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毛泽东的神来之笔 > 第 38 章
    。

    (8)《朱德关于我军为贯彻党中央战略方针决定向西南转移致各军团电》,《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283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9)《蒋中正电令吴纵队向鸭溪方向追剿》,《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第959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0)《军委14日行动部署》,《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第564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时间可能是在13日下午或晚间。

    (11)童小鹏《军中日记》第123页,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12)《蒋中正电令周、吴两纵队不可随意轻进》,《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第965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3)《周浑元电告共军在长干山寻战扑空》,《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第866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14)《蒋中正为红军在长干山附近将与周浑元部决战命各部配合》、《蒋中正电令周、吴两纵队不可随意轻进》,《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第964~第965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5)《四川南岸剿匪总指挥部剿匪军事工作报告书(1935年3月)》,《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033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16)《蒋中正为红军在长干山附近将与周浑元部决战命各部配合》,《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65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17)《中央军代总指挥周浑元元亥电》,《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68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18)《陆军第十三师剿匪工作报告书》,《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017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9)《蒋中正电令吴纵队到鸭溪向左侧延伸》,《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7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20)未查到此电原文,转引自《红军黔滇驰骋烟尘谱正本》第338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1月第1版。

    (21)《朱德关于进攻敌周浑元部的部署致各军团电》,《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284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22)林彪、聂荣臻3月14日20时30分曾建议一军团教导营占领仁怀“宜在我主力与敌打响后为好”(林彪、聂荣臻《我主力打响后占领仁怀为好》,转引自张家德著《从黎平会议到巧渡金沙江》第208页,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由此或可作出这样的推测:此前正蕴酿攻击鲁班场的中革军委已有以红一军团教导营占领仁怀的意图或部署,而中革军委有可能至少是部分地向林、聂jiāo代了准备西渡赤水的意图。

    (23)邓飞《忆鲁班场战斗话得失》,《军事历史》杂志1996年第3期第14页~第18页。

    (24)王耀南《长征中的刘伯承同志》,《刘伯承回忆录》㈡第10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5)《朱德关于各军团注意侦察驻地情况的指示》,转引自张家德著《从黎平会议到巧渡金沙江》第200页,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6)董振堂、李卓然3月14日20时《对进攻鲁班场敌之动作提议》,转引自张家德著《从黎平会议到巧渡金沙江》第208页,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7)未查到该电令原文,转引自《红军黔滇驰骋烟尘谱正本》第338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1月第1版。

    (28)邓飞《忆鲁班场战斗话得失》,《军事历史》杂志1996年第3期第15页。

    (29)《中央军纵队司令吴奇伟删申电》,《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77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30)本段及上段电文均转引自张富杰《中国工农红军在仁怀境内的活动》,《贵州文史丛刊》1996年第6期第5~第9页。原文中引述电文均未注明引证的原始出处,待查证。

    (31)张家德著《从黎平会议到巧渡金沙江》第213页,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2)转引自《红军黔滇驰骋烟尘谱正本》第342~第343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1月第1版。

    (33)《朱德关于红九军团掩护野战军主力转移的部署致罗炳辉、蔡树藩电》。《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286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34)《朱德关于红九军团掩护野战军主力转移的部署致罗炳辉、蔡树藩电》。《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286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35)张富杰《中国工农红军在仁怀境内的活动》,《贵州文史丛刊》1996年第6期第5~第9页。文中引述电文均未注明原始出处,待查证。

    (36)《朱德关于我军三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287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37)邓飞《忆鲁班场战斗话得失》,《军事历史》杂志1996年第3期第17页。

    (38)《鲁班场进攻战斗》,《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附册)第358页,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39)《在八大预备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党的文献》1991年第3期第7页。

    (40)《蒋中正电令各纵队分别追堵截击西向红军》,《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75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41)《蒋中正电令孙渡纵队在瓢儿井东南方设伏》,《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77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42)《龙云令孙渡径向瓢儿井移动截击》、《滇军纵队司令官孙渡呈薛岳寒子电》,《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70~第971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43)《滇军纵队司令官孙渡再呈薛岳寒申电》、《孙渡呈龙云寒酉电》,《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71~第97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44)《龙云复孙渡寒酉电》,《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77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45)《滇军纵队司令孙渡铣电》,《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986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第七章 跳跃(上)

    茅台酒池洗脚,是讹传也是韵事/“匪必西窜”,蒋公上了“高科技”的当/难得共识,“龙主席” 和孙司令官一起发牢骚/准备起跳,“朱毛”要再渡赤水寻求机动/打回黔、大,彭德怀提出建议也吐出怨气/滇军难调,“龙主席”还是拗不过孙将军/迷信碉堡,蒋公想锁别人却先锁了自己/不敢乐观,“朱毛”出了小圈子外头却还有个大圈子/权衡利弊,南下是高棋也是险棋/二度起跳,“朱毛”透过“遵仁封锁线” /“匪过乌江”,离得远的比离得近还看得清楚/三跳连环,蒋公又被涮了一把/错过时机,红九军团孤悬乌江北岸/孤军英勇,这也就是共产党的队伍

    一

    跟周浑元打了一把,中央红军的再次西渡就显得相当从容。

    3月16日18时,中革军委下达“西渡赤水河部署”:

    ⒈干部团应于今17时在茅台渡河地段布好阵地,掩护渡河。但须以1个营先渡河西,候军委到时掩护其行动。陈(赓)、宋(任穷)并为全军渡河司令员及政委。该团并应于五军团到时将渡河指挥及掩护任务jiāo五军团,并于明4时至5时渡完,渡后即向西走20里,在军委以西隐蔽休息,向西警戒。

    ⒉一军团应从今18时起至22时止渡完,渡后即向西北通核桃坝方向走30里隐蔽休息,向西北及二郎滩警戒。

    ⒊军委应从今22时起至24时止渡完,渡后即向西走15里隐蔽休息,即以干部团之一营向西警戒。

    ⒋三军团应从今24时起至明4时止渡完,渡后即向西南走30里隐蔽休息,向西南警戒。

    ⒌第五军团应从明5时至7时止渡完,当开往茅台渡河时须留1个营及侦察连在两路口、盐津河附近,对观音场方面警戒,候九军团通过两路口后跟进归还建制,该军团并于明4时前接任干部团掩护渡河的任务,候九军团全部渡完后即破坏诸渡河点渡河器材,扼守西岸。

    ⒍第九军团应从明9时至11时止渡完,渡后即向西走10里隐蔽休息。(1)

    这个部署落实得有条不紊。

    军委工兵营首先在茅台珠砂堡渡口架起了一座浮桥。

    这个渡口本来就有一座浮桥,虽然作桥台的盐船敌机zhà坏了,但铁索仍在,只须稍加修补再铺上木板即可使用。群众见红军架桥也很支持,又送来了几只盐船,所以王耀南率工兵们没怎么费事就很快就将浮桥修复。

    15时后,红一军团教导营和工兵又与军委工兵营一起在中渡口、下渡口各架了一座浮桥。

    红一军团一部随即过河,在西岸警戒宿营。

    到中革军委这个部署下达到各部的时候,各部队实际上已经在过河了。红五军团、红三军团第十、第十三团由上渡口银滩坝浮桥过渡,红一军团和干部团从中渡口珠砂堡浮桥过渡,红九军团、红三军团第十一、第十二团则由下渡口观音寺浮桥过渡。

    军委纵队于当时21时到达茅台后,在梅子坳住了一夜,次日晨10时由下渡口浮桥过渡。

    至17日中午时分,除少数掩护部队外,中央红军主力全部渡过赤水河。

    过河后,军委警卫营高shè机qiāng连还击落了一架飞机。

    本来按红军总部的命令,为掩护部队行动企图对敌机是能不打则不打,究竟打不打要经总部首长批准。可那天敌机在低空中飞来飞去到处下蛋也着实太猖獗,还给正在行进中的军委纵队造成了伤亡,这当然便惹得漫山遍野一片喊打之声,按捺不住的警卫营营长杨榕生也心急火撩地跑到总部请示打不打。据说那当间máo zé dōng也在总部,他想了一下便说反正军委纵队已经暴露,打它一下掩护部队安全转移也好。杨榕生一听毛主席也说打当然就来了劲儿,兴高采烈地跑回来让高shè机qiāng连连长叶荫庭马上开火。叶荫庭挽着袖子举着指挥旗让4挺高shè机qiāng集火撒出一张火网,正正地就将一架敌机给罩在了当间,其它敌机一看势头不妙也就爬高逃之夭夭……

    据时任军委工兵营连长的王耀南将军回忆,军委纵队过渡后在一片树林中防空时,首长们狠狠地夸奖了他们一把:“工兵连还真有办法”,máo zé dōng对在场的其他军委首长言:“我们三渡赤水能把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刘伯承总参谋长还让他派人到二郎滩、太平渡去察看和保护浮桥。(2)

    显然,“朱毛”不光是跟这儿躲雨来着,他们还另有所图!

    中央红军过茅台留下了许多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茅台酒池中洗脚”。但笔者查询了许多历史资料,还是认为此说缺乏根据:红军过茅台时间非常短暂,红军总政治部在镇上酿酒作坊均贴有布告,严禁红军官兵进入,红军官兵们大都只能隔着门缝看看里面的码成堆的硕大酒缸,闻闻那能传出好几里外的透瓶醇香。当然,有些还剩有几个伙食尾子的单位或官兵们也的确买了不少茅台酒,为的是行军后喝一点解乏或挑挑血泡擦擦脚。

    关于“茅台酒池洗脚”的传说,黄炎培老先生与陈毅元帅数十年后还曾有过一段诗词唱和:

    黄炎培诗

    喧传有客过茅台,

    酿酒池里洗脚来。

    是真是假吾不管,

    天寒且饮三两杯。

    陈毅唱和

    金陵重逢饮茅台,

    万里长征洗脚来。

    深谢诗章传韵事,

    雪压江南饮几杯。

    据说本来就属海量的周恩来就跟这儿豪饮了一回,而这个情节在《长征》电视连续剧中又被编导狠狠地发挥了一把,变成了máo zé dōng酣畅一醉,尔后借着酒兴畅言 “四渡赤水”之宏伟蓝图:调出滇军,兜个大圈子去渡金沙江。这个情节作为文学演绎当然无可厚非,应属“合理虚构”范畴。但真实的历史好像却并没有那么简单,那当口“朱毛”虽然把环伺诸公暂时闪到了面前,但情势却并无乐观之状,还是一派严峻紧迫。“创建川滇黔新苏区”和“首先赤化黔北”也并未从中央政治局的蓝图上一笔勾销,“调出滇军”向川黔边最直接的意图仍有可能是找个机会东出遵(义)仁(怀)去捏谁一把,尔后再继续“赤化黔北”或寻隙向黔西北机动……

    至于兜个大圈子去渡金沙江,即便已开始在máo zé dōng胸中闪回,但至少还未形成熟筹的方案即或是正在筹措也很可能还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方案,如此当然也就更不可能借着酒兴拿出来畅言。况且,这会儿还看不出有实现这个蓝图的条件:就算滇军调向了川黔边,中央军还堵在乌江南北哩,这个“大圈子”究竟该咋兜,máo zé dōng恐怕怎么着也还得再瞅一瞅瞧一瞧吧?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