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非的观点来为失败辩护-他们很有可能沉溺于唯理论之中难以自拔。而反过来,在我们或他人身上,任何自然而然展露出来的创造力,都可能遭到冷嘲热讽。但是,在今天的商业社会里,仅靠逻辑推理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信息革命意味着,即使是规模最小的公司,也能获得并利用大量的市场研究报告和最新的技术革新成果。商业竞争的平台正变得越来越公平。
对于公司来说,领导者的特殊价值就在于对前景的感觉和独创的思维,以及某种难以定义的看透"事实"的能力。你必须要有能力找出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信息之间的联系;信息可能残缺不全,或者是依据未经证实的假定作了筛选,或者看起来与问题的实质毫不相关,这时你要有能力弥补这其中的缺陷。你要有勇气和自信去质疑逻辑分析以及专家的观点。你不能耽于细枝末节的问题;但是,你也必须知道细节在什么时候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你必须作出某些艰难的决定-对此,你责无旁贷。除了这些,你还要有一种完整的思维方式-它应该能够为你带来一群忠心耿耿的追随者和公司的成功营运。
不是每个创意都能惊天动地-绝大多数可能未见天日。即使是像爱迪生和达芬奇这样的发明家,也只能看到自己的极少数创意得到实现。所以,我们需要大量的创意。话虽如此,在执行总裁这个位置上,从整个公司的角度来看,一个优秀的创意很可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甚至仅仅是某一个优秀创意,就可能改变公司的发展方向、新产品的推广、新市场的建立,或者带来一次兼并或者巨大的利润。正如特斯科超市连锁公司的零售经理迈克尔威姆斯所说的:"种下一颗优秀创意的种子,它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志向远大的领导者必须要察觉并利用直觉 -哪怕只是它的一声低语也不能错过,必须要公正地听取那些看似不切实际的创意。
借助他人的创意
创意不必非得是全新的。即使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领导者,也不敢说自己的很多创意都是原创的。伯明翰米德希尔思住宅互助协会的执行总裁迈克杰克逊对极富创新精神的第一选择银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因为他们的某些创意对他完成公司的重大转型助益颇多。曾任金色奇迹食品公司执行总裁的杰克罗厄尔则提到了"忠实的追随者"。对于借鉴美国今夜小鸡公司以及其他快餐业领头羊的创意,他并不怎么感到自豪;他还补充说,他有很多创意是来自业内的包装专家,因为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客户关系。lún敦卢顿航空公司的执行总裁理查德古丁说:"不要一开始就想当头儿。"他不仅借鉴其他机场的成功创意,还向国内和海外可借鉴经验的其他行业学习,比如大型购物中心。在我采访的这些领导者当中,的确很少有人自称他们的想法具有伟大的原创xìng。狄克逊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斯坦利卡尔姆斯称自己为"杂jiāo创新者";像绝大多数最高层领导者一样,他承认:"在我的生活里,从来就没有过原创的创意。" 阿斯达集团公司的董事长阿奇诺曼则称自己是一个"勤勉的效仿者"。
我想,这绝不仅仅是这些领导者的客套之辞。这反映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创意源自我们周围存在的事物以及我们的个人经验。对那些毫无关联的片断信息的联想,促成了新的神经联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意。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要知道应该效仿谁,要能够找出效仿对象同你的企业和处境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很可能并不明显。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方法或培训课程,能够确保你可以进行这些联想。你越努力地想让自己富于创造xìng,你的目的似乎就越难达到。但是,你首先应该知道的是,你的大脑硬件并不比别人的差。我们每个人都会时不时地得到一些不错的点子;现在,你可以开始期待从直觉判断的右脑得到更多的创意。
抓住一闪即逝的创意
创意生命短暂-在这一刻,它们可能出现,而下一刻,它们就可能消失,被另一缕思绪取代;或许稍后,它们又会出现在另一个场景中。思想的火花稍纵即逝,所以抓住优秀思维的一个秘诀就是:要时刻准备着迎接闪现的创意;要让自己的思想之门对它们敞开,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它们展现和完善。
有趣的是,在这样一个高科技的时代,最受欢迎而且通常必不可少的一件管理辅助工具,竟然是一个大约长10厘米、宽7厘米的小小记事本 -在创意突如其来的时候,你可以把它们潦草地记在这样一个小本子上。尽管记事本包装各异,有的是皮革包边儿的华丽封套,有的却只有松松垮垮的纸封皮,但它们的功能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创意。例如,当领导者正享受着长时间而又富有创造力的沐浴时,记事本就是唯一被他们广泛使用的记录工具(已经有好几部口述录音机在沐浴中毁掉了)。"一个潦草的单词就足够了。" 马可尼仪器公司的常务董事彼得史密斯说。据说,在我采访的这些领导者当中,有些人喜欢慢跑,甚至在户外跑步时也常常会用到记事本。事实上,有些人就是"记事本上瘾者";他们发现,如果在餐馆中必须要等上一会儿,而自己竟然没带记事本和笔,那么他们就会感到不安。通常来说,这种习惯的形成是亡羊补牢式的教训:因为没能立即记录,领导者曾经与一些极为优秀的创意擦肩而过。这些记录工具,要比领导者的组织能力更能体现自发创意的价值。
尽管有些人可以毫不费力地记起那些临睡前或者午夜里闪现的创意,但是假如你不想惊扰全家人的话,这些夜间降临的启示到第二天很可能就变得非常模糊。有些领导者自创了某些记忆诀窍,以确保自己可以在第二天记起前一夜闪现的某个灵感。TSB银行的董事长尼古拉斯古迪森爵士的创新历程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还在寄宿学校读书的时候,他就总把夜里头脑中闪现的创意念头记到靠床的白色墙壁上。在光线暗淡的夜里,白色的墙壁竟成了理想的记录工具。今天,就像很多其他领导者一样,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手边要有这样一面"白墙",只不过换成了一个小记事本。有些领导者就是相信自己的记忆力;他们坚持认为,优秀的创意通常不会被完全遗忘。对于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来说,某段旋律会突然在耳际响起,这种灵感闪现的时刻屡见不鲜。对于这些突如其来的创作灵感,他并不把每一个都立刻记下来。他的原则很简单:"如果真是优秀的创意,我一定会记住它;而如果不是,那就无关紧要了。"
信任记忆力是右脑发达的另一个特征;没有纸笔或者是录音机,有些领导者还是能够记得很好。或许创意会在"第二天"到来:可能是在早上你淋浴或者刮胡子的时候;也可能是在某个时刻,被某个景物、某个声响、某个事件或者某段谈话所触动。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这些稍纵即逝的创意怎样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并且要想方设法记住它们。
时刻准备着迎接创意
当然,不管创意在什么时候降临-在凌晨时分,或者在旅途中,或者在忙乱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必须向它们敞开思想的大门。艾格时装连锁公司的集团常务董事罗德尼伊斯特对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在米尔顿凯恩斯丢了汽车钥匙。在给汽车服务协会打去求助电话后,他在一家麦当劳快餐店里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在这期间,他贪婪地浏览店内的每一张宣传单和大幅广告,仔细地观察着麦当劳的整个经营方式。这种努力的最直接结果是,他为全体员工的"全员奖金"想到了几个点子,同时还想出了一个自费培训计划,公司给予员工适当的奖励和能力认可 -后来,这些都被成功地引入了艾格公司。
之后,罗德尼伊斯特高高地坐在汽车服务协会派来的大型救险起重车前座,面对着能看到全景的挡风玻璃,漫长的归家之路成了一种全新的体验-电影导演对路上景物的看法就是这样。突然,一个与公司的商店橱窗设计有关的点子蹦了出来。传统商店的门面是两侧有橱窗,中间是出入口。这种设计的结果就是,不管哪一侧的橱窗宽度都不够容纳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全景展示,尤其是当商店的门脸儿原本就很狭窄的时候,而这是常有的事。于是,他开始构思一个店面改良计划:将店门开在一侧,留出最大的橱窗展示宽度,使橱窗的利用率大大增强。但是,他的创意并没有就此止步。后来,他发现一家竞争对手的商店有一个十分宽敞的展示橱窗;另一家门面狭窄但垂直空间足够高的苏格兰商店也采用了这种做法。于是,一个大型商场(或者说是电影布景)式的橱窗概念开始浮现,从而让一个"难题"变成了一个成功的创意,使得原本外观不起眼的艾格时装商店在众多商铺中变得醒目抢眼。
只要你的思想开放、乐于接纳新事物,那么不管什么处境,包括像弄丢了汽车钥匙这样消极的处境,都可以带来积极的结果。创新并不仅仅是在你拥挤的时间表中chā入一段时间来思考问题,尽管这么做可能会很有帮助。创新是一种习惯-一种乐于接受新思想的自然倾向。哪怕是一个最微不足道的创意,也可能发展成为公司的重大变革,这是任何我们已知的分析方法所无法做到的。而且,一个创意往往会带出一个接一个、一连串儿的创意。你所要做的,仅仅是在思想上保持开放、保持期待。
创意莫怕多
创意是领导力普遍而基本的要素之一。在我采访的这些领导者当中,有几位特别强调这种无孔不入的思维方式。马克斯-斯宾塞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兼常务董事基思奥茨,总在"永不休止地"酝酿创意、提出问题。 "对我们来说,总会有很多很多的创意,多到你来不及处理,"他说,"重要的是永远不要满足,要不断寻求改进,寻求新产品和更好的方法。" 和基思奥茨一样,雷基特-科尔曼有限公司的执行总裁弗农L. 桑基也承认:"我从不停止思考。"对他来说,创意可能会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不期而至。RTZ公司的执行总裁罗伯特威尔逊每天会得到两个创意。我记得,狄克逊集团的公司董事长斯坦利卡尔姆斯每天大约有6个创意。lún敦卢顿航空公司的管理者们已经习惯每天听到执行总裁理查德古丁散步回来时说"我有个想法"。每次旅行归来,贝利福曼公司的前常务董事列恩西蒙兹总是会带回三四个创意。德士古有限公司的联合常务董事唐贝内特过去一直被称为"信息唐"-他时时刻刻在思考;对唐来说,一切都是待解之谜。约翰莱恩建筑工程公司的董事长马丁莱恩也是一个"每日必有几个创意"的人;他把每件事都看做难题-充满刺激的挑战。以这种数量取胜的方式,创意的质量良莠不齐,因此不会有很多创意能符合领导者自己左脑的检查标准,更不要说公司里苛刻的评价系统。但是,正像基思奥茨所指出的,"我们总是会有很多很多的创意"。对于这些人来说,创造xìng思维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所以即使经过有意识的思想审查,依然能够保证得到源源不断的创意供应。
这种创造xìng绝不是领导者独有的;正相反,它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员工来说,这种创造xìng通常出现在工作以外的环境中,多半表现为某种业余爱好或消遣。而领导者能够把这种创造xìng导入个人目标和商业目标以及日常的决策中。
源源不断的创意
创造xìng思维的体验独特而迷人。吉百利- 施韦珀糖果集团公司的常务董事约翰森德兰,经常拿"将锯成几段的木头结合在一起"来作比喻:这特别适用于人事决策。一个领导者的同僚说:"一个思想的气泡在他的头顶开始形成,我知道,一个创意即将出现。" 塞恩斯伯里超市连锁公司的副董事长兼联合常务董事汤姆维纳说,创意会在他头脑中"不断地重现"。有创意的人可以从这种思维过程当中得到很多乐趣;这不仅仅限于商业领域,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种思如泉涌的现象并非商业领导者独有。正相反,一直以来,管理者们"接入"创造xìng思维的速度普遍较慢-他们倾向于被"左脑支配"。大多数的专业人士保留了孩童时期的想象力;这或者是专业训练的结果,或者是官僚组织制约下的产物。很多年来,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作家对看似来自于外界的、源源不断的创意一直有很多说法。这些说法非常普遍,儿童作家伊妮德布莱顿的评论尽管不同寻常,但很有代表xìng:
首先,你必须明白,当我开始创作一本全新的书,塑造全新的人物时,我根本不知道这些人会是什么样的,故事将在哪里展开,或者将会有哪些冒险或事件发生……我闭上眼睛,闭上那么几分钟……我清除脑中的杂念,开始等待……然后,在我的想象中,书中的人就会像真实的孩子们一样,清晰地站到我的面前。我仔细地打量着他们 -头发、眼睛、双脚、衣服、表情-而且,我总能知道他们的名字,却总不知道他们的姓(随后我会从电话号码簿中找出一些姓来补上)……
有时候,某个人在讲笑话,真的很好笑的笑话,以至于我在打字机上敲这个笑话时,我自己也禁不住笑起来-我还会想:"哎呀,就算再过一百年我也不可能有那样的想法!"然后我又想:"可是…… 这到底是谁想出来的呢?"
对于自己笔下的一个人物,作家威廉撒克里也有过类似的评论,他问自己:"究竟为什么他会有那样的想法呢?"
这正是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