷头台地域,红一军团进至袁家沟,后卫红五军团亦进至窑坝附近。当晚20日,中革军委向各部通报了当前详细敌情:

    甲、蒋敌现抵贵阳。

    乙、周(浑元)敌万(耀煌)师(缺一团)本日集中枫香坝,谢(溥福)师两团二十六、七两日可赶到枫香坝,萧(致平)师仍分在枫香坝、白腊坎、鸭溪。其余万、谢两师各一团尚在新渡、大渡口、赤水镇之线,待黔敌何(知重)、柏(辉章)两师各一团接防。周敌并有酌派一部至长干山、泮水等处筑工消息。

    丙、吴(奇伟)敌欧(震)师两团在仁怀,一团两路口,梁(华盛)师茅台及其附近,唐(云山)师两团在仁怀、茅台间筑工。

    丁、黔敌何知重有两团在毛坝,柏师两团在鲁班场,有各派团接周敌赤水上游防务消息,李成章旅到鲁班场,分一团到观音场,犹禹九旅分在新场、岩孔、吴马口筑工。

    戊、魏(金荣)、蒋(德铭)两部仍在遵城,李(韫珩)、裴(昌会)两师有派别动队向桐梓前进。

    己、川敌昨二十四日潘(佐)旅抵龙新场,廖(泽)旅太平渡东岸,袁(治)旅土城,今日续进,田(冠五)、刘(兆藜)、张(竭诚)三旅将在赤水、习水、松坎防我。(17)

    这个敌情通报相当准确,如此看来,刚跳出圈子的“朱毛” 似乎又被圈进了一个圈子四面皆敌,四面受阻:东面,裴昌会第四十七师布防于遵(义)桐(梓)之间,刚从乌江东岸赶来的湘军李韫珩第五十三师布防于遵义、鸭溪和刀靶水之间;西面和西南面,周浑元和吴奇伟正在遵(义)仁(怀)之间扯起一条碉堡封锁线,还有黔军约10个团作二线防堵;北面,川军郭勋祺部3 个旅已进至赤水河东岸,正在土城一带布防,而田冠五、刘光藜、张竭诚3个旅则把住了赤水、习水、松坎一线……

    看来形势相当严峻紧张。

    然而这却是一个松松垮垮的圈子。

    五

    虽然四面受敌,但这次东渡赤水却给中央红军挣来了一个相对主动权。

    北面川军跟过赤水河后便不再尾追,关注点转向了“防匪入川”,东面何键的湘军主力坐拥乌江东岸,cāo心的是“防匪东窜入湘会合贺肖”;裴昌会、李韫珩初来乍到,怕的是中央红军“回窜遵桐”;周浑元、吴奇伟和助阵的“九响棒棒”们前不久都被“朱毛”给狠狠地敲打过一把,现刻正整理补充兵员(有不少连队只余二三十人),压根儿就缺乏再战的决心与勇气;滇军虽被“龙主席”骂出了点勇气,有了与“与匪一战”的积极xìng,也算是装备精良人员充实,但又跟“朱毛”离着老远……

    更重要的一点,是蒋公非常迷信的那个“碉堡战术”把他们中的大多数给锁住了或许他们正乐得被“锁”。虽然“赶筑碉堡”也是一件辛苦活计,但跟翻动脚板疲于奔命还处处劳而无功比起来,那已经算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儿了此间有个现象很有意思,蒋公到贵阳这天好像成了个临界点,此后用于应付“朱毛”的机动兵力竟然比此前更少!

    如此,虽然大环境依然非常紧迫,但“朱毛”可谋划的“机动”,竟然有了更大选择空间。

    当然,这中间没有一个是万全的,但也没有一个是万难的。

    在军委的“敌情通报”发出两小时后,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致电军委提出建议:目前向西南寻求机动很困难,首先要突破周、王、孙纵队的防堵,在战役上很难完成达到黔西、大定(今大方)的战略任务,还是以转向东南之乌江流域比较有利。并称,根据侦知的情况,茶山关、桃子台之线,如有准备,两岸可架设浮桥(18)。

    这大概是提出“再过乌江” 的第一篇文字。但这个建议关于渡江地点也有些问题:那时中央军第九十三师唐云山部集结于横跨乌江南北的刀靶水至养龙场一带,刚到遵义的湘军五十三师李韫珩部正与之合拢构筑封锁墙。中央红军要迈过这道坎去茶山关、桃子台这些年初北渡乌江的老渡口,难度系数和风险系数都相当高。

    此间máo zé dōng等肯定也在作研判和斟酌,权衡向各个方向机动的利弊:东行去捏一把新来乍到的李韫珩或许会小有收获,但再进黔北又将挤进乌江环阻的局促空间,况且乌江西岸的何键部也会拥来相逼;西进寻周、吴两军或“九响捧棒”一战或许是恰逢其时,可他们背后还蹲着一支装备精良人马充足的滇军,这一去搞不好又会重复遵桐之战后辗转长干山区屡屡寻敌决战不果那一幕,……

    权衡一番,máo zé dōng等还是决定采纳彭、杨建议的基本内容,硬着头皮再作两步跳跃:跳过“遵仁封锁线”,再直接南下跳过乌江!遵(义)仁(怀)间的这道封锁墙薛岳与李韫珩正在联手拉扯构筑之中,有厚得象板砖的地方肯定也有薄得象宣纸的地方;中央军都挤在乌江这边儿江防大概也不会不受影响,而一过乌江马上就可威胁贵阳,又闪在圈儿外不说,还有可能把此前没能调动的对手给调动一把!

    但这个选择的风险也极大,中央红军要透过“遵仁封锁线”而不被对手察觉那是不可能的,而一旦渡江不成,就被有可能被对手们逼迫至背水决战的危殆境地。这或许是一步好棋但也是一步险棋,走不好那就有完全有可能是一步死棋!

    26日凌晨,中革军委下达命令,集结主力改经长干山与枫香坝中间地段南下,“如周敌由长干山截击时,则以运动战消灭之。” (19)晨6时30分,军委纵队从窑坝(今尧坝)出发向干溪疾进,红五军团在军委纵队右侧护卫以为掩护。红五军团从石坎坝、中村台进至楠木坝时发现敌情,即改变原路线,经四牌绕道蔡家凡向平家寨疾进,接近烂坝子附近时,又发现敌之别动队一部在平家寨拦阻,便再度改变路线,当晚进至干溪附近。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主力也由袁家沟进至纸坊。

    担任右翼掩护的红九军团进至坛厂附近时,与第九十二师梁华盛部发生激烈战斗。

    是夜,中央红军各部陆续进至干溪、花苗田、枫香坝、白腊坎一线。

    眼皮子底下就是“遵仁封锁线”。

    27日晨6时,中革军委根据当日敌情紧急发出电令:“野战军原定从长干山、风香坝之间突围行动已不可能,决改从鸭溪、白腊坎地域向西南转移”,27日红一、红三、红五军团以梯次队势平行开进,红一军团“由纸房、狗坝经过花苗田后隐蔽休息,然后分两路于黄昏时进抵鸭溪地域,监视和包围鸭溪之敌,切断其通遵义、白腊坎jiāo通,右与三军团联络”,并侦察鸭溪附近经底水渡过泮水河(亦称扁岩河)的道路,准备次日于下游渡河;红三军团于红一军团右侧跟进至白腊坎地域,“监视和包围该地之敌,并向枫香坝进行佯攻切断白腊坎通各方jiāo通。侦察白腊坎经平桥、青冈坝到扁岩塘、官村渡河的道路”,准备次日由上游渡河;红五军团;红九军团“由干溪与三军团取平行路,经庙林坝开至花苗田以北隐蔽休息,然后随三军团后跟进至白腊坎以北地域”,准备次日在红三军团右侧行动;红九军团则“转至于溪地域,向平家寨、长干山之敌佯动”。(20)

    为防止透过“遵仁封锁线”后敌驱兵南下,逼迫中央红军背水决战,军委稍后又向罗炳辉何长工(21)发出了“万万火急”的指示,红九军团“暂留现活动地域,钳制周吴纵队,以配合我主力作战”,“九军团今27号到干溪后应即移狗坝西之马鬃岭,为九军团暂时活动枢纽,并于明28日晨分两部,一向长干山,一向枫香坝,伪装主力活动,特别要注意自己侧卫警戒与封锁消息。”(22)

    至此,中央红军突破“遵仁封锁线”南渡乌江的行动全面启动。

    当日,红一军团由纸坊出发,首先突破白腊坎、鸭溪之间的封锁线,进至底坝地域。李聚奎、黄奉命率红一师继续前进,前卫红三团从青塘垭渡过偏岩河,经新寨进至石板水时遭遇黔军一部,团长黄永胜指挥一个营从西侧迂回敌人,将黔军一个营包围歼灭;军委纵队当日由干溪进至横井,休息几个小时后,又于18时连夜向苟坝、花苗田前进;红五军团因与军委纵队参差jiāo错前进,发生拥挤,至苟坝即停止,在军委纵队全部通过后继续前进。

    同一天里,蒋公这边却还是一团浆糊。

    蒋公本人顾虑最大的,是“朱毛”迂回到中央军周、吴纵队之侧后与之决战,唯恐上月底吴奇伟惨败于遵义城下的“奇耻大辱”重演,故于26日急令孙渡“除留有力之一部在赤水河镇与摩泥一带筑碉守备外,其主力最好东移于鄢家渡、毛坝场、吴马口一带,以便就近策应吴、周两纵队”(23)。

    显然,如果仅凭周、吴纵队在鸭溪、坛厂一线与“朱毛”决战,蒋公的底气并不是很足,他还要加上滇军这个举足轻重的砝码。倘如此,“朱毛”西来,蒋公就可以来个“诱敌深入”,待手中砝码凑足份量后,再押上一宝,把“朱毛”一笔勾销。

    对于“朱毛”南渡乌江的企图,他老人家似乎毫无觉察。

    蒋公东调滇军,按理说正是“朱毛”久yù求之而不得的好事儿。真能如此,“朱毛”只要及时常握了其行动进止并逮住了“时间差”,有可能就还会产生另一种选择:不渡乌江,跟孙渡来个你来我往的相向平行对进,直接转向西南,进至黔西、大定、毕节一线“寻求新的机动”。

    然而此间的“龙主席”却显得比较老辣:“匪势现有踅渡赤水,迂回南窜,其企图尚未明了”,遂以“赤水镇与毛坝场等地跨河远隔,距程数日,我军若隔河分驻,一旦有惊,策应不灵。匪若向毕、大西窜,我军又被弃置于侧后方,截堵不易”为由,要求孙渡部“仍置于赤水镇及摩泥”,以求“将来对川叙、黔毕两方截剿均便”。(24)

    刚刚亲手握住发令qiāng的蒋公却不能容忍属下这般“抗旨”,27日这天他连发两电否定了“龙主席”的高见,继续催促孙渡部主力 “限31日前进到毛坝场、吴马口以资策应”(25)。蒋公此时担心的是“朱毛”在滇军到来之前在周、吴两军对峙中“突破一点”或从鸭溪附近“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