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毛泽东的神来之笔 > 第 30 章
    情景,时任第五十九师第三五一团张德能部第一营上尉营附的宋少华老先生曾有一段心惊胆战的回忆:

    ……我们不支向后面撤退。这时红军在后面边追边喊:“不要跑,缴qiāng不杀。”我一面指挥士兵逃跑,一面令几个班长拼命抵抗,掩护退却。这时我站在一个石桥上面指挥,红军从左右包围而来,我们就在石桥附近展开激战。忽左侧方有挺重机qiāng向我shè击,我一惊慌,便倒在桥下。这时桥下已坐有一位腿负了伤的红军战士,大声喊“缴qiāng不杀”,我正犹豫之际,后面追兵赶到,我就把一支快慢机放下被俘了(21)。

    被一个负伤跑不动路的红军战士缴械抓了俘虏,宋少华老先生的的确确是狼狈到了家。

    不过他后来还是寻隙脱逃了,在路上躲躲藏藏走了3天才过了乌江。据他回忆,过了乌江一路都是第五十九师和第九十三师的收容队,而收容来的残兵败将都跟自己一个模样:面目黪黑,形同乞丐。

    跟着吴奇伟逃跑的第九十三师唐云山部的状况更为悲惨。

    第九十三师在逃跑途中唯一值得一提的抵抗是刀靶水以北的螺丝堰(今三合镇)战斗,那天聂荣臻亲率红二师追到这里时遇到第九十三师后卫补充团的阻击,敌军以十多挺轻重机qiāngjiāo叉封锁了道路。红五团追击至此曾被绊了个踉跄,然而勇敢又机智的红军战士们很快便找到了办法:以主力正面佯攻,一部奇兵迂回到敌侧后,用马刀在荆棘从中硬砍出了一条路来,突然向敌人后背发起攻击。守军背后挨了黑qiāng以为已被红军包围,阵脚立呈动状,而红军战士则乘机在一片杀声中突入战壕与敌人白刃相搏,半个小时后即解决战斗,尔后又是一路狂追……

    而吴奇伟乘车一路狂奔跑到了距乌江渡口15里的刀靶水时天色已近黄昏,要按薛岳命令到这里他就不能再跑了,可到了这步田地跑与不跑已经由不得他了:各部混乱逃跑已不成建制,身为司令官的他根本无法掌握,司令部的伙食挑子与部队混在一起已经跑到了前头的乌江渡口,正吵吵嚷嚷挤在一起过浮桥,他要再不快跑那就只好等着红军上来抓俘虏了。北伐名将吴奇伟大概这辈子都没有落到过这么狼狈的地步,急得是浑身瘫软一屁股坐地下就哭出了声儿:“好,好,我今天就死这儿吧!……”。

    情势十分紧急,左右又哄又劝,扔掉汽车搀着架着吴长官逃向了渡口。

    红五团脚跟脚地撵到了刀靶水,发现刀靶水的陈家祠堂竟然还有吴奇伟部的一个军火库,里面塞满了各色qiāngpào弹yào,红军战士意外地发了这笔洋财个个喜笑颜开: “还是跟中央军打仗好呀,可以换装备哩!不象‘双qiāng兵’,烟qiāng都比钢qiāng新……”。大家手忙脚乱地一通抓挠,先把子弹袋、手榴弹装塞满,再挑挑拣拣得意换新qiāng,然后跳将起来又接茬儿再追……

    到了乌江渡口的吴奇伟看见局面已经不可收拾,便腼着脸皮先过了浮桥,过桥后工兵连长问“浮桥是否拆毁”?吴奇伟将军在军中素有爱兵如子的“吴阿婆”之誉,答曰“待部队过完后再拆”,然而此刻尚聚集在北岸的辎重人马一看到吴司令官都已过江了,当下便乱哄哄一起拥上浮桥,一时间人喊马嘶,秩序大乱,守桥部队也无法维持秩序。

    要命的是这当口屁股后头又是qiāng声大作,撵上来的红军已经占领了乌江渡口北岸的山顶,正从山上往山下猛冲。拥在江边的队伍顿时大乱,都拼命地往浮桥上挤。浮桥浪来dàng去终于还是不堪重负,一声巨响后桥上人马辎重悉数跌入江中,眼睁睁地被湍急的江流所吞没。如此惨状让“吴阿婆”以手掩面不忍相看,好半天儿也没有回过神儿缓过气儿来……

    而尚留在乌江北岸的千余名吴部官兵要么当了红军的俘虏,要么沿江奔逃,一派狼籍之状。

    是日,中革军委由遵义城外的大桥、董公寺移驻遵义城中。

    至此,桐遵战役胜利结束。

    是役,中央红军连续转战5个昼夜,连克桐梓、娄山关、遵义,锋镝直指乌江,击溃黔军王家烈部8个团,中央军吴奇伟部两个师,歼其第九十三师大部,第五十九师一部,缴qiāng两千以上,俘获三千余众,获轻重机qiāng数十挺,qiāng、pào弹数十万发,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捷。

    需要提一笔的是,15年后吴奇伟将军策动了粤南起义,参与了新中国的建设,还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不打不成jiāo,打了再成jiāo,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在二十世纪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史上,好像是一种并不罕见的现象。

    乌江边上的这台好戏,不过是上个世纪威武雄壮撼天动地的那出精彩活剧中的一幕。

    当然这当间也的确是好戏连台蒋公及麾下诸侯的幕后戏也很好看。

    六

    得知“朱毛”又过了赤水河后,蒋公好像反而不怎么关心这边厢的事儿了。

    红一军团轻取桐梓那天,蒋公知道自己那个“集歼朱毛于赤水河以西”成了笑柄,脸面儿非常不好看,于是给薛岳发了一个手令:“接川中电称;匪向东回窜,土城被占,其故在中央军未能照预定计划西进。等语,现在二广正借口中央军在黔逗留不进,以罪中央,如果匪东窜,而我军不克积极追堵,则彼等更可加罪中央,而且使川军对中央亦受不良影响,则事更难为。务督各部向匪猛进,不得稍事贻误。中(正)定月底到重庆。(22)”

    如此语重心长推心置腹,薛岳脸皮再厚,大概也不能不为之动容。再说他也怕“朱毛”从黔东迂回绕攻贵阳,于是才有了让第五十九师韩汉英部出黔西,让第九十三师唐云山部出贵阳,由吴奇伟统领奔遵(义)桐(梓)的来由。

    此后,直至吴奇伟溃过乌江,蒋公好像连电报都懒得往这边厢发了。

    这当间我们能查阅到的蒋公有关电报大致是下面这几个:

    2月25日,复龙云20日报告滇军“已向营盘山追击”并“尚冀中央常给情报”电(23);

    2月26日,发出一个纯属马后pào乱弹琴的“情况通报”:“残匪有日(2月26日)再陷桐梓,林彪、李某各匪首已到桐梓(24)”;

    2月28日,电告龙云:“已饬薛部吴、周两纵队向桐梓、遵义急进追剿,期于乌江以西地区而聚歼之。毕节、大定方面仍希贵部配置相当兵力扼堵,勿使匪再得西窜也。(25)”

    这当间“朱毛”夺娄山关,进遵义城,撵吴奇伟,蒋公似乎都全无察觉。这从他于3月2日向周浑元、吴奇伟下达的一个“手令”中或可得窥一斑:“⒈ 据绥阳蒋在珍东午(3月1日11~13时)报称,匪与该部在绥阳附近激战中,桐梓已被犹部于东日(3月1日)克复。现判断匪情,必向东图,与肖贺联合;⒉ 我第五、第十三、第九十六师应于微日(3月5日),在仁怀与桐梓间地区之三元场、楠木场带,或坛厂一带集中后,再向遵义进取;⒊吴纵队以一部在新店、刀把水带,对遵义方面监视匪部行动,其余主力仍照前电沿乌江南岸向水口急进,在水口附近相机转渡乌江北岸,随地截击,但须于鱼日(3月6日)前到达水口勿误。(26)”

    看看,都到这份儿上了,他还不知道吴奇伟在哪儿在干什么,这边厢“朱毛”锋镝直指乌江边上了,那边厢他还开口便是“判断匪情,必要东图,与肖贺联合”、“令吴奇伟纵队……相机转渡乌江北岸,随地截击”,全然忘了两天前他还在跟人家“龙主席”说道的“已饬薛部吴、周两纵队向桐梓、遵义急进追剿”。

    可见这几天薛岳根本没跟蒋公“早请示晚汇报”,或者请示了汇报了蒋公诸事纷繁没顾上瞅。

    身为最高统帅,你说蒋公丢的这人儿大不大?

    不过蒋公该电里有一个信息却是真的“桐梓已被犹部于东日克复”。 3月1日那天,红五、红九军团主力已南下进至娄山关、板桥一带,桐梓城中只有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带的电台分队和一个百把人qiāng的警卫连。而黔军犹国才第五旅刘明痒部不知怎么得知了这个信息,乃亲率一营人马来讨便宜。据时任刘部副官主任的张适南老人称,刘是桐梓本地人,地形熟悉,他指挥队伍从侧面绕过桐梓南门外小高地,突然向正向娄山关方向转移的红军开火。而城中罗炳辉以为是川军主力前来偷袭,他手下仅百余人qiāng远离主力也没法坚守,便主动弃城撤向娄山关。刘明痒是来讨便宜不是来找仗打的,罗炳辉不明敌情也不想被粘糊住,所以两边并没有jiāo几下火,也没有伤亡和被俘(27)。

    这就是所谓“犹部克复桐梓”。不知为什么,消息传到中革军委首长那里却变成了“川敌(约4个团)今由桐梓西南分三路突入桐梓城(28)”,一度使他们相当紧张那天中午12时 30分,朱德总司令刚给罗炳辉发了一个指示电,在通报了遵义大捷的消息后,要红九军团“在桐梓城及其附近多贴此项捷报,并要桐梓革命委员会召开群众祝捷大会,以扩大红军影响,提高群众斗争勇气与决心,更可增加援敌恐慌(29)”。

    “川军进入桐梓”这个消息误导了中革军委一把,他们以为正在楚米铺、栗子坝一线阻击川军红七团和红三十七团已被敌截断(也许罗炳辉是这样报告的),便准备迅速转移南线红军主力北上打击川军,同时要求罗炳辉“尽力扼守娄山关至明2号拂晓”(那时娄山关只有干部团一个百余人qiāng的上干队),“我五、九军团应立即向娄山关赶进阻止敌进,并要能坚守两天……,以待我一、三军团寻求机动”(30),而那时红一、红三军团已连续转战一个礼拜,实在是疲惫至极,真要是川军主力已倾力南下,他们又得从乌江边上迅速回师北上就敌,如此战斗力大概也会大打折扣毕竟红军战士也是ròu体凡胎呀,中革军委首长为此紧张一把,也在情理之中。

    好在第二天中革军委首长就把真实敌情搞清楚了 估计又有军委二局的功劳:实际上这会儿川军主力还被红五、红九军团的两个后卫团阻于楚米铺、粟子坝一线,潘文华将军这两天的活计也主要是防“朱毛”西进或北上,稍带着也瞅瞅热闹,行动并不积极,能来攻娄山关的只可能是黔军,当然也就松了一口气,决定“我野战军拟以一部阻滞桐梓方向之敌,主力在待机位置休息、整顿,准备折向川敌作战(31)”。

    “朱毛”松了口气,“龙主席”却泄了一口气。

    这几天里,滇军统帅龙云和摩下大将孙渡的相声段子一直就没完没了。

    一入川境进入“追剿”行列,孙渡就一百个不自在不高兴。“朱毛”进桐梓城陷娄山关取遵义城那当间,他还象上半月在扎西那样,天天梗着脖子给“龙主席”发牢骚出难题。

    2月24日红军已轻取桐梓了,“龙主席”才发现孙渡并未如自己刚向蒋公报告的那样“已到达土城”,而刘甫公那边儿传来的消息是川军郭、潘、廖三旅已抵太平渡、土城一线,且正“向土城之匪猛攻”。“龙主席”觉着这让自己在蒋公、刘甫公面前大为跌份,便迭电孙渡责问:“查川军潘旅系在我军后出发,现已接触匪之后卫,我军仍以终未赶上,究因何故?”(32)

    孙渡理直气壮振振有词:“到达叙永,附近人民一律拒绝行使滇币,迭次派人<与> 叙永军政官长接洽,亦毫无结果,致全部几至断炊,且侦悉川军各旅已分<向>此方前进,而各军作战地域,又未奉令划分,恐再向此方进展,一则不免拥挤,再则结养愈感困难,况土城、二郎滩一带,既有各路重兵围剿,万一匪受压迫再向西回窜,将来转移兵力,恐时间不及”,故“只得踅回营盘山附近,前进与安旅确取联络,择要堵截,以掩护云南正面,先固根本”。(33)

    “龙主席”闻此狡辩气急败坏,25日一天内又连发4电,对孙渡所述各项理由逐一申斥:滇币问题,老夫为你协调;任务事宜,蒋公“已指示明白”;“掩护云南”,这边自有安排:“至昭通、盐津之截堵任务,已有计划部署,我前方追剿部队,不必兼顾及此,致又牵掣,影响跟追之行动。万一匪又回头西窜,该部仍继续尾追,截堵另派部队担任也。”申斥完了即挖苦嘲弄:“前者灰(2月10日)电称谓友军未到,虑我为孤军,今者敬(2月24日)电称友军概已上前,又称嫌其拥挤,究应如何,真不可思议矣。”(34)

    按说“龙主席”把话都讲得这么难听了,孙渡就该没词儿了吧?

    嘿,才不哩!孙将军还象在扎西一样,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对“龙主席”连日迭电置若罔闻,当天的铺排仍然是“令鲁(道源)旅进驻摩泥,龚(顺壁)旅进驻营盘山,本部移驻麻线堡,均限25日到达,一俟镇雄现金解到,当即兼程进剿。(35)”

    瞅瞅,现大洋不来我不动,现大洋来了我才动!

    “龙主席”老拿“友军”来说事儿,孙将军很是不以为然,毫不客气痛加揭露与批判:“各方所报,匪不满万,究系侦察不实,抑别有用心,殊难臆断”,“各友军此次剿匪,全系电报政策,如叙永军队歼匪3万余,前土城一战匪已溃不成军,牛街、黄水河通过共匪,均全非事实。”而对于“龙主席”迭电催战,孙将军干脆就是反守为攻,一脚把皮球给踢了回来:“恳请钧座电王主席或中央军暂借大洋五、六万元,以应急需,而便进剿。(36)”

    ……

    你说跟下属天天这么着斗嘴,哪位长官受得了?

    如此这般,“龙主席”的“剿匪”信心也就日渐消磨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电报官司中了,至少是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