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直白地自夸并习以为常,而中国人如此,则易被认为不谦虚。海归派若坚持在日常对话中夹杂英语,比如“sorry,不要和我解释,你告诉我why,我需要的是一个solution。在这个事情上我不care结果,但我care的是我的顾客的反映,回去马上给我写个report,晚上我们一起dinner的时候jiāo给我。”往往会被本土派所嘲讽。在树立理想形象方面,我们须知,当无力去改造环境文化的时候,先调整一下自己的定位更为妥当。能适应不同的文化,而又不失自我,也是对职业经理人职业化程度的考验。
职场上,建立你的形象,谁是你的帮手呢?一般人以为是群众,其实正好相反,不是群众,而是群众之上的管理层。我们的目标是要从群众中出人头地,又要谨防群众“qiāng打出头鸟”,因此,你的帮手,就是群众之上的管理层。我们已经知道,所谓形象,就是在别人心中的印象。因此,一定要在关键人物脑中留下好印象,在其心中树立好形象。在这方面还有一个比较容易的做法:关键人物是什么形象,你就以此为参考。比如你的上司十分注意保养他的鞋,那么你要小心,别让自己的鞋上沾有污痕,相信爱鞋的上司会注意到你这个细节。另外,比如适当模仿老板的语气和声调,保持相同次数的目光接触,注意对方使用手势的方法与节奏,等等,都是颇有效的方法。当然,要格外注意避免让人觉得你在cāo纵一切,你可以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但你不能去cāo纵。
如果有大树一时高兴,类似东汉末年许邵的“月旦评”,为你品评夸奖几句,对你理想形象的树立作用极大。人力资源部的年终考评或许是走过门,而关键人物对你的印象和评价,则经常在晋升时起决定作用。
然而群众的意见不可不顾及,特别是一些能量颇大、颇有背景的同僚,给你扣上“媚上欺下”的大帽子,一有不慎反而影响在关键人物心目中的形象,变成一个“两面派”,做人就难了。如果你试图通过“创新”或更准确叫“标新立异”,远远摆脱这种形象塑造工程中常见的困境,实际上是很难的。无数教训证明,越是“标新立异”,越有可能成为“qiāng打出头鸟”的靶子。所以,形象塑造的策略是:要出人头地,但只高人半头。既能让关键人物注意到你,又不那么太“出位”而引发群众的反感。
让我们看看1961年的杰克韦尔奇。当他实在无法忍受自己的上司科普兰而提出辞职,并准备开车离去时,科普兰的上司、年轻的鲁本加托夫叫住了他,并邀请韦尔奇夫fù共进晚餐,终于挽留了韦尔奇。加托夫是韦尔奇在GE职业生涯的大树系列中的第一棵和极为重要的一棵。加托夫在GE一路晋升,后来做到GE全球战略计划负责人的高位,而韦尔奇则一路接替他留下的职位。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韦尔奇最终抵达总部担任部门执行官时,在回忆录中写的一句话来理解:“这个地方(总部)非常安静和正规既冰冷又不友善。鲁本加托夫曾说服我留在GE,自己却在1975年离开了它。”短短一句话,蕴藏无限味道。1961年,韦尔奇不过是加入GE一年的新人,并非他直接上司的加托夫为什么会亲自挽留他呢?
韦尔奇写道:“我们曾在几次业务总结会上见过面。我们保持着联系,因为每次我都能提出一些超出他预期的看法。作为一名初级开发工程师,我给了他一份详细的成本报告,其中包括物理分析和竞争品分析,这根本不是什么意义重大的分析,但是它来自于一个穿着白色实验服的家伙,就有些非同寻常了。我想要做的就是‘脱颖而出’。如果我仅仅回答了他的问题,那么就很难引起注意。其实每当老板们提出问题时,他们在脑海中早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他们只是想得到再次的确认而已。为了显示与众不同,我想我的回答应该比提出的问题范围更广一些。我想给出的不仅仅是答案,还有意料之外的新鲜观点。”加托夫显然注意到了韦尔奇的与众不同,而韦尔奇的同事们和直接上司,显然没有注意他这种似乎自作聪明的行为。于是,韦尔奇“非常幸运”地在GE的第一年就如愿以偿地脱颖而出了。
要有形象塑造的意识
乔尹
要有形象塑造的意识
其实,有没有韦尔奇那么聪明的大脑,能否提出什么新鲜观点,在形象塑造上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形象塑造这种意识。有了意识,才会有目标,才会去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言行举止。这种形象的塑造,最好从初入职场或初进新企业就开始,一张白纸好画出最美最美的图画嘛。但如果已经身在职场或企业多时,必须与旧形象决裂,则一旦确定自己的理想形象标准,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头论足。
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morning sir!”,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morning sir!”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这令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丢脸死了。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morning 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第四天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morning sir!”与此同时,服务生叫的是:“我叫陈阿土!”
与旧形象决裂,打造全新个人形象,旁人的评头论足,与自己内心的信念坚持,就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响你,而我们要想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最强者。
形象工程的最后一点,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无论你为自己设定的理想形象是什么样子,要记住微软公司对员工提出的三要素,即integrity(正直),honesty(诚实),trustworthiness(值得信赖)。只有这样,你才可能真正抵达理想的彼岸。
对于冷箭要迅速回击
乔尹
李女士在内地一家制yào公司工作,公司派她去广州做企划部长,除非她离职,否则就要接受。她考虑到男友就在广州,于是接受工作安排。才在广州呆了一个多月,并成功地做了几期报纸广告策划后,突然一天早上她接到总部的传真,要她一周内jiāo接广州工作,立刻回总部报到,否则视为自动离职,一切后果自负。李女士莫名其妙,明明干得好好的,半个月前还被巡视的副总点名表扬了,怎么会这样,还这么突然。几个月后,她才从另一个同事那里得知,当初被派到广州时,她并没有主动jiāo代自己有个男友在广州,所以某些人觉得她利用了公司。李女士恨得牙痒,又不是自己硬要来的,是你们非要把我派来的。同事说这是借口,实际原因是有人告诉公司说她抛下工作和男朋友约会。李女士更觉得委屈,她从来没有在晚上10点以前丢下工作的。回想起来,大概是她生日那天抽出晚餐时间和男友见面,还没商量好吃什么菜就接到电话立刻回去开会,前后不过25分钟,就被人拿来说成是抛下工作去约会。李女士实在受不了这种诬陷,选择了离职。
像李女士那样,莫名其妙的清誉被毁还搭上职业前程,得知真相再想辩解,却无从辩起,也无对象可以去辩,真是活得窝囊、死得悲愤。在职场中,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义,同时设定理想的职业形象,职业生涯的成功就有了基本的保证。但即使最小心翼翼的人,也难免不会无意中跌入陷阱。尤其是雄心勃勃,努力在职业生涯阶梯上攀登的经理人。一则竞争对手或对你无好感的观众有可能发出或明或暗的冷箭中伤你的形像;二则自己努力上进,必然会有所作为,工作中难免不会有差错,处理不周适得其反,都令你的形象暂时受损。如果应对不当,则可能会使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形象毁于一旦,甚至可能很久都无法再复原。
对于冷箭要迅速回击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咸鱼还有翻身的机会吗?答案是肯定的。首先要记住一点:一旦发生不利事件,不论事态一开始多么糟糕,一味拖延的结果只能使它变得更糟。也就是说,对任何冷箭,都要迅速地回击。这是一个基本规则,千万不要寄希望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样的老话。等到你见人心的时候,你或许会更失望。即使历史还你清白,你或许也已经是历史人物。有时,你所受打击会如此严重,对你大摇其头的人又是如此多,就算你有大树罩着,大树也未必敢冒或肯冒把自己拖下水的风险去救你。如果战争已经开始,拖延只会使对方得利。
一般说来,形象受损或身陷某种不利局面,总与自己的某些言行不妥有关,即使是捕风捉影的谣言。就像一个肥皂泡,刺破了也会留下一滴水,有时,这一滴水也是致命的dúyào。因此,形象受损后的处理之道,可以类比于“危机公关”,最考验职场中人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当然,自己的言行不妥,指的是非致命xìng错误,如果你搞砸了对公司至关重要的事务,或者偷盗贪污,等等,那任何策略都无法使你的形象回复原状。
小沙在一家商场做主管,在他即将升职的时候,上司说他管理的仓库有8000元的亏空,要他赔偿。他没有争吵,而是查出了公司总账报表多处账目混乱、数字错误问题,向文员和上司提出是文员管理的总账出现错误,导致库存金额不符,希望澄清自己。然而在整个过程中文员始终不说一句话,上司没有责问文员,只说了一句令他至今记忆犹新的话:“我不管了,反正现在我账面上有8000元的漏洞,你说怎么办,谁来补呢?你不赔也可以,那你就不要做了。”面对明显的包庇和不负责任的上司,他无可奈何,随后他的薪水被扣。那段时间他很迷惘,为了不被冤枉,他本打算据理力争、绝不妥协,但那样的话肯定得罪上司,来之不易的升职机会也失去了。总公司不可能为此让上司下课,相反自己可能就做不长了,多年的努力不但白费还要蒙受冤枉,于是他选择了沉默,再没有向任何人提起,在被扣工资的日子里靠借钱度日。他希望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成绩,自我提高。但事实上隔阂已经产生,相互信任没有了,剩下的只是全公司对他的漠视。就这样他一直默默承受着,没有人对他的工作给予指导评价,没有人根据他的客户情况给他支持,没有人接受他的建议,没有人给他机会。看着一个个平日向上司投其所好的同事升职,他已心如止水。
这真是一个可悲的职场故事。小沙犯了双重错误,被人暗算而不反击,同时被人施的又是偷盗贪污这种致命的dú箭,无论他以后工作怎么努力,只要没澄清自己,形象声誉就受到永远的重创,不可能再有翻身的机会。
做自己不幸消息的使者
乔尹
做自己不幸消息的使者
本章以下所写内容,不仅适用于形像受损时的应对,也适用于几乎一切不利局面的应对,需要提醒读者,光看手段,有一些似乎近于狡诈,但手段本身无对错,要看你用于什么目的,目的才是决定xìng质的标准。以下种种方法,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恢复形像,更会使你的形像再上层楼。
如果一定要有人来传递关于你的坏消息,那么最好的人选是你自己,这永远都比让别人来传播你的坏消息好。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这个道理人们都懂。不肯承认错误、“保全面子”的做法,最容易使人错上加错,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相反,如果勇敢地承认错误,才会帮你在成功路上有所收获。掩饰错误往往要比承认错误花费更大的代价。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承认错误。当你准备坚持任何事情时,最好先仔细想想你的坚持,是否因为你确有毫无瑕疵的理由?还是因为你只是为“保全面子”而已?如果你觉察出有保全面子的因素在内,那么请你及早抛弃你的坚持。为“保全面子”而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只能使你处在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地位,被动地采取守势。比如你做了老板不喜欢看到的事情,最好的办法是你自己去告诉他这个坏消息,因为你的行为表明,你没有想方设法对他隐瞒什么。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防止他因为从其他人那里得到消息而出现震惊或者极度尴尬的现象。你作为自己的不幸消息的信使,就可以主动去控制消息的“标准新闻稿”,也可以主动提供坏消息的解决方案,这些都可以有力地防止坏消息被他人无限夸大。当然,每当坏事发生,人都会有一些侥幸心理和一厢情愿的想法,要求自己主动提供那些注定会给你带来麻烦的消息,当然违反人的天xìng。但事实证明,这是很可行的、缓和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凡是从事过公共关系工作的人都会深有体会,不论涉及的是你的客户还是产品,主动承认问题都会更加有助于事态的解决。公开坦dàng地直面问题而不是遮遮掩掩,更能赢得公众的同情和尊重,从而树立良好的形象。
积极地坦白不足
乔尹
积极地坦白不足
坦诚你的不足,但要从积极的角度去坦诚。正如一位秃顶的男士这样介绍自己:我的头顶有一些自然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