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希特勒的“原子弹” > 第 21 章
    激反应做了解释,后者被描述为“一种极其高效能的zhàyào”。“今天,第一步的任务基本上可以被认为已获得实验室解决,第二步的任务是提出一个大致上能够被实现的环境条件,除了一些仍然存在疑问的事情”。36所以,迪布纳经过充分考虑后认为,在可预知时间内建造一座重水反应堆是能够办到的,同时他也将其视为原子弹制造的可能xìng。仅在几周前,在英国和美国的物理学家之间也形成了同样看法。

    正文 二、争权夺利和原料匮乏(5)

    :2010-6-26 8:29:28 本章字数:1158

    科学家们假设,使用5吨金属铀和5吨重水,就能够在一座试验xìng反应堆内部成功实现一个持续的链式反应,尔后,库尔特•迪布纳明确了下列步骤:“第一,反应堆要朝着成为一种在技术层面有应用价值设备的方向发展;第二,关于反应堆在技术层面特别是军事技术层面应用;第三,铀zhà弹的制造……实现第三项任务,需要一台大型同位素分离装置,或者从反应堆中实现第94号元素的大批量成功分离。至于对此前景的估计尚无法预测。” 37但是,迪布纳报告所阐述看法是否能获得陆军军械局的进一步支持呢?前景却显示出一种不吉利的预兆。鉴于恰好在一个月之前,埃里希•舒曼在通信中声明,已经做出了关于“只有那些在可预计时间内能收到具体应用效果的研究项目才有获得支持价值”的决定,一个在成果方面如被评估为“尚无法预测”的方案,就要冒撤销项目的风险。因此,迪布纳报告结论的重点有考虑不周之处。最终的决定xìng事实是,一个围绕库尔特•迪布纳左右的“乐天派院外活动集团”遭到了失败,所以他的研究报告也无果而终。

    1942年6月4日的举行的第二次讨论会,实际上是一场“铀俱乐部”物理学家与德国军方高级领导人的“现场对话会”,其重要xìng非同寻常。在应邀出席者中,除了德国第一流物理学家外,还有帝国部长阿尔贝特•施佩尔、部长的“铀项目”事务代表卡尔-奥托•绍尔(Karl-Otto Saur)、国内驻防军司令弗里德里希•弗罗姆(Freidrich Fromm)陆军上将、埃哈德•米尔希空军元帅、卡尔•威策尔海军上将以及陆军军械局局长埃米尔•莱布陆军上将。

    讨论会由威廉皇帝学会主席阿尔贝特•弗格勒和学会秘书长恩斯特•特尔朔(Ernst Telschow)轮流主持。随着开会日期逐渐临近,气氛也愈发紧张。自1942年春天以来,英国皇家空军(Royal Air Force)对德国城市展开了猛烈空袭行动,陷于疯狂状态的希特勒正在策划报复xìng反击,空军高层处于重压之下,米尔希也在考察用某种zhà弹攻击纽约计划的可行xìng问题。结果当然是清楚的,当时的德国空军并不拥有可连续飞行如此遥远航程的作战飞机。在稍后的1944年秋季,这种打击纽约的设想又再一次被拿出来宣扬。

    正如埃里希•施奈德(Erich Schneider)中将在战后强调的,军方期盼科学家能制造出一种有效武器。海森伯格恰当地估计了这种总体情绪,他明白,他不能回避这种期盼情绪所形成的压力。直至今日,海森伯格的谈话都被长期忽略了,38而当我们在莫斯科从一份档案卷宗里发现这些谈话正本时,所感到的是更多的惊奇。39

    正文 二、争权夺利和原料匮乏(6)

    :2010-6-26 8:29:29 本章字数:993

    海森伯格首先重复了他于2月间已提出的论据,强调一台回旋加速器的必要xìng,并且为同位素分离请求更多的财政拨款,而接下来的一段话,则在听众间引起了轰动效应:“就到目前为止被实际确认的成果这一点而言,我可以谈及的是,基于通过冯•魏茨泽克的方法所揭示的,在‘铀锅炉’制造完成之后,并不排除在将来某日,一种效果超越此前所有bàozhà物累计百万次bàozhà威力的bàozhà材料,是能够被制造出来的。”言及此处,海森伯格却立刻刹住了话头,转而将他陈述的兴趣点转移到了铀反应堆的建造问题:“即使这样的事情在可预见未来时段内没有发生,但它却开启了一个在基础应用领域几乎可以说是无限的空间。我正在考虑关于制造用氢燃料驱动的汽车的问题,最终甚至可制造具有极大航行半径的远程飞机,而且在‘铀锅炉’里所得到的放shèxìng物质的多种应用,符合于对许多技术和科学难题的解决。就巨大能量提取而言,从一个这样的‘锅炉’内所能够释放出的能量值,大约相当于最具xìng能回旋加速器所产生能量值的万倍,从而也能够生产一个在数量上与你们所希望一样多的人造放shèxìng材料。

    对于这样一种‘锅炉’的技术开发,耗费时间是不可避免的,更进一步发展取决于原料的获得问题,尤其是要取决于重水的生产。除了原料难题之外,大量的科学研发工作也尚待完成,甚至当这种研发工作的困难已经被充分估计到的时候,实际工作也必须要抓紧落实。在这里,今后要不了几年,一个最具价值的技术工艺新领域将会被开发出来。”40

    海森伯格接下来阐述了“铀项目”的潜在价值:“因为我们得知,在美国,许多拥有顶级配置设备的实验室,已经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而进入工作状态,所以我们德国必须全力以赴、倾力追赶,不能在这个领域被别人抛在后面。必须要计算可能的完成时间,即使考虑到这个项目的研发将是一个旷日持久的漫长过程。如果我们与美国之间的战争还要持续数年,那么核能量的技术利用,有朝一日将扮演一个决定战争结局的角色,而这种技术成果的出场形式将是突如其来的、令人猝不及防的。”海森伯格希望得到确信,军方将继续对“铀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以及免除科学家战时服役的义务。他的演说主题逐渐向着作为近期目标的、建造一座以生产工业能源为目的的反应堆方面过渡,这是一个他在“二月讨论会”曾追求过的大胆策略的延续。然而在这个时段内,迪布纳研究报告却已经可应用于实际cāo作。

    正文 二、争权夺利和原料匮乏(7)

    :2010-6-26 8:29:30 本章字数:1108

    保留在出席这次讨论会大多数人记忆中的,是埃哈德•米尔希和维尔纳•海森伯格之间一段现场对话,空军元帅希望搞清楚,能够摧毁一座大城市的zhà弹到底有多大?海森伯格用手势做了个生动比喻:“也就和菠萝差不多。” 41

    当海森伯格注意到军方人员脸上浮现出一种喜形于色的亢奋表情时,便立即试图阻止这种欢快情绪的感染蔓延。他强调,关于造出这种zhà弹需要多少时间的问题,我们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在最近的将来这段时间里,我们的目标还是应该集中于建造一座反应堆。

    关于将反应堆的建造应该列为优先解决问题的主张,某些人表示了异议并对海森伯格提出指摘。海森伯格认为,试验xìng反应堆的建造就如同是一个“远期项目”,在反应堆可投入运行、抑或不能运行之前,任何关于武器的谈论都是没有必要的。这样的考虑是正确的,“铀项目”被保持在基础研究范畴之内。

    直到今天为止,“菠萝比喻”都是引发论战的诱因。对于维尔纳•海森伯格的信徒而言,有一点是明显的,通过1941~1942年这段时间的反复计算,他已经得出了一颗原子弹所必需具备的临界质量概略值。卡尔•维尔茨在他的回忆录中对此有所暗示,42 在陆军军械局1942年2月的报告中亦包括对这个观点的意见。军械局报告写道,一个适当数量(据推测大概在10~100千克之间)在某个位置的装配组合,将足以触发“bàozhà物的bàozhà”。43 从上下文所显示内容看,在这一点上,报告作者所指应被归诸于钚元素。顺便说一句,关于这个数量值的估计,德国人与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几乎没有多少差异。

    战后,曾为海军工作的物理学家奥托•哈克塞尔也指出,对于他和他的同事而言,计算出“临界质量”并非是复杂难解之事:“从博特和海森伯格的考虑,我们可以毫无困难地推断出,一个多大尺寸的铀球型体,才能够使快中子链式反应保持连续不中断的状态,以达到制造提取纯铀-235或浓缩合成物的目的。”然而,他立即对这个引人注目的陈述进行了修饰:“无论如何,限制这样一个估计应该是被预先考虑到的,因为对于这个意图的实现所必要的、根据实验结论所做出的价值评估,并没有被确切掌握。” 44

    通过对比,海森伯格的批评者谈及他在1945年夏天所发表的评论,那恰好是听到原子弹在广岛投掷的消息之后。海森伯格表示,对于铀zhà弹而言,几吨纯铀-235是完全必需的。对此感到惊讶的奥托•哈恩后来向他发问:“为什么你原来总是对我说,要做成某件事,必不可少的是拥有50千克铀-235,而现在,你却又说得需要2吨呢?” 45

    正文 二、争权夺利和原料匮乏(8)

    :2010-6-26 8:29:32 本章字数:1070

    海森伯格虽并不想马上就承认是自己出了错,却也还是勉强做出了让步,说从那时到现在,他依然没有计算出所需要的确切数量值。随后一周内,海森伯格在解决这个问题的雄心驱使下,计算出了正确的答案。他弄清楚了,原子弹的物理学“是非常简单的,它是一个工业的问题”。46

    我们这里偶然触及到一个经年累月论战的基本点。海森伯格只是在战争结束之后才成功计算出了足以触发链式反应的必需材料数量值“临界质量”,这是真实的吗?如果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那么由于做出一个道德层面的决定而使海森伯格得以保全自身的,就是他的误解而非他的良心。无论如何,现在是可以将海森伯格的“临界质量”计算值与哈恩所反复提及的“仅几千克铀-235”做一个对比的。以日本、德国、苏联、英国和美国的原子能计划预备阶段工作为研究内容的物理学家穆罕默德•纳斯齐(Mohcomd El Naschie)得出一个结论,在确定“临界质量”和“火pào型”zhà弹理论设计方面,并不存在真正的理论难题,给原子项目造成屏障的,并非是理论问题,而是可利用的技术资源。

    还是让我们回到发生在1942年6月的事情上来吧。阿尔贝特•施佩尔想要知道的是,一个“失控的链式反应”是否就意味着可以毁灭整个世界?在第三帝国政治领导层,这样的恐惧心理是普遍存在的,托特就曾与希特勒讨论过原子链式反应就意味着世界末日的可能xìng。就此问题,海森伯格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这种对军方和施佩尔的询问几乎是难以理解的推托回避,所收到的效果则是清醒和冷静。讨论会结束之后,这个痕迹变得愈发的深刻了。当施佩尔向海森伯格和冯•魏茨泽克问及,若使他们的实验研究得以持续所需资金投入是多少时,两位物理学家却给出了一个让施佩尔部长感到少得可笑的总额:4万帝国马克。仅莱比锡反应堆试验一项工作所需费用就已经超过了这个数目。47几乎没有任何的怀疑,在“六月讨论会”上,维尔纳•海森伯格是能够赢得军方和工业界的支持的,那也是他所需要的,但是他却不具备把握住这次机会的有利条件。

    3邮政部长“铩羽而归”

    邮政部长奥尼佐格对希特勒的亲密表现,让“铀俱乐部”主要科学家疑云顿生。在他们看来,这位部长阁下简直就是跑到一个他什么都不懂的业务范围里来多管闲事。就回旋加速器和高压电发生装置的建造而言,帝国邮政部鲁莽闯入核物理学研究领域无疑是乱上加乱。奥尼佐格懂得,建造计划方面得要邀请“托特组织”48出面,还确保了帝国航空部对他的计划的支持。

    正文 二、争权夺利和原料匮乏(9)

    :2010-6-26 8:29:34 本章字数:1142

    1941年10月8日,赫尔曼•戈林(Hermann Goring)正式授予帝国邮政部一份被称为“核物理研究领域工作”最高优先权的“承办合同”。作为回报,航空部负责确定在此期间的研究管理事务并获得邮政部方面的研究结果通报。

    同位素分离是邮政部小组研究焦点所在。1941年11月,维尔纳•海森伯格放下身段,亲自造访冯•阿登的实验室。14天后,奥托•哈恩也跑来转了一圈。冯•阿登曾向两位可敬的同僚垂询“造出一颗zhà弹到底需要多少铀-235”?他得到的回答是:“很少,只要很少的几千克。” 49

    对于冯•阿登的“磨粉机”而言,答案就如同“谷物”。他已经就建造电磁质量同位素分离器进行了数月的工作,他深信在德国大电气公司有力支持下,他是能够提取出“很少几千克铀-235”的。可能是鉴于海森伯格的建议,冯•魏茨泽克在几周之后也登门拜访了冯•阿登。冯•魏茨泽克向他透露,海森伯格已经确信,所谓的“原子zhà弹”是造不出来的。由于伴随着链式反应发生过程温度的持续升高,导致铀-235原料物质的有效横截面不断收缩递减,而这个过程又使中子生成量同步递减,结果就是反应最终停止。如果拿冯•魏茨泽克在这里对冯•阿登所做的解释,与尼尔斯•玻尔曾于30年代晚期对此给出的分析进行一番比较,可以发现并没有什么差异之处,但问题在于,冯•魏茨泽克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