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知道的问题。
“星宿书院还没有研究清楚,不过我希望大家往好的方面想。或许是上苍看我们砍了这么多树,猎捕了这么多鱼兽,开垦了这么多地,想让大地休养生息。华夏民族几千年历史,种地的都知道,地也是要休息的。”季阳说道。
“瑞雪兆丰年,您的意思是说,这次白灾不仅没有坏处,反而会让中原大地得到修养。”萧易暖眼睛一亮,季阳这个解释别出心裁,跟民间传言的什么天怒人怨完全不一样。
“是好是坏,关键看咱们怎么做。若是一味地抱怨天灾,挨饿等死,那肯定是灾难。可若是我们众志成城,积极筹备,只要渡过了这一次灾难。我可以肯定,阳春融雪之时,大地必然焕发出更加磅礴的生机。”季阳说道。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萧易暖道。
“可以这么说,此次天象异变是一次灾难,也是一次机遇。我希望大家在抗灾的同时,把握住机遇,千万不要浪费了上苍的好意。”季阳笑着道。
面对数千年大灾难,还能从容的谈笑风生,此等气度令萧易暖三人不禁为之倾倒,这就是他们的皇帝,比以前那些一有灾难就叫苦喊罪的皇帝高明不知多少倍。
“我看到了数千年之大灾难,不知机遇又在哪里?”萧易暖好奇道。
“到处都是机遇,这次灾难并非针对我太昊皇朝,整个天下所有国家都将面临。其他国家并没有像我们一样筹备抗灾,他们缺乏粮食,缺乏棉衣,缺乏燃料,这些东西一定能在他国卖个好价钱。”季阳说道。
“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机遇。”萧易暖道。
“是不是以为我身为帝皇,就只会讲天地大道,军国大事。非也,就算是皇帝也有用钱的时候,军国大事离不开钱,家家户户更离不开钱。所以咱们不能把钱当成洪水猛兽,但是也不能唯利是图,只要不违法,对得起良心,做生意赚钱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季阳说道。
“不违法,对得起良心,这句话我会着重说明。”萧易暖道。
“看来你的思维很敏锐,一下就抓到了要点,是个不错的文师。”季阳夸奖道。
“多谢皇上夸奖。”萧易暖抿嘴一笑。
不仅是季阳的形象,季阳的思想也让萧易暖大为改观。
从跪拜礼到对灾难的理解,再到机遇的阐述,都给萧易暖全新的思维方式。原本准备的措辞都用不上了,因为那些措辞是用来对付一个传统皇帝的。
“赚钱是商人的机遇,那么寻常百姓的机遇又在哪里呢?”萧易暖问道。
“缺粮食要种粮,从农户手里购买粮食,缺棉衣要做衣服,从农户手里购买棉花,缺燃料要挖煤烧炭,不得请工匠做这些事情。到时候农户手里的粮食棉花会涨价,燃煤燃油会涨价,许多人都能得到好处。”季阳说道。
“恩,有些道理,可是我们自己也缺。”萧易暖的胆子渐渐大起来,有点故意为难季阳的意思。
“有些事情季阳不方便说的太直白,免得人家说他堂堂大国皇帝,一门心思算计周围的小国。
萧易暖还以为季阳生气了,连忙收敛,不再纠缠这个问题。
她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关键是不了解国策,不了解太昊皇朝的发展趋势,也不了解周边国家的情况。
倘若这次真的是小冰河到来,那么一两年内周边国家不会有大事。毕竟人家也有一些储备,而且雪灾并非持续一整年,怎么也有半年可以耕作。
此时太昊皇朝已经可以自给自足,甚至支援大批粮食和棉衣给瓦剌鞑靼和兀良哈。那么再过三四年,即便在小冰河时期,季阳也有把握发展起来。
正好三四年后,周边小国一个个撑不住了,那时候再出口粮食和御寒物资,不正好可以大赚一笔么,根本不存在缺乏资源的问题。
“这场灾难可以给我们带来机遇,也可以让大地休养生息。倘若我太昊皇朝众志成城,渡过了灾难,也是一种很不错的历练。”萧易暖总结道。
“光是我蜀川和吉州两大粮仓,就可以养活太昊皇朝一半百姓,更别提各地也有充裕的粮食。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担心吃不饱饭,那些试图囤积粮食赚国难财的人,最好冷静一些。”季阳说道。
“如果有赚国难财的人,希望大家积极到各地报馆举报,我们一定会披露他们的丑恶嘴脸,让他们无地自容。”萧易暖补充一句。
“恩,我可以在这里承诺,朝廷绝对支持你们披露jiān商。”季阳说道。
“太好了,我替中原百姓多谢圣上。”萧易暖道。
“不用谢我,太昊皇朝广袤无边,仅凭朝廷很难发现所有罪恶。所以我希望天下百姓都加入到监察的队列当中,你们发现有jiān商误国,豪强不仁,或者当地官府贪污**,都可以向报社和朝廷举报。”季阳说道。
“让天下人都参与监察,这实在是......”萧易暖三人瞠目结舌,负责画画和记录的两个助手都停笔了,震惊地看着季阳。
“这没有什么好惊讶的,老百姓都有眼睛有耳朵,难道我不让他们监察,他们就看不到吗?明朝太祖朱元璋,不也广开言路,鼓励老百姓进京告御状么。”季阳说道。
“可是据我所知,明朝告御状似乎很困难,朱元璋下令沿路官员不得阻挠,为此还砍了不少官员的脑袋。”萧易暖冷静下来。
“的确,告御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毕竟我的时间有限,若是人人有难都来找我,我哪见得过来。不过今时不同往日,我朝官员在大力整顿,以及电报和火车的出现后,不仅告御状简单多了,就算不告御状,我相信朝廷的清官绝对比前朝多,可以妥善处理大多数问题。”季阳说道。
“我是追踪过朝廷各地官府的文师,深知近两年朝廷对贪污**的打击力度,也相信当朝绝对比前朝清廉的多。说道电报和火车,小女子很好奇,这两样东西到底是如何研制出来的。”萧易暖道。
“技术方面的问题,你应该去问星宿工坊的总工们,他们比我更了解。”涉及技术机密,季阳当然不会说出来。
“那么星宿工坊研制出了如此利国利民的好东西,您是如何赏赐他们的呢?”萧易暖的脑子转的很快。
“研制组赏赐了二十万两白银,两位总工杨泰和与公输饮封为男爵,各赐一枚yīn阳符。”季阳正好想激励民间工匠搞研发,于是把这丰厚的奖赏说出来。
“工匠也能封爵?”今天萧易暖已经几次惊讶了。
“为何不能,工部位列八部之中,足见其重要程度。我知道大家一直对工匠较为轻视,说是奇隐技巧,但我想说的是,人和野兽最大的区别,不至于文学和武学,还有会使用工具。”季阳说道。
“看来您对工匠的很重视,竟然将其与文武相提并论。”萧易暖道。
“我很喜欢yīn阳学说,文武便是yīn阳,而格物便是三才。太极yīn阳三才,之后还有四象五行**七星八卦九宫十方,你能说哪个更重要吗?”季阳反问。
“太极生yīn阳,yīn阳化万物。每一种学科都有它的重要xìng,无论儒法,格物,兵农,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季阳说道。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只要是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都应该重视起来,而不该去分高低贵贱。”萧易暖道。
“你很聪明。”季阳再次夸奖她。
第五百八十四章 君与民说
报纸在三天后发表,占据了很大一块版面,标题叫做“君与民说”。通篇就是季阳和萧易暖的对话,简单易懂,没读过书的百姓都能听明白。
因为采访之前,季阳并没有做太多准备,所以对话不是很完美。
比如讲机遇这一段说到了钱,就被许多自诩高雅之士所诟病。把格物放到与文武相等的地位,鼓励百姓监察官府,鼓励报馆披露jiān商豪强贪官,引起了很大争论。
季阳对百姓说的这番话,上层人士都不怎么满意。
他们认为太昊皇朝之所以那么强大,全凭他们这些豪强巨富,可是季阳却总是怀疑他们的节cāo,还叫老百姓监督他们,举报他们。
“本末倒置!”已经五十多岁的乔天富用力一拍桌子,把茶几都震得跳起来,茶水四溅。
乔天富是晋商首脑之一,在季阳没有创建南北两大商会之前,晋商应该是中原资本最雄厚的商会。
晋商的大本营在山西太原,离京城很近,京城周围都是晋商的经商范围。不过晋商虽然资本雄厚,却属于投机商人,他们主办盐业和票号,很少从事生产实业。
盐业就不用说了,稍微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明朝卖盐需要盐引,能拿到盐引的多半在官府有关系。晋商是不晒盐的,他们只凭借盐引,从盐工手里低价收高价卖出。
票号有点像今天的银行,学了九边银行和星宿银行之后,晋商票号已经是十足的银行了。晋商除了贩盐之外,也从事其他商品的贩运。
晋商多数从事长途贩运,商品流转和资本周转慢,垫支资本大,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向社会借贷。例如晋商贩运福建武夷茶,或安徽霍山茶,或湖广茶,经水陆之途运销至北京、归化城、张家口、蒙古草原、乌里雅苏台、科布多、恰克图和西北兰州、新疆伊犁、塔尔巴哈台等地,路程数千里。
因为资本用量大周转慢,需要大量货款,为了适应营销活动需要,晋商首先创办了账局,经营存放款业务,后来在账局的基础上而形成票号。
晋商的信用表面还不错,实际上绝对是一群大jiān商。
他们为了赚钱,完全不顾国家道义,即便在中原与蒙古人,后金开战的时候,依旧向他们出售粮食衣物甚至军火。因为晋商网络庞大而复杂,几乎遍及全国,所以季阳一时间拿不下他们。
“爹,我觉着皇上说的不错,咱们做生意就应该对得起良心。”乔和安是他的第五子,今年十七岁,因为年龄较小还在读书,暂时没有接触到家里的生意,为人还比较天真一些。
加上季阳当皇帝后,中原的变化可谓日异月新,乔和安受到新风向的影响,是当今皇帝的半个脑残粉。
“我不是说这个,我是说皇上叫那群泥腿子来监察我们,还要去举报我们,这不是本末倒置是什么。太昊皇朝能有今天的繁华,靠的是我们,而不是那些泥腿子。”乔天富愤怒地道。
他如此地愤怒,不止因为季阳这些话,还有之前季阳出台平价令的原因。因为平价令,使得他们错失了一个赚钱的大好良机。
“行的正坐得直,怕什么。”乔和安无所谓道。
乔天富被他噎住了,这个儿子聪明伶俐,文武双全,哪都好就是太幼稚了。在他的概念当中,哪家商会做的这么大没点黑料,这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偏偏乔和安傻乎乎的,没接触过家里的生意,也不知道想事。
他还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当初他们和乔和安这般年纪的时候,虽未接触家里的生意,却也开始关心,并旁敲侧击或打听到一些事情。
似乔和安这般,乔天富都不敢跟他说生意上的事情。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当然不是乔和安一个人的问题。关键在于乔和安的母亲韩氏。韩氏之前两个儿子都成了商人,她希望培养一个儿子读书,去考科举。
乔天富也希望家里出个举人,于是欣然同意了韩氏的计划。之后但凡生意上的事情,他们从不跟乔和安说,一门心思叫他读书练武。
乔和安是在书院和练武场长大的,接触的也多是书生武者。就算不读书不练武,他也很少参与家庭会议,有时间就跟同窗跑出去游山玩水,或者骑马狩猎。
因为季阳没有当皇帝的时候,商人的地位很低,所以乔和安羞与同学说家里的事情,下意识抵制经商。也正是这种自卑心理,家人不想他接触生意,他自己也不愿意接触生意,最终造就了这样一个乔和安。
“爹,您该不会做了什么对不起良心的事情。”乔和安虽然不清楚家里的生意,但是有点脑子,听出了父亲话语中的破绽。
“我能做什么事,你不懂,去书房看书。”乔天富不耐烦道。
“是,我不懂。”乔和安岂会真的那么傻,他不愿跟父亲辩驳,也不想参与进去,于是掉头就走。
乔和安并没有回书房,而是走出家门到外面散心。
走在街道上,他看见不少人在讨论最新一期报纸的君与民说。跟父亲的愤怒不一样,街道上这些老百姓,大多都对皇帝的言论十分赞同,有的甚至被感动了。
那句我不习惯太昊皇朝的百姓习惯卑躬屈膝,深得民心。瑞雪兆丰年的解释,让百姓对即将到来的灾难的忧患减轻了许多。
大部分老百姓都种过田,知道季阳说的没错,土地也需要修养。本来对抗灾有抵触心理的人,主要是怕得罪老天爷,现在一看老天爷只是想让土地休息,并非诚心惩罚,那也没必要怕了。
而季阳所说的机遇,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尤其是商人。许多商人对季阳出台平价令很不满意,看到季阳的提示后很快反应过来:不能在中原捞钱,咱们可以去国外捞钱。于是商人们再次行动起来,无非是屯粮,并派人去周边国家打探消息。一旦周边国家发生了粮食衣物以及燃料短缺,就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
季阳支持老百姓举报无良地主,不仁豪强**商贪官,也得到了百姓的支持。百姓并非不通情理,官府要管这么大的中原的确很难,若是天下人都来监督不平,自然更好一些。
虽然不是每个百姓都有这心思,但是遇到了,肯定要说出来。还有一些侠义心肠,精力旺盛的,搞不好会专门去做这些事情。
“原来皇上这么年轻,俊朗不凡,而且只有四个妃子。”几个年轻女子聚在一起,拿着报纸讨论皇帝的相貌和私事。
乔和安竖起耳朵听了一下,不禁偷笑,这些女人姿色寻常,连他都瞧不上,竟然还妄想嫁入皇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