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猎隼畅畅 “花儿”飞飞
这天,明科c毛头和二位澳洲人来到都江堰。
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c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由鱼嘴分水堤c飞沙堰泄洪坝c宝瓶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秦代,李冰父子带领当地人民修建了这一巨大的水利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效用。这项工程的设计巧妙合理,宝瓶口既能排洪,又可灌溉,岷江水出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使这里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4人登上玉垒山,游览了安澜索桥c二王庙与伏龙观。明科虽然头一次来都江堰,但他从书上看到过有关介绍,游览过程中,他当了两位澳洲人的导游,给他们讲解这一水利工程的神妙设计构思。
旅游这事儿,一半看,一半听,如果没人介绍,便缺了一半。拿都江堰来说,如果仅仅观览一番,看不出什么来,听人一讲,才会了解其中的许多内容,平增了旅游意趣。
走进市内的一家书画店,席女士买了一卷上等的宣纸,还买了几支高级毛笔和一瓶名牌墨汁。席女士名义上是为毛头提供作画的纸张与文具,实际上,从此她可以收集到毛头画出的正规的水墨山水画了。
4人继续向北行进,他们登临了半脊峰,攀爬了打古雪山。
一行人进入羌族人聚集的豆蔻县,这里峰峦重叠,河川纵横,森林面积广阔,水力资源丰富。这天,他们跨过一座竹索桥,走进一个名叫白附子的羌族村寨,二位澳洲游客对羌人的平顶房与碉楼挺感兴趣,当作古迹观览并拍照。这些房子用不规则的石块砌成,共三层,上层放粮食,中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窗户较小,房顶上平展展的,上面搭有木板,可以晒粮食。碉楼建在房屋旁,高十多丈,有四角c六角的,也有八角的,高的有十几层。让这对澳洲夫妇奇怪得是,所有居民的屋顶上都摆放着5块白色的石英石,席夏邦玛问明科,羌民们为什么这样做,明科回答不上来,毛头建议问问当地人,但是,只能看到几个孩子在屋顶上玩耍,街面上见不到人。前面不远处有乐声传来,4人循着热闹的乐曲声走进一家村民的院落,一男一女两位中年人迎面走过来,男的满面笑容地向他们打招呼:“快进屋,快进屋。”
明科对中年男子客气一句:“不打扰了,我们只想讨些水,顺便问问此地的风俗。”
“不要说水,饭都给你们准备好了。”男羌民快言快语。“要说风俗,咱们进屋讲。”
看样子,二位中年羌民像是夫妻,这夫妻俩领着4人上了二楼,阔大的屋子里,一排男子和一排女子在跳舞,四周坐着一些乐师,手捧各种乐器奏着乐曲。男羌民们身穿白色或蓝色的长衫,外套羊皮背心,头上包着青色或白色的头帕,缠羊毛绑腿,腰带上系着吊刀和皮制钱兜;女羌民们身穿长及脚踝c绣有花边的长衫,领子上镶着梅花形银饰,腰系绣花的围裙和飘带,头帕上绣着各色图案,两耳垂着一对大耳环,头上有簪子c银牌等首饰。看到高鼻子c蓝眼睛的外国客人走进屋子,跳舞c奏乐的人们停下来,纷纷向客人打招呼问好。
中年男子安顿4人坐在首席,并告诉客人,他叫马拉维,妻子名叫安卡拉,今天,他们的儿子新婚大喜,在家里宴请众村民,大家在跳喜庆“沙朗”(羌族舞蹈)。明科首先祝贺新郎c新娘新婚大喜,然后将两位澳洲客人介绍给大家,最后把自己和毛头的名字报给众人。
马拉维对众位村民讲起一件事,前些日子,他找村里会卜卦的蓝大爹给儿子择吉,蓝大爹选出一个吉日,并说,新婚大喜的那天会有远方的贵客登门。当时,他们两口子猜测,这远方的客人,会从多远的地方来呢?今天,他们夫妻俩这边招待着大家,那边,眼睛不时朝外瞅着,整整瞅了一天,眼看要开晚宴了,忽然看到4个人走进自家院落。夫妻二人好欢喜,赶紧出门迎接贵客。登门的客人果然来自远在地球另一边的国度,如此看来,蓝大爹真够神的。
晚宴开了,一坛坛咂酒端了上来,安卡拉为酒坛里注进一些开水,马拉维将竹管插进酒坛,大家使用竹管轮流吸着酒。菜是砣砣肉c雪山大豆(白豆)等,主食有金裹银c荞面条。
饭后,马拉维抽着兰花烟陪客人聊天,说起羌族人的生活习俗,他告诉4位客人:羌族人不吃牛马肉,耕牛死了剥皮埋掉,意思是让它脱去牛皮,下世转人。盛饭是主妇的事,切羊肉是男人的事。一般地,早饭吃玉米蒸蒸,午饭是菜稀饭加馍馍,常吃玉米粥加菜以及青稞与小麦磨成的炒面。
席夏邦玛向马拉维问起,为什么村民们的房顶上摆着5块石头。马拉维告诉澳洲女客人:那5块石英石象征着天神c地神c山神c山神娘娘和树神。唐古拉指指男女羌民们脚上穿的前端微翘c绣有卷云图案的鞋子。马拉维告诉澳洲男客人:那是具有传统特色的“云云鞋”,如今,只在庆典时才穿。
毛头拿起乐师们的各种乐器把玩着,这些乐器有月琴c胡琴c小锣c铜铃c唢呐c羊皮鼓和竹口弦。最具特色的是羌笛,这是一种六声阶的双管竖笛,管身用竹子削成方形,长20厘米,像钢笔那样粗细,两管扎紧在一起,竹簧插在管头上。马拉维吹奏羌笛的技艺在白附子村首屈一指,在众人的提议下,他来了一段羌笛独奏。怪不得古代诗人有“羌笛何须怨杨柳”的诗句,羌笛曲子悠扬婉转,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马拉维告诉客人们,羌笛是羌族人最喜爱的乐器,在秦汉时就有了,最先是用羊骨和鸟腿骨做的,既是乐器,又是鞭杆,因此,汉人有羌人“吹鞭”之说。现代的羌笛用料讲究,制作精美,管身是用岷江上游高山上产的油竹做的。
喜庆“沙朗”重新开始了,乐师们操起乐器演奏起来。明科c毛头和唐古拉排在男队的末尾,席夏邦玛排在女队的末尾,男女两排人跳起舞来,人们跳一会儿舞,喝一阵儿咂酒。天亮时,舞会才结束,众村民各回各家。
村外传来几声鸟叫,毛头一边听着一边学。它们先是几只鸣叫,接着群鸟齐鸣,叫声洪亮嘈杂。马拉维告诉毛头,这是羊角鸡在叫,羊角鸡的学名叫雉鹑。
吃过酸汤面后,明科向马家人告别,马拉维不让他们走,羊角鸡叫,不阴则雨,不如趁着雨天在家里睡觉。明科是怕打扰了马家人,他准备走出白附子村后搭帐篷休息,自己和毛头熬夜没事儿,两位澳洲人需要补觉。现在听马拉维说今天有雨,便不再坚持出门。安卡拉安顿4人休息,果然,天上下起大雨来,大雨过后又是小雨。
这一觉直睡到正午,安卡拉做熟了中饭,4人起身洗漱之后,吃过搅团和大米干饭。此时,雨停了,他们向马家一家人告辞。
离开白附子村,4人仍向北走,晓行夜宿,一路游览,穿行虎牙大峡谷,逛过松潘大草原,然后走进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
九寨沟中有九个藏族村寨,狭长的沟谷中,原始森林茂密,林地中积满了厚厚的苔藓,散落着兽毛鸟羽。水是这里的主角,碧绿晶莹的溪水如同项链般穿插于森林与浅滩之间,色彩斑斓的湖泊与气势宏伟的瀑布搭着伴儿展现在游人的面前。
树正瀑布是由许多海子集合而成的,它绵延数公里,上下高差近百米,翠绿的树木密布于海子周围;弯曲着身躯的古木半浸在白花花的瀑水中,任凭瀑布冲刷;许多树木深深扎根于崖间岩缝,顽强地支撑在湍急的瀑流中,水木相搏,激雪碎玉。
珍珠滩是九寨沟所有瀑布里水色最美的瀑布,在它的上面有一个由钙华组成的浅流滩面,钙华表面有微小的起伏,薄薄的水流淌过滩面,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万颗明珠熠熠闪光。
诺日朗瀑布是九寨沟众多瀑布中最宽阔的一个,雄伟壮观,气势非凡。
熊猫海水质澄澈,熊猫最喜欢来这里喝水c觅食。熊猫的倩影清晰地倒映在海子里,让这儿成为游客们大量拍照的地方。
天鹅海绿草如茵,天鹅们在这里栖息繁殖。
站在五彩池边,可见到池底岩面上的斑纹,由于池底沉淀物的色差与池畔植物色彩的不同,湖面上水光浮翠,五彩斑斓。
九寨沟沟谷顶端及两侧的扎依扎嘎等数十座山峰终年积雪,皎洁的雪峰给九寨沟添上几分清穆与圣洁。
九寨沟,翠湖c叠瀑c茂林c雪峰集于一体,好一处人间仙境。
走离九寨沟,他们向若尔盖方向行进,这天上午,几只灰喜鹊从北边飞过来,“喳喳”叫着。明科和毛头听懂了灰喜鹊的话,它们说有两个人在放飞鸽子。二人一边走路一边朝天上望,明科的眼力好,他指着北方的天边处,告诉3人,那儿有两只鸽子。
渐走渐近,从西边飞来一只大鸟,那鸟扑向其中的一只鸽子,奇怪的是大鸟与鸽子搅缠在一起,并急速地落向地面。
席女士从明科嘴里得知,鸽子是人放飞的,看着半空里发生的情景,联想到此地是中国四川的若尔盖地区,她告诉丈夫与明科:那两只鸽子是诱鸽,身上带着猎网,那只大鸟跑不了是猎隼。作为联合国环境署的工作人员,席夏邦玛曾在一份资料上看到过,产于若尔盖地区的猎隼在中东一带被看作是一种名贵的观赏动物,阿拉伯王公贵族们拿它玩赏和出猎,在那一地区,拥有猎隼,象征着富贵与权力,一只猎隼,可以换一辆小汽车。一些阿拉伯盗猎分子以观光旅游和做生意为名,携带捕猎工具进入若尔盖,他们在野外发现猎隼以后,放飞带着猎网的诱鸽,猎隼捕食诱鸽误撞进网内,事先系好的活扣越拉越紧,迫使猎隼落地。
十几分钟后,明科指给两位澳洲人看,离道路150多米处的一片矮树丛后,有两顶帐篷。两口子眨巴着眼睛,看不到明科所说的帐篷。明科只得在前面带路,向帐篷走去。绕过矮树丛,这下看清了,是两顶迷彩帐篷。4人走近帐篷,听到里面有动静,帐篷口打开,从里面钻出一高一矮两个男子,从面目上能看出来,他俩是阿拉伯人。席夏邦玛朝明科挤挤眼,那意思是说:我讲的没错吧。
明科用英语向二位西亚人问好,那二人不回答,只是摇摇头,看来他们不懂英语。唐先生朝妻子一挥手,席夏邦玛用阿拉伯语与二人对话。之后,席女士告诉丈夫和明科,高个子名叫滕格里,矮个儿叫毛乌素,二人自述是阿拉伯旅游者。
明科看看表,快12点了,他建议在这里吃午餐。4人放下旅行包,立起帐篷,明科去打水,毛头取出锅灶做饭。看到两位中国人和两个澳洲人在这里歇下,二位阿拉伯男子现出一脸冷漠与敌视,他俩钻进迷彩帐篷里久久不愿出来。
中饭熟了,明科故意多做了一些饭,席女士按照明科的意思去请两位西亚人共进午餐,请了两次,二人就是不来。明科朝唐先生和毛头一挥手,他打开迷彩帐篷,抓起滕格里的胳膊,将他拉出来,摁坐在餐布前。唐古拉和毛头照着明科的操作方式,将毛乌素拉到他的同伴身旁。吃饭的当儿,毛头按照明科的吩咐,暗地里指挥小猴子偷偷潜进迷彩帐篷里,探察出里面藏有野生动物。
饭后,明科和毛头迅速洗过餐具,二人给4位外国人表演节目,毛头先耍了两个小魔术,接着,明科表演太极拳。明科打拳的时候,毛头假装拉大便,悄悄接近了迷彩帐篷;这时,明科强行把滕格里c毛乌素和唐古拉近自己,教他们太极推手。滕c毛二位虽然不愿意学太极推手,但是,明科的手劲儿太大,二人只得跟着明科做动作。
毛头潜进迷彩帐篷,从其中的一只旅行包里摸出两只布罩,打开布罩一看,果真是两只猎隼,他把两只白布罩揣进怀里,迅速跑向自己的帐篷,将两只猎隼放进旅行包里面,然后轻轻发一声鸟语:“得手了。”
明科不再推手了,他催着唐古拉和席夏邦玛背起行装。4人向两位阿拉伯汉子挥手告别,走出十几公里后,他们停下来,明科从毛头的旅行包里掏出两只白布罩,分别递给唐c席二人,两口子打开布罩,从里面取出两只鸟儿来。二鸟体长不到60厘米,双眼被丝线缝着,翅膀和两脚被特制的背心管束住,身子一动不动,好像死去了一般。席女士摸摸二鸟的胸口,心脏在快速地跳动着,看来它们没死,她语中带喜:“难道真是猎隼?”
“没错,就是猎隼。”明科予以肯定。
“哪儿来的?”唐古拉压下火气。
明科将小猴子侦察后获取情报c毛头潜进迷彩帐篷摸到二鸟的经过讲给两口子。
“你准备怎么处置它们?”席女士言语谨慎。
“放掉。”明科爽快淋漓。
“它们的眼睛被缝着,咱们得找一家动物医院,把缝线拆去。”席夏邦玛提出建议。“否则的话,它们会饿死。”
“不必费事找动物医院,缝线我来拆。”明科拿出招数。
明科吩咐毛头铺开餐布,他取出一片刮脸刀片和急救包,把猎隼放在餐布上,让毛头按住猎隼的头,明科小心地用刮脸刀片将两只猎隼双眼上的丝线切断,然后把它们身上的特制背心脱下来。在明科为猎隼“动手术”的过程中,席夏邦玛举着相机不时拍着照。
二猎隼刚刚脱了管束,筋骨僵着,想飞却张不开翅膀,它们瞅着四个穿衣动物和一个长毛动物,现出一脸的警惕与敌意。小猴子上前抚摸着其中一只猎隼,那只猎隼想躲,却迈不开步子,只得乖乖地蜷缩在餐布一角,由着小猴子抚摸。席女士抓住时机,对着相拥在一起的猴与隼拍下几张照片。
二隼开始活动自己僵硬的身子骨,它们先是两爪步行,然后抖动起翅膀。唐先生抓起它们朝天空一抛,两只猎隼飞了起来,席女士动作快,抢拍下了这个镜头。后来,席女士用这张照片参加了联合国环境署主办的“保护环境,珍爱野生动物”主题活动展览,获得了一等奖。
明科估计盗猎分子会追上来,他让毛头取出毛笔,在旧报纸上画下一幅唐先生放飞猎隼的水墨画,然后把画装进白布罩里,并将两只布罩放在路当中。唐c席二人明白,如果盗猎者真的追来的话,他们看到毛头的画,知道猎隼已被放飞了,便会放弃追击。
走出一段路,席夏邦玛忽然停下来,她向毛头讨毛笔使。毛头取出毛笔c墨汁和旧报纸,席女士用阿拉伯文在纸上写道:“二鸟已放飞。”不等写出的字干了,她拿起旧报纸回身便跑,跑到明科放“提示物”的那个地方,她蹲下身子,从白布罩里取出毛头画的水墨画,精心地卷起来,装进旅行包,然后把写有阿拉伯文的旧报纸放进布罩里。
不出明科的预料,不多久,二位阿拉伯人发现两只白布罩不见了,俩人迅速收起帐篷,快步追来。当他们从路当中拣起白布罩,取出里面的纸条看过,二人发生了分歧:滕格里不相信明科他们会把猎隼放飞,所写的字条不过是在迷惑人,主张追下去,讨回猎隼;毛乌素则认为追下去意义不大,即使他们没有放飞猎隼,讨回猎隼的希望也很渺茫,那位中国人凭着一手过硬的太极功夫,怎么会轻易发还猎隼?
毛乌素这样一讲,滕格里泄了气。那会儿,他二人加上澳洲男子联手对付那位中国人,三对一,却被他推得东倒西歪,那个中国小伙子不仅身手灵活,而且力气奇大。滕格里看过几部中国功夫片,他觉得中国功夫了不起,会中国功夫的人惹不起。
既然惹不起,还要去惹,只能是自讨苦吃,于是,滕格里打消了追回猎隼的念头。
明科他们一直向北,走进若尔盖的铁布自然保护区。这里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在河岸及河漫滩以柳为主,杂以沙棘c毛樱桃c藏边蔷薇c珍珠梅c野李;阳坡上则有锦鸡儿c扁桃c麻黄c亚菊c白羊草等多刺灌丛;再往上是金露梅c蒿草c高山柳等亚高山灌丛草甸。山上有成片的油松林,还有青杆c粗枝云杉c紫果云杉c岷江冷杉林等。这里有许多珍稀野生动物:中华裂腹鱼c高原鳅c北方山溪鳅c岷山大蟾蜍c中国林蛙c秦岭滑蜥c白条锦蛇c雀鹰c秃鹫c草原雕c蓝马鸡c红嘴山鸦c白顶溪鸲c角百灵c白腰雨燕c豹猫c林麝c鬣羚c斑羚等。
席女士对紫果云杉挺感兴趣,围着这种树拍下许多照片。她曾从资料上看到过有关紫果云杉的介绍,这种树为中国所特有,而且只在四川北部与甘肃南部的很小的一片地区生长。紫果云杉木质坚韧,纹理细密,有弹性,是航空工业的好材料。
走出铁布自然保护区,一行人进入甘肃省,黄昏时,他们在一个小湖边扎下营地。4人结伴儿徒步旅游以来,有意识地拣着有水的地方扎营,他们不住旅馆,洗不到澡,于是,每当在水边扎下营地,便下水洗浴。这时,毛头便跟着两口子一块儿下水,因为他看到唐先生游泳游得好,会好多泳姿,毛头跟二人下水,不仅学英语,还学各种游泳姿势。毛头每天做饭洗锅辛苦,唐先生心里过意不去,正好借着教毛头游泳,回报一些。唐古拉发现,毛头与一般孩子不同,他身形灵巧,学东西很快,没用几次,便把他所掌握的游泳技巧全学走了。
吃过晚饭,毛头与唐c席二人跳进小湖里,月光下,3人尽情地玩着水。湖边的草丛中,一只灰尾兔偷偷地看着他们在水里嬉戏,被小猴子发现了,小姐向灰尾兔冲过去,并向它尖声叫着,大概在斥责兔子:不要脸的家伙,偷看人家洗澡。
这天,4人走到位于仙茅县和当归县之间的莲花山北的积古川,约有数万人聚集在这里,明科上前一打听,原来这儿正在举行每年一度的“花儿会”,汉c回c藏c土c东乡等民族的人们聚会一处,演唱传统民歌。
二位澳洲人对这种融合多民族人群的民俗活动挺感兴趣,愿意给“花儿会”里加进一点点大洋洲元素,于是,4人跟着人们沿着山路向莲花山顶行进。歌手们边走边唱,游山对唱,人头似海,歌声如潮,声势浩大。二澳洲人不能与其他人对唱,只得与明科c毛头对歌。明科唱英语歌没什么问题,毛头唱不连贯,所唱的许多歌词只是将英语单词按照汉语语法堆砌在一起,虽然他所唱的不符合英语语法,两位澳洲人也能容忍,毕竟毛头算作他们的歌唱小组的成员。各民族的歌手们听着他们的英语对歌,感到很新奇,大家虽然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还是对他们翘起大拇指。
太阳落山后,歌手们唱着歌儿回到积古川,人们边唱歌边做晚饭。明科他们搭起帐篷,取水做饭,饭熟了,十几个穿着各民族服装的人们拿着食物朝他们围上来,大家把各自的食物摆上餐布,请两位澳洲客人品尝,有汉族人的凉抖核桃花c天水瓜瓜,回民的馃馃,藏胞的青稞炒面,东乡人的馓子,土族的“踏呼日”(一种灶内焖熟的饼)。
饭后,篝火燃起来,人们围着篝火继续对歌,直唱到子夜时分才去休息。
第二天,参加“花儿会”的人们唱着歌儿转移到王家沟草滩,下午,歌手们走到紫松山,晚饭时,大家在紫松山下对歌敬酒,相互告别。
一路上,唐c席二人手机关着,只在晚饭后开一下,查看有没有来电留言以及信息,因为一路上他们很少住店,手机不能及时充电。与各民族歌手们喝罢告别酒,席夏邦玛打开手机。看到一条来电留言,是自己的上司习玛拉雅女士留的,她立即给上司打去电话。电话里,习女士对席夏邦玛讲,她的三女儿朱穆朗玛近期准备赴中国大陆,请他们夫妇俩照顾一下。关了手机,席夏邦玛向明科讲了刚才的通话内容。明科建议让朱穆朗玛小姐乘飞机赴北京,再乘飞机到甘肃省会;这边,从莲花山步行3天就能到省会。席夏邦玛再次给上司打去电话,告诉她,3天以后在兰州市与朱小姐会面。电话里,习女士将朱小姐的手机号告诉了席夏邦玛。
在固定的时间段,席女士与朱小姐通话联系,相互通报了各自的行程。席女士只见过朱小姐一次,却对她印象深刻,按照席女士的说法,她太美了,简直就是仙女下凡。这些日子以来,毛头跟着二位澳洲人努力学习英语,明科也用英语与他对话,他的英语水平提高很快,基本上可以听懂唐c席二人的话了,听到席夏邦玛对朱穆朗玛的赞美,毛头把嘴巴轻撇,讥嘲一句:“还不知是什么魔鬼样儿呢。”
席女士看毛头一脸不以为然的样子,料想他说的话不好听,要毛头把刚才说的话用英语讲一遍。毛头向明科请教了英语“魔鬼”一词的发音后,把自己刚才说的那句汉语译给席夏邦玛。
3天后,4人在兰州机场接到了朱穆朗玛。
无论按中国人的标准,还是按澳洲人的标准,朱小姐都算作美女了,她身体各部位的曲线起伏很大,一头红色的卷曲长发闪闪发亮。唐先生没见过朱小姐,这是头一回见,面对着朱穆朗玛,他的两眼发直,嗓子发干,席女士喊他两声,他都没听到。但是,毛头对这位美女——美国女子——却有些看不惯,她的指甲留得太长,唇膏抹得太浓,那件背心的领口太低,露着多半条乳沟。
“你看,她是魔鬼样儿吗?”席女士指一下朱小姐问毛头。
“没错,她像魔鬼。”毛头用英语对席女士表露观点。“我是说,她长了一副魔鬼的身材。”
“嗬嗬,你倒会急转弯儿。 ”席女士话里带笑。“那么,她的面孔呢?”
“面孔吗,倒还有个人模样。”毛头躲躲闪闪。“不过,她的嘴巴跟魔鬼有些相似,两片嘴唇太红——就像刚吃了死孩子似的。”
毛头末尾的这句话是用汉语说的,席女士猜出他的这句话一定难听,于是,她请明科翻译一下。毛头慌了,急忙用英语补充:“我是说,就像刚刚吃过生牛肉似的。”
明科向唐c席二人提出分手,两口子接到了朱小姐,结伴同行到此可以各走各走的了。二位澳洲人坚持要他走到当初商定好的终点站——胡杨市,否则就是不守承诺。其实,两口子是想多与明科和毛头以及小猴子相处几天,尤其是毛头,他们太喜欢这个孩子了。席夏邦玛还有一个小心思,她想多积两张毛头画的中国画。唐古拉则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他曾答应过毛头,要教他两手打篮球技术,他所供职的公司有一个篮球场,他家里有两颗篮球,然而,只有到了胡杨市,才能够打篮球。
毛头听到有篮球可打,心里发痒;明科则愿意遵从别人的意见。
看到明科答应继续前行,唐c席二人征求朱小姐的意见,可不可以跟他们一起徒步行走两天。朱小姐点了头,只是她没有徒步旅行的装备。这个问题好解决,明科拿出一个办法:他和毛头共用一顶帐篷,腾出一顶帐篷给朱小姐用。
5个人背起行装上了路,路上,朱小姐将自己此行的目的告诉大家。朱穆朗玛在美国西部大学读博士学位,所学专业为世界文化史,这次来中国专门考察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主要想了解藏民族的文化现状及民俗民风。藏民族生活在青藏高原,那里是世界屋脊,地球的第三极。地球的另两极是北极和南极,南极没有原住民,北极的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人数少,居住地域小,文化积淀不丰厚;而生活在第三极的藏民族则不同,他们的生活环境虽然恶劣,却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他们有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有着与精神信仰紧密结合的生活方式,在他们那里,这种全民化的生活方式具有普遍性意义,这是世界其他地方很少见到的。
朱小姐性情活泼,见到任何未曾见到过的东西都暴露出一副高度欣赏的样子,并夸张地叫嚷着。两只斑尾榛鸡跳跃在路旁的树木间,朱穆朗玛拍拍明科的肩头,两脚跳着,语调尖啸:“嗨,那鸟真好看,真好看。”
毛头把脖子一扭,低声咕哝一句:“出水的小虾——乱蹦乱跳。”
其实,他不必低声,3个外国人也听不懂。
席女士问毛头:“你又在咒朱穆朗玛了吧?”
“没有。”毛头用英语回一声。
“没有?我不信。”席夏邦玛不依不饶。“我让你叔叔把你的这句话翻译一下。”
“别麻烦了,”毛头巧言掩饰,“吃完晚饭,我给你把这句话画出来。”
听到有画,席女士不再穷追猛打,耐心地等待着。
晚饭以后,席女士看着毛头用毛笔写完作业,她敏捷地在毛头面前铺平一张宣纸。毛头饱蘸了浓墨,挥笔画出几只大虾来,同时把自己在路上说的那句歇后语译给3位外国人。朱小姐听到毛头把自己比喻为小虾,朝毛头瞪起怒眼;席女士把毛头画出的水墨大虾朝她眼前一亮,她的注意力一下子转到了漂亮的水墨画上,便与席女士一起仔细欣赏起来。
不知什么原因,蚊子总喜欢粘缠朱小姐,她一边看着水墨画,一边挥着双掌,驱赶着蚊子。临睡前,她皱起眉头,担心自己闭上眼睛后,会被蚊子吃了。明科取出风油精,让她抹在皮肤表面,又拿出一个洋葱,切成薄片,放在她睡的帐篷里,让洋葱挥发气味,驱退蚊子。
5人走到胡杨市,唐古拉当起了正宗的“地主”,他把大家安排在本市最大的一家酒店,并带着他们品尝锅盔c炉齿馍和床子面等当地的特色小吃。唐古拉有一辆北京吉普,他从家里拿出篮球,带毛头到公司的篮球场上,教毛头打篮球。
晚饭后,唐古拉向朱穆朗玛问起需要什么帮助,朱小姐说,她想进西藏,需要一名翻译。唐先生挠了头,在此地要找一位英藏翻译不容易。朱小姐退一步,找一名英汉翻译也行。席夏邦玛正在手提电脑上写一篇中国四川行的文章,十指打着字,两眼盯着液晶屏,一双耳朵也不闲着,听到唐c朱二人的谈话,她插进话来:“我说唐古拉,这件事你可要认真办,精细考察,还得对所找的人进行一番测试,一定要找一个可靠的翻译,就像明先生那样。”
“那我还找什么?”唐古拉语调粗猛。“直接让明先生陪着朱穆朗玛不就行了?”
“我也糊涂了,何必走弯路,对呀,直接找明先生。”席夏邦玛停下打字,站起身对朱小姐讲起来:“经我们这些日子以来的考察,明是一个非常好的翻译兼导游,还是一个合格的保镖,有他在身边,绝不会有意外。我也没时间跟你多说,你来看我写的这篇游记。”
朱穆朗玛坐在席夏邦玛身边,看起她写的游记。文章里,席女士讲述了中国四川行的全过程,文章中,席夏邦玛对明科和毛头大加赞赏,尤其浓墨重彩地描摹毛头,多么勇敢,多么能干,既幽默风趣,又聪明伶俐,吃苦耐劳,愿学肯钻,素质优良。
“你们真幸运,能够经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朱小姐拍着手。“我也要像你们这样。”
“如果你和明c毛搭伴,一定会有精彩的经历,只是不知他们愿不愿意与你同行。”席女士直抒己见。“毛头那孩子对你有些微词。”
“我看得出来,他看我不顺眼。”朱小姐直言畅吐。“我也不知道哪儿惹他看不惯。”
“你去问问他,不就有答案了?”席女士故意挑逗。
“还是你去问吧。”朱小姐言笑自若。
“瞧瞧你俩,推三阻四的,”唐古拉花言巧语,“我去问。”
唐先生推开明科和毛头所住的房间,他并没有问毛头看不惯朱小姐什么地方,他只是向明科询问下一步的行程安排,有没有当紧的事情。明科已猜到了他的心思,便说自己没有确定性的行程安排,也没什么当紧的事要做。接下来,唐古拉对明科讲起朱小姐准备奔一趟西藏,想找一名翻译,他和妻子认为明科是最好的人选,他请求明科护送朱小姐进藏。
明科点头答应。唐先生当即转告了朱穆朗玛,并与她商讨给付多少薪酬。朱小姐说,她正在求学期间,手里没有多少钱,付不出高薪,她只能按最低标准付酬。唐古拉走进明科的房间,把朱小姐的意思对明科讲了。明科认可了朱小姐的付酬标准。
翻译的问题解决了,剩下交通工具的事好解决,唐先生答应朱小姐,明天去找老板,把公司的那辆三菱吉普借来用。
第二天,唐古拉开来了三菱吉普车,交给朱穆朗玛,然后掏出两千块人民币递给明科,说这是一路上他和席夏邦玛的饭钱。明科建议唐古拉把三菱吉普还回去,他的那辆北京吉普就挺好。唐先生以为明科怕他为难,毕竟自己有车不用,借公司的车子,老板会不乐意。唐古拉对明科讲,自己和老板的交情特别铁,再者,自己把北京吉普交给了老板,不会影响到公司用车。明科向唐古拉说明,藏地的道路泥泞,三菱吉普太重,容易陷在泥里;北京吉普车体轻,陷进泥沼的风险要小一些。听明科这样讲,唐古拉将北京吉普开了回来。
雪域高原不比别的地方,到那里一定要保证好的车况,明科开起北京吉普跑了几圈,认为车子需要保养一下。他进五金工具店买了全套的修车工具,其中包括一只千斤顶,不但把唐古拉给的两千块钱全部花光,自己还贴了一些钱。修车工具必须买,路上会用得着。毛头按照明科的吩咐,为朱小姐缝了双层裤管,并与她进服装店,买了3件加长羽绒服c3双皮靴子和3双皮手套。朱小姐对毛头放话:“大夏天的,用得着这些衣装吗?”
“就你这身衣裳进西藏,”毛头指一下朱小姐的背心,“ 耗子骑在猫身上——好大的胆子。”
“怎么了?”朱穆朗玛问。
“不把你冻成冰棍才怪。”毛头硬梆梆来一句。“那是地球的第三极,懂不懂?”
利用明科对吉普车修理保养的这段时间,唐先生开起公司的车子,带着夫人c朱小姐和毛头到麦积山旅游。麦积山不远,当天去,当天可以回来。
唐先生曾经去过麦积山,因此,他当了义务导游。席女士c朱小姐和毛头一边观赏着龛窟造像,一边聆听唐先生的解说。这一路上,毛头的英语水平大有长进,现在,听唐先生的英语解说词没什么障碍。
麦积山形如圆锥,状似农家的麦垛,因此而得名。远在1500年前,人们就在山上修凿龛窟。现存窟194个,保存有7200多身造像,数量之多,世所罕见,被誉为“东方雕塑馆”。麦积山是比较疏松的砂砾岩,因此,佛像大多为泥塑。奇怪得是,这些泥塑经千年的风雨侵蚀,却不溃散,也不龟裂,个个油光发亮。麦积山既有壮观的泥塑大佛,又有精巧的小泥塑菩萨,人物的喜怒哀乐,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麦积山石窟造像表现出那个时代中华民族雕塑c绘画c工艺c建筑诸方面的杰出成就。当年修造洞窟时,自平地起木架,工匠们攀着木架修凿。民谚说:“砍尽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可见当时的工程是多么浩大。
明科用了一天一夜将吉普车修理一番,这天,吃过早餐后,明科把备胎c防滑链装上吉普车,两辆车子出发了。唐古拉开着公司的三菱车送妻子到省会机场,明科c毛头和朱穆朗玛乘北京吉普,先送席夏邦玛到机场,然后奔西藏。在兰州机场,席女士与明科c毛头合了影,临别时,她紧紧抱着毛头哭起来。朱小姐纳了闷,席夏邦玛不去抱着自己的丈夫哭,却搂起一个中国少年掉眼泪。
送席女士进了机场安检口后,唐古拉祝明科等3人西藏之行一路顺风,他开起车回胡杨市。
朱穆朗玛坐上驾驶座,明科让朱小姐把她挂在风窗上的两件玩具拿下来,并要她脱下尼龙手套,用发带系好头发,以免开车出危险。朱小姐不以为然,开口高言:“放心吧,我开车不是一年两年了,从没出过事故。”
“我说你这个人,怎么不听话?”毛头语中带气。
“这是我的自由,你们不能限制我的自由。”刚才明科吩咐她,她就想把这句话抛出来,话到嘴边改了词儿。毛头一张嘴,朱小姐逮到机会了,把憋在肚子里的话痛快淋漓地吐出来。“你放明白了,你俩是我的雇佣,我领导你们,不用你来命令我。”
“吃着奶骂着娘——不知好歹。”毛头口吐恶言。这一句,他没敢使英语,一是怕朱小姐听了生气,二是不知“好歹”一词的英语发音。
吉普车开出兰州机场向西南方向行进,朱穆朗玛把车开得飞快,明科不敢大意,他两眼紧盯着前方,并且提醒毛头,不要打瞌睡。吉普车开进白芨县,前面出现一群骑马的男人,他们身穿长袍,腰束宽带,大多数人都留着一部大胡子。朱穆朗玛把方向盘一打,从马群左边超了过去,左侧的车轮越过一个小坑,车子猛一颠簸,朱穆朗玛的头发垂到了眼前,两个玩具在她面前剧烈地摆动着,她没看清前面有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骑乘着一匹枣红马,车子眼看要撞上马屁股,朱小姐猛地一拨方向盘,同时踩下刹车。尼龙手套太光滑,她的操作动作不到位,车子冲下路基,一头栽进路旁的排水沟里。
在吉普车冲进沟里的一霎那,明科和毛头手脚同时用力,把自己的身体努力固定在座位上。骑枣红马的小伙子与众位留着大胡子的骑马男人围上来,众人跳下马,冲下路基,准备抢救车子里受伤的人。没等他们伸手拉门,车门开了,明科和毛头跳出车子,打开驾驶座那边的车门,将朱小姐抬出来。
朱小姐的胸部撞到了方向盘上,疼得她脸色惨白,说不出话来,只是一股劲儿地吸溜着冷气。骑乘枣红马的小伙子招呼着各位“大胡子”,帮着明科把北京吉普拉上路基,并要明科跟着他们走,找骨科医生给朱小姐检查治疗。小伙子说,美国小姐是为躲避自己而受伤的,自己有责任为她找医生。众位骑马的人们把朱穆朗玛抬上吉普车后座,明科驾起车子,毛头照顾着朱小姐。骑枣红马的小伙子将马交给同伴,坐在副驾驶座上,为明科领路。
小伙子告诉明科,他叫马扎甘,是东乡族人,家住五倍子村,今天,是他大喜的日子,现在,他和亲友们到红娘子村迎娶新娘子马妮拉。红娘子村有一个老羊倌,治骨科病很拿手,近些年,老羊倌不放羊了,开了一个骨科诊所,还买了一台旧的x光机,十里八村的人们遇有跌打损伤都去找他。
车子开进红娘子村,马扎甘向一位村民打听骨科诊所怎么走,那位满脸长着长须的村民领着他们来到诊所门前。明科把朱小姐抱进诊所,白须飘飘的老羊倌问过美国小姐受伤的经过后,伸手摸了摸她的伤处,然后用x光机照了照。老人告诉明科,车子急停时,方向盘撞在这位外国小姐的两乳上,她的双乳高耸坚挺,充当了肉垫,因此,没伤到骨头,只是受了挫伤,服些药,调养几天就会康复。最后,老羊倌包了两包药粉交给明科,一包内服,一包外用。
听老人讲,美国小姐无大碍,明科和毛头松了一口气。这时,由外面进来几个接亲的人,他们催着马扎甘赶快到新娘家,那边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他这位新郎官了。
马扎甘建议明科带美国小姐到马妮拉家休息一下,还可以让马妮拉为美国小姐抹上外用药。马扎甘新婚之际,明科不愿给他添麻烦,上车要走,马扎甘对明科说:今天这件事虽然出于意外,好像也是上天的安排,说明双方有缘,既然有缘,哪有不接待的道理。再者,东乡人娶媳妇讲究接亲,接亲队伍越大越好,如果有远方的贵客参加进接亲队伍中,新郎一方就更加荣耀。
既然马扎甘这样讲,那就得顺着他,明科把马扎甘的话译给朱穆朗玛。朱小姐此次中国之行本来就是要考察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的,既然有这样的好机会,哪有不参与的道理。
一行人走出诊所,新郎马扎甘跨上枣红马,众位亲友跟在他的身后,明科驾着北京吉普跟在马队的后面。一行人来到新娘家,人们早已等在门前,一名“拿杜赤”(歌手)面对迎亲队伍高呼一声:“哈利。”众人随即高呼着:“哈利,哈利。”拿杜赤一边唱着歌一边跳舞,他双腿弯曲如骑马的姿势,左右横行绕圈,前进几步,后退几步。大家跟着拿杜赤跳起舞来,歌罢舞罢,接亲的人们被迎请进屋。马扎甘首先把明科c朱穆朗玛和毛头介绍给新娘的家人c亲友与宾客,然后把接亲队伍的其他人介绍给大家。马妮拉的妹妹马特拉端上放有冰糖c大枣c桂圆c核桃仁的“盖碗茶”请大家用,马扎甘从明科手里拿来两包药粉,把药粉塞给马特拉,在她的耳边讲了几句话。马特拉按照姐夫的吩咐,将美国小姐安置在自己床上休息,服侍朱穆朗玛吃下药,并为她敷了外用药。
毛头走进马特拉的房间来看望美国小姐,明科不在跟前,他说话胆子大了,他拍拍朱小姐的手,大口大言:“你们美国人是不是都像你一样?”
“像我哪个样?”朱穆朗玛语调刺耳。
“举起磨盘砸月亮——不知道天高地厚。”毛头恶声恶气。
“这是什么话?”
“你看看你今天开的那车,刀尖上耍把戏——玩命了。我叔提醒过你,可是你呢,就是不听话。”
“我凭啥要听你们的话?”朱小姐怒气冲冲。
毛头气鼓鼓地走出屋,把门用力一摔,恰巧,明科走了过来。明科看到毛头神色不对,问他为什么生气,毛头把美国小姐说的话讲了。明科教诲一番:“《弟子规》里讲,‘道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就是说,你对别人的缺点错误不能容忍,去指责他,并且把他的问题向外宣扬,这样,不但不能让那人改正错误,还会激化矛盾,给自己招来烦恼与灾祸。朱小姐身上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因此,不能指望一天两天能改变。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她,能帮她,则给她以帮助;没有智慧,帮不了,那就给她以包容,不可以指责她。”
按照既定的议程,新郎马扎甘开始拜见新娘家的各位亲戚。一位司仪把人们按辈分大小排成一排坐好,马扎甘在司仪的带领下向各位亲戚行礼问好。朱小姐不愿躺在床上,她让毛头从车上取来她的数码相机,她举着相机,频频地拍摄着各种场面。
马扎甘挺幽默,他招呼来明科和朱穆朗玛,3人悄悄地潜进新娘家的厨房,马扎甘偷出一把烧菜用的铲子,揣进自己的怀里。朱小姐照着明科的吩咐,把新郎的偷窃过程全部拍摄下来。
其实,这是东乡人的一种习俗,接亲时,新郎须到厨房悄悄拿走一件用具,表示将新娘子的做饭技术带走了。
马扎甘从厨房出来后,马特拉低声问他:“你偷了一件什么?”
马扎甘得意地把铲子亮一下给小姨子看,马特拉撇撇嘴,不知是欣赏,还是不屑。朱小姐抓住机会,把马特拉的这个表情摄进自己的相机里;接下来,美国人近距离地拍摄着马特拉所穿的衣服,把她上衣领圈上c大襟上的绣花以及袖口c裤子管上滚的花边都摄成特写镜头。
时间到了,大家把新娘子扶上马,马特拉与自家的一帮子女人们作为马妮拉的伴娘,骑着马带着箱笼,跟在接亲队伍的后面。朱穆朗玛躺在吉普车的后座上,明科驾起车子。在途中,接亲与送亲的两支马队的人们,说笑着打闹着,并举行赛马活动。跑累了,大家甩蹬下马,取出馍馍c馓子,围起新郎c新娘吃茶点。吃饱喝足后,继续赛马。朱小姐早忘了胸部的疼痛,端着相机可劲儿地拍。
到了五倍子村,两只高山雀鹛在村口的大树上鸣叫着,好像在致欢迎词。大家拥着新郎c新娘走进马家,马扎甘满脸得意地把乘坐北京吉普的3位贵客介绍给自家的亲友们以及参加婚礼的人们,并将接亲路上遇到意外事故的经过讲给大家。这时,新娘子马妮拉才知道新郎马扎甘是这样与远方的客人挂上钩的。
晚宴开了,明科c朱穆朗玛和毛头被安排在客座的首位,可是,当烧鸡上桌后,主人却将鸡屁股给他们吃。明科和毛头能看出来这是当地的风俗,朱小姐不理解,她要明科向主人问清楚,为什么给自己吃鸡的这个部位。马扎甘已猜到朱小姐要问什么,不等明科开口,他做出解释,东乡人吃鸡有讲究,鸡烧熟后,要把鸡的各个部位分成13个等级,鸡尾部属于最高等级,最年长者或是贵客才可以享用。
手抓羊肉上来了,朱小姐的指甲太长,把握不住,羊骨头几次脱了手,砸得盘子当当响。明科向马扎甘的母亲讨来一把削肉刀,把羊腿上的肉削下来给朱小姐递过去。朱穆朗玛不知是不会拿盘子,还是故意撒娇,两手做着投降的姿势,大张着血红红的嘴巴,把明科递来的刀尖上的羊肉一块块吃掉。座上的东乡人看着美国小姐的这种吃法,嘴上不评论,心里暗暗在笑。吃过油香(油饼)后,毛头对朱穆朗玛喷吐着恶言:“瞧瞧你那吃相,猪八戒跳脱衣舞——丑态百出。”
“猪八戒”一词,毛头不知道英语怎么说,便把“第八”一词和“猪”一词连起来抛出去。
晚宴后,男女青年们来闹房。在洞房里,新娘的女陪客和所有参加婚礼的女性为一方,将新娘围起来;所有的男青年为一方,向新娘摔枕头,但他们不能向前迈步,不准碰到女人们,他们要找缝隙摔新娘。男女双方争斗着嘻笑着,终于,新娘被枕头摔到了,女眷们把新娘还给新郎。马特拉打开箱笼,向男人们出示嫁妆,大家观看过嫁妆,然后唱起“花儿”歌,直闹到子夜过后方才散去。
第二天早上,3人向马家一家人告别,马妮拉把自己绣的一双鞋垫和一块枕巾作为礼物送给朱穆朗玛。鞋垫和枕巾上的图案美观鲜艳,朱小姐欣喜地接过来,这时,她才想起应该拿一份贺礼出来,便从口袋里摸出几张美钞,递给新娘子。马妮拉将钱塞回朱小姐的衣袋里,朱穆朗玛还想拉扯,她的力气没有马妮拉大,再加上手指甲长,不敢使力,最终没能送出那几张灰色的票子。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