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宿命之天下一人 > 《宿命之天下一人》正文 第五十八章 赴汤蹈火
    赵佶一口气登到塔顶,极目远望,心情无比舒畅。远远望去,天河之水清可见底,水流舒缓。

    “咦?水中是何物?灵光凸显,定是宝物,速去查看!”赵佶指着远处,心情不能平静,对下面的士兵们喊道。

    大臣和士兵们在塔下听闻皇上有圣谕,但实在是听不清楚,不知所措。赵佶在塔顶急得直跺脚,又喊了几句,发现可能距离比较远,再加上塔下人多比较嘈杂,根本就听不清楚,于是,迅速从塔顶跑下来,吩咐道:“快随朕到天河边,朕发现河中可能有一稀世珍宝。”

    众人不敢怠慢,紧跟其后,转眼来到了天河边。可是赵佶来到河岸上,再看天河水依旧是清可见底,平静开阔,但是刚才见到闪着灵光的宝贝却不见了。如果换成旁人,来到河边什么都没看到,一定会质疑自己的视力,距离太远没看清楚。但是赵佶是什么人啊?他从小就天赋禀异,视力超出常人,对世间万物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洞察力,刚才的宝物更是让他心动,绝对不可能看错。

    赵佶回转身,再次迅速登塔。到了塔顶,远眺天河,河水清澈,河底处确个长约一丈的宝物,还在那里,纹丝未动。赵佶自信的笑了笑,确定好方位,又回到岸边,指挥士兵打捞宝物。

    可是当赵佶再次回到岸边的时候,宝物又不见了。没有目标,士兵们不是抗旨不遵,而是无从下手。

    “元妙老道,你见多识广,朕明明是看到河水中有一宝物,闪着灵光,为何一到岸边又看不见了呢?”赵佶想起了刚才被踢了一脚的元妙,随口说道。周围看热闹的人很多,足有千人,竟然没有人看到元妙老道的何时离开的。赵佶暗道:“这元妙当真狡猾,逃跑了也不回禀朕一声。”

    “禀皇上,皇上在塔顶能看到河中宝物,定是此宝物非比寻常,吾辈肉眼凡胎不可得见,不如这样,皇上在塔顶指挥,只要是找到宝物的方位,在下就一定能打捞上来。”一个军官打扮的人拱手道。

    赵佶兴致极高,连连赞许道:“嗯……不错,这办法可行,安排几人在塔中帮朕传话。”说罢兴冲冲地奔向塔顶。

    赵佶到了塔顶,再次感应到宝物的存在。塔下众人虽然没看到宝物,但是在赵佶的指挥下,很快确定了宝物的位置。为了保证打捞过程万无一失,士兵们将普通百姓们疏散,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但是百姓们怎肯放弃这么好的看热闹的机会,在距离现场三里之外驻足不肯离去,令将士们束手无策。

    留下的人中有汴京的地方官和一些守城将士,这些人中真可谓人才济济,十几名壮汉赤膊上阵,水性超群,不断进出天河打探,短短一刻钟的时间,就已经基本确定了皇上说的宝物的大致位置。

    随从给赵佶搬来了一把靠背椅,不知为何,赵佶此时竟然是坐立不安,一种异样的兴奋无时无刻地影响着他的心境。他得知找到宝物方位的消息后,手舞足蹈道:“好!甚好!迅速察看能不能将宝物取出来,朕已经等不及了!”

    十几名壮士再次跳到河水中,这次他们的目标是去撼动宝物,试着用人力能将宝物拉到岸上。河水清澈见底,岸上围观的众人甚至可以看到他们下潜的英勇身姿。壮汉们不断接近宝物的位置,但只是不断地接近,似乎近在咫尺,却不能触及。这一幕令岸上人不免有些担心,壮士们已经下潜了两盏茶的时间,即使是水性再好的人,这么长的时间不呼吸,也是凶多吉少。

    “不要继续下潜了!河底危险——”赵佶在塔顶嘶声喊道。

    赵佶的喊声虽然很大,但是岸边的人根本没听到。传令兵一路飞奔,跑到岸边,只见本来河底泛起了一朵泥沙,泥沙将刚才的十几个壮士包围,转瞬间泥沙迅速下沉,河水清澈依旧,但是那十几名水性极佳的壮士却不见了踪影。

    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这场面太诡异了!十多名壮汉到哪里去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就这么没了。

    现场死一样的寂静,没有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突然,远处塔顶上传来一阵啼哭声。众人仰望塔顶,只见此时的赵佶佝偻着身躯,已经泣不成声。

    众人再次被惊到。平日里,皇上是神一样的存在,遇事沉着冷静,那么繁琐的国家大事,都能处理得游刃有余,而今却哭得这般伤心,哭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股哀伤笼罩在天河岸边。

    两位身着官服的人还算比较冷静,他们飞速跑到塔顶,双膝及地道:“皇上且不可如此悲哀,壮士们为皇上而死是家族的荣耀,保重龙体要紧啊!”

    赵佶用衣袖拂去泪水,带着哭腔道:“尔等说得轻巧,那是十多条活生生的人命啊,说没就没了,要知道他们背后有多少个家庭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叫人怎能不痛心疾首。”

    “几名莽夫而已,为皇上赴死,在所不辞。在下定会差人好生料理他们的后事、厚待家属,逝者已去,不能复生,皇上节哀啊!”一名官员跪地恳求道。

    赵佶怒喝道:“好个莽夫而已!难道他们就不是大宋子民吗?眼看着朕的子民赴死,尔等为何不去制止?”

    两位官员无言以对,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壮汉去了哪里,甚至到了现在还不知道他们是死是活,而皇上似乎是看到了什么,确认那些潜到水底的人已经没有了生还的希望。

    “皇上,臣听闻宝物都有灵性的,此宝物身份高贵,普通人不能触碰,只有像皇上这样的身份才能拥有。刚才的壮士们身份卑微,所以才激怒了宝物,惨遭反噬,这也怪不得皇上。”官员辩解道。

    赵佶连连点头道:“你说得不无道理,只有朕才有资格拥有这样的宝物。朕不怪你了,速派人打捞宝物,切记不可触碰。”

    两位官员互相对视,心中暗道:“今天皇上怎么了,情绪说变就变,刚才还哭天抹泪呢,眨眼工夫又像没事人似的,把刚才的事情抛到九霄。”但是这些话只能心里想想,借个胆子他们也不去质问皇上。

    二人不敢耽搁,回到地面,马上开始布置。这次他们的方案是在河边搭起两个脚手架,然后把绳索沉到河底,利用水流的力量套住宝物,再将宝物带到岸上。

    赵佶端坐在塔顶,对这个方案很满意。经过多次矫正,岸边的绳索终于准备就绪,赵佶一声令下,十多条绳索同时抛入河中,绳索最前端牢牢地绑一个四齿铁钩,铁钩带动绳索迅速下沉,很快就沉到了河底,这时岸上的脚手架发挥了作用,众人倚着脚手架,将绳索收回,整个动作井然有序。

    虽然绳索铁钩很锋利,但是能准确触及宝物的概率很低,大约过了一个时辰,终于有一个铁钩钩住了河底的东西。

    “轰!”就在铁钩触及宝物的一刹那,一声旱雷响彻天际。几名负责抛绳索的士兵被突如其来的雷声振倒在地,口吐鲜血。

    刚才十几人跳到河底不知道去向,众人根本就不发生了什么,但是这次完全不同,每个人都真真地听到了一声惊雷,然后看到有人口吐鲜血,不醒人事。要知道此时正当上午,而且晴空万里,怎么可能有雷声呢?

    赵佶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兴奋道:“好样的,钩到宝物了,快快给朕拉上来!朕有重赏!”

    众人虽然心有余悸,但是皇命不可违,岂能不从。一名为首的将领率先拾起掉落到岸上的绳索,喊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为了皇上,臣等甘愿赴汤蹈火!弟兄们,报效皇恩的时候到了!”

    在将领的鼓动下,众人齐聚,抓住绳索,喊着号子,将绳索再一次拉紧。

    铁钩着实钩住了宝物,并且开始松动。赵佶早已经坐不住了,兴奋得和众人一起喊着口号。

    宝物向岸边移动了三尺。赵佶心中最初的那些许的兴奋荡然无存,随之而来的好奇。宝物的临近,令平静的河水泛起了波澜,而且是一浪高过一浪。河水也不再是清可见底,黑黄色砂石从河底翻腾而出,天河变成了黑河。

    “这是何等宝物,竟然有稳定河水的奇效,朕一定要见见它的真容!”赵佶的好奇心已经被激发到了极点。

    众人埋头拉着绳索,全然不知河水的变化,只觉得水声越来越大,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宝物又向岸边移动了三尺,赵佶的目光凝固了。眼前的情景令他生畏:河水大浪滔天,目测足有丈余,黑黄色的河水带着某种魔性不断拍打着本来就很脆弱的河岸,天际一朵橙红的云像火一样跳动着,碾压而来,遮天蔽日。

    更为诡异的是拉着绳索的人,对迫在眉睫的危险竟然浑然不知,就像受到了蛊惑,中了某种魔咒,一个个依旧喊着整齐的号子,奋力把宝物一步一步地拉到岸边。

    宝物距岸边仅有一步之遥,赵佶惊得连退几步,一屁股坐到靠背椅上,幸好是靠背椅,如果是普通的椅子,赵佶一定会栽倒在地。那朵橙云飞至天河上空,瞬间炸开,试图要烤干天河水,而天河水也不甘示弱,一股巨浪直击云端。一声巨响震得大地发抖,似火的橙云被浪花击碎,光芒四溅。巨浪从高空跌落,狠狠地拍打到河岸。河岸不堪一击,瞬间崩塌,河水如肆虐的猛兽一口吞下了奋力拉绳索的众人。

    二百多人就这样被洪水淹没,甚至没听到一点呼救的声音,此情此景,令赵佶心跳加剧,呼吸急促。没有岸的束缚,河水肆无忌惮,向远处的围观的数千人猛扑过去。赵佶竭尽全力高喊,竟然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几千人乱作一团,玩命地奔跑,哀嚎连连。在洪水面前,人的生命就像蝼蚁一样不堪一击,不足一炷香的工夫,铁塔四周一片死寂。

    赵佶见数千子民罔死,只觉得呼吸困难,嗓子眼发咸,一口鲜血喷涌而出……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