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又从毕业,再到跟李梦结婚,再到后面跟随岳父学习古玩,一幕幕的闪现在我的眼前,像是过电影一样的经过,场景也越来越快,看的眼睛有些疼痛难忍。
这时突然一道亮光,我连忙捂住自己的眼睛,直到亮光消失我才将眼睛睁开,在看眼前的风景,早已不是在我认知的地方了……
我穿梭在这座树林中,走出树林落入我眼中的确是一座山,在看向身后也已然没了退路,我只好向山坡上爬去,来到山上这才明白,这个地方我之前梦见过,之前是梦到过的。
我顺着原先走过的小路走去,穿过小桥时还是看到了逆流而上的一群红鲤鱼,而我也没有停留,继续顺着这条小路走着,很快也就来到了这边的茅草屋。
里面的东西跟我上次来的一样,院子里种的一些蔬菜,桌上依然摆放这茶壶,还有几个杯子,我坐了下来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不应该说茶水,这应该说是露水,是老者在山上采集的露水。
不过这露水是在花瓣上采集出来的,一棵树只能采集出来十滴雨絮,而想要采集一杯,却要耗费一周的时间。
我拿起水杯把里面的露水喝了下去,丝滑入口的感觉,顺着我的嗓子流入倒了我的胃里,原本有些疼痛的眼睛此时也好了许多,不再像刚才那样的酸疼,整个身体也跟着舒畅了许多,身体轻盈了不少,就像是身体中的杂物被清理了出去!我拿起茶壶打算在给自己再倒一杯。
“这露水喝一杯就行了,若是多喝你的身体会受不了的。”老者打开门走了出来。
我看着走出来的老者,也将手中的茶壶放了下来,然后疑惑的问道:“为何我又来到这里了?”
老者抚摸着他的胡子,满脸笑容的看着我说道:“不是你又来到这里,而是你这次必须来这里。”
我必须来这里?这是什么意思啊?我带着满脸疑惑的样子说道:“为何是我必须来这里?”
老者坐了下来,甩了甩他的衣袖,又将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放在腿上,满是笑容的看着我说道:“怎么样?刚才回顾了一下过去,心中有什么感受或者想说的吗?”
我听了老者的话后,愣了一下,不过想到这事梦里,也就是说在梦里没有什么是完成不了的,我对老者说道:“有,但又说不出什么感觉……”
我沉默了一会儿,又对老者说道:“我觉得我们的人生都是在做好于别人离别的准备,人生就是充满了告别,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有些离别是无法再次相遇的,离别就是真正的离别了……”
老者笑着点了点头,抚摸着他的胡子说道:“空有离别恨,难有离别言,离别之时叹离别,自是冷落,何时逢,凄凄不思量,艾艾自难忘。”
我疑惑的看着老者,不解的问道:“什么意思?咱们能别说的这么高深莫测吗?你说通俗一点,说这么深奥干嘛?”
老者听到我说的话后,笑着对我说道:“人生的道路上,总是点缀着各种各样的离别。当时,我们坚信离别是为了重逢,所以,说了再见。其实,世界太大,那些当初说的永远不分离的人,一次分开,就可能后会无期,天涯两忘。再见,其实不是告别,而是一句承诺。”
“佛家言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见爱情、友情、亲情虽然能带给我们很多的温暖,却也充满痛苦的催折,尤其是生离死别时,更是让人痛苦。因此有人以为,只要将情感斩断,就再也不会痛苦了!然而如同佛所说,众生都是有情,就是因为众生有爱的缘故。”
“而且不知众生最爱的是自己的生命,其次则是和自己生命相关的人、事、物。亲情由第一代传到第二代,象为了生命的延续。爱情也是一样,因为有了男女的结合,才有后代的出现,因此这个结合也和自己生命的延续有关。
至于友情,虽然和生命的延续并没有那么直接的关系,但是人活在世界上,一定需要养分,除了饮食的养分之外,还必须从精神上获得滋养,而友情就是最好的精神滋养,所以友情和生命还是有关系的。”
“既然清爱和生命息息相关,无论是否定它,或是硬生生地把它切断,都不合乎世间的法则,也不合乎人情的道理。从佛法的立场来看,无论是亲情、爱情或友情,都是因缘所生,有因有缘才使得大家生活、聚集在一起,也才能够彼此互相合作。
但是我们要明白,因缘聚散是天经地义的,就如我们常常听人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或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可见生、死、聚、散都是正常的事。”
“既然聚散是必然的事实,那就没有什麽好痛苦的了。佛法常常教人要用平常心来看待所有一切发生的事,这样在相聚时,就不会太过兴奋,而分离时,也不会那麽忧苦。
而且,人生在世,就是要有聚有散才能成长、有生有灭才能进步,如果没有生灭变幻,我们就会老是停留在同一个现象之中。”
“生命从何而来,死后又归何处?这是人类永恒追寻的话题。佛教对生命的看法是无始无终,佛教把人定位在六道轮回、五趣流转的枢纽地位。五趣六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人在六道里轮回,就是靠着业这条线来维系生命。
业的生命线犹如念珠的线一样,一颗念珠等于一期的生命。一期一期的生命靠着业来串连,就像一条线把念珠串成,不会散失。所以佛教说生命的流转,是无始无终的生死轮回。”
“佛教认为死亡有三种,寿尽而死、福尽而死、非时横死。寿尽死,则业命终,福尽死,则衣食阙,不避不平等,则余缘枉横死。非时横死也就是遇到自然界水火灾害及恶缘**等而枉死,而自杀也当属于非时横死之一种。”
“对于生死的问题,大部分的人都是茫然的,甚至避讳不谈。连孔子都说:未知生,焉知死?如果知道生是怎么一回事,自然就知道死的真相了。”
“其实人从入母胎、出生、长大、成家、立业、衰老、生病至死亡,这就是生死的现象;可以说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走向死亡之路了。”
“佛教对生死的看法,不同于世俗。过去有一个人老年得子,欣喜万分,一禅师却在门口痛哭这个家里多了一个死人。因为事实上,生死一如,生的时候就应知道会有死的一天。生死犹如一张纸,只隔一面而已,生了就会死,死了又再生。”
“须弥虽高广,终归于消灭,大海虽渊旷,时至还枯竭,日月虽明朗,不久则西没,大地虽坚固,能负荷一切。劫尽业火燃,亦复归无常。”
“佛教说一切无常,因无常故,世界有成住坏空,自然有寒暑冷热,人类有生老病死,山河大地及一切自然现象都有变坏的一天。”
我看着眼前跟我滔滔不绝的老者,像是在听一位得道高僧在讲经,让我差点就要起身拜佛了,我疑惑的看着老者,说道:“你不是道士吗?怎么会讲解佛家的?”
老者听了我的话后,抚摸着自己的胡须仰头大笑的说道:“哈哈哈,什么道家?什么佛家?正所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也没有必要非给它按个名字,只要是好的,我们就应该听从,或者去学习,不应该因为一个是佛,一个是道,虽然不是同门同派,但只要自己想学,学习又何妨呢?”
我点了点头,老者的话确实非常有道理,就好比现实中,比如说你学习画画,但也可以同时学习音乐啊,只要你想学没人会拒绝你,不让你学习。
“您说的是,是我愚昧无知了,原本有些伤心的我,听了您的讲解,这心中也就舒坦多了,呵呵呵……”我活动了一下上身,长舒了一口气。
老者又点了点头,对我说道:“你可知,你这次伤的很重吗?”
我点了点头,我这次确实是伤的非常的重的,毕竟挨了一枪,怎能不重呢?但……他怎么知道我伤的很重呢?
我满脸疑惑的看着他,说道:“你到底是谁啊?为何对我的一举一动如此的了解呢?”
老者抚摸着他的胡须,一脸神秘的看着我摇了摇头,微笑的对我说道:“你无需知道我是谁,你只需知你这次伤的非常重,险些我跟你也就告别了你知道吗?”
告别?难道他的意思是……
我满脸紧张的问道:“您……您是说,我险些因为这次受伤死了?”
老者点了点头,对我说道:“没错,若不是你之前喝过我采集的花絮露水,你兴许早就失血过多而死!”
。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