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特拉法尔加战役 > 第 3 章
    ”方面,而是当部将在执行攻击时,可以有极大的行动自由----关于攻击模式,这里一共提到了两种,以便在不同环境中可以替换使用。在圣文森特之战中,纳尔逊还是一个部将,他却发挥了高度的主动精神,所以他也希望他的船长们也都能以他为榜样。他和拿破仑完全不同,后者不容许他的元帅们具有主动精神,而纳尔逊却希望他的舰长们都具有“纳尔逊”式的头脑。除了勇敢好斗以外,他自己的主动精神,再加上部下的主动精神,才是使纳尔逊成为英国最伟大海军将领的主要原因,尽管后者违背了当时严格的海军纪律。

    当纳尔逊在默顿时,首先与凯茨讨论他这个“秘密备忘录”。其基本假定是纳尔逊的舰队有四十艘战舰,维lún纽夫则为四十六艘。要想不花太多时间把四十艘船都列成战斗序列,似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节省时间,全部舰队分为两队,每队十六艘船,另有一个“前进支队”或是“预备队”,共有八艘船。此外,同样是为了节省时间,航行序列也就是战斗序列,而且为了能够充分利用机会起见,这两个支队也完全可以独立行动。一个由纳尔逊指挥,另一个由科林伍德指挥,后者对于他的战线具有完全的指挥权。

    攻击的“模式”是这样的:当科林伍德攻击敌方战线后半段的十二艘船只时,纳尔逊应攻击敌军的中央部分以阻止它攻击科林伍德,同时他的船只应夹在敌方中央与前卫之间,不让后者转过身来以援助敌人的后卫部队。此时,“前进支队”chā入进来,他们应位置在敌人中央的前方,相隔三四艘船的距离,目的是全力搜索敌人的总司令,因为这也是敌人舰队在指挥和精神上的中心。纳尔逊说:“有些东西必须靠机会,尤其在海战中没有任何事情是有一定把握的。pào弹可以击毁敌船,同样也可以击毁友船。但是当敌方前卫来不及支援后卫之前,我对胜利是确有信心的,在此之后,我们就可以准备接受敌人剩余二十艘战舰的投降,如果他们企图逃跑,那么就可以全力追击。”

    纳尔逊的战术观念与埃帕米农达斯在列夫克特累的战术观念极其相似。在那个会战中,底比斯军的右翼监视着斯巴达军的左翼和中央两部分,而底比斯军的左翼则击毁斯巴达军的右翼。在特拉法尔加之战中,纳尔逊也是用攻击的手段控制着法西联合舰队的中央和前卫,而好让科林伍德击毁敌人的左翼----后卫。因为这个战术观念事实上是古已有之,所以不一定要归功于吕岑会战中的菲特烈,或是特拉法尔加会战中的纳尔逊。在战争中,基本观念往往会再生----它们从这一代又传到了那一代。

    纳尔逊曾经写信给他的情fù汉密尔顿夫人,对这次与各位舰长间的会议有着非常生动的描写:“当我把这个‘纳尔逊秘诀’解释给他们听之后,这伙人简直像中了邪一样,有些人流了眼泪,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说‘它真是新奇,真是特别,真是简单!’而将军级以下的人员,也都一再说道:‘只要让我们逮着了,就一定会成功!我的勋爵,你给了我们信心!’”

    在10月9日或10日,这个秘密备忘录又以书面的形式流传。

    在卡迪兹的维lún纽夫发现他的处境空前恶劣。他的金库已经一空如洗,粮食和供应品都感到缺乏。除了原来缺员2,000以外,还有1,731名伤病人员。更糟糕的是,法西两国的官兵之间经常发生争吵。9月2日,他写信给狄克里斯大诉其苦。虽然如此,到9月24日,他还是能够报告说已经装好六个月的补给,准备出发了。

    拿破仑此时已经放弃了一切侵英的意图,可是对这个“可怜的”的维lún纽夫----这是拿破仑给他的评语----却另外指定了一个新的“送终”计划。他从圣克劳德给维lún纽夫发出如下命令:

    “我决定把集中在卡迪兹港中的我方海军力量,投入地中海方面,作为一个强大的牵制。你应该明了我方的意图,立即寻找机会率领联合舰队,向该海域进发。首先去卡塔赫纳与在该港中的西班牙支队会合,再向纳普尔斯进发,并在某个海岸上让你船上所搭载的陆军登陆,以便与圣西尔将军所指挥的部队会合。依照你自己的判断,如果认为有必要,你所指挥的舰队可以尽可能留在纳普尔斯海岸,以给敌人造成最大的损害,并拦截意图派往马耳他岛的船团。在这个远征行动之后,舰队就可以驶入土lún,以便整理和修补。我们的意图是这样的:无论在何处,如果遇到一个处于劣势的敌人,你都应该毫不犹豫的进行攻击,获得一个决定xìng的胜利。这次作战的成败,就要看你是否能够立即离开卡迪兹出发。”

    两天之后,拿破仑又命令狄克里斯撤换维lún纽夫,而代之以罗西尼。因为考虑到不愿意刺激维lún纽夫,狄克里斯却没有立即通知他。10月10日,罗西尼到达罗德里戈。

    10月1日,维lún纽夫开始作最后的准备,预定在10月7日出海,可是风向突然转变,迫使他在港口中停留了十天。10月8日,他召开作战会议,向他的舰长们解释他对未来的会战的战术观念。他主张把这个33艘战舰的舰队,分为两个集团:(一)战斗集团,共21艘船,由他自己指挥。(二)预备集团,共12艘船,由格拉维拉将军指挥,应位置在前者的上风方向。(注:到10月16日,最后的战斗序列都已完全决定。战斗集团又分为三个支队,每队七艘船。前卫为第二支队,由阿拉发中将指挥,旗舰为“圣安娜”号。第一支队为中央部分,由维lún纽夫亲自指挥,旗舰为“布森陶尔”。第三支队为后卫,由杜马罗尔少将指挥,旗舰为“杜古陶因”号。预备集团,由格拉维拉指挥,旗舰为“奥地利亲王”。)

    接着,维lún纽夫又推测敌人所可能采取的战术,可以说非常准确。他说:“英国舰队不会构成一个与联合舰队平行的战线。纳尔逊会企图切断我方的战线,包围我方的后卫,然后集中力量来打击可以孤立和切断的船只,越多越好。”至于究竟应该怎样应付这样的攻击,他却并无高见,很显然,他知道他的舰长们只能采取鱼贯而行的方式。他所补充说明的只有两点:如果联合舰队占了上风,则应该追击敌人,然后一船对一船的作战。如果在下风,虽应排成一个紧接着的战线,等候攻击,而每个舰长也应各自为战。依照拿破仑的命令,法西两国的船只是采取混合编组的。他们中间有一艘“四层甲板”的船“三叉戟”号,一共有131门火pào,是当时最大的船只;三艘“三层甲板”的船,两艘为112门火pào,一艘为100门火pào;一艘64门火pào的船只;七艘巡洋舰和中型巡洋舰。战舰中有18艘法国的,15艘西班牙的。所装有的“侧舷”火pào共为2,626门,短pào除外。

    搭载的官兵总数为21,580人。所搭载的陆军是由卡迪兹守备部队中抽调出来的,其中有“非洲”团和索里亚团,都是过去曾参加过西班牙无畏舰队的部队。英国舰队本应有33艘战舰,但当纳尔逊接管指挥权不久之后,路易少校所率领的支队,共有战舰六艘,奉命去保护一个驶向马耳他的运输船团,所以纳尔逊手中只剩下27艘战舰。在这些船只当中,七艘是“三层甲板”的,三艘100门pào,四艘98门pào。二十艘为“两层甲板”的,一艘80门pào,十六艘74门pào和三艘64门pào。此外他还有四艘巡洋舰,一艘双帆二桅船,一艘单桅快船。全部官兵16,820人。除了短pào以外,一共有“侧舷”火pào2,148门。

    因为路易的支队不在,纳尔逊改变了原有观念,不再把舰队分成三线,而代之以两个纵队:(一)前卫或上风纵队,共有船十二艘,由他自己指挥,旗舰为“胜利”号;(二)后卫或下风纵队,共有船十五艘,由科林伍德指挥,旗舰为“王权”号。这是他第一次改变了在“秘密备忘录”中的原有观念,以后还有其他的改变。这些改变曾引起了许多争论,但更足以说明纳尔逊在这一战中的心理变化。

    他的目的是获得一个决定xìng的胜利,俘获或击沉敌方的二十艘战舰,因为他在临死时曾经说过:“我估计应该有二十艘。”正如秘密备忘录所说,旧式的平行战斗序列通常不具有决定意义,因为它们是如此迟缓,无法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弱点。他认为那好比是用两个“单臂”来搏斗的拳师在互相格斗,而他所希望的却是能同时用“双臂”来搏斗。他的舰队可以同时向左右两方打击。上风纵队保护右面,而下风纵队则打击在敌人的后部。他为什么要选择敌人的后卫来当作打击目标,面不选择前卫呢?因为要支援其后卫,敌人的前卫必须调过头来,所以需要很长时间;反之若是打击前卫,则敌人的后卫只要继续照原有方向前进,而不必调过头来。

    为了使他的打击具有极大的动量,他并不严格遵守传统的横线或直线的战术。反之,他却代以两个船团,只是依次航行而已。关于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当他在默顿向凯茨将军解释他的战术时,他曾经这样说:“这样会立即引起一场混战,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的。”在特拉法尔加之战两个月后,科林伍德所写的一封信也可以作证,他说:“纳尔逊决定用两个独立的集团来代替一个严整的攻击序列。它的执行非常良好,所以获得了优异的成功;或许它的新奇xìng对于我们极为有利,因为敌人料想我们一定会形成一个好像一条线的东西。”这也正是纳尔逊所早已预料得到的,因为在默顿讨论战术时,他曾经突然转向凯茨说:“但是我要告诉你我所想的是什么。我认为它可以突袭敌人,使他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我要做什么。”突然袭击加上集中兵力,另外再加上优越的pào术。

    秘密备忘录与实际情形之间的差异,也正是心灵中的观念与行动中的观念之间所具有的差异。战术目标还是一样的,但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就可以依照当时的情况而有所改变。这不是腐儒之流所能够解释的。10月15日,维lún纽夫从拜昂尼获知罗西尼已经启程来卡迪兹,因为他知道罗西尼已经有十二年以上没有下过海了,所以他认为一定是派他来担负某种行政上的任务。接着从马德里又传来消息说罗西尼是奉命来接替他的,维lún纽夫觉得这是一个奇耻大辱,于是决定在他尚未到达之前,就先溜出卡迪兹港去。10月17日,当他听说纳尔逊舰队中已经调走了路易支队的消息之后----已经知道太迟了----更增强了他的决心。风向也有利于他,在与格拉维拉会商一番之后,他就命令旗舰舰长,发出“准备开船”的信号。可是在他发出信号之后,突然风又息了,接着是一点都没有了。

    第二天,纳尔逊在他的日记中写着说:“天气清明,东风,联合舰队要想出海,这就算是最好的天气了。”虽然如此,维lún纽夫却踌躇不前,一直等到10月19日上午六时,他才命令他的舰队扬帆出发。两个半小时之后,纳尔逊在卡迪兹西南西方向约50哩远的地方,从他在岸边监视的巡洋舰获知敌军已经出港的信号,他立即发出“全面追逐”信号,因为他的目的是切断联合舰队往地中海的进路。接着又发出了“敌方舰队已在海上”的信号,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在10月19日,只有马哥农的支队驶出卡迪兹,直到10月20日的正午,维lún纽夫的全部舰队才开始行动。10月20日天明时,纳尔逊正在直布罗陀的附近,还没有发现敌踪,于是命令舰队调换方向,向西北前进。上午七时,发现了维lún纽夫的舰队,在正午时得到报告说它向西行进。一个小时之后,“胜利”号停泊,科林伍德上船来接受最后的指示,因此纳尔逊知道维lún纽夫已经改变向东南行进,在日落之前,他命令他的巡洋舰在夜间始终与敌人保持接触。

    10月21日,星期一。拂晓时分,当英国舰队仍然还处于没有严整的序列或阵线时,敌人却已经组成了密接着的战线,采取东微偏南的方向,双方相距约为十哩到十二哩。因为天色还太黑,不能辨识旗语,所以一直等到上午六点十分,纳尔逊才发出了一个普遍的信号:“成两个纵队依次前进。”于是科林伍德的纵队进到右前方。接着又发出“依照东北东方向行驶”。六点二十二分,命令“备战”。维lún纽夫正向着直布罗陀海峡前进,在他认识到因为风力轻微使他不可能避免会战时,于是在上午八时发出信号,命令全部舰队转向,这样好使卡迪兹港处于下风的位置,以便被击毁的船只有一个避难之地。这个在最后一分钟又改变计划的行动,实在是十分不幸,因为这不仅好像退却一样足以影响部队的士气,而且这样调一个头,需要两个多小时,结果所组成的战线仍然凌乱不堪。有些部分太挤,有些部分又太松而留有缺口,其中大部分向下风方向弯曲,整个舰队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新月形,长度约为三哩。这个调动使格拉维拉的支队拉在战线的后方,而杜马罗尔的支队反而变成了前卫。一旦方向变换完成之后,联合舰队就向北缓缓运动,其速度大约为一哩或较高一点。

    当联合舰队正在调换方向之际,英国舰队分为两个纵队----不如说是船团----在满帆之下,慢慢赶来了。上风的纵队由纳尔逊指挥,下风的则由科林伍德指挥。从西北面吹来的风力甚微,海中只有向西推送的巨浪,英国舰队前进的速度是预先估计为三哩,不久降到了一哩半。因为纳尔逊并不收帆,所以这两纵队就不可能构成正规的战线。此后,他和科林伍德就好像两个小学生竞走一样,各自埋头疾走;前者已经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