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街就给唐长老磕头哇!
奇迹发生了!猴子和马同时来到了。幸亏孙大圣通风报信,郡侯才知道原来是自己一不留神得罪了玉皇大帝,赶紧补救吧!有意思的是,在凤仙郡这一回里死了这么多人,却没发现有半个妖怪。看来在《西游记》里吃人的也不仅仅是妖怪。
的确,吃人的不仅仅是妖怪,想吃唐僧的也不仅仅是妖怪。比丘国的国王就想把唐僧吃了,而且这位成天脑袋发晕的国王比妖怪还要恶dú,妖精们只是为了长生不老想弄块唐僧ròu尝尝,而比丘国国王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yínyù想把唐长老的心肝掏出来给自己当"伟哥"。这位比丘国国王实在是个应当千刀万剐的家伙。自从被那个白面狐狸迷住之后,"不分昼夜,贪欢不已",没一会儿闲着的时候。结果弄得个"筋衰神败,命在须臾"。以至于太医院捡尽了所有的良方都不能治好国王的病。昏庸的领导者往往容易成为妖怪利用的工具。妖怪国丈一看机会来了,一通神侃,把个国王侃得更加晕头转向,竟然要拿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儿的心肝做yào引子来增强自己的能力!做领导的身体好了,情绪高了,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这也是为了老百姓嘛。至于没了心肝的小孩儿他就不管了。害的整个比丘国人人自危,连国名都被老百姓改为小儿城了。"满城yīn风滚滚、惨雾慢慢"。这么一个只想着自己舒服的领导能治理出什么好地盘儿呢?上行下效,比丘国到处弥漫着污浊的空气,"买金贩锦人如蚁,夺利争名只为钱",就连守城的老军都成天躺在城根儿底下晒太阳睡大觉了。领导都那么糊涂,还能要求老百姓明白到哪儿去呢?
可巧这时唐僧要从比丘国经过。"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妖怪国丈再一次开了口,打起了唐僧ròu的主意,他告诉国王这唐僧是十世修行的真身,拿他的心肝煎汤喝可比那些小孩儿的心肝功效强上万倍。那国王一听竟然比妖怪国丈还要激动,说什么:"你怎么不早说,如果我早知道这事儿,刚才就把唐僧的心给掏出来了。"多狠!妖精抓住唐僧还要放上几天,再请上几位亲戚朋友一起享用呢,而这国王恨不得立刻就把唐僧的心掏出来活吃了。最恶dú的还是他弄唐僧心的手法:"将那和尚拿来,必以礼求其心"。"以礼求其心","特求长老的心肝",多么有教养的语言,用现在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尊敬的先生,请快把您的心和肝挖出来给我吃了吧!谢谢啦!"这话简直太经典了,以至于流传到一千多年以后。当年日本鬼子是原样克隆的,现在又演化变异出了各种不同的版本,其中人们听得最多的就是:"尊敬的先生,请把您的钱给我用吧!谢谢啦!"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真是可耻,当这种伤害看上去很有礼貌时就更可恶!
就是这么个比妖怪还狠dú的十恶不赦的家伙,不但一点儿惩罚都没受到,反而受到了嘉奖。那个白鹿精国丈的主人、仙界长生不老学会会长寿星老头儿明明知道国王的恶劣行径,反而奖励了这家伙三颗长生枣儿,好像是表彰他帮自己养了几天白鹿有功似的。不过这三颗枣儿的作用也确实神奇,不但让国王很快恢复了青春活力,而且大大增强了这家伙的繁殖能力,使他的子孙繁衍得直到今天仍然不见减少。
取经路上滥杀无辜的国王远远不只是灭法国国王和比丘国国王两位。在那个"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的祭赛国里也是如此。仅仅因为金光寺丢失了国宝舍利子,周围各国都不来进贡,祭赛国国王觉得自己的收入受到很大影响,虚荣心受到很大打击,就将寺庙里的和尚们拿了去,"千般拷打,万样追求",让和尚们受尽委屈。有两辈和尚都因受不了拷打先后冤死了,只剩下第三辈和尚一部分被锁在檐柱子上,另一部分只混得戴着枷锁沿街乞讨。这些和尚可都是如来佛祖虔诚的信徒呀!可这祭赛国国王没事人似的,没见有哪个菩萨、神仙来管教他一下。看来菩萨、神仙们是真的很忙,实在抽不出空来过问这种小事。孙猴子赶跑了偷国宝的九头虫,把国宝帮他找了回来放在原处。祭赛国国王呢,继续张着两只手接受各国的进贡,发展自己的旅游经济。
车迟国国王就更荒唐了。因为二十年前和尚们没有求来雨水,竟把车迟国里所有的和尚都抓去做了奴隶,就连秃子、毛儿稀的、剪鬃的也都抓去了,让他们整天挖沙子、吃糙米粥,睡在沙滩上。害得和尚累死了六七百,自尽了六七百,还剩下五百做苦力。这位国王竟然还弄了三个假大仙来当神仙供着。这样的国王也没见受到什么惩戒,连个秃瓢也没剃。或许是神仙、菩萨们成天忙着参加蟠桃大会、兰盆会,给累晕了没看到?或许是罢。因为车迟国的国王尽管荒唐,但却没触及到神仙、菩萨,所以他们不知道。
那些"从我做起,爱岗敬业",严格执行上界各项规章制度的国王得不到奖励反而因为屁大点儿事受到惩罚;而那些成天瞎胡闹,混日子甚至滥杀无辜、吃人心肝的国王不但没事儿人似的反而受到事实上的表彰。要是妖精这样做倒还可以理解,可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平时不是这么教育的呀!那到底是为什么呢?这道理恐怕即使是孙悟空钻到他们肚子里也看不太明白。
或许生活就是这样,你不理解只能说明你的智商还不能领悟生活。对于朱紫国王、凤仙郡主这样只知道老老实实干活的凡夫俗子们来说人生总有许多的无奈和不解,他们郁闷,他们糊涂,那是因为他们还不了解世界的本来面目。对于现实,只有面对,即使不理解也还是要面对,只有这样才能超越现实。孙悟空原来也不理解,被压了五百年后尽管还是没有理解,但却可以面对了,要不说怎么说他是神仙呢!看来,需要念经的不仅仅是唐僧,西天路上的那些位国王也各自有一本应该念的经,而且是一本不太好念的经。
-------------------------
另类神仙
-------------------------
在《西游记》里总地说来是妖精们一个个表现得比较鲜活,而神仙们一个个的却大多显得有点儿呆板。也许是这些神仙们都被玉皇大帝磨得不愿再乱说乱动,把原来那点儿的精气神都修炼没啦?也许是玉帝就喜欢提拔那些不会乱说乱动的乖乖宝儿来天宫当神仙?也许天上的神仙都是一步一步考文凭上去的所以把那点灵气儿都考没啦?这一点总是搞不太清楚。当然啦,凡事都有例外,在众多神仙当中有两位也还是满有个xìng的。
一位是从地下蹦到天上去的,就是那位fù孺皆知的哪吒三太子。这哪吒虽然是个小孩子,但影响可不小,据说北京城就是当初刘伯温按照八臂哪吒的样子设计的。而且直到今天在澳门还有个哪吒庙,哪吒可谓是名满天下的神仙了。这孩子一生下来左手里就生了一个"哪"字,右手里生了一个"吒"字,看来天生就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小哪吒才三岁就大闹水晶宫抽了蛟龙的筋。他爸爸李天王本想好好教训他一顿,谁成想那么个小小的孩儿就有这么大的脾气,哪吒竟然一怒之下真就拿起刀来割ròu还母,剔骨还父。后来哪吒的一点灵魂来到灵山找如来佛祖评理,得了个清净的莲藕之身,修炼成本事降伏了九十六洞妖魔,给神界立了大功。
让人烦心的是,哪吒这小子立功之后不是说老老实实地给神界效力,竟要杀他爸爸报仇。大概李靖的本事远不如他儿子哪吒,只吓得那么大的天王胆战心惊地也去求佛祖。如来处理问题就是有水平,赏给了李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让他始终震慑着哪吒,同时也让哪吒时刻铭记:爸爸就是爸爸,儿子就是儿子,领导就是领导,打工仔就是打工仔。这样一来,不管哪吒是三头六臂也好,是三头八臂也罢,只能乖乖地跟着他爸给玉皇大帝打工了,稍不老实立刻就会被镇在塔下,李天王也因此得了个绰号叫"托塔天王"。哪吒呢,脚蹬风火轮勤勤恳恳一刻不时闲儿的降妖捉怪,好像整个天宫里的神仙就数他最忙活。小孩子嘛,给个事就真当个事,给个棒槌就认真,让他老有点事忙活着,反倒安全。无奈妖精太多,怎么捉也捉不过来,难怪哪吒长着八只手。
不过对于哪吒这个儿子,李靖还是一直心有余悸。那回孙悟空为了无底洞的金鼻白毛老鼠精去找李天王理论,哪吒本是出于好意才拿斩妖剑架住他爸爸砍向猴头的刀,不想李天王竟然被吓得大惊失色,生怕哪吒马上要造反,赶紧回手抓起宝塔才敢说话。你看,哪吒的两个哥哥金吒、木吒都被送出去跟着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深造,而对于这个小三儿哪吒,李天王却一会儿也不敢撒手,到哪儿都带在身边,生怕他惹是生非。像哪吒这样的孩子有能力,有个xìng,不是不能用,但要有个镇妖塔来预备着他闹事儿,稍一有风吹草动就赶紧攥在手里防备着。
还一位有个xìng的神仙是从天上跑到地下来的,就是那个号称显圣二郎真君,长着三只眼的二郎神杨戬。从血统上论,他是玉皇大帝的外甥,可以算是皇家的至亲了。从能力上讲他不但武艺超群而且精通变化,与齐天大圣孙悟空大战三百余回合愣是分不出胜负!后来二位赌斗变化,一度还让孙悟空落在下风。按理说这位神仙队伍中的佼佼者应该在天宫里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为什么仅仅是在灌江口的小庙里每天数数香火钱,管管看病生孩子之类的小事呢?这就要怪他自己的表现了。
大家知道正是因为有二郎神的出手,天宫才把孙悟空绑上了斩妖台。不过这位爷在捉拿妖猴时的表现却并没有让他舅舅玉皇大帝十分开心。你看,当二郎真君大驾光临捉拿妖猴现场的时候,竟然对苦斗了孙悟空多时的四大天王、托塔天王和那么多天兵天将放出话来说:"我要是输给了猴头,不必列公相助,自有我的兄弟们扶持;我要是赢了猴头,列公也不必绑缚,自有我的兄弟们动手。这没你们老几位的事儿了,你们歇着去吧。"这句二郎神不经意间说出来的话也许很多读者都没太在意。但天上的神仙们往往是很细心的,他们的神通之一就是从别人不经意说出的只言片语乃至一个眼神里找出蛛丝马迹并分析出点什么。这回他们看到了从二郎神额头那第三只眼里流露出来的锋芒。好嘛!那么多天王、星君的也都算是老资格的天神了。大伙玩儿蛇,玩儿琴,耍宝剑地辛苦老半天了,这回你小子来了,我们老哥儿几个就全都没什么事儿靠边站,只剩下看热闹啦?你个年轻人也未免太狂点儿了罢!刚要用你一次就把大家都放一边了。这分明有点仗着自己有两下子就不把众位神仙放在眼里嘛?亏得他还比别人多长了一只眼睛,怎么看不明事理!不会做人呢?还说什么"听调不听宣"。说话太没分寸!简直是恃才矜己!再者说了,其实你小子也没什么了不起,比起太上老君来差远了。大家都看到了,最终打倒那妖猴的是人家太上老君的金刚套,根本就不是你二郎神嘛!
玉帝很无奈,二郎神就冲这一点也不能久留天宫呀!因为他肯定和其他神仙们融不到一块儿。且不说他还有为了救他的妈(也就是玉帝的妹妹)斧劈桃山的前科,就冲他在江湖上那一大帮长得怪怪的弟兄,不定哪天就惹出事来。所以,尽管说是君无戏言,但考虑到天宫的和谐,玉帝还是没有完全兑现打败了妖猴立刻高升重赏的承诺,仅仅是给了外甥重赏,连半级也没给提拔。
就这样,尽管二郎真君同他的梅山兄弟连同哮天犬一起费了老半天劲打了整部《西游记》里最具有观赏xìng的一仗,可在天上的诸位神仙嘴里并没落下什么好儿。是自己的能力里夹杂的傲慢使这位少壮派神仙耽误了前程。最终,这位施展威风降住了孙大圣的杨小圣抱着一大堆的金花、御酒、明珠、锦绣,带着一帮兄弟回到了灌江口的小庙,继续干着鸡毛蒜皮的杂事,过着平淡的生活,没事儿时候打打猎,放放鹰。观音用心良苦给他提供的这次机会就这样失去了。比较而言,那位太上老君可以说是相当的老道,像看俩小孩打架一样看着小圣已经把大圣折腾得筋疲力尽了,抛出了金刚套一下子打中了猴头的天灵,不费吹灰之力捞了个大功。
值得深思的是,当孙悟空从八卦炉跳出来,瞪着火眼金睛,举着金箍棒第二次大闹天宫的时候,玉帝并没有再次调自己的外甥来捉拿妖猴,宁愿丢面子派人不远万里去请另一个教派的教主如来佛祖亲自出手。看来像二郎神这样自我感觉相当好的神仙再有本事也不能大用。因为他轻视其他神仙,不能平和地待人,这样人缘儿不会好,不符合天宫里的氛围。在玉皇大帝看来,那些老天王们尽管打起仗来毫无章法,但也都干了那么多年,还是需要尊重的,毕竟他们是一方势力。至于二郎神嘛,留在天宫做官是万万不成的,那样他早晚会制造麻烦,顶多可以让他在外面立个小庙,何况对二郎神来讲做小庙里的大神仙比整天在天宫里劳神更合适。这一点点自由度大概也就是看在是自己外甥的情分上玉皇大帝才容忍他的,要换别人还不一定呢!
在小庙里的二郎神天天看着别人可怜,其实他自己更可怜,天天受人香火,自己修行得又如何?自己又懂得多少做神仙的道理?哎,做神仙也难啊!
很多年以后的一天,二郎神路经祭赛国碰到了正为收拾不了九头虫儿而犯愁的老相识孙悟空。旷野的月光下,杨小圣和孙大圣心底忽然产生了某种共鸣当年同样的锋芒毕露,现在同样的天涯游走,内心深处同样孤独,互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