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许家屯香港回忆录 > 第 7 章
    社论及主要新闻译成简报供我阅读,此外,还订了十多种杂志。

    从我的沙发椅在六年内更换两次,就可知我整天勤坐沙发阅读传媒材料的程度。每天早上起来,我先浏览大标题、要闻、社论。晚上酒店后或应酬以后,再用三至四小时边看电视边详细阅读,久而久之居然也能理解广东话了。偶尔出差内地,回港后便要“恶补”。香港情况变化速度太快,几天不阅读报刊,便有脱节之感,非“恶补”不可。每日坐沙发数小时,八七年沙发坐坏换成皮沙发,不到三年,新沙发又给我坐坏了。

    我阅读报刊的方法,几乎是遍及各版,不仅看新闻、评论,还看专栏、娱乐新闻,连马经也扫一扫。一些看似不重要,实际很有用的情况,往往从中可得。读“马经”能知道社会上某些人士的脾气、嗜好等等。《信报》曹超仁的《投资者日记》,往往透露一些重要的社会、政治、金融动态。他讲某些闻人,多用代号,如称王某某为“红色肥猫”,邵某某为“排骨”……。

    香港还有一份半公开的小报,姑隐其名,它专好揭工商名人隐私,据说,有些知名人士因此曾被要挟。阅读此报,可获知一些坊间流行传闻。例如它曾刊登大陆某公子在港奢侈、阔绰的生活消息,报导他有高级住宅、数辆名牌汽车、两艘游艇、高级音响、打高尔夫球入会费就花了一百多万港币等等。有人把这张报纸送到北京,赵紫阳、张劲夫都看过。某公子声称该报捏造,到处喊冤,声明要上法庭控告它诽谤,后来不了了之。

    此外我还广泛接触社会,与社会各方人士会谈,不管他们说什么我都倾听,了解他们的心态。接触越多,互信越增,了解越深,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越多。我就这样逐步加深对香港社会的认识,也jiāo了不少朋友。

    15

    奔波了三个月,对香港有了初步认识。九月中,带着自己草拟的汇报提纲,回到北京。请示了耀邦同志,他请外事领导小组听汇报。

    汇报安排在中南海国务院第三会议厅,外事小组组长李先念、副组长赵紫阳、港澳办主任姬鹏飞先后到场,胡启立也来了。到会的还有国务委员、财政部长王炳乾及中央组织部一位副部长,他两人是我向胡启立点名邀请的,我持的理由是:要钱、要人。

    会议由赵紫阳主持,他说时间只有一个上午,要我择要汇报。

    汇报围绕三个问题:香港形势、经济情况、党和干部队伍。首先报告香港形势。我说,香港通报知道中央决定九七收回香港后,出现大动dàng、大分化、大改组现象。这种现象在中、上层社会尤为严重。基于民族大义,他们即使不赞成、口头上亦要说拥护,至少也不好说反对香港回归。但实际上,他们担心九七后私人财产被社会主义改造、共产。担心失去自由。此外知识分子怕“洗脑”,中下层担心生活水平下降。据我这几个月的接触,香港多数同胞还不知道中央收回香港,实施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少数知道的,担心将来会变:他们对党不信任。社会上弥漫着一种世纪末来临的气氛,逃资、移民情况在发展中。

    我注意到与会者都在专注地听。

    李先念chā话:“逃资严重不严重,逃了多少?”

    “根据我了解,情况是严重的。带头逃的是一些爱国资本家。中央负责同志请他们来北京谈话,他们得到消息,回香港转头便逃。但据香港中国银行的估计,进来的资金比出去的多,他们认为,只要香港继续有钱赚,出去的还会回来。”

    李先念再没说什么。

    我说,这几个月我接触过很多香港同胞,包括不少中、上层人士,希望维持现状,让英国人继续管治的不是少数。行政局首席议员钟士元就公开提出要中国当“董事长”,英国当“总经理”,这种以主权换治权的主张,究竟是英国人的策略,影响了他们,还是英国人接过他们的想法,形成英国人手中的“民意”、斗争策略,我的看法是两者皆有可能。我说,当前香港同胞正在“信中”还是“靠英”、留港还是移民的天秤上动dàng、摇摆,加速分化、重组。争取香港同胞信任,是迫切任务。

    李先念听到这里,有感而发地说:“争取人心,是第一要务。”

    对香港经济,我说六十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起飞,七十年代后半期“大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当前外在由于国际经济因素,内在是港英的高地价政策,导致楼宇供过于求,加上“九七”因素,地产市场正处于低潮,香港消费市场亦受到拖累。赵紫阳chā话:“地产活动,只是整个经济其中一环。”

    提到香港工业问题时,我说,香港工商界要我转达,请求中央允许香港工业产品进口大陆。我解释,工业是香港经济支柱,让工业产品开拓大陆市场,可令当前不景气的香港经济有所转机。

    李先念立即chā话:“不行,香港应去找世界市场,国内市场有限,不要来挤国内的产品。”我理解他认为允许香港产品进口,会减少国家外汇收入,并影响大陆工业的发展。

    我继续说,香港经济是殖民地型的资本主义,英资依靠特权、垄断、控制不少经济部门,处于举足轻重地位。近十年来,华人资本崛起,他们不少依靠英国起家,现已逐步成长为英国资本的主要竞争者。东南亚华侨资本、台湾资本,以及其他国家、地区资本,都认为香港是容易赚钱的地方。“九七”年香港回归祖国,为他们带来不同的忧虑和打算,要繁荣香港,必须争取他们继续在香港投资。我说:“我们考虑的方针是:拖住英资;稳住华资;团结侨资、台资;争取外资;壮大中资。”

    胡启立听了很感兴趣,他重复说了这二十二个字,和我一句、一句核对,做了笔记。

    我对实施这个方针,汇报了初步想法。说到壮大香港中资企业时,我建议说到:可否学习香港商人改革进出口业务的经营。对投资房地产、股票、黄金等业务,进行试点,而后考虑逐步推开。

    李先念立即回应:“陈云同志说,‘肥水不落外人田’,国内资金还不够用,哪有钱出去投资。”

    此外,我又提到中国银行做生意的手法太谨慎,生意对象只集中在中小户,开拓大户不够,要改善。

    对此,李先念、赵紫阳都没有chā话,散会后,赵紫阳个别做了jiāo代:中银的改革要小心,整个国家的外汇都靠它!

    最后,我提议整顿新华分社、港澳工委的组织,改善干部士气低落,以及“一左二窄”的情况。要求中央批准扩充新华分社编制,增加经费,改革工作员工工资制度,逐步向社会工资靠拢。

    赵紫阳说:“要人问组织部。”那位组织部副部长随即问我:“要扩编多少?”我已估算了今后的工作量,回答说:“分社现在连看门、司机等勤杂人员只有百多人,难以应付今后任务,估算要五、六百人。”他嘱我弄个详细编制,让他们考虑。(结果认识编制后来扩充到四百人。)

    要人后又要说钱。赵紫阳指着王炳乾说:“要钱,你找他。”王炳乾是铁算盘,我在江苏工作时,每年至少和他吵一次架:地方要少缴多留,他则要多缴少留,最后总是算不过他。他这次说得慷慨,笑着问:“你要多少,预算带来吗?只要先念、紫阳同志点头,我给!”我也笑着说:“工作还未安排,哪来预算,你们给香港、澳门的钱也太少了,全年才给三千多万(港币),这点钱,就可以拿回香港吗?”说得几位负责人都笑了,赵紫阳也笑着说:“你向王炳乾开个价吧!我和先念同志都没有意见,是吗?”李先念笑着点点头。后来,经常费、特费共给了三亿多港币。第一年,没有用完,“盈余”了一亿多港元。

    第二天,我到勤政殿见胡耀邦,简要地汇报一遍。胡耀邦说:“你三个月内做到这样的汇报,我很高兴。港澳工作中央分工,先念、紫阳他们负责,以后你多向他们汇报就可以了。”接着我又去找也在勤政殿办公的胡启立,他邀我一起午餐。中南海的膳食供应,极为简单,他们个别就餐,没人一份,两菜一汤,味道相当可口。我们坐下来边吃边谈,我说:“你jiāo代三个月要做到的任务,我总算勉强jiāo差了。”胡启立笑着说:“不错!不错!你想要人,我可以推荐几个。”他问我要什么样的人,我说:最需要一个“二把手”,能够帮助“管家”;次要的,是管宣传的人才“秀才”。他告诉我:“‘二把手’中央正在为你找。”他倒想起一个做宣传工作的人,向我推荐,说着便放下碗筷,写了两个名字给我。(这两个名字递给中央组织部考虑后,结果只来了一个。)我将胡耀邦的jiāo代,向他复述一遍。两人又闲聊一会,很愉快地过了一个中午。

    这次汇报,基本上得到中央肯定,三个多月的日日夜夜,没有白费,兴奋之外,更增信心。

    16

    回香港前,我专门去见了姬鹏飞。他是国务院港澳办主任,我顶头上司。每次回北京向他汇报请示是必需的例行公事。

    姬鹏飞的办公室在中南海内。和其他几位国务院副总理一样,他的办公室共占三个房间。一间给他两个秘书,一间会客兼作小型会议厅,一间姬鹏飞办公用。三个房间都明亮宽敞,我们两人谈话,多在他的办公室。

    我向他表示,打算年底在深圳召开港澳工委扩大会议,落实对港澳党组织的整顿调整,请他或李后届时到会指示,他听后表示同意开会,问谁来参加会议,“到时再说。”我又征求他对我的汇报作指示。(汇报会上,他没有发言。)他说:“可以,先念、紫阳都讲了,就按他们的指示办。”

    回港传达后,工委扩大会的筹备活动随即开始。所谓工委扩大会,即与会的不仅是工委委员,还包括工委领导下所有党支部、党小组的党员代表,与会人员约有一、二百人。

    我认为香港回归祖国,任务光荣、艰巨,一国两制,又是一项历史xìng创举。中央港澳工作主管部门,港澳工委本身,竟无通盘部署,这种局面需要改变。

    当时港澳地区党内,新华分社内,干部工作散漫,思想问题多,多数人工作上处于半盲目状态,要他们做些什么,无明确要求。正如一个企业,要办得成功,必须明确目标,才能全力以赴取得成功。开扩大会议的目的在此。

    开会的地点有人主张在广州,我主张在深圳,我的考虑是,会议预计要开一个星期,与会者多是各单位负责人,如果期间单位有事,可以随时回去。

    离开香港开会,主要考虑是保密;即不能让外界知道港澳共产党在开会,也不能让外界知道开会内容。香港太敏感!我考虑,这么多单位负责人同时过关离开香港,能瞒得过港英政府?何况,港英政府有专门机构全天候监视新华分社和中国在港机构的电话,他们的情报部门也并非白吃皇粮,但事在人为,我们要尽力而为。

    我们又担心如果传媒获悉,向社会报导,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猜疑,为了掩护,对外采用了一个经济研究会的名称。果然成功地瞒过传媒。

    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梁湘很帮忙,让出新园宾馆作会址,会期中要他帮助,有求必应,真的尽了我对他的要求:深圳是新华分社的“后方”。

    最主要的筹备工作是会议报告,由分社代秘书长杨奇找人撰稿,内容以汇报提纲为基础。十一月开会前几天,看了初稿后发现无法使用。这不能责怪杨奇,王匡任期内,他虽然是代秘书长,但基本上“闲置”,办公室主事的是号称“二社长”的办公室主任。此人和办公室的秘书们看来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我只好用了几个白天黑夜,自己重写了报告提纲。

    会议是在十一月召开的,我发表工作报告一天,接着分组讨论。

    港澳办姬鹏飞、李后都没有来,只来了两位处长列席会议。不可能请他们在会议上作指示了。他们也声称没有带指示来。一年多以后,我方知姬鹏飞、李后故意不来。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工作报告,有几个要点:

    一、从中英公开谈判香港回归开始,到“九七”中国恢复主权十六年过渡时期,香港社会是处于大动dàng、大分化、大改组时期。争取人心是第一要务。

    二、过渡时期,中英矛盾是香港的主要矛盾。中国对英斗争策略,是通过和平谈判,既斗争又联合,通过斗争取得联合,保证香港回归,保证香港繁荣稳定。(稍后,改“联合”为“合作”,词意更确切。)

    三、依靠香港工人阶级、依靠广泛的爱国爱港统一战线,是实践一国两制方针的两翼,缺一不可。

    四、宣传爱国主义思想,一国两制方针。在意识形态上求“大同”爱国爱港、赞同香港回归;存“大异”可以批评共产主义、共产党,可以宣传资本主义,以及其他主义。

    五、拖住英资,稳住华资,团结侨资、台资,争取外资,壮大中资,维护香港经济繁荣。

    六、整顿党的队伍。在政治思想上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香港、澳门就是实行中央的一国两制方针。香港回归后,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保持港人高度自治方针。坚决客服“一左两窄”错误倾向,要走出“左派”狭窄圈子,走向社会,深入各阶层群众,团结中间分子,争取“右派”。

    小组讨论很热烈。同意、补充的意见较多。部分本地党员代表有异议。会上讲出来的,主要是:第一类,对过去工作成绩肯定不够,责备多;第二类,有些话是中央没有说过的,是否妥当,有怀疑;第三类,外界有人认为,我来香港后,新华分社成了香港第二权力中心。

    讨论结束,我做了“总结”讲话。接受第一类批评,补充了过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