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看罢西游不成精 > 第 11 章
    知。

    离西天的距离越来越近,孙悟空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孙悟空的认识越来越深,离悟道成佛的距离也越来越近。渐渐的,猴头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绝大多数妖怪都和各路神仙有着微妙的关系。也是,要和神仙没点关系,做妖精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此,孙悟空明白了打妖精之前最好先搞清楚那家伙的背景,先打听好了再说怎么办为妙。倒不是孙悟空怕妖精,这牵扯到和各路神仙的关系。即使以后成了佛,不也还要和各路神仙共事呢嘛!何必找麻烦呢?你看,连如来佛祖也是顾及到方方面面关系的。以如来佛祖的法力,早就知道独角兕大王是谁的人。可如来佛祖偏就不直说,而是暗示猴头自己去找太上老君。所以,凡是与各路神仙有关系的妖怪,不管打得过打不过,孙行者原则上一律请出和他有关系的那个神仙领回家去,这样不但完成了任务,而且团结了领导和同事,何乐而不为呢?

    再者说了,有背景的妖怪即使打了也是白打,既费了事又得罪人,何苦呢!取经刚开始不久的时候,那两个号称金角、银角的大王放出话来说:"若是吃了唐僧ròu就可以延寿长生,我们还打什么坐,立什么功,炼什么龙与虎,配什么雌与雄?只该吃他去了!"多么狠dú的强盗!孙大圣费尽心机地把这俩家伙收到宝葫芦里化成脓水了,到头来还不是被他们的靠山太上老君当面又给恢复了原形?!这种神仙尽管无耻,但没办法。由金、木、水、火、土这些俗物组成的世界就是这样,很多东西是悟空的能力改变不了的。既然改变不了,那就适应这个世界吧。

    至于像白骨精、豹子精那些和谁都没有关系的野生妖怪,神仙们是不屑于动手的,打赢了不长脸,打输了丢份儿,只好让孙行者来收拾了。那个虎力、鹿力、羊力大仙,即使没有要吃唐僧ròu的念头,也该彻底消灭,这是为民除害!最可恨的是青龙山三头犀牛,敢冒充佛爷骗香油,悟空上天问了一大圈,竟然发现谁的人都不是,好大的胆子!悟空把他的犀角剁下来,让帮忙的星官带四个回去进贡给玉帝,再留一个献给佛祖,也是老孙的一份孝心。看看,比起独自一个人吃桃子的时候,悟空进步了多少!

    孙行者不仅努力改变着各路神仙对自己的认识,而且还变得学会赞美领导。在被独角兕大王收走金箍棒以后,孙行者上天去求玉皇大帝的时候表现得何等的敬畏和斯文。"伏乞天尊垂慈洞鉴,降旨查勘凶星,发兵收剿妖魔,老孙不胜战栗屏营之至!"听听,说得多么的谦卑!这哪像是从齐天大圣嘴里说出来的话?然后,悟空竟然对这位昔日很不以为然的领导深深地鞠躬。难怪葛仙翁笑着问他:"猴子是何前倨后恭?"悟空竟然学会了鞠躬!

    猴头接下来的举动就更出人预料了。请看:在查遍天宫也找不出结果的时候,孙行者对可韩丈人真君说道:"既然这样,我老孙也不用再上灵宵殿了打搅玉皇大帝,深为不便你自回旨去罢。我就在这儿等你回话就成了。"要知道这时候唐僧、猪八戒、沙和尚连同白龙马可都在妖怪手里受罪呢!可悟空好像一点儿也不急。若依齐天大圣从前xìng格,早就吵吵闹闹着冲进去了。说不定还得抡起金箍棒呢!孙行者学会了耐心等待。没有耐心等待成功的到来,只好用更大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沉思良久之后,这猴头竟欣然作了一首诗:

    风清云霁乐升平,神静星明显瑞祯。

    河汉安宁天地泰,五方八极偃戈旌。

    这个时候猴头竟然想得起以诗歌的形式来歌颂玉皇大帝的丰功伟绩,而且是在天宫里当着那么多神仙的面儿。这哪里还有一点儿大闹天宫那时候齐天大圣的影子?有人说这叫拍马屁。这话说的一点文化底蕴都没有。当年安天大会的时候,寿星老头和赤脚大仙这样的高级文化人不也是逮着如来佛祖一通猛拍吗?你看人家拍得多有文化呀!几个胶梨几个枣外加一段打油诗就让如来佛祖舒舒服服的。千万不要以为拍马屁只要豁出脸皮就行了。那可是一种高级的行为艺术,一种文化。在妖魔鬼怪横行的世界上,得到各位已经得道成仙的神仙的赏识是混入上界的惟一途径,别的都是形式。在这么一个关键的时刻,孙行者抛出他一生中惟一的诗作,其意义非常重大。不但表明了自己身遇逆境的时候仍然能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且表现出自己思想认识的深刻变化。

    取经的过程让孙行者深深懂得,领导也是需要理解、关爱的,也是需要别人表扬的。要多发现领导的长处,多赞美领导的好处,多体会领导的苦处,多解决领导的难处。从此以后,孙悟空对玉皇大帝的态度更是一天比一天的恭敬。那次遇上六耳猕猴假冒自己招摇撞骗,孙悟空再一次来到天宫请求玉帝帮忙。这猴头竟然高呼:"万岁!万岁!臣今皈命,秉教沙门,再不敢欺心诳上。"孙悟空变了,变得多么谦卑!一颗歉卑的心对待昔日看不上眼的领导,远离了虚荣与炫耀。还是那个许旌阳zhēn rén说得好:"此一时,彼一时,大不同也!"

    悟空总算懂了要想做好神仙就要因势利导,要善于联合异己,而不是盲目敌对。悟空改变了自己。猴头的功夫不是变浅了,而是变得更深了;孙行者不是变得比齐天大圣了,而是变得比齐天大圣成熟了。改变自己是需要勇气的,这本身是一种大智慧。

    取经路上的孙行者既发挥了自己降妖捉怪的技术特长,维护了正义的事业,还学会了为人处世,在降妖捉怪的同时注意到了尽最大努力处理好和各路神仙的关系,不但没有让一位神仙失望,而且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制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悟空,悟空,就是"我心空",就是心里没有负担,提得起放得下,失败成功都可以承担。悟了这一点,一颗千年的石头心,完成了自身的七十二变,经历千锤百炼,总算战胜了自己,磨成了斗战胜佛!

    -------------------------

    国国有本难念的经

    -------------------------

    尽管唐僧的取经队伍可以算得上是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跨国旅行,但一般读者仅仅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孙猴子、猪八戒、唐僧、沙和尚这几个主要角色身上,顶多捎带脚地关注一下给他们找麻烦的那群妖魔鬼怪,再有闲工夫的话可能瞧一瞧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而对于取经路上那些位为唐三藏的护照盖章的国王却好像并没太多的关注。当然喽,女儿国国王是个例外,那是因为她和唐僧有过那么一段言情故事而享有盛名,这个另当别论。不过,好好琢磨一下那些位国王,是很能给人一些启发的。猪八戒在乌鸡国的时候就曾经说过:"人间帝王是替身!"《西游记》里的国王其实算不上是至高无上的君主,毕竟在他们的上面有着层层叠叠的神仙乃至玉皇大帝,他们顶多也就算是个基层单位的负责人罢了。

    咱就先聊聊乌鸡国。乌鸡国遭受了三年自然灾害,只落得"草子不生,民皆饥死。"乌鸡国的国王应该说还算是个体恤民情、把老百姓的生死当回事儿的好官,他不但停发了所有国家公职人员的工资,而且真正"从我做起",带头减掉了自己伙食中的荤菜,情愿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他昼夜焚香祈祷,请求天上的各级领导也来关心一下乌鸡国里老百姓们的疾苦,多多少少给恩赐一点点儿雨水。不仅如此,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这位国王还好善斋僧,对领导的各种精神也能及时加以贯彻落实。如来佛祖洞察到这小子还有发展的潜力,就决定帮他到玉皇大帝那儿讨点儿雨水,而且呢,还想对这位国王继续加以培养和重用。于是佛祖派出了文殊菩萨作为巡视员化装成凡僧下来进行实地考察,如果通过了,马上提拔乌鸡国王为金身罗汉。

    谁想到这一考察不要紧,反而给国王招来了祸事。也不知道文殊菩萨出了点儿什么难题还是提了些什么要求,反正是对乌鸡国的接待工作表示很不满意。国王心说了:我这儿还受着灾呢,您要这要那的也太过分了罢!一气之下发起了脾气,竟然和这位巡视员吵了起来。乱发脾气真是个坏习气,非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能把好事变得一团糟。乌鸡国国王一时没拢住火,竟然把文殊菩萨变的巡视员用一条绳子捆了,在御水河里浸泡了三天。这下文殊可不干啦!毕竟文殊不是弥勒佛,哪有那么大的肚量呀?于是就派出了自己的亲信青毛狮子好好教训了国王一顿,把这位国王扔到井里浸泡上三年,让你老小子有眼无珠!用孙悟空的话来说:"是在报一饮一啄的私仇"。要不是孙悟空向太上老君讨了还魂丹,这乌鸡国国王恐怕真就要到阎王那儿报到去了。

    看,尽管乌鸡国国王平时工作做得蛮有成效,也得到了如来佛祖的认可,可就因为没能管住自己的脾气,得罪了如来佛祖派来的巡视员,不但耽误了前程,还差一点搭上一条命。看来这位国王修行得还是不够到位。好在身为菩萨的文殊毕竟是受佛祖教育多年的干部,还是本着慈悲的精神,给了乌鸡国三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且为了照顾三宫娘娘的安全,特意派了一头没有那个能力的被骟了的狮子来替代国王。可能是这头狮子对被骟一事还心有余悸,所以对自己领导的指示把握得很有分寸,办完事就回去了,没敢另立山头儿,也没敢萌生吃上一块唐僧ròu的想法。

    朱紫国国王的痛苦经历和乌鸡国国王多少有一些相似之处。不过不是被泡在井里三年,而是大病了三年。若论朱紫国国王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可能属于世界一流水平。他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治理得井井有条,整个国家"人物轩昂,衣冠齐整,言语清朗,真不亚于大唐世界"。而且市场经济也非常发达,搞得"六街三市货资多,万户千家生意隆盛",使国家成为"帝王都会处,天府大京城"。但是事情没那么简单,当下的麻烦往往是很久以前不经意留下的,在这位国王还没上任的时候就已经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那时的国王还是东宫太子,喜欢骑马shè箭,shè杀了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的两个孩子一对雌雄孔雀。菩萨很生气,问题很严重,发誓要惩罚他大病一场,并且要让他和娘娘分居三年。孔雀大明王的这话本来是说给来安慰自己的观音听的,可那天给观音开车的司机金毛却听在耳朵里记在心坎上了。金毛可比青毛狮子会来事儿,这家伙一琢磨这回机会来了,心想:我主动帮领导把事儿办了领导总不会亏待我吧?备不住还能被提拔成司机班班长呢!而且借着给领导办事儿的机会稍带脚儿搞点自搂儿,挣点外快也是一件美事儿。金毛竟然没向观音请示就主动下凡来给国王"消灾"了。

    金毛这家伙也许平时被观音菩萨给宠坏了,他可没青毛狮子那么老实,刚到地上就划定了自己的小山头儿干起了打劫的营生,还把朱紫国国王的金圣皇后娘娘抢去做了压寨夫人。朱紫国国王心里一急,半个粽子没咽下去,憋出一身病来。不过金毛有点儿背,碰见了爱管闲事的紫阳zhēn rén,一件旧棕衣变成一身dú刺穿在了娘娘身上,让金毛干馋不到嘴。这可苦了顶缸的宫女们,一个一个的全被弄死了。好在这家伙是奔朱紫国国王来的,对唐僧ròu没什么兴趣,不然唐僧又要受惊了。

    尽管朱紫国国王上任以后一直爱岗敬业,工作也卓有成效,但仍然没能弥补上自己早年无意中的过失。您说您shè什么鸟儿不好,非要shè孔雀大明王的两个孩子,不是给自己找事儿吗?灭法国国王就因为有个和尚说过自己几句坏话竟然杀了九千九百九十六个和尚,可什么报应也没有呀!仅仅是让孙猴子给剔了个秃瓢就算完了。而且,这事还是观音特意亲口告诉唐僧的,可见观音心里一清二楚。要知道这些被杀的人可不是一般的老百姓,而是唐僧的同道、佛祖的信徒。看来要想平安无事还真要好好揣测一下菩萨、神仙们的奖励和惩罚到底是念的哪本经。

    小事不留神往往坏了大事。乌鸡国国王和朱紫国国王都是因为自己一不留神得罪了各位菩萨,尽管爱岗敬业,工作能力也挺强,但还是受到了严肃的惩戒。好在这二位都属于"把所有的痛自己扛"的主儿,没有连累当地的老百姓。

    比较而言,凤仙郡的老百姓就惨透了。要说凤仙郡的那位郡侯也是,两口子吵架赌气也用不着摔东西呀!就算摔东西也别摔准备给玉皇大帝上贡的东西呀!特别是不该把那几盘子象征对玉皇大帝无比尊敬的点心喂了狗。这不等于说伟大的玉帝和狗差不多吗?也太不拿首长当神仙了吧!玉皇大帝对这个关系到自己名誉的问题非常重视。心想:你个小小的郡侯以为光靠你自己"清正贤明,爱民心重"就能造福一方?没有我的光辉照耀,你能干出个屁!这回我给你小子点颜色看看!我干死你小子!倒让你看看是领导的阳光雨露更重要还是你的工作能力更重要!于是,玉皇大帝在天上设立了米山、面山和黄金大锁,下令只有鸡尽了米山、狗舔完了面山、灯断了金锁才能下雨。这不要等到猴年马月呀?这下凤仙郡老百姓可遭了殃,连年大旱,颗粒无收,卖儿卖女。"十岁女换三升米,五岁男随人带去"。城里的人靠"典当衣物以存身",城外头就靠"打劫吃人而故命"。整个凤仙郡"三停饿死两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急得个郡侯神情恍惚,天天琢磨着自己到底是犯了什么错了?可怎么也琢磨不明白。也难怪,天上那位玉皇大帝的心思他哪能知道呢?急得郡侯见谁求谁,听说从东土大唐来了位得道的高僧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