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百花凋零又复苏 > 正文 第二十回 高手酣战
    刘裕突然大喝一声,长枪刺出,银枪如同一条蛟龙,枪身犹如活了一般,蜿蜒曲折地向对手而去,火把的光亮下,枪身光芒四射,映的众人眼前一片白芒,神威凛凛。上官逸知这一枪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招架,只能躲闪,但能否躲闪得了,还是未知之数;圆意中和行意至也和自己的武艺做了对比,深知这一枪力道醇厚,招数精妙,实在难以抵挡;方意正真实武艺与上官逸相仿,自然也知抵挡不了这一招。

    智意大身形一侧,用刀平面压住枪身,刀刃沿着枪杆顺势而上,直削刘裕的手腕;刘裕这一枪力道全凝结在枪尖之上,枪杆上力道不强,智意大看的极准,化解了枪招,同时转守为攻。三名师弟见师兄施展出如此妙招,不由地暗暗赞了一声。

    刘裕微微一笑,双手拨转枪身,枪尖一颤之下反扫智意大手腕;智意大手腕回缩,挥刀掠开枪尖,同时后退一步。枪长刀短,若是进攻,枪占优势,若是防守,刀占优势,智意大一招反攻为守,不仅没有奏效,反而落于下风,急忙后退一步,以防对方抢攻。

    在这电光火石的瞬间,两人已交换了两招,围观者都不禁暗暗为两人担心。刘裕心中透亮,暗道:“智意大果然步入了‘创刀式’门径,已可随时自创刀招,委实不可小觑。当日师傅传我枪法时,曾说过枪法最终的诀窍在于无迹可寻,两军交锋,千军万马一涌而至,谁还能顾得上对招拆招,只要心中有个念头,我一定要把冲上来的人全部杀退,无论是谁上前,都用最快的速度c最狠的力量把他斩于马下。可惜我当时年幼,未能随师傅参加战阵,无法领会枪法的最高境界,今夜与江湖高手相斗,谁胜谁负很难预料。”

    恰在此时,火光下银舌飞舞的长枪让妙空想起了昔日纵横沙场时的风光,也想起了父亲手持长枪,冲锋陷阵所向无敌,敌军望而披靡的神态,不禁悠悠神往,吟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她吟诵的魏太祖曹操的短歌行,也是父亲桓温最喜爱的诗作,不由地思念父亲,泪水洒满衣襟,却不知刘裕的枪法和父亲一脉相承。当年桓温自知时日无多,将枪法精髓传给上官雨雪,辗转又传到了刘裕手中。

    刘裕听到妙空所吟诗句,想起来魏太祖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刹那间犹如身在战场,纵马驰骋血战千里,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禁不住纵声长啸,霎时间似乎风云变色,山川呼应,树木相和,声闻数里,麦田旁民居的村民闻之皆被惊醒,吓得面如土色,不知发生何种变故;众军士知刘将军武功精湛,见他的啸声响亮,振聋发聩,不由地暗暗心服;妙音c上官逸等人惊喜之下,亦复骇然,从未料到刘裕的啸声可畏可怖,竟令他们心神荡漾,如同万马奔腾般惊心动魄;玄风门下除智意大之外,其余众人都不约而同堵上了耳朵,然啸声依然震得他们心神不宁。

    啸声持续了一刻钟,才逐渐低了下去。

    智意大强用内力相抗,兀自觉心惊肉跳,暗想:我自恃武功了得,但要想发出如此啸声,绝无可能,恐怕连师傅c师叔也未必能够做到,今日之战,看来败多胜少。须得先出招,贴近身去,让对方精妙的招数无法施展,方有一线胜算。念及此处,挥刀猛攻了上去。

    刘裕此刻宛如身在战场,心中只有千军万马一起向他扑来,刀枪剑戟齐攻他身前要害,不必顾念如何出枪,也不必思索如何招架,脑海中一片空明,仅存一丝念想,就是不论敌人从那个方位攻击,一招将他击倒即可,不等对方挥刀砍至,心下早生感应,已然出手,后发先至,浑然没有招数,亦辨不清方位,力道却是雄厚无比,速度快似闪电。

    智意大见对手一枪刺来,欲做防范,却看不清对方要攻击何处,似乎是对方信手拈来,随意而至,却笼罩了他身前大部分要害,吃惊非小,急忙后跃避开;这一后跃,脊背竟撞到了师弟行意至身上,两人都觉狼狈不堪,圆意中手快,急忙扶住师兄师弟二人。

    刘裕一招逼退强敌,精神大震,长枪舞动,四面八方都是枪影,枪影刚开始是一条条细丝,细丝慢慢聚拢,便成了一道道线,线逐渐合并成光幕,形成了一个光幕组成的圈子,缓缓向智意大移动过来,此时便有几十人一起上前,也突不破他身前的枪影光幕,更不用说对手只有一人。智意大心知无法抗衡,将大刀也舞成光圈,护住全身,身形却在随枪影的递进不断后退,他的三名师弟也慢慢地退到了树林边缘,远远躲了开去,唯恐被刀风或枪风伤到。

    按理说刀刃较短,舞刀成圈远比舞枪成圈容易的多,众人心中雪亮,知刘裕与智意大高下已分。刘裕完全处于进攻状态,立于不败之地,虽然枪法快猛,一时也无法透围而入;智意大处于防守状态,完全在不利地位,无法进攻一招。

    若此刻刘裕面对的是玄风老人或者上官雨雪c云飞逝等人,对手自然可凭内力震动枪身减缓枪式来路,但智意大的内力修为与刘裕在伯仲之间,精力又不及刘裕充沛,实在难以匹敌。

    智意大虽处于下风,但临危不乱,边退边化解敌招,堪堪斗了将近一百回合,依然未分出胜负。‘当当当’,刀枪不断撞击,火花四溅。刘裕蓦然大喝一声,宛如晴天打了霹雳,长枪光影暴涨,已突破刀网,直刺智意大前胸,力道威猛,沛然不可挡;智意大眼看无力闪避,亦无法化解,百忙中将刀横在胸前,抵住枪尖。刘裕内力使出,推动银枪,直把智意大推至一棵大树上;智意大脊背靠在树上,无路可退,只得竭尽全力挡住枪尖,心中却暗生惧意,知此时自己钢刀无法抽出,身形也无法移动,对方只需枪尖一摆,便可刺进自己身体。

    刘裕哈哈一笑,收回枪上的力道,移开长枪,道:“承让了。”并不乘机攻击智意大要害,宛然一派大宗师作风。

    智意大倚树良久,方调匀呼吸,行礼道:“多谢刘将军手下留情,在下本欲与上官前辈一较高下,今日领略了阁下如此高明的枪法,十分佩服,自知远不是尊师对手,也无颜去见尊师,暂代师弟们向尊师的公子致歉。”说话间,声音略有些颤抖,想是一场大战,身心俱疲,一时难以复原。

    方意正看到大师兄苦战落败,低下头去,知自己有生之年不要说打赢上官雨雪,就连他大弟子刘裕的都望尘莫及,不由地惭愧万分,心知无法再为兄长复仇。

    智意大拱手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待我随师傅苦练五年,再与阁下一较高低。”带着三名师弟,走进树林深处。果然五年后智意大找上刘裕再次比试,刘裕的经过五年的征战杀伐,武艺更加突飞猛进,竟将智意大刺死,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刘裕打赢了智意大,众人大喜,齐赞他武功了得,刘裕谦逊几句,带众人到了他的治所,安排众人住下,同时派人飞马道京城报信,将消息告知长公主夫妇二人。没过几天,司马若兰所派的八名护卫闻讯而来,齐向上官逸道歉,声称他们卫护不利,致使少爷受伤;上官逸知道不怪他们,好言安慰了几句。

    上官逸腿伤只是外伤,加之刘裕军中敷伤药物十分灵验,没过多久就彻底痊愈了,闲暇十分,他便向师兄请教武学奥秘,又悟出了‘雨雪剑法’中不少精妙之处,但说到融会贯通,随意而发,仍需要数年乃至十数年的苦练和内力修为。

    这日,风和日丽,上官逸一行五人同往京城,这次不仅八大护卫同行,刘裕也派出一支队伍直送出历阳郡地界,沿途再也没有受到玄风老人及其门人的拦截,亦没有发生什么意外之事。

    江南水乡,山明水秀,灵气逼人,宛若仙境,越是接近帝都,风光越是秀丽,帝都之美实不下于北方任何一座都城。远处一座高山,山顶云雾缭绕,如同仙人居所,山中一条大路直通里边,山势连绵,看不清道路去往何处。

    上官逸指着山峰,喜道:“我们穿过这座山,再有三个时辰就能到京城了。”突然脸色微微一变,想起此行不仅没能完成父亲交代的任务,而且惹上了玄风门人,一定会被父亲责罚,难免心中不安。

    妙空神情郁郁,既怕见到上官雨雪后旧情复燃难以自制,又怕遇到相熟之人难免尴尬,王敬知姐姐这些年苦多乐少,盼她能解开心结,因此紧随一旁安慰。妙音非必要之事不与众人交流,沿途仍在诵读经文,发扬佛学。张氏从未来过京城,初次踏入京城地界,又惊又喜,又很好奇,不断向上官逸问这问那,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似乎永远有说不完的话语。

    众人骑马缓行,不过半个时辰就到了山道尽头。上官逸道:“我们出山后再向东行三里地,便有一家客栈,各种饮食一应俱全,可好好休整一番。”忽然想起一事,向王敬道:“王兄,爹爹派我去勘察冯雄c肖雄的死因,至今一无所获,不知如何向爹爹答复,还请指点一二。”

    王敬乍听到发问,怔了一下,微微侧头沉思片刻,道:“杀死他二人的凶手非方意正莫属。”

    上官逸吃惊道:“此话怎讲?”

    王敬道:“方意正杀他们,和杀徒弟李志的理由一样,都是因为探知了你的消息,怕消息外泄,这才杀人灭口。那城外荒郊的鲁庄主,说不定就是出自方意正的安排。”

    上官逸想想也是,方意正处心积虑地找父亲的麻烦,自然派人监视着侯府的一举一动,当日肖雄曾言及要向父亲报信,或许因此引来杀身之祸。想到此处,他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回头向妙空道:“姑姑,我初次离家,惹出的乱子着实不小,父亲此次不会轻饶,还请姑姑届时向父亲求情,也好宽免一二。”

    妙空想着心事,没有听清,道:“逸儿,你说怎么了?”

    上官逸道:“我是说父亲”话音未落,隐隐听到山道外又刀兵相接的声音,不由地脸上变色,道:“难道玄风门的人还不死心?大家小心。”待侧耳细听,察觉不对,道:“好像是有人在打架,我这就去看看。”

    妙音尼道:“阿弥陀佛,不论发生何事,凡有争斗,必有伤亡,贫尼与施主同去。”

    王敬知姐姐心情不佳,不愿前往,忙道:“我和妙空师太陪保护张姐姐。”

    上官逸点点头,快马冲出了山道,妙音尼提马随后跟去,八大侍卫见状,不敢轻忽,立刻紧追上官逸而去,唯恐再出意外。

    十人出了山道,刀兵相交的声音更加清晰,却找不到械斗的人群。妙音耳音敏锐,指着西南方的一座小山丘,道:“声音是从那座山丘后边传来的。”这座山丘虽然不高,却挡住了众人遥望的目光,无法看到山丘背后发生的事情。

    突然山丘后传来两声惨呼,似乎有两人被杀,妙音尼道:“阿弥陀佛,救人要紧。”一抖缰绳,马匹便向山丘背后绕了过去。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