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毛泽东的神来之笔 > 第 39 章
    6日这天蒋公这边儿很有点意思。

    上午,蒋公开始关注鲁班场这边的情况,这好像是这几天里的头一次。不过他在闻报鲁班场战事后的本能反应还是“匪终必乘隙西窜”,故而一边令吴奇伟“继续攻击前进”,郭勋祺“由两河口(似在遵义境内的纸坊附近,待查证)向坛厂、鲁班场转进兜剿”,“期于周部夹击朱匪”,一边令孙渡、王家烈“仍在原地严密堵匪西窜”。(3)

    下午,借助于“航空侦察”这个当年的高科技,蒋公得到“仁怀、茅台间聚匪甚多”的报告,遂改令“孙纵队速由黔西开赴大定、毕节之线,主力集结于毕节附近,一部至赤水镇与川军联络,务不失时机,寻匪堵剿;王纵队仍在黔西、打鼓新场、三重堰、毛坝之线,并延伸至大定防堵。”(4)稍后,在确悉中央红军“先头1000余已渡过赤水河西窜”的情报后,蒋公始作出判断:“该匪以数部分途阻我追击,主力由仁怀方面渡过赤水河西窜”,并作出“聚歼该匪于古蔺地区”部署,然而拟直接用于聚歼的兵力却是中央军周、吴纵队和川军郭勋祺部,孙渡、王家烈部的任务仍是“防堵毕(节)黔(西)大(定)之线”(5)。

    显然,在蒋公看来,“朱毛”此番过不过赤水河,其意图都是“西窜”,而且还认定“朱毛”差不多已步入穷途。据时任蒋公侍从室主任的晏道刚将军回忆,得悉“朱毛”再渡赤水进入川南后,蒋公在重庆范庄召集陈诚等随行高官聚会研讨形势与对策。会上蒋公曾有这样的一番分析与判断:红军战力仍未稍减,不可轻视;黔西北及川南地区地瘠民贫,大军行动筹集粮草不易,“朱毛”徘徊于如此“绝地”,仍系大政方针未定之表现。这地域长江两岸多系横断山脉,山势陡峻,大部队难以机动,日后只能化整为零,在乌江以北打游击……(6)

    这也是鲁班场一战产生的积极效果。

    按说蒋公有此思维定势正是máo zé dōng想要的效果,如此他才有上演钻空子砸钉子这种拿手戏的空间。然而蒋公也不是什么等闲人物,老是被“朱毛”涮来涮去他多少也被涮出了点经验。17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过河这天,蒋公也颇费心机地开始拉扯他那张“聚歼”的大网。在督令吴奇伟积极“向前追击”、川滇两军在叙(永)毕(节)一线构筑碉堡线的同时,也基于“盖匪向西向北,如皆受堵绝,则其最后必仍向赤水河东南回窜,而以向南岸之公算为多”的研判,要求薛岳、周浑元等采用“伏击战术”,“严防匪转来赤水河南岸回窜”,“设伏袭击共军于半渡”,“以有力之一部,急渡赤水河西岸,监视匪踪,其余可先在东南岸扼要布置,并多择要设伏地点。如布置完毕,匪不回窜,则可再渡河前进”。(7)

    这些情况应该说大致都在中革军委的预计或掌握之中,18日,中央红军一路由草子坝经丹桂、双林进抵大村附近地域集结休整,另一路则由陈富屯经庙林、水口chā向石宝寨这一路显然是在作“西窜”示形。石宝寨及附近地域本有川军“边防第四路第二团”顾家辉部及骆国湘部民团的“精选中队”,“朱毛”在鲁班场跟周浑元接战驳火那会儿他们进驻这里,任务本是“防匪西渡”。然而这位顾家辉打仗非常滑头,他一发现过河而来的是中央红军主力,立即将跟在民团后边儿的部队火速撤至镇龙山与古蔺之间的蒋家田高山上,想让前边儿的骆国湘民团的“精选中队”去为自己抵挡一下扑面而来的刀光剑影。可没想到骆国湘比他还滑头,一看见有当出头椽子的危险立马也撒腿就跑,顾家辉跑到蒋家田之际他也跟到了蒋家田,把驻扎在镇龙山的川军“边防第四路司令”魏楷的一个团给晾在了前头……

    大概是直chā石宝寨的这路红军部队踩着骆国湘脚后跟撵了一把,正好被头上的飞机瞅见。当天下午时分,蒋公得到航空侦察报告:“古蔺方面甚安静,见匪先头数百人,向古蔺方向逃窜。似此匪主力有向西窜模样”,于是更加认定“朱毛”必定是要“西窜”,遂定下“在赤水河以西聚歼该匪”决心和部署:

    一、侯(汉佑)代司令所部,担任赤水至土城之线,主力置土城;魏(金荣)副师长所部,并指挥蒋德铭旅,担任土城、茅台、小河口之线,主力置茅台。王(家烈)纵队即派遣担任小河口、大渡口、仙家渡、赤水镇南岸之线。以上两线河防,均归王(家烈)司令官负责指挥,均先扼要各渡河点,星夜赶筑据点碉堡工事。俟筑成后,并于两碉间筑壕连点成线,务使两碉间能以目力、火力jiāo叉相及为度,统限三天完成。众部迅速肃清赤水河东南地区之残匪。

    二、陈(万仞)指挥所部,仍以江门、叙永、赤水河镇之线上,照上法切实筑碉防守。该部任务,重在防堵。

    三、孙(渡)纵队主力仍集结于毕节以北,但须速派一部,防守瓢儿井,并与川军确取联络,严密联防。

    四、周(浑元)纵队会合吴(奇伟)纵队,暂在鄢家渡、瓢儿井间,务多派精探,寻匪窜方向,立即率部拦击或腰击,或击其半渡。

    五、郭(勋祺)部仍向古蔺方向尾追。

    六、各部遵办情形及筑碉地点、数目,立即电告,并迅速绘图补报。(8)

    蒋公比较迷信的“高科技”,这回是狠狠地把蒋公给误导了一把。

    二

    “航空侦察”的确是当年的“高科技”,但这“高科技”的局限xìng也是显而易见的。古蔺这一带当年森林繁茂,极利于大部队隐蔽机动,天上的飞机有瞅得着的,也就瞅不着的,瞅到的未必就是真有的,没瞅到的未必就是真没有的。中央红军“西征”以来天天脑袋上都悬着飞机,这会儿也生出了了许多对付的办法,比如队伍本来是朝北走,听见飞机声大家就马上掉头朝南,前头的旗帜收起后头的旗帜又打起来,如此每每受愚弄的反而是“高科技”……

    然而当年的蒋公好像没怎么去想这个道理,也可能是被诸多五花八门纷纭繁复且相互矛盾的“情报”给弄得心烦意乱,干脆就只认一个“高科技”,就凭着“航空侦察报告”直接指挥各路诸侯的行程进止,如此常常劳而无功人困马乏不说,还让诸侯们生出了一大堆的痛苦不堪的怨言。

    3月18日晚,为帮助蒋公把“匪yù西窜” 思维定势强化一把,中革军委决定以红五、红九军团先行迟滞已陆续进至茅台的川军郭勋祺部的西渡速度,随即诱其向西北追击,以利主力对周浑元纵队实施机动。 19日一大早,红一军团派出一团兵力伪装主力,从大村下马田出发,经正峰寺、朝阳寺、泥壁水大张旗鼓地向古蔺疾进,主力则由石宝寨进抵鱼岔、镇龙山一线。 15时,先头部队在距镇龙山三里路的太和栈小街与川军魏楷部谢团一个排哨接触,这个排的川军未作任何还击便一路狂呼“赤匪来了”,拼命逃向镇龙山,红一军团立即兵分三路向镇龙山猛扑,谢团官兵当即溃乱,跳起来就向古蔺方向奔逃,团长连连开qiāng击毙数名溃兵也无法止住逃命的人流,于是红一军团轻而易举地就进了镇龙山,继而又占领了蒋家田。

    林彪打得这么顺手也有当地党组织的功劳,那会儿镇龙山有古蔺地下党领导的“红军朋友”社组织,谢团进驻之时这些 “红军朋友”纷纷以“劳军”、“请客”、烧茶送水、“认家门”等名义主动接触谢团官兵,大讲红军家伙如何如何精良打仗如何如何厉害,搞得丘八们都对马上就要临头的战事惶惶然心有揣揣,一接仗当然首先考虑的就是“保命要紧”……

    与此同时,红三军团进至铁厂,红九军团进至鱼岔附近,红五军团除后卫第三十九团两个营在茅台西岸扼敌之外,主力亦进至两河口(今丹桂)。至此,中央红军主力已全部集结于紧靠赤水河西岸的地域。这片地域离太平渡、二郎滩渡口不过咫尺之遥,而蒋公在这一线铺排的队伍基本上都是“九响棒棒”。

    19日这天,中央军第四十七师裴昌会部全部进至遵义,周浑元纵队第十三师万耀煌部亦将赤水河南岸鄢家渡至大渡口一线防务移jiāo黔军柏辉章师接替,拟按蒋公令投入“追击”,而川军郭勋祺部3个旅也陆续进至茅台,准备渡河。

    显然,中央红军作出的“西窜”示形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一天里甭说是蒋公,就是蒋公麾下各路诸侯,作出的判断和上报的情况也都是众口一辞的“共匪西窜”:薛长官饬孙渡“对于赤水河、龙昌营、清水塘、瓢儿井及高山铺一带严密防堵,免匪窜滇边”;潘将军报“匪大部已由川滇边境西窜”;万耀煌说“匪于筱日(3月17日),自茅台渡河,分两路西窜”;周浑元称“据派石宝寨、可贯便探皓申(3月19日15~17时)回报:㈠匪之一个军团,已经可贯西窜……㈡据闻匪大部系于巧等日(3月18日),经石宝寨川南地区向西方窜去……(9)”

    而滇军方面的“龙主席”和孙司令官吵嘴吵了个把月,这时候却难得地共识了一回。

    18日,蒋公下达“聚歼朱毛于赤水河西”的部署当天,“龙主席”对孙司令官来了个“私相授受”:“赤匪人数,刘甫澄初云数千,固属不确,王绍武(王家烈)继云四万,亦难据信。自委座抵渝,支日(3月4日)以后,实行统一指挥。然匪情变幻无常,部署颇感困难,命令因而间有出入。顷奉委座铣(3月16日)电,除原文另转外,略云,匪主力已过赤水,仍向西窜,令孙纵队即到毕节、赤水镇之线布防,兼顾瓢儿井。等因。查此种部署,只可作为一种预定计划,现在该部如先到毕节,似觉分散,仍以在大定(今大方)、瓢儿并为宜。究应如何,由该司令妥商,在不违委座意旨内,斟酌处理。(10)”

    看得出来,“龙主席”的雄心壮志已经被这个把月来的疲于奔命又劳而无功给消磨得差不多了,对来自“友军”方面的信息,也不再受其诱惑激励而是大胆置疑了,也不再给孙渡下催命符要人家去当出头椽子。对于 “聚歼”等等,兴致更是不高,且开始逐渐向“剿匪军第二路军总司令”那顶官帽子戴上之前的状态靠拢:队伍自保,云南自保。

    “龙主席”这番盘算正合孙渡之意,他顺势对蒋公部署发出一串牢骚:“共匪系集团行动,我军则四处分割,随在予匪以各个击破之机会。且匪利在运动战,我军则不问匪情及时间许可与否,动云布防数百里,赶筑碉堡,并随时为匪被 <牵>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反一无所成。钧虑正与此间相同,既奉命令,有时颇难万全;yù呈述理由,不唯往返需时,且亦不便,只好听之耳。(11)”

    孙渡的动作比“龙主席”那个“私相授受”来得更加彻底,他干脆就将主力全部撤到了毕节。

    “朱毛”如果真是想“西窜”的话,这很可能就是个可资利用的大漏洞。

    然而máo zé dōng等示形于西的目的显然是要向东实现跳跃,蒋公的圈子拉起来已呈要合拢而未合拢之时正是他要跳到圈子之外的时机。20日,已在赤水河西岸地域隐蔽休整3天的中央红军各部已经喘息甫定,máo zé dōng决定开始起跳。15时,中革军委电令红一军团林、聂:“一军团得电后立派出两个先头团,每人沿途砍带可架桥竹子一根,并带全部工兵连夜兼程赶到,并急袭太平渡(今夜袭占)、林滩(明日上午)两点,抢船各架桥两座,由师长、政委分往亲自指挥。太平渡之桥限明21 日12时架成,林滩限15时架成,其先头两个团主力应过河控制太平渡、林滩渡河点,向二郎滩、土城严密警戒”,“架桥须绝对秘密”。(12)

    两小时后,中革军委“再次东渡赤水河”命令正式下达各部:

    ㈠估计尾追我军之郭敌,将配合叙、蔺之川敌及毕节、赤水镇之滇敌等的截击,这使我西进不利。

    ㈡我野战军决秘密、迅速、坚决出敌不备折而东向,限21日夜由二郎滩至林滩地段渡过赤水东岸,寻求机动。

    ㈢为此各军团今(20号)明两天行动应如下:

    ⒈第五军团应以迟滞并吸引郭敌向古蔺前进争取渡河时间为目的,以两河口(今古蔺县丹桂镇)、大村、鱼洞沟、太平渡为后方jiāo通线,明21日拒敌于大村以东至21晚,即速往鱼洞沟转移到太平渡,于22日上午继续渡河。以下各军团采取道路及渡河点如次。

    ⒉九军团经核桃坝大路渡二郎滩

    ⒊军委纵队经鱼洞沟渡九溪口。

    ⒋三军团经鱼岔、石夹口、走马坝渡太平渡。

    ⒌一军团经石夹口、走马坝渡林滩,在三军团未到前则以一部渡太平渡。

    ……(13)

    中共中央和红军总政治部亦于同时下达指示:“我再西进不利,决东渡,这是野战军此后行动发展的严重紧急关头,各军团首长要坚决与迅速组织渡河,必须做到限时渡毕”,“派高级首长亲自鼓动与架桥,打破任何困难,使桥迅速完成”,“渡河迟缓或阻碍渡河的困难不能克服,都会给野战军最大危险。这次东渡,事前不宜下达,以保秘密。”(14)

    中央红军三渡和四渡赤水行动的间隔不到一个星期,此间“三人小组” 乃至军委决策处于高度机密的状态,毕竟这些行动事关生死存亡,稍有疏忽就可能坠入一个不可逆的倾覆过程。然而如此也带来了一个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弊端:蒙住了对手的同时也让诸多自己人因不明就理而产生了不理解,情绪起伏也就成了一种必然。据许多亲历者的回忆,那当间是牢骚怪话最多的时候。走回头路,走迂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