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亲和力强,也在于你会认真地听。然后,我又问了他过往工作的情况,几乎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他的业绩在以前的公司里只能算中等,但是,他销售掉的尾盘(比较难卖掉的单元)却是公司最多的。所以,我建议他这样自我描述:善于以倾听打动客户,尾盘销售第一的人才。
我不能肯定这样的自我定义是最好的,但放在自荐信的开头,至少会引起房地产公司招聘人员不小的兴趣。自称善于沟通的人太多了,几乎每个应聘销售的人都是这样自我描述,但善于倾听的就太少了。而且能以倾听打动客户更不容易。至于尾盘销售,几乎每个楼盘都会遇到,这样的人才对企业有价值,得到面试的几率自然大得多。他很快就得到好几个面试通知,这跟一句既主流又别具一格的自我定义是有相当关系的。
让别人接受你的自我定义
乔尹
让别人接受你的自我定义
“一句话定义”的意思,就是选取你最优势的地方,以合适的语言去包装它,不仅为主流所认同,也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当然,这种定义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用一句文学语言讲,它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真实是必需的,如果你做假,你必须有极好的演技。真实的东西源自你的本xìng和本能,是你不必天天刻意去表现就能让大家所看见的。而假的东西你就得时时刻刻防备着不要露馅儿,那种心理负担太重,同时,天天跟同事老板们在一起,假的也真不了。一个天xìng不善于表达的人,或者一个爱说话但是没有条理的人,非要说自己善于沟通,如果你不能在短期内改变自己,走上岗位还能装多久呢?所以,如何为自己找到最佳的“一句话定义”,其实也是一个自我了解、自我总结的过程,只有最逼近真实的自我的人,才能总结出最好的“一句话定义”,旁人可以指点,但一定不能代替你自己。
让周围的人认识和接受真实的你,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我曾经做过一个小测试,包括我在内的三位朋友做了一个类似于xìng格和行为方式的测试。结果出来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很准,但别人的就不那么准,差不多一半一半。于是我把三份结果的名字去掉,拿给其他熟悉我们三人的朋友和同事们看,让他们猜谁是谁。本以为这是一件不难的事,结果却令人大吃一惊,没有一个人完全猜对,完全猜错的倒是不少。由于是大面积的猜错,以至于让我怀疑是不是自己并不了解自己。或者说,我的行为方式在别人眼中的效果与我想得到的效果根本就是两码事。
后来我想,这类测试的准确xìng,首先就是建立在你对自已到底有多准确的了解上。其次,每个人对其他人的了解,永远都是片面的,这既跟相互间的关系、相处时间、距离有关系,更与人的认知方式有根本联系。因为人的大脑会自动过滤掉它认为没有意义的信息。而“一句话定义”这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就像是做广告,千方百计让客户的大脑不要自动过滤掉,只要能在客户头脑中占据一个位置,就算成功了一半。因为人的大脑没有那么多理xìng思考时间,一旦形成某种印像或感觉,只要没有出现强烈的反印像或反感觉,这种印像和感觉就会自我强化。“一句话定义”的作用,就是要奠定这种正面印象,强化循环的基础。
就以上面的三人测试为例,一直以来,我自认为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人,甚至夸张一点来说,对下属是个好老板,对上司是个好下属。但发生这种认不出人的事情后,我相当怀疑,平时大家说的那些好听的话,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是否大家其实是连对象都没看清的情况下,本能地说好话?想想也未必如此,只能说要想真正地认识一个人,实在是很难。再反过来想,不管大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样的,表现在外的才是重要的,我不可能做到别人私心一闪念都要抓住不放的地步,那也不是管理的真谛。既然我要的只是一个好的公众形象,那么只要从别人嘴里出来的都是你想要的那个公众形象也就足够了。至于私底下别人会怎么评价你,那是可以由另外的方法去尽量调控的。第一步,就是得要公众在明处说话时,按你的“自我定义”去定义你。连这一步都做不到,惶论其他?
前面我已经说过,合适的“一句话定义”,是与你的自我定位、实际情况、工作职责要求、企业文化要求密不可分的。这就意味着,面对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岗位要求,你的“一句话定义”也会是有所不同的,要分别突出不同的特色与重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放弃自己的信念、价值观与定位。打个比方,“一句话定义”就像你的衣服,而你的信念与价值观就像你的体形和气质,你可以根据体形和气质去穿不同的衣服,为的是更好地展现体形与气质。但大可不必为了某件衣服去改变自己的体形和气质,除非不幸的是对自己的体形和气质恰好极不满意。
以上面那位朋友为例,他说“抱定自己的原则,认定只要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就会得到领导的肯定”,在这里,可以说他的“一句话定义”就是“踏实做人,认真做事”。这样的定义实在是国家标准教育下的产物,拆开每个人的档案袋,可能都会看见类似的词句。因此,这样的形容词就失去了本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解。
所以,问题不是要去改变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而是要以合理的方式去包装并展现你的信念和价值观。我总感到,说起“踏实、认真”这两个词,一般人就觉得只有那种一天到晚不声不响,埋头做事的人才叫踏实认真。其实,这是自已的定义把自己给定死了。更不幸的是,以这种方式工作的人,往往适得其反,会被上级和同事视为不合群,自然更不适合晋升做主管了。而过于拘泥于这种教条的人,也往往认为那些能说会道、擅长人际关系的人不踏实不地道,觉得自己很受委屈,心态和工作积极xìng容易受打击。如果处于这样一个负面的循环,职业前程可想而知。踏实认真应该是指一种内在的工作的状态、工作的精神,但并不等于就不能经常向上级汇报工作,不能经常与同事们沟通jiāo流,也就是说,内心的信念与外在的行为方式,并不是只有一种对应关系。真正成熟的人,应该学会不同情况下用不同的方式处理,而又不失其根本的信念与原则。况且,“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可以做为一种信念或者说是人生的态度,但用来作为自己的“一句话定义”,是不够及格水平的。它显得太平庸、太空洞,无法深深地印在客户(老板、同事、下属及一切有关联的人)的头脑中。这样的定义,还不如“工作10年没有任何财务差错”这样的语言来得生动。
在职场人生的不同阶段,也应该为自己设计不同的“一句话定义”,永远要记得:产品上市,广告先行。一个新人进企业,可能需要树立一个踏实做事、认真做人的形象。当完全融入企业之后,可能就需要再树立起一个干练成熟的新形象,等等。要点在于,首先去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再审视企业的主流文化和风格,然后去审视目标中的职位或前程的职责需要,再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哪怕看起来与你的事业不沾边,最后结合几者总结出“一句话定义”。如果有可能,可以与信得过又了解你的人去商量。如果拿不准,只须记得,保守一点好过狂放。
印象就是现实
乔尹
如果把职场比喻成一个体育场,“一句话定义”就是出场亮相。漂亮的出场动作固然重要,可以凭添不少印象分,但并不保证能赢得比赛。为了赢得比赛,我们还需要一个良好的职业形象。既为主流所认同接受,又与众不同、出类拔萃,是职场成功的要诀之一,也是判断你的形象是否优秀的标准。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明星,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每一个明星与众不同的气质与形象,都是精心设计与包装的结果。没有人天生就是明星,但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明星,关键在于,你能否为自己设计出一个既不失自我,而又融洽合群的形象,并坚持扮演这个形象,直至成为本能。
印象就是现实
所谓形象,就是你在别人心中的印象。职场中有一句名言:印象就是现实。事实上,这句话也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情况下,做得好不如说得好。同时,我们还要记住一点,没有刻意去建立形象,不等于你在别人心中没有形象。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标准本能地、快速地给别人打分,这就是众多专家一致同意的:决定你在别人心中第一印象是否良好,只有30秒钟时间。你不能控制别人对你的印象,但你却可以控制你的行为。如果你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那么实际上就是将你的“印像制定权”拱手让人。
小韩是房地产文案策划,第一次和上司一起应酬,见的是一位颇有涵养的儒商。该儒商西装笔挺,领带严整,颇有风度。第二次见面,儒商和小韩已经熟悉了起来。小韩平素喜欢打篮球,又自认为双腿线条比较优美,经常以一袭迷你裙示人。第三次,上司让小韩顺路给儒商带一份文件,小韩动身之前给儒商打电话预约,儒商很爽快地答应在办公室等。然后他突然神秘兮兮地问:“你现在穿的是什么?”小韩一阵惊愕,然后气由心底生:好哇,你个儒商,平时看你斯斯文文,没想到如此不正经!在电话里就如此放肆,见了面……
小韩气归气,但终究还是不好发作,只好硬邦邦地说:“衣服”“我知道,我是问你是不是还在穿短裙子。希望你……不要穿着超短裙单独来我办公室,这样……影响不好,还是……换一套正规一点的衣服吧。”小韩听得脸由青到红、由红转白、由白变紫,气得愣是再也说不出一个字。挂掉电话半个小时后她才回过神来,愤愤地把文件狠狠往办公桌上一摔,也不知究竟在向谁发脾气:“我是文案策划,又不是专职公关小姐!瞎让我干什么份外之事!……你管我穿什么!无聊!”
小韩的故事,有人会归结为职场女xìng的麻烦,同情她的人一定也不少。小韩认为自己“是文案策划,又不是专职公关小姐”,而她的穿着,却恰好会让旁人误会。她由此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上司不该让自己干份外之事;二是儒商不该管他穿什么。无庸多言她的结论都是错误的。职场中人,岂能如此任xìng,你的形象,第一是满足自己,第二是满足别人。俗话说:做此官,行此礼。个人形象,也是职场规则的要求。
老王年近40岁却童心未泯,买了部新手机,将所有储存的电话都设置了不同的个xìng铃声。这样一来,每个人给老王打电话,手机都会发出不同的和弦铃声。周末,老王和几个关系较好的同事一起去公司附近的酒家聚餐。菜还没上,老王的手机便响起了一段欢快的小夜曲。老王冲同事们点点头,说:“是朋友的。”便接了。菜上齐了,几个人有说有笑地吃了起来。老王的手机又响了,这回却是《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有个同事悟xìng较高,立即笑着说:“老王,是你老婆的电话吧?快接吧,不接那才是最危险的时候到了。”老王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算是默认了。
几人边吃边聊,谈起了单位的事情,大家都对人事部胡主任的任人唯亲表示不满。尤其是老王,一谈起他来,便不住地摇头。大家正聊到兴头上,老王的电话又来了。这回的铃声竟是一个脆生生的童声:“爸爸,接电话。爸爸,快接我的电话!”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不用问,一定是老王儿子打来的了。谁知老王接了电话,干咳了一下,小声地说了句:“胡主任,你好……”
这个故事中,老王大概是不想升职,甚至不想再“混”下去了,竟然用这种侮辱人格的小把戏去对待上司。职场上的形象,建立难,维护难,而破坏起来,往往只在一瞬间。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在同事面前表达任何负面的信息,无论你认为他是多么可靠;尊重所有的人,哪怕是你憎恨的人。侮辱对手,其实就是侮辱自己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在任何时刻都要有清醒的意识,自觉地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态度、词语和行动,避免那些不利的态度、词语和行为。
塑造理想形象
乔尹
塑造理想形象
如何树立职业形象,只要上网一查,就会发现这方面有极多的“要做到”和“不要做”,多到几乎让人觉得自己必须举手投足都要像初进贾府的林妹妹,处处小心,处处谨慎,但也未必能完全做到。其实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目标决定过程”。先确定自己理想中的职业形象,再一点一点地在头脑中或纸上细化和丰满这个理想形象。如果你不能完全想像出这个理想形象在各种场合和情况下应有的表现,那么去观察那些深受欢迎和尊重的职业经理人的表现。比尔克林顿可谓世界上最具个人魅力的领导人之一,他的风采似乎天成,但希拉里对他的第一印像并非如此,她在回忆录中写到:“1970年……他从牛津大学学成归来,刚进耶鲁法学院,可他的模样与其说有罗德学者般的气质,不如说更像维京大盗。”据传记作家调查后发现,克林顿的言行举止,实际上是通过有意识地模仿肯尼迪总统而来。甚至他做总统的理想,也与16岁那年受到肯尼迪总统接见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你为自己塑造的理想形象,必须符合所在企业主流文化的要求。这几年关于“海归”与“海待”的讨论很多,其中海归和本土派中西文化的差异,起着微妙的作用。比如西方人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