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毛泽东的神来之笔 > 第 29 章
    悄然而出,经凤凰山由遵义东南向忠庄铺以南地区兜击。14时30分,红一军团主力在丰乐桥以南与红三团合力,将扼守公路两侧高地的黔军第八团和王家烈临时凑成的两个营大部歼灭,对吴奇伟的预备队第九十三师形成了分割包围之势,而且还断了前头正与红三军团激战的第五十九师后路……

    林彪这时可能还不知道他这是在掏吴奇伟的窝,要知道了不知道会怎么得意哩!

    然而此刻的韩汉英好像还不知道屁股后头已经开始着火,仍然是铁了心要进遵义城。他见右翼张德能团攻不动红花岗,便将主要攻击方向改在了左翼林贤察团的老鸦山方向后来又加上了预备队陈金城的第五五八团助攻,同时令张团在红花岗方向仍然保持攻势,甚至还呼出了川军刘湘部的飞机临空投弹助战,支援pào火也不吝弹yào狂轰滥放,把老鸦山、红花岗一线的红军阵地zhà成了一片火海这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中都是相当罕见的现象。红十团、红十一团虽然英勇顽强多次挡回敌人的冲击浪潮,但付出的代价也相当大。尤其是红十团,这半天儿里他们打得相当惨烈,多次与敌进入白刃格斗,团长张宗逊在与敌人拼刺刀时负了重伤(文年生接任团长),参谋长钟伟剑也在投弹时中弹牺牲……

    战至15时,老鸦山主峰阵地失守,林贤察团也一度推进至遵义老城南门外高地。

    差不多与此同时,红花岗上的红十一团团长罗先桂也负伤,邓国清接任团长继续指挥战斗。

    老鸦山主峰比红花岗更高,敌人居高临下立即对红花岗的红十一团构成严重威胁,更重要的是,还威胁到了遵义城中的红军和东门外的红三军团指挥机关。彭德怀闻讯脸色铁青,立即策马从新城的指挥所赶到前沿,果断命令红十一团政治处主任王平率第三营支援红十团,夺回老鸦山主阵地。而此前伤亡很大的红十团仍在老鸦山北坡对主峰之敌对峙,红十团政治委员黄克诚组织还算完整的九连向主峰反击,结果牺牲了几十个人反击还是受挫。红十一团三营到达后王平又组织了两次猛攻,均因地形险恶未获成功。这当口红军总司令朱德直接把电话挂给了王平:这是背水一战,必须打赢,打不赢我们就得到乌江喝水。现在军委派干部团来参战,干部团由北向南攻,你们配合干部团从敌左侧仰攻,一定要夺回老鸦山!……

    杨得志、黎林也率红一团赶来助战。

    干部团的的确确是个成色足足非常压称的看家法宝,一拿上去份量就是不一样。这时韩汉英部进攻红花岗的张德能团在红三军团各部钳击之下不能动弹,已无法为林贤察团提供支援,战至黄昏时分,老鸦山主峰最后还是被头戴钢盔挥舞马刀连放着“花机关”冲锋的干部团一举拿下。红十二团乘势沿公路以西迂回敌右翼,红十三团则直下碧云峰向敌左翼攻击,韩汉英阵脚已乱只好变攻势为守势,满脸骄横也已化作焦头烂额……

    与此同时林彪聂荣臻正对吴奇伟大打出手,红一军团主力在丰乐桥击溃黔军后已顺势占领了忠庄铺东北端和北端阵地,将唐云山第九十三师分割包围。红军左冲右突杀进杀出,虽然伤亡不小但差不多也快把唐云山的本钱敲打成零碎了。据时任吴部参谋的魏鉴贤老先生回忆,这当间吴奇伟就一直在忠庄铺南端一个高地上观察整个战局,越看越是心慌意乱:韩汉英那边攻击不顺,唐云山这边一败涂地,要再撑下去恐怕老本都要赔光了……

    急得团团乱转的吴奇伟转来转去还是觉得“三十六计走为上”,便开始让左右草拟撤退命令。可这时的他方寸已乱,几经折腾才把一纸原本并不复杂的军用文书作业完成。刚开始,吴长官拟将韩、唐两师撤至懒板凳(今南白镇)集结,可一想懒板凳离遵义太近,跑到那儿还是不安全,又决定干脆撤过乌江;原本想把纵队司令部与韩汉英师靠在一起,赶到乌江渡口上游30里的老渡口一起过江,可再一思量又怕走夜路走山路走不过“赣匪”,况且已约定第九十师欧震部前来乌江渡增援,……。几经反复一阵子,才最后把这纸命令搞定:纵队部及第九十三师沿公路南撤至乌江渡口,第五十九师撤至老渡口过江至息烽待命……

    搞定文字后吴奇伟又打电话请示长官薛岳,然而在水里的薛长官全然没有在火中的吴将军那般切肤之痛,明令吴奇伟要退只能退到乌江北岸,还要守住北岸的两个渡口。吴奇伟左右为难一阵却已经无法收回成命,况且究竟跑到哪里才能刹得住车好像已经由不得他了……(9)

    吴奇伟的这个撤退令的原版文字如今已无从寻觅,笔者只能从guó mín dǎng军相关档案中的《陆军第四军第五十九师2月28日起遵义附近地区战役战斗详报》、《陆军第九十三师忠庄铺之役战斗详报》、《陆军第九十三师剿匪工作军事报告书》等文件中看到间接文字,但其内容与魏老先生的回忆有点出入:“本纵队拟撤退至懒板凳附近集结,待机转移形势。”

    站在guó mín dǎng军的立场,如果到了韩汉英手中的撤退令真是这般模样,那吴奇伟的罪过可就大了去啦!这么着不是正中了 “朱毛”的下怀么?这相当于他在上下左右为难之际哄了人家韩汉英一把呀。虽然吴的本意未必就是如此,可这堆模棱两可的黄泥巴一旦掉进裤裆里,究竟是屎不是屎你还跟人说得清楚么?与其如此你还不如干脆跟人家明白说道清楚一起退过乌江呢?这样也不会弄得后来那么惨呀!

    要说这位韩汉英在guó mín dǎng军将领中真还就是个人物,他还真就把“撤退至懒板凳附近集结,待机转移形势”从最积极处作了解读:“转移形势”=“次日再图进取遵城”,于是也就顺理成章作出了积极的考虑:与其如此,我还不如“确守现占领地区,彻夜与匪保持接触”,再图“转移形势”(10)。韩汉英这么着的确洋溢着一派军人的豪气,却同时也是冒着一番傻气:吴奇伟都跑了你也前后受敌,“确守现占领地区”还有什么意义?何况面对杀气腾腾的优势红军主力,你还能“确保现占有地区”么?

    后来韩汉英逃过乌江在息峰见到了吴奇伟,果然第一句话就是理怨吴长官不该下令撤退:“即使拿不下老鸦山,至少也能坚守阵地待援,何至溃败如此?”而素有“好好先生”和“阿婆”之称、据称很少对部属发脾气的吴奇伟却悖然打断韩的唠叨:“傻瓜,我们碰上了共军主力啊!”

    韩汉英当即噎住(11)。

    而就在韩汉英冒这股傻气的同时,常胜名将林彪也出了个差点意思的主意。

    五

    韩汉英收到吴奇伟那个“撤退令”的同时,林彪、聂荣臻也致电军委首长和彭、杨:“⒈ 敌九十三师全部及五十九师一部已<被>我完全击溃,缴获正在侦察<清查>中。⒉我第二师全部及第一师之两个团正向贵阳马路追击,一师之另一个团正配合三军反攻chā旗山(似应为老鸦山)、碧云峰并攻山之南端。3.已令第二师全部不顾任何疲劳的拼命猛迫,直至乌江河边,将敌完全歼灭。如途中遇生力军大举反攻,则沿马路节节抗退,以争取时间。现令第一师之两个团停止追击,折回遵义,于明日拂晓赶到,协同三军团解决chā旗山之敌。……” (12)

    这时吴奇伟率纵队部和唐云山第九十三师已开始撤逃,红一军团主力也已投入乘胜追击,而老鸦山主峰已被干部团夺回或即将夺回,韩汉英部已形颓势。这节骨眼上撤回正乘胜追击吴奇伟实际上也在断韩汉英后路的部队,为的只是“协同三军团解决老鸦山之敌”,这让70年后的笔者感觉很是有点舍本求末。虽然这可能跟红一军团指挥所这时尚在遵义城南的五里堡,林、聂对遵义城边的情况更为关注不无关系,且从积极意义上理解其出发点还是想跟彭德怀一起把韩汉英包圆,但研判了当时战局后我们却仍然不得不作这样的批评:这个主意有立足欠高视野欠宽之嫌。

    不过林彪这个主意好像并没有付诸实施,林彪在发电同时即令司号员调号将红一师李聚奎、黄和红二师陈光、刘亚楼召到军团指挥所开了个短会,短会议定的内容与林、聂那个电报大为不同:战役已进入分散追击阶段,红二师应向南猛打猛冲,连夜追过乌江,截断乌江浮桥,红一师应向鸭溪方向追击,军团指挥所移至懒板凳(今南白镇)(13)。

    很可能是李、黄、陈、刘等跃跃yù试要大发一笔洋财的热烈情绪鼓舞了“林总”,也可能是彭、杨那边传来的消息是“老鸦山已被夺回”,总而言之,会后李聚奎、黄并没有“停止追击折回遵义”,而是马上就加入了踢着吴奇伟屁股发洋财的行列那当口的吴奇伟已经相当狠狈,他带着纵队部撤到懒板凳(今南白镇)时,红二师的红四、红五团已经先他一步跟那儿候着他了。吴奇伟即令特务营留下掩护,自己则与纵队部和唐云山第九十三师余部分别溃往乌江渡和茶山关,红二师在后头撵着他们一路奔跑就象撵着一群鸭子。

    当晚24时,已进至遵义城南大桥、董公寺附近的中革军委综合各种情况作出判断:韩汉英也要逃跑!于是向南北两线的指挥员各发一电,一电令“一、三军团应不顾切疲劳,马上乘胜南下,坚决猛追该敌,准备在新站地域与敌决战,我主力须用在西北面,迂回和截击其归路而消灭之,另以一个整齐的团带电台飞速由东向刀靶水、老君关地域破坏浮桥、切断电话、断其归路。五、九军团明日跟进,军委直属队上干队明日拂晓入城任城防。” 并强调指出“这一追击的决战,关系全局胜负,无论如何要扩张战果,歼灭其全部,不得丝毫动摇(14)”;另一电则向红五、红九军团首长通报了中央军第十三师万耀煌部已到达北线战场的敌情,并作出相应部署:红九军团后卫红九团、红五军团后卫红三十七团任务仍是阻滞当前之敌,争得时间,其3月1日的行动部署为,红三十七团如已到九坝,应到栗子坝附近阻敌并加强两侧警戒,红九团应转到桐梓城并向新店方面之敌侦察戒备,如敌进则阻滞之(15)。

    这是典型的毛氏风格:逮住了战机找到了重点就要倾全力施重击,一个拳头打人。到了决战的节骨眼儿上,所有家当都要准备拿出来专顾最重要的这一头。令红五、红九军团主力向南线靠拢,为的就是在必要时作为重要砝码加入南线战场,坚决拿下吴奇伟!

    大概是máo zé dōng最为了解林彪这员爱将时常在关键时刻过于患得患失的痼癖,也可能是看到了那个实际上已被林彪自己放弃了的“一师之两个团停止追击返回遵义”,所以30分钟后又追上一电:“前令迂回往刀靶水、老君关一带截敌的别动团,关系战役很大,应由一军团选出,jiāo左(权)或周(子昆)带去。在战术上应:A.隐蔽飞速,由东转到目的地,严防敌过早发觉;B.到后择要布阵阻地(敌),重点在东侧;C.彻底破坏其浮桥、电线;D.敌退下应截之,以收缴获,并乘其溃乱猛追之,扩大战役胜利。(16)”

    随即又给彭德怀、杨尚昆鼓劲提气:“今日在遵义附近作战的仅韩、唐两师及柏(辉章)部,其欧(震)、周(浑元)两敌本日决无增援可能,我决心增加兵力,继续战斗,夺取最后胜利。你们应坚持阵势万勿放弃,以便增援一到即行总攻;如已转移,应即恢复。命令即下,已令干部团第一营及军委警卫营于1日6时开抵新街,统归你们指挥(彭杨),望派员于6 时前在新街接引,整个作战由彭、杨统一指挥,在28日战中,英勇、坚决夺回已失阵地的干部团足称模范。(17)”

    与此同时,还在跟彭德怀硬挺的韩汉英也得到派往懒板凳(今南白镇)的联络官回报:共军已抵懒板凳(今南白镇),王家烈部退往八流(里)水,唐云山第九十三师正向乌江撤退……

    这下韩汉英才算真正醒过味儿来:吴奇伟“撤退至懒板凳附近集结,待机转移形势”后边儿还有个等号,等号那边儿的内容是“逃过乌江”!如此韩汉英也着了慌,再不敢“确守现占领地区”而是马上部署逃跑:既然“共军已进抵懒板凳(今南白镇)”,我等不能再按吴长官令跟那儿去碰钉子,各部应改由八流水黔军退却方向撤出,以期与吴长官王主席所部取得联络(18)。

    3月1日晨8时30分,韩汉英部jiāo替掩护,通过两口田向八里水撤退。9时,中革军委获悉韩部已开始撤逃,当即向彭、杨、林、聂连发两电:一、三军团应坚决执行昨28日24时电令,火速猛追该敌,注意两侧包围,压迫其走乌江而消灭之,以竞全功(19)。而与此同时林彪也得悉了韩部逃跑的消息,也向正追击吴奇伟的红二师充了一把气:“薛敌九十三及五十九师向大渡口撤退,你们须乘胜前进,消灭或抑留该敌,一师及三军团亦拟追击。(20)”

    于是这一天注定要成为中央红军自中央苏区“西征”以来最为辉煌的一天。

    上午10时左右,逃到八里水东端的韩汉英部被昨日即开始追击黔军的红一师兜头截住,后边红三军团主力又撵了上来,韩部第三四九团林贤察部全部被截断,林贤察完全失去对部队的控制。随第五五八团陈金城部撤退的韩汉英一看势头不对,即令余部赶紧与红军脱离接触,陈金城部与师特务营jiāo替掩护各部撤退,林贤察率第三四九团取捷径去白腊坎,第三五一团张德能部则跟自己一起经罗名城退向鸭溪……

    然而这时韩汉英部的撤退已经陷入混乱无序状,红军战士一路抓俘虏缴qiāng,十分得意开心。当时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