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 > 第 30 章
    消息。而且现在林彪离自己仅有10公里路程。黄克诚立即同李天佑去见林彪。

    当林彪看到黄克诚后,心里自然高兴,两人立即互通了意见。黄克诚对林彪说:“部队现在的状况不宜进行大规模作战,我们是疲惫之师,且无根据地作依托;而敌人是乘坐轮船来的精锐之师。‘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是不可取的。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后方,以站稳脚跟,逐渐发展壮大自己,以期将来同guó mín dǎng军队进行决战。”

    林彪立即采纳了黄克诚的意见,他与黄克诚“英雄所见略同”,看法完全一致,决定放弃锦州大反击计划,而命令部队转移到义县、阜新一线,作发动群众的工作。

    彭真的回忆证实了这一点。他说:11月12日,林彪接受黄克诚的建议,从辽西打电报给中央、东北局,提出:“目前我军应避免被敌各个击破,应避免仓皇应战,应准备放弃锦州以北二三百里,让敌拉长分散后,再选弱点突击。”彭真、罗荣桓等同意了这个意见,并报中央批准。

    第九章千里马也有失蹄时

    29.“达娃莉西”翻脸

    1945年门月山海关护关之战后,对中共在东北的全局产生了不利的连锁反应。原先有利的局面发生逆转。当guó mín dǎng军占领锦州后,我东北人民自治军于11月27日向锦西与锦州间的高桥、塔山一线出击。12月1 日,黄3 师对进至锦州以北上下齐台的guó mín dǎng第13军之89师发起攻击,由于没有形成绝对优势兵力,再加敌情不清,战斗部署缺乏重点,没有切断敌军退路,结果打成击溃仗。同时,攻击队形密集,自己伤亡较大。至晚撤出战斗,向义县、阜新一带转移。之后,guó mín dǎng军向北镇、黑山、义县、阜新猛扑,东北人民自治军各城守备部队经节节抗击后,全线北撤。

    除此之外,来自国际和国内各方面的压力也很大,这就迫使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对东北的战略方针和策略进行重新估价和全盘思考。

    回顾东北9 月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到,1945年9 至10月,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一部分陆续进入东北。这时,东北广大地区尚无guó mín dǎng军队,形势极为有利。这一阶段,中共中央由开始的分散配置方针转为集中方针的目的是控制全东北,并取得了相当乐观的成绩。来自关内各个根据地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和干部一批批进入黑土地,分散到东北一些城市和乡村开展建军、建政工作。自从彭真等领导人在沈阳建立了东北局领导机构后,苏联态度也一直良好,表面上维护中立,暗地里支持八路军活动。为此,彭真在10月4 日向中共中央的电告中还专门指出:“某方(指苏军)已下最后决心,大开前门,此间家务全部jiāo我”。如果照此发展,东北很快就能由中共完全掌握。然而,俗语讲得好,千里马也有失蹄的时候。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之下,有工作失误的方面,但有些突发事件也是难以预料和避免的。

    中共中央则从全局的高度于10月2 日,告诫东北局,还要注意的问题是:在复杂情况和任务中,你们不可疏忽任何一个方面。南满是重要的,北满决不可忽视;武器资材是重要的,城市群众运动决不可忽视。望你们派人到北满去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在适当的地区,召集适应的会议,建立你们对他们的领导关系。发动和组织群众,再进而引导他们走上武装斗争,如此才能造成组织武装及和guó mín dǎng进行政治斗争的广大基础。

    对此,东北局执行得很好,并于10月3 日提出了“在满洲之东、西、北方面,分兵去接收政权,发动群众,发展武装,创造根据地,并建设兵工厂。以便在不利形势下,能依据有利阵地、与guó mín dǎng进行长期的斗争。”可以说,这一做法是相当高明的,此举如果经营得好,将为支持整个东北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由于有了以上正确指导,先后到达东北的干部和军队,被派往不同的地区和大中小城市开展工作。guó mín dǎng把东北划分为9 个小省,东北的中共组织也是照此办理,以9 省为区划,建立中共省级工作委员会。

    各解放区进入东北的部队,在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的统一组织与指挥下,迅速进行了整编和扩编。

    在整编和扩编中,晋察冀军区部队先后扩编成第19、第21、第22、第23、第24旅及1 个支队,归冀热辽军区调进东北的第16军分区指挥。11月,第19旅调归山东进入东北的第7 师指挥。后来,冀热辽军区在锦州编成的第22旅与冀中军区调入东北的1 个团,陕甘宁边区调入东北的警备旅2 个团,教2 旅1 个团,八路军总部1 个团合编成第22、第27、第30旅和pào兵混成旅,统由李运昌领导的临时前线司令部指挥。由冀热辽军区、晋绥军区和陕甘宁边区调入东北的各1 个团,扩编组成保安第1 、第2 、第3 旅,归属在沈阳成立的辽宁保安司令部指挥。山东军区调入的第5 师2 个团、第6 师3 个团和警备第3 旅扩编成第2 、第3 纵队。由黄永胜带来的教2 旅第1 团,编入冀热辽军区序列。山东军区机关部分干部到达沈、阳后,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渤海军区调入东北的刘其人部2 个团另1 个支队,于11月编成热河纵队第1 旅。晋冀鲁豫军区调入的1 个团扩编为第25旅。12月,东满临时指挥部改编为辽东军区。其他到东北的部队,原番号保持不变。

    12月3 日,彭真、罗荣桓依据部队整编和扩编以及部队实力、分布向中共中央报告如下:中央:……东北我军实力及分布状况……

    (一)3 师黄克诚部2.8 万人,1 师梁兴初部7000人,分布在锦州西北地区,……杨国夫之7 师7000余人,位于1 、3 师西南地区,……

    (二)文年生、沙克、黄永胜各部与运昌合编后共有3 万人,分布于北票、义县以南、沟帮子(广宁南60里)以西凌河之线阻击敌人。

    (三)吴克华之第6 师原有7000人,现发展到1.7 万人,分布于海城、营口一带。

    (四)萧华所率山东第3 纵队原有5000人,现发展到5 万人,分布于庄河、安东、辑安、通化一带。

    (五)程世才率冀热辽16分区之21旅、23旅共2 万人,分布于辽阳、鞍山、抚顺、本溪一带。

    (六)359 旅原有4000人,现已发展至8000人,及赵承金旅2500人,现在抚顺地区。沈阳保安第3 旅3000人,在沈阳、抚顺之间剿匪。pào兵旅5000余人,亦在抚顺。

    (七)罗华生率山东第2 师7000人,邓克明率25旅即原冀鲁豫之21团4000及沈阳保安第1 旅3000人,均分布于黑山、北镇、新立屯一带。

    (八)程世才16分区之24旅、马骥部5000人及辽北军区倪志亮部5000人,分布于四平街、铁岭以西、康平、法库、通辽一带。

    (九)万毅部1 万人以上分布于清原、海龙、梅河口、盘石、吉林一带。

    (十)周保中建立之部队及由南面派去之基干部队共2 万余人,分布于长春周围。

    (十一)王友、聂鹤亭部队1.3 万余人,分布于哈尔滨周围。

    (十二)刘锡五部3600人,分布于齐齐哈尔及其周围地区。

    (十三)孙光部2000人,分布于佳木斯及周围地区。

    (十四)总部直属队(司政警卫团)约2400人,在本溪以南……后勤部、供给部、卫生部与pào兵学校、教导团约3500余人,……其他地方武装不明,仅据辽宁省工委报告,辽宁即有1 万以上,此外海lún地区及牡丹江地区有新发展之部队各2000,延吉地区有新发展之部队1 万,其详情尚不明。……

    彭罗1945年12月3 日以上分散在东北各地的部队和干部,其中大多数分布在西满地区。由于力量的分布和各自的经营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还谈不上进行有效的控制。

    这一时期,中共与苏军关系很好,也比较放得开,不太受中苏协定的约束,苏方日常公开支持东北局的工作,并定于11月20日撤退苏军。然而,山海关pào声一响,形势立即发生变化。11月以后,guó mín dǎng一面派重兵进攻东北解放区,相继攻占山海关至锦州一线,一面向苏联政府发动外jiāo攻势。11月10日,苏军同意guó mín dǎng空运部队接收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城市;还同意guó mín dǎng关于延缓苏军11月底撤退时间,以及苏军驻区内之“非法武装”予以解除的要求。并立即从表面上拉开了与中共方面的“距离”。11月10日,苏方通知东北局:他们准备在撤退的前五天允许guó mín dǎng军在沈阳、长春等大城市空降,并让guó mín dǎng来接收各大城市。彭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于11日急电中共中央请求向斯大林jiāo涉。13日,máo zé dōng回电,指出:(一)11日电悉。友人方针已定,恐难改变,此间亦不好jiāo涉。

    (二)如友人方针不能改变,我们应服从总的利益,立即重新部署力量,适应新形势。

    至于如何部署东北工作,中共中央11月15日给东北局的指示是:一面照顾友方信用,同时准备坚决消灭蒋顽在沈、长、哈三处着陆部队,夺取三大城市。其中最有决定意义的是沈阳城。

    中共中央的电示并没有让东北局让出沈阳,彭真当然不能让出沈阳。于是东北局继续在沈阳城里召开东北人民代表会议。谁知仅开了一天,苏军就闯了进来,告诉正在主持会议的林枫,要东北局立刻搬出去,并令会议代表马上解散。林枫作为东北局高级领导干部,十分严肃地批评了苏军代表的粗暴做法。但大会显然不能再开下去了。

    次日,彭真、伍修权亲自到苏军沈阳卫戍司令部jiāo涉,苏军完全变了脸。据伍修权回忆说:苏联对中共态度为何如同孩子脸“晴雨”多变呢?其主要原因是蒋介石政府施压的结果,此外也是斯大林出于对苏联在华利益考虑所致。自抗战胜利后,东北接收大员熊式辉、蒋经国到达长春后,接收一直不顺利。蒋军究竟是从海上还是从空中进入东北,苏军一直故意拖着不答复。

    至11月中旬后,共产党和八路军在长春撤换了伪满市长曹肇元,换了中共党员刘居英接替。后来还任命张庆和为市公安局局长,长春城里的守备部队也换成了八路军担任。当时就连长春guó mín dǎng东北行营驻地满炭大楼周围都贴上了“guó mín dǎng行营滚回去”的大字标语。guó mín dǎng接收官员们一个个担心成为八路军的俘虏。当蒋经国将这些情报向蒋介石汇报后,蒋介石只有通过guó mín dǎng政府外jiāo部急电苏联政府,进行外jiāojiāo涉。莫斯科继续行使外jiāo手腕,答复guó mín dǎng政府外jiāo部的是:斯大林目前不在莫斯科,要等他回来才能处理。在无可奈何之下,蒋介石下令熊式辉将东北行营撤至山海关再说。11月16日,东北行营400 余人乘飞机离开长春暂迁山海关。至此,guó mín dǎng第一次接收东北草草收场。

    蒋介石此招也算厉害,反而使斯大林大为紧张。为了苏联在东北的利益,斯大林最终向蒋介石作了让步。他复电蒋介石,请guó mín dǎng政府派代表来莫斯科会谈,并通过外jiāo途径,重申了对guó mín dǎng政府的支持。正因为如此,苏军驻东北的统帅们才态度一下子转变得那么快。

    11月中旬以后,苏军开始在长春和沈阳驱逐中共机关和部队。并撤了长春市长刘居英的市长一职,又将伪满市长曹肇元请了回来。苏方虽然是在“演戏”,但是严重地伤害了与中共东北局的感情。

    30.叛乱之凤的四起

    随着guó mín dǎng军加紧调兵遣将,以及东北日趋紧张的斗争形势,加之扩军中指导思想有偏差,放松了政治质量原则的要求,因此,从10月初开始新扩建的部队即不断发生哗变。

    东北局、东总的往来电报反映了这一点。10月8 日,彭真等通报:……在沈阳收编之两团伪军,在运昌部撤出城时,于2 日哗变。……

    11月25日,彭真、罗荣桓、林枫等带领东北局机关撤出沈阳,移师到本溪。李富春、吕正cāo、张平化组成东北局西满分局至抚顺;陶铸、邓华带领辽宁省委和军区去法库。由于走得太急,甚至一些该撤的单位都没有通知到,随着中共的撤出,沈阳城里的guó mín dǎng地下军和原伪满官员、军人、警察乘机大肆活动,一哄而上,冲击中共党政机关驻地,追杀中共党员和八路军干部。

    暗藏的guó mín dǎng特务和地下军造谣惑众,四处活动;原伪满人员和汉jiān也公开倒向guó mín dǎng,只要是身穿八路军灰棉衣的干部便成了他们的袭击对象。他们在大白天的大路上向中共委任的辽宁省主席张学思的汽车扔手榴弹。中共在城市活动的一些公安局长、区委书记等的生命安全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彭真得知这一情况后,于11月28日向中共中央作了报告。报告指出:我们25日退出沈阳,此间国特即有数处骚动,并有数处警察叛反我们。接着苏军即大举肃清潜伏反动武装,闻搜捕之人甚多。

    由于苏联红军的着力维持,才平息了这股叛乱。

    与此同时,长春铁路沿线的大中城市也掀起了一股叛乱浪潮。被中共收编或留用的伪满人员、土匪、旧军人纷纷倒戈。各地新组建的部队和保安部队整连、整团的哗变。刚刚建立的中共省委、县委和地方政府遭受严重破坏,一些干部被叛乱分子杀害,guó mín dǎng特务fǎn gòng气焰十分嚣张。11月19日,苏军强迫中共人员撤离长春,造成周保中、张启龙、伍晋南等与吉林省工委干部到处迁移,无法正常指挥下级党政军机关和部队。相反,guó mín dǎng地下军却组织起了什么“吉林省党部”和“东北党务专员办事处”,与中共组织公开对抗并四处发展党员,网罗日伪,收编加委土匪。在几天内,桦甸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