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别勉强点头:“这么说也没错,我也打算抓紧修行,总要能感应到妖气才行。”
宋父笑道:“正好,有个惊喜要给你。”
直到落座饭桌前宋父都没松口透露到底是什么惊喜,待到开饭时宋别看着自己面前摆着的碗里不是和爹娘碗里一样的米粥,反而是一碗不知是鸡还是鸭的肉。
宋别无语:“这就是惊喜?儿子熬了一夜大早上就给吃鸡肉?这不好吧?”
宋母笑道:“这可不是鸡肉,这是你爷爷托人送来的珍禽尚付的肉,我和你爹都舍不得吃呢。”
宋别惊了:“珍禽尚付?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食之无卧的尚付?”
宋父满意:“不错,看来你上山这几年学问并没有丢下。你爷爷可是用心良苦啊,当年为父和你大伯可没这待遇。”
宋别撇嘴:“爷爷怕是提醒我别学了道法就丢了学问吧,这是要我用睡觉的时间来读书啊……”
宋父得意:“知足吧啊,这种珍禽只有鹊山山系的基山才有,除了一些修行者独自捕捉外,朝廷圈养的只供皇室和稷下学宫,要不是你爷爷在学宫任教,想弄到一只也是困难。”
这话倒是不错,这是儒道经典中都有记载的珍禽,凡人难遇,自然甚为珍贵。
宋别又想到爷爷:“爷爷可有来信?稷下学宫以黄老道家为首,爷爷在那任教,心情怕是难以舒畅吧。”
宋父不以为然:“你知道什么,你爷爷年轻时候那可是锋芒毕露,辩才无双。做了三年的相国才发现相比于治国做官,自己更擅长做学问和与人辩论,这才早早离开了官场。稷下学宫百家争鸣,正是他如鱼得水的地方。”
宋母催促道:“别聊了,赶紧吃,吃完去用功。”
宋别无奈,又有点小兴奋,尚付这种珍禽不知是否真如古籍记载的那般神异,而且古籍只说“食之无卧”,也没详细记载究竟是无卧多久,莫非吃一口就可以一辈子不用睡觉了?
不过转念又明白这种想法很是幼稚可笑,真要吃一口就一辈子不睡觉,那早就该出现一个庞大的不用睡觉的人群了。
在爹娘的注视下,宋别吃完了一碗的尚付肉,确实感觉精神饱满了许多。
宋父笑道:“味道怎么样?”
宋别擦嘴:“鸡肉味啊,就是清爽了许多,油而不腻,入口即化。”
宋母一边收拾碗筷一边撇嘴:“这不都是我厨艺的功劳么,看来这尚付肉在味道上也没什么特别的。”
宋父接过宋别斟的茶啜了一口:“赵老对你怎么样,他没为难你吧?”
宋别诧异道:“怎么会,我觉得赵爷爷人挺好的啊,给我说了很多事情呢,昨晚还带我去见了个释门的鬼,很涨了番见识呢。”
宋父凝重道:“赵老这是用心不良啊!你这臭小子儒学还没入门就闹着要上山修道,结果可好,这才上山几年啊,就被赶下来历练,摆明了道学也学得不行嘛!这赵老头却还带你去见释门的鬼,要知道这释门不管是鬼是人,见个有灵智的,甭管人鬼妖魔,开口就是一套一套的。唉,看来你将来恐怕连你爹我的不如咯。”
宋别不忿:“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赵爷爷只是帮我开拓眼界,我决定了!我要努力为学,将来集儒释道三门于一身,成一代宗师,狠狠打你的脸,让人见了你都说‘这是宋别大宗师的父亲吧’。”
宋父悠然一叹:“年轻真好啊,那你可得努力了,老子等着你来打脸,可惜啊,我觉得虚静居的少爷终归只能成为虚静居的东家。大宗师?悬着呢。”
宋别拂袖而去,回到自己房中便在书桌前落座,随手从书架去了卷儒门经典便认真读了起来。
这一读就是三个时辰过去了,直到午时宋别才被自己的肚子从圣贤之道中拉回来。
午饭不是纯尚付肉了,总不能正餐也将尚付肉当主食来吃吧?就是皇帝也不能啊。
吃过午饭后,宋别准备上山去观里读道藏,结果到前面的虚静居大唐便看到几个青年围在柜台前对着林夕大献殷勤,而林夕对他们保持着礼貌的微笑,一边做着自己的事——给客人结账然后记账,然后便看着自己带来的书卷。
宋别浅笑着无视几个青年逼视的目光,信步走进柜台来到林夕身旁看了一眼:“哟,手不释卷读道藏呢,林道友好坚忍的向道之心啊,在这么嘈杂的环境都能静下心。”
林夕白了他一眼旁若无人地与他聊起来:“少东家真是精力充沛呢,这么早就起来了?不接着休息休息?长夜漫漫很难熬的。”
一个青年嘲道:“听说你现在在更楼上工?昨夜周宅出事的时候你不在那块吧?不然可别给吓破了胆啊,最近几天你可得小心点,孙道长还没回来呢,妖怪怕是还没抓到。”
另一个青年搭腔:“是啊宋别,要我说干脆你就别去更楼了,你堂堂虚静居的少东家,君子阁的小君子,怎么能去打更呢,多掉分啊!你们说是不是?”
一众青年哄笑道:“哈哈,是啊!宋别你听我们的,还是别去了,万一晚上被妖怪叼了去就不好了。我们会伤心的。”
宋别哼了一声:“多谢关心,去我是一定会去的,倒是几位今天来是吃饭还是喝酒啊?”
为首的青年笑道:“果然不愧是小君子,打更的活都能受的了,希望你能坚持得久一些。”随后对众青年道:“走,上楼喝酒去,今天我请!”
一群青年便冷笑着去了。
林夕笑道:“哎呀,真是不好意思啊,倾慕者太多也是一种烦恼啊,唉,谁叫本姑娘天生丽质难自弃呢。”
宋别好笑:“亏我还想着帮你解围,你倒是挺享受嘛,看来是我多事了,下次一定注意,不打扰林姑娘的雅兴。”
林夕苦笑:“你才享受呢,你这是要出门?干嘛去?”
宋别边往外走边摆手:“上山,不必送了。”
林夕瞪着出门的背影嘀咕:“上山?本姑娘还送你上天呢!哼!”
步古观才落户步古城九年,步古观不是一方面主张清心寡欲,一方面主张世界和平的偏墨家道派。也不是立朝堂用刑名的偏法家黄老派。而是重养生,专攻长生的道门神仙家支流。
神仙家有驳杂的渊源。大致可以分三方面:道家的真人思想;上古医术和养生思想,杂祀、巫术和数术。
当别的学派在稷下学宫里争论各自学派的观点,该如何治理天下时,神仙家则开辟了丹、器、阵三道,以此为助,吐故纳新,求仙悟道。更是以精、气为源,开发出了各种道法,多有神异,走上了一条超凡之路。
步古观的道藏其实并不多,而且多数都是黄老派和老庄派,还有一部分杨朱派的典籍。修行的典籍只有寥寥几卷,都是王真人的著作。
上山修道八年,宋别除了初时读了一些老庄派的典籍,后来便只专注于修行典籍,钻研《符箓初解》和《吐故纳新》。
《吐故纳新》内记载的便是吐纳之法,炼气修行之道。这是修道者的根本,倚此法吸纳天地间的灵气于己身,温养魂神与体魄。在能够炼丹之前,这是修仙者升华境界的唯一法门。
《符箓初解》中则是符箓的制作、加持之法,以丹青画道练笔力。故而会制作符箓的修仙者一般都是颇为精于丹青画道。而符箓又是阵道之基,阵道则是器道之魂,丹道则是器道之用
宋别这次上山,目的倒不是修仙典籍,他被遣下山历练,说明在师长眼里道心不坚,神魂不定。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自然是去红尘中历练一番,或许就有所领悟呢?而最坏的方法也是去红尘中历练一番,万一就此沉沦呢?
所以宋别心里还是有些没底的,这时他便想到了道藏,红尘历练为主,道藏涤心为辅,这总该是正道吧?
因为酉时得去更楼上工,宋别并未过于沉迷其中,也不去深入思索体会,只是背诵记忆下来。
待天色差不多快到酉时了,宋别便将书卷归位,下山前往更楼。
到更楼时看大漏壶,离酉时还有一刻,便盘膝吐纳起来,这是每天都不能放下的功课,修行一道,不进则退。
……
日子都是重复的过,只是这些天在孙理大师兄归来之前步古城中多了一股不安的氛围,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心就越是忐忑。
虽然步古观中有王真人坐镇,那是能御剑飞天的神仙般的人物,可毕竟周府前车在鉴,万一王真人一个疏忽,丢的可是自己的命,不能让人不惶恐。
幸好在周府惨案发生后的第四天夜里,孙理衣衫褴褛满身血迹地回来了,和正和赵大爷出四更的宋别正好碰上。
见到孙道长手里提着的还在滴血的布包,赵大爷总算松了口气,忙让宋别护送孙道长上山,却被虽然虚弱萎靡,却不失淡然的孙道长拒绝了。
(本章完)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