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铀俱乐部”其他成员在很久以前就知道,玻尔是错的。
然而,冯•阿登也同样知道这些吗?他在回忆录中所持观点认为,冯•魏茨泽克和海森伯格在这一点上实际是错的,其导致的后果就是德国原子研究以失败而告终。这次谈话发生之后,冯•阿登甚至失去了对核子研究的兴趣。这个故事是围绕着德国核研究的许多传闻轶事之一。1942年春,冯•阿登的雄心大概是受到了伤害,他没有任何能够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一无所成。奥尼佐格对这个局面很是关注,他参加至关重要的会议都注意要向冯•阿登通报。不管怎样,在这段时间内,从表面上观察并找不出冯•阿登研究所对核物理问题兴趣减弱的迹象。
核研究继续作为他的研究所发展的中心项目。1942年春天,帝国邮政部研究会主席与冯•阿登达成了一项附加协议,内容是关于委托他的研究所开展同位素分离的密约。研究会主席所持理由依据是,“美国人”已经明显地“在这个领域超出德国很多”。50如果在这个重要战争课题上有任何的拖欠,将导致的后果是难以预料的。
正文 二、争权夺利和原料匮乏(10)
:2010-6-26 8:29:35 本章字数:1053
依照冯•阿登自己的观点,他集中搞同位素分离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他在反应堆理论方面的知识过于缺乏,以至于难以使这个问题得到圆满解决。1942年4月,他写了一份关于电磁质量同位素分离器建造问题的研究报告。奥尼佐格手持冯•阿登的报告,想以此作为推动邮政部同位素分离研究的契机,他希望借觐见希特勒的机会说服元首,对核物理研究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紧急支持。1942年6月9日,威廉•奥尼佐格出现在帝国总理府,此前一天正是他的七十大寿。希特勒非常亲切友善,奥尼佐格尝试着催促元首对原子研究提供支持。但是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希特勒的反应却一下子变得冷谈了,只见元首转过身去,面对在场的军队将领,用一种嘲讽的口气说:“瞧,诸位瞧啊!先生们,我的邮政部长今天告诉我,我们已经拥有神奇武器啦!”被希特勒挖苦奚落了一番的奥尼佐格顿时语塞。
奥尼佐格的努力失败了,他所得到的与他希望得到的简直就是天壤有别。是不是希特勒获知了6月4日讨论会在这个问题上的结论呢?不管怎样,威廉•奥尼佐格,这个不识时务的人在不合时宜的时间进行了一次错误的冒昧尝试。几乎就在希特勒拒绝了他的邮政部长原子项目方案的同时,海森伯格和德佩尔的莱比锡实验堆模型-Ⅳ(L-Ⅳ)测试首次显示了中子增殖现象。
希特勒对“铀项目”持不屑一顾态度的消息被流传散播到各个角落。马克斯•普朗克、汉斯•温克豪斯和埃里希•舒曼聚在一起讨论铀研究的未来走向,温克豪斯在报告了奥尼佐格如 “自九天直落五洋”般的彻底失败的同时也看明白了一点,那就是今后希特勒将只会批准那些几乎可以立即收到实际效果的研究计划。“他了解到,尽管与这件事没有职务上的关系,邮政部长奥尼佐格博士已经对核物理学研究群体的实验室成就有所认识,并且是作为他们的代言人,在听取参与原子研究的人员意见之后去接近希特勒的,这其中也包括了空军元帅米尔希在那次讨论会上的探询。希特勒仅会支持未来一年之内能发挥实际作用的计划。” 51
温克豪斯建议,除了唯一的“医用同位素研究”之外,从现在起不要再提什么“铀项目”了,马克斯•普朗克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在政府对项目研究同意提供财力资助之前,尤其不要表现出悲观倾向,因为通过测量到的中子增殖现象,展示了核能量释放已成为具有可能xìng的领域,使那些正在从事核物理学研究的科学家得以继续解决面临难题的更多资金是会有的。
正文 二、争权夺利和原料匮乏(11)
:2010-6-26 8:29:37 本章字数:1016
考虑到使这些已经展开的、必不可少的研究工作在和平时期能够维持延续,我们的研究线索不应该中断,这也是为了那时的德国。但是他(普朗克)警告说,对于在战争中要收到效果的计划是不可做出承诺的,这明显是个非常困难的技术问题,因为研究人员不应该被任何程度上的最终期限所禁锢”。52
谈话结束之后,舒曼再次证实了他将“铀项目”jiāo由帝国研究委员会处理的决定。回首往昔,埃里希•巴格解释道:“舒曼不相信……科学家所从事的核物理学试验能够独立进行,这也是为什么对希特勒有所隐瞒。当然,这并不是说他有将‘神奇武器’扣在自己手里不jiāo给希特勒的意图,而是因为这种武器总共也不会有几件。” 53
直到库尔特•迪布纳被解除了类似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当家人”职务时为止,他上任之初就存在的一个难题依然未得解决。遥想当年之事,迪布纳为陆军军械局从“铀项目”撤出而感到扼腕痛惜:“这项研究工作只有在陆军总司令部的统辖之下,才可能具备必要的规模和实现的速度。” 54
1942年6月23日,施佩尔在与希特勒会面时递jiāo了一份简短报告。他曾与几位首席物理学家谈及希特勒与奥尼佐格的jiāo谈,并阐述了他本人的意见,从施佩尔的言谈话语中,看不到高层首脑发出原子研究必须被提升至一个大规模工业项目级别的信号。
“铀项目”没有被界定为“战争关键”层级。尽管如此,海森伯格及其同事的初衷还是得以维持,并且从不宽裕的资金储备中得到更多拨款,甚至还获得了数额较大的预算。阿尔贝特•施佩尔部长将“铀俱乐部”个别研究计划界定为享有“头等优先权”。
奥尼佐格在同希特勒谈话之后,照例把情况告知了冯•阿登,并说从此之后将在他的部门框架内为原子研究提供最佳质量的帮助。但是,奥尼佐格这个决定却没能持续多久。1942年9月初,经过一段时间的养精蓄锐,帝国邮政部长结束休假回到柏林。党卫队少将贝格尔在给希姆莱的信中写道:“鉴于如下理由,奥尼佐格迫切希望与希特勒进行一次面谈:据他观察,这段时间美国已聚集了所有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专家教授,目的是为了推动特别事业的向前进展。他愿意向希特勒报告这方面的情况。” 55自从6月的那次见面之后,1942年10月3日,奥尼佐格再次受到希特勒的接待,但是,希特勒对核物理学所持的怀疑态度一如既往,似乎没有丝毫减少的迹象。
正文 二、争权夺利和原料匮乏(12)
:2010-6-26 8:29:38 本章字数:1063
奥尼佐格没有放弃。1943年春,邮政部长出面做东,邀请几位“铀俱乐部”科学家到他的部里叙谈,哈恩和海森伯格对在场军政界高级官员做了介绍xìng发言,听众包括施佩尔和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威廉•凯特尔(Wilhelm Keitel)陆军元帅。与会者之一、海军参谋部科研事务负责人汉斯•梅克尔(Hans Meckel)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况:海森伯格提及尚有少数几个待解决的研究问题,但他希望在一到两年之内,开发出蕴含着到目前为止不为人所知的bàozhà威力的zhà弹。56假如梅克尔的记忆是准确的,海森伯格随后似乎是重复了他那众所周知的论点,但依然是没有具体的时间表。所以,在他谈话中涉及的可能时间部分,还是被放在一座试验xìng反应堆获得成功的结果之后。
4帝国研究委员会接管“铀项目”
1942年7月1日,陆军军械局与威廉皇帝学会之间所达成的协议宣布正式撤销,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再次回归威廉皇帝学会名下。在此之前的几个月,今后应该由谁来做领导的问题已经被提出来讨论了。埃里希•舒曼曾向瓦尔特•博特示出好意,称他是“众望所归的第一候选人”。几个星期之后,从奥托•哈恩、马克斯•冯•劳厄和保罗•哈特克那边传来了拒绝接受舒曼提议的信息,作为维尔纳•海森伯格的利益代言人,他们向威廉皇帝学会秘书长提出动议,认为这位诺贝尔奖桂冠佩戴者有充分的理由担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领导职务,此外,海森伯格自1940年起就已经在这个研究所工作了。经过进一步幕后jiāo易所做出的决定是支持海森伯格。
在第二项重要人事任命问题上,威廉皇帝学会便不能再起主导作用了,因为涉及到“铀俱乐部”的主管部门。陆军军械局的退出使“铀项目”被移jiāo给帝国研究委员会,亚伯拉罕•埃绍是被讨论的新领导人选。海森伯格虽不赞成这个提议,但想要阻止也是无能为力。在以后的几个月中,埃绍和海森伯格之间的关系始终为一种恶劣气氛所笼罩。
埃绍起草了一份严谨的工作纲要,他将下一步的目标锁定在试验xìng反应堆测试效率指标改进方面,“考虑到当前的试验状况和长远的成效问题,我以为,与此前带有强制xìng的狭窄目标要求相比较,或许可以在尽可能的理xìng层面实现既定测试任务。” 57这样不会造成更多的失控。不管怎么说,埃绍在反应堆试验方面构建了值得注目的推进模式。1942年,在莱比锡和戈托夫两地的反应堆试验过程中出了几件事。
正文 二、争权夺利和原料匮乏(13)
:2010-6-26 8:29:39 本章字数:979
莱比锡实验堆模型-Ⅳ的测试结果比此前历次的都要好,与中子源发shè的供应中子数量相比,在反应堆内表面上形成了更多的中子堆积。罗伯特•德佩尔认为中子增殖率已达13%,如此可以说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但是由于发生了意外事件,此次反应堆装置测试的系列测量工作依然没有得到结论。德佩尔后来证实,1942年6月23日那天,从已经被浸入一个水槽的反应堆球形体上冒出一串水泡。水泡含有氢的成分,水是透过球形体外壳渗入反应堆内部的,随即便与铀金属颗粒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极易bàozhà的氢气气体。可以肯定,反应堆球形体的某个位置出现了泄漏。
事有凑巧,海森伯格恰逢此时来到了实验室,德佩尔告诉他现场局面已经控制住了,于是海森伯格粗略看了一下便离开了。德佩尔稍后返回实验室,那里的反应堆的还是炽热的。为防止发生火灾,几名实验人员正在想方设法将反应堆球形体模型从水槽中给提起来,但为时晚矣。此时,只听得从水槽里传出一阵明显的噪声,并且越来越大,很快就变成震耳yù聋的轰隆声。所有在场的人都顾不上多想了,掉过头来拔腿就跑,就在科学家们不顾一切地从房门内向外窜出的瞬间,一声巨响轰然bào发:试验xìng反应堆bàozhà了。燃烧的铀颗粒在霎那间便四面喷shè、八方飞溅,随即燃起的熊熊大火吞咽了已被zhà成一堆“散件”的反应堆残骸,实验室在烈焰中化为一片灰烬。金属铀被熔化了,大量的重水也毁掉了。这个事故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颗粒状的铀氧化物被抛弃出局,从今往后可以使用的原料只有固体铀了。
1942年6月23日发生在莱比锡的实验室火灾,实际上标志着一个转折点的出现,因为直到那时为止,德佩尔和海森伯格第一次使试验xìng反应堆测试进入到运行状态,他们通过莱比锡实验堆模型-Ⅳ测试实现了一个突破。然而,火灾和原料损失又将他们送回到起始点。这次事故,是成功的莱比锡反应堆测试工作一个明显的终结符号,海森伯格也举家从莱比锡迁往柏林。自从担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相当于所长”的职务后,海森伯格更进一步的反应堆试验工作也将移到柏林进行。
战争结束之后,这个逐渐走入历史的久远事件对其经历者清楚地显示:世界上第一次反应堆中子增殖发生在德国的莱比锡。虽然恩里科•费米在美国芝加哥所获得的结果相对而言要更好一些,但时间却是1942年12月份。
正文 二、争权夺利和原料匮乏(14)
:2010-6-26 8:29:41 本章字数:934
在莱比锡事故发生后,瓦尔特•博特立刻使他的研究所充当了下轮反应堆测试的第一线角色。他计划用200片铀板和重水进行一次小规模试验。博特邀请海森伯格一同合作,但海森伯格却以一种不失原则的客气姿态作答,在回函中表示“关于原材料分配的所有决定,无论哪一种修订方案,都只应遵循共同制定的原则”。58海森伯格要求得到优先权!无可奈何的博特也不得不承认,海森伯格的影响力确实超过了自己。稍后,博特的几位合作者奉命从海德堡去了柏林,此外,博特也就测量方法的设计问题向柏林的人们提出过建议。当这些工作全面铺开的时候,实验物理学家超群出众的动手能力便显露无遗了。在柏林,海森伯格留心观察复杂的理论难题,博特则将实际的解决方案准备就绪。
5迪布纳有更好的主意
1942年,德国的金属铀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极限,此后便开始走下坡路。那时,在金属铀制造技术方面,无论美国还是苏联,都已可与德国比个高低了。尼古劳斯•里尔在回顾这段历史时不无遗憾地表示:“我怎么也弄不明白,为什么谁也不给鲍曼或希特勒写封信,就说:‘我们这里抓住了一个制造具备可怕威力bàozhà物的机会,请下令给我们优先权。’就如冯•布劳恩所做的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