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毛泽东的神来之笔 > 第 3 章
    体一致接受的: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都是máo zé dōng意见的拥护者。

    就连博古这次也没有完全站在李德一边,而是有保留地同意了“西进入黔”的决定。

    有保留的部分是máo zé dōng“以谈话方式”表述的根本xìng战略方向转变的意见:放弃兵进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取由黔入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方针。博古虽然同意入黔,但并不打算改变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而是要在西进入黔后“一直向北”去湘西。估计当时在这个行色匆匆的碰头会上,máo zé dōng“以谈话方式”表述的根本xìng战略方向转变的意见,尚来不及展开讨论,所以才有李德对máo zé dōng就“怎样实现这一点闭口不谈”酸涩之句。

    李德可能是唯一一个执着地要就地转向湘西的与会者。

    平心而论,他的意见从战术角度来说并非一无是处,也不乏智慧的闪光。但得以兑现的大前提:是你一定不能让对手了解你的真正意图。闪转腾挪这种功夫,máo zé dōng在此前此后就常玩儿,玩儿得是得心应手。问题在于,毛氏玩儿的时候,常常出人意料,对手对其真正意图的研判一般来说都有相当一段时间差。而现在蒋公也好,湘桂诸侯也好,都对中央红军出湘西的意图洞若观火,中央红军的每日进展位置他们也研判估计得大致准确,手中的本钱又很雄厚。反过来对中央红军来说,湘桂黔边这地面又太狭窄,打个转身都困难,又处在何键那近乎于直角的弯弧形阵线的顶点上。你要停下来不走等人家过去?人家那弧线的两翼一伸就可以划一个反弧来兜你!那会儿薛岳的机动兵团就集结在绥(宁)靖(县)一线,堵也好截也好追也好,主动权可是在人家手哩!你等,等到什么时候?等到人家从四面八方扑上来捏死你?你要掉头?对不起,后边儿有白崇禧这个“小诸葛”哩,这个送上门来的便宜人家可是不捡白不捡哟!……

    所以说,洋顾问这个执拗的主意,就算是不乏“智慧闪光”聪明主意,那也是没有脱离“小聪明”范畴的馊主意。看似聪明实则糊涂,最后的结果恐怕大致也逃不出“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古老套话的包围。

    máo zé dōng也不是个轻易就肯放弃自己想法的人,此后在“继续西进入黔”的行军途中,他又动用他那雄辩的口才,不断“以谈话的方式”,把改变战略方向的意图,于面红耳赤争争吵吵间,绵绵地输入到中央决策层各位实权派人物的脑袋里,直到在1934年12月18日在贵州黎平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把这个个人意见,变成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

    中央红军后来进入黔东南并向黔北长驱直入的顺利进展当然证明了máo zé dōng是出了个好主意,但平心而论,这个主意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没有其他好主意以后的好主意。至于能不能兑现,至少还有一半以上的主动权握在对手手中。如果蒋公及麾下诸侯都能一心一意同心同德,蒋公的军令政令都能够畅行无阻,蒋公自己又没那么多总想借“剿共”之机划拉人家家业的小算计,“朱毛红军” 入黔后的处境大概也不会比过湘江那会儿好多少。红军入黔之初或向黔北进军之时,何健那个弧状阵线靠北那一翼往西一伸,后面桂军和平行追击的湘军在南边一抄,红军进也好退也好恐怕都有问题。而那时为防红军入黔后转道北进入湘西,薛岳那个有8个满员师的机动兵团已进至黔阳,要是主动一点扑上来在乌江一线展开,或抢在前面兜头栏住,或在红军抢渡乌江前后来个渡前击,半渡击,渡后击,如此这般,湘江那一幕会不会在乌江重演一回,也未可知。

    鬼使神差,蒋公及麾下诸侯,简直就是上赶着,把这个主动权和生存机会送给了“朱毛红军”。

    上一节   下一节

    注释

    ⑴这是中央红军1935年1月到达遵义时的统计数字,转引自《红军长征综述大事记表册》(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267页,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11月第1版。

    ⑵《追剿军总司令何键颁第一次追剿计划及命令》,《红军长征过广西》第542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

    ⑶《南昌行营筱戌电》,《红军长征过广西》第537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

    ⑷《南昌行营筱戌电》,《红军长征过广西》第537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

    ⑸《追剿军何总司令健东申衡参机电令》,《红军长征过广西》第561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

    ⑹《野战军人员武器弹yào供给统计表》,《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82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⑺陈伯钧《从第五次反“围剿”到遵义会议》,《中共党史资料》第13辑第90页,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

    ⑻《我野战军决脱离敌人继续西进的部署》,《红军长征过广西》第87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

    ⑼《朱德关于我军向通道以南西进至各军团、纵队电》,中央档案馆《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学习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⑽成仿吾《长征回忆录》第26页,人民出版社1977年10月第1版。

    ⑾刘伯承《回顾长征》,《星火燎原》选编之三,战士出版社1980年11月第1版。

    ⑿叶永烈《历史选择了máo zé dōng》第35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⒀《红军长征过广西》第38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

    ⒁中央文献出版社《máo zé dōng传》称“通道会议”是1934年12月12日是在通道县城(今县溪镇)恭城书院召开的,但此前的12月10日23时和12月 12日晨6时中革军委至各军团(纵队)关于行动部署的电报俱已在作入黔部署,故笔者认为在12月12日才开始讨论是否入黔问题似不可能。

    ⒂[德]奥托布劳恩《中国纪事》,第113~第114页,东方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第一章 生死(下)

    血染湘江,中央红军元气大伤/“赣匪”要出湘西,蒋公洞若观火/西进西进,转兵前的转兵/不当菩萨,máo zé dōng要“讨论失败原因”/飞行会议,“洋顾问”空前孤立/各有盘算,“老虎仔”要与“小诸葛”赛跑/黎平转兵,周恩来跟洋顾问拍了桌子/求人求已,“王主席”要“团结自救”/还要回头,总书记是个睁眼瞎/首渡失利,生机系于时机/天佑红军,杨得志首传捷报/薛岳进贵阳,朱毛过乌江,máo zé dōng走通了一根纲丝。

    四

    共产党首脑们在西延山区面红耳赤地争吵那几天,蒋先生也在与各路诸侯礼貌周全地扯皮。

    这皮是白崇禧这个有了新盘算的“小诸葛”首先扯起来的。

    湘江之役中,“小诸葛” 表现很不积极。11月22日中央红军由湘南向湘江直进时,他却不想跟人家拼血本,呼拉一家伙把队伍撤到恭城,致使全州至兴安60公里的渡口给亮出来达3天之久,明目张胆地给何键上了一回眼yào。幸而中央红军军委第一、第二纵队那个臃肿笨重的辎重摊子一步一步挪得实在太慢,也幸而何键为了确保自身利益紧急调整部署,立即令所部4个师南下全州填补空白,这才算是部分实现了蒋公的意图。而湘江打得血ròu模糊那几天,看到有便宜可占,“小诸葛”又精神抖擞披挂上阵去打扫战场了,先是在灌阳、新圩抄袭红军后卫,继则在兴安截击红军阻隔在江东的残部。血没多流,便宜占了不少。便宜占完了嘴上还不让人,又给向蒋公发了牢骚的何键来了一个“辩难”,打了一场电报官司(1)。

    然而一看到红军转头向西有入黔动向,“小诸葛”却突然表现积极起来。12月11日,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联名,慷慨激昂地向蒋公发出“请缨电”,要“提调两省劲旅”,“入黔追剿”,还请蒋公“颁布明令,用专责成”(2)。

    粤桂诸侯在这个当口这般积极,当然不是甘为蒋公“剿共”马前卒豁血本去与“朱毛”拼命。那是看到了薛岳集结于武(冈)洪(江),何键又置重兵于城(步)绥(宁)靖(县),而黔东南却空着一大片区域。这几位心中肯定会有如是推理:看来蒋公是图黔有意,何健却自顾不暇,我等挺身而出也掺和着去染指一把,应该也是合情合情的算计吧?

    蒋公何等人物,他看到这封电报,肯定会生出“真有这个积极xìng,早干什么去啦?”之类的愤青级愤懑来。你“岭南王”陈济棠要有这个积极xìng,“朱毛”一出苏区,你就扭上去打呀!死缠烂打不敢,敲敲边角也行呀!结果呢,人家出门儿,你朝天放qiāng礼送,你可别以为你和“朱毛”的那些勾搭真就能瞒住我蒋某人!还有那个“小诸葛”白崇禧,提起就来气,前几天你呼拉一下把湘江渡口空出来,想干嘛呀?这才几天?你就悔过自新重新为人啦?别以为尔等那些个小九九我蒋某人不明白,尔等不就是瞅着粤桂黔三省往来过境的鸦片买卖么?那是尔等的财神爷嘛!尔等真正的用意不在“追剿”而在“颁布明令,用专责成”,尔等的算盘是想借我蒋某人给个冠冕堂皇的名义去划拉王家烈的家财!尔等怕的是我蒋某人去抢了尔等的先,断了尔等的财路也从此看住了尔等的家业!……

    娘希匹,蒋某人这回偏就要去抢尔等的先!

    蒋公在jiāo易所混过,不是什么等闲之辈,“小诸葛”那点小聪明根本就瞒不过他那双贼亮贼亮的慧眼。次日,他一边和和气气地对各路诸侯“重申会剿计划大纲”,同意桂军在“巩固原防外”,派出一部进至榕江“协剿”(3),一边却抬出“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这块小门匾,在对粤桂诸公施了一番“具见赤诚卫国,殊堪嘉许”的浓情粉黛后,板着公事公办的面孔来了个“惟越省剿共,事项统筹,应与中央军事当局,及协同各路友军,通盘计划,以期一致”(4),压根儿就没有搭理那个劳什子“颁布明令,用专责成”。

    粤桂诸侯这番“请缨”,反而更加刺激了他把王家烈那片天下划入自己囊中的既定盘算。

    心领神会的薛岳当然也就把“先于桂军进贵阳”搁在了心上。

    蒋公与各路诸侯勾心斗角扯皮扯出的直接后果是

    薛岳进贵阳,“朱毛”过乌江。蒋公口袋里多出了几块银元,“朱毛”队伍却多出了一线生机。

    其实蒋公要是智慧大一点多一点,不妨就先认一把“小诸葛”们的这个账。把各自的最终目的先搁一搁放一放,就眼前的共同利害关系彼此就“剿共”抱成团儿 哪怕是暂时的,为给自己个儿抢得银元口袋,掠他“小诸葛”入黔后也会多少卖些死力跟“朱毛”死缠烂打一番。而薛岳的队伍也甭先忙乎着去抢贵阳了,就赶紧沿湘黔大道西进入黔,在乌江沿岸蹲下来,作壁上观也好,搭把手也好,反正就跟那儿蹲着,最后再与何键和白崇禧一起压缩这个大包围,那时候的“朱毛红军”,恐怕就几无“窜逃”之路了。

    可惜蒋公就是蒋公,没人能置换他的脑袋,用句共产党理论的老套话说,这是“剥削阶级统治者的本xìng”使然。据说粟裕将军后来对他有个很辛辣的评价:“蒋介石这人很小气,芝麻西瓜都想要,你要他一颗芝麻,他半颗都不给你,可如果你拿走了他的西瓜呢,他就连芝麻都顾不上了。”

    的确如此,蒋公这点小算计,助他盘下了这一统江山,又助他把这一统江山拱手送了人,还得了一个雅号“运输大队长”。这恐怕跟他那点儿生就的小家子气,不无关系。

    此后20多天的黔东南战局呈现的是这样一种奇观:由湘桂黔边入黔的中央红军与由湘西入黔的中央军差不多同时由两个方向以小于90度的夹角向黔东南地区向心并进,行程相近行进轨迹却彼此错开而基本上没有jiāo叉碰撞,只有红军北进后卫与中央军西下前锋有过些许“擦挂”。而既或是这些枝枝蔓蔓的些许“擦挂”,中央军也多取避战态度,或止步自保,或闷头赶路,而任由孤弱的黔军被红军打得落花流水还乘人之危去抄人家的老巢。比如12月30日中央红军突破乌江前夜,薛岳兵团的吴奇伟部就已进占施秉,周浑元部前锋也由三穗进至施洞口,两部距中央红军左、中、右3个渡江纵队的后卫都只有半天到一天的行程。而该两部既不奋起尾追也不迂回抄袭,揪住中央红军主力等待薛岳主力上来逼迫红军进行背水决战,却依然不屈不挠地闷头往贵阳直进(5)。与红军后卫稍有接触,队伍听到qiāng声,马上就以团为单位各自抱团占领阵地,摆出的是一付只求自保的而不是寻机决战的架势(6)。

    也难怪,据时任薛部上校参谋的李以将军回忆,湘江之战前后薛部在湘桂黔边已经奔波月余,队伍“疲惫万分,衣履不全,官兵情绪很坏。他们认为战场未被打死,却在路上拖死;惟在薛岳督催之下,有无可奈何之感”(7)。而桂军廖磊部主力踩着中央红军的脚后跟入黔后也不再“衔尾穷追”,却摆出一副听从蒋公12日那个“重申”电的派头,一个急转弯径直奔榕(江)都(匀)而去,也不管那边厢这当口其实根本就无共可剿,兵锋的指向显然还是贵阳。这当然又狠狠刺激了薛岳的占有yù,更是铁了心要和“小诸葛”赛一把跑,激励所部官长们的口号竟然是:“不管匪窜方向如何,本军总以入贵阳为目的。”甚至还写成标语沿途张贴,以督促陆续继进的各部人马(8)。

    丘八们当然更是如此,进贵阳充大爷享福,去“剿共”当孙子遭罪,你说他们会选择哪个?

    其实这当口中央红军同样被拖得很苦,应该说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