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样的外形呢?
答案有很多,都源于对系统的整体xìng研究。对我们来说,了解整体是一项新的技能,但也需要借助老的量具来实现(即使我们明知道它们不能提供任何需要的信息)。看图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技能,至少我们都是能够识别图像的生物,从婴儿时代起,我们就有了这项本领。但是多年和数据打jiāo道的经验使我们沉迷于细枝末节中,从而荒疏了识别图像的能力,现在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我们都应该摆脱画满图表的书籍和屏幕,加入到这个由各种图形组成的世界中来。
第一步我们应了解寻找的目标。图形的定义非常简洁,即反复发生的任何一种行为。这个定义看似粗浅,但却突出了我们一直要看到的东西。所以,我们首先要相互鼓励,寻找重现的行为和主题,并从研究孤立的因素中摆脱出来。尽量提一些简单问题,这样图形就很容易被识别出来。如,我们以前看到过这种图形吗?它与见过的图形有什么相似之处?要看清图形,首先不要去想问题,而应从远处去审视一下它,因为近距离往往很难识别图形,只有站在一定距离之外,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它。另外,我们还应善于思考,有耐心。之所以要强调耐心,不仅是因为图形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形成,还因为我们想看到一个不同以往的世界,这需要克服多年来的盲目心理。
巴恩斯雷的“混沌游戏”的启示
分形是非常复杂的研究对象,它们的结构就像人脑的沟回,或是肺部的纹理一样复杂,它们增强了我们处理信息和资源的能力。但创建分形的过程又与人类创造复杂的过程很不一致。因为分形的复杂源于简单。混沌学家米歇尔·巴恩斯雷很想知道:是否可以推导出有关自然物体外形的简单方程,用以重建自然物理。他称之为“混沌游戏”:在游戏的开始,要确定分形物体的基本信息(他首先从厥类植物开始研究)。结果得出的方程非常简单,涵盖了全部必要信息。接着他对所有方程进行设置,使它们能够不断进行迭代,这样,方程就可以根据各自的迭代过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工作。用这种方法,他在计算机上成功地复制了一个完整的植物园。
巴恩斯雷关于分形和混沌的游戏很有启发xìng。他通过实验告诉我们,确定xìng在宇宙中仍然存在,起码它产生的形状是可以预测的,是由初始设定的公式决定的。
但不可测论仍占主导因素,因而他无法预测公式下一步将产生怎样的结果,或者说无法知晓屏幕上会出现怎样的图像。似乎只通过几个简单的法则和公式,再结合个体的自由发展和运动,自然就创造出了我们看到的各种复杂的形状。
许多学科都引入分形来验证自然和人造系统中出现的自相似现象。例如,商业预测师和股票分析师已经开始观察股票市场中的分形现象;生理学家们也描述了大脑和肺组织怎样通过分形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建筑师们也将漂亮的建筑和城市归结成是分形的结果;因此,我们说,分形已经进入了许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它们教会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自然世界,同时也告诉我们,美丽是混沌和秩序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有组织都是分形的结果
我相信分形原理也可以直接应用到组织中。从本质上说,所有组织都是分形的结果。我想不起有哪个组织没有明显的自相似。我常常被组织中人们(无论是底层工人还是高级职员)所流露的惊人的自相似行为所打动。我发现人们总喜欢保密或是公开,诽谤或者关心。许多人称这些重复的行为模式为组织文化。其实它是一种分形,我们大家都经历过。比如说,顾客可以从员工对待自己的态度上看出老板对他们的态度;而作为顾问,我可以通过留心客户与我接触的过程来为客户做一个准确定位。
在一个复杂的网络中,当简单的公式不断地进行迭代,就会出现分形序。分形的形状只受到简单公式的限制,而与其他任何条件无关。只要组织能够很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就一定会充分利用分形的创造力。在这样的组织中,员工在哪个部门,正在与谁谈话,这个人拥有什么样的职位都不重要。通过观察低级员工或高级执行官的行为,你就可以对组织的价值所在及运作方式一目了然。甚至从一次很随意的谈话中,你都可以了解到组织的价值所在,随后,你就会觉得这些价值是真实而富有生命力的。同时,即使是在真正的分形模式中,这些关键xìng的约束并没有限制个体的自由和差异。自相似不是通过遵守某一套标准和规则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每个人都约定的少数几个简单的原则来实现的,它并不排斥个体的自由。
行为的原动力
在上述组织和所有自然系统中,形成行为的原动力是几个简单期望的组合,即目的、意图及对个人意愿的尊重。好的组织者真正领会到,只有实践诺言才是惟一出路,因为他们的行为反映了他们的意想,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深深的责任感。
这正如在混沌游戏中,组织原则涵盖了有关组织未来的充足信息,如,它渴望的成就及行为方式。当每个人都对这些原则自由地发表意见、解释、学习和谈论这些原则,然后经过无数次的迭代,就出现了一种合理的行为模式。这样不管个人的位置和部门有何不同,他们都会认可这些原则。
生命的本质属xìng是组成各种模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迎接组织的改变。寻找和确定各种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我们可以共同决定是否同意某些行为。如果同意了,就要列举出为遵守这些行为所应达成的一致观念。然后共同研究这个观念的意义所在。这项工作需要意识、耐心和包容。同时,我们不要在观念公布后马上就开始实践新的行为,应该逐渐与新的观念协调。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对怎样去做有明确的认识,同时,我们需要比平时思考得更多。再者,一旦有人落入旧的行为模式中,我们还应彼此提醒。也许我们都会倒退回去。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但这种情况一经发生,我们就要包容、提醒他人。
渐渐地,我们就学会了与新观念相处,于是,新的行为模式也就形成了。最终,我们就变成了自己要塑造的人。
我们要当领导而非老板
上述观念简单明了地道出了领导艺术的诀窍和简单原则的效力。个人可以通过设定目标、产生实际的信念、牢记组织信仰等几个自参考想法来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而领导者的任务就是:首先把这些原则具体化,然后帮助组织去履行它们。领导者的作用不容忽视。如果领导者言行不一,将会造成很恶劣的影响。芭芭拉·雷·托夫勒——lún理学顾问,报告说:“如果领导失信于员工,员丁就会失信于组织和顾客”。她总结说:“高级执行官们必须言出必行,履行诺言”(引自麦克lún纳汗,1999)。
领导者有责任帮助组织进行自我审视,多思考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奠塔·迈耶森——一位离职的CEO,说:“领导者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确保组织有自知之明(引自《我所了解的领导艺术都是错误的》,1996)。领导的作用并不是要员工明确该做什么,以及何时去做,而是要保证他们明了组织的含义。一旦做到这点,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就会自觉地努力工作,即使是在混乱的环境中,所有员工也会达成一致,再大的动dàng也奈何不了组织。当混乱找上门来,在我们周围制造恐慌的时候,很难相信单靠几个简单的原则就能解决问题。只要一遇到混乱,我们的经验就告诉我们一定要立刻采取行动,阻止事态进一步的扩大。我们最常用的一个评论就是:”你失控了“。但如果我们相信世界的自组织能力,就会看到只要清醒地意识到组织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就会感受到组织特有的自我平衡能力发挥了多么大的作用。所以说,一旦事情陷人混乱,我们首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即使整个世界都疯了,我们也能把握住局势。
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我们需要的是领导,而不是老板。领导会带领我们冲破黑暗,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同时,领导还明白我们更愿意接受自己曾参与发言的决策的控制,而不是那些强制xìng的方针、政策的控制。在过去的几年里,大量研究表明,有强烈价值观的公司拥有更强的耐力和弹xìng(科林斯和波拉斯,1993)。但现在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与混沌联系在一起,看起来,混沌过程是用简单的公式产生了复杂的结果。
根据混沌理论,如果没有长时间地观察某个系统,就无法说出该系统的走向。
虽然秩序出现了,但它不会马上物化成形。组织也是如此,这对我们这个高速运转的世界来说无疑是个挑战。经历了很长时间后,我们才发现有序组织的背后的确隐含着一个运行良好的结构。许多这样的组织都在向我们招手。仍是,如果我们没有亲身体验过,就很难相信。世界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太多的有序化过程,希望我们能理解系统是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才形成秩序,而并非是因为强加的束缚才形成秩序。
生活的最大动力是寻找“意义”
混沌理论的一个难点是,没人清楚秩序来源于何处。科学家们也无法指出最初的方程是怎样产生的秩序。但自从我被奇异吸引子深深地吸引住以后,就一直在想这样的难题是否也存在于组织中。到底是什么力量牵引着我们的行为,使它总保持着一定的度?现住我有点明白了,是价值观产生了这样的凝聚力。但到目前为止,组织以及个人生活中产生的最强有力的凝聚力就是“意义”。正如威克塔·弗兰克所说:“生活的最大动力既不是获得快乐,也不是避免痛苦,而是寻找‘意义’……”(1959,115页)。
无论在哪种类型的组织中,精疲力竭、愤世嫉俗的人都不在少数。我发现一旦领导者们让员工明白了工作的意义,他们就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活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其实领导者们只需问几个简单的问题,如:“你为什么要来这里工作,你有什么打算?”这些问题总能引起强烈的反响,因为很少有人工作是为了追求默默无闻。大多数人在组织中工作都是为了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要有所贡献。正如哲学家兼管理学者查尔斯·汉迪所说:“每个人都需要怀有个信念:”我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我想让这个世界有所不同‘“(引自赫塞尔本和科汉,1999,130页)。如果我们被要求树立这样一种信念,如果我们听到同事们在谈论自己的抱负,就会感受到一种新的巨大的工作热情在涌动。”意义“的呼唤非常重要,我们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聆听推动我们的深层次的呼唤。
人类特有的一种本能是总想知道“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和寻找事物的意义。
当我们有能力积累经验,深化自己的解释时,我们甚至要忍受最可怕的事情。但在最可怕的事情还没有出现之前,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它们。由于组织还要面临很多挑战,如果我们一昧高高在上或仅靠个人兴趣驱使,就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很大伤害。
我们有必要从宏观上分析自己遭受错位和损失的原因。我们应该从“意义”这个深度来谈论事情。
我们也应该承认生活中的yīn暗面——痛苦和不幸。如果只是肤浅地看待这些遭遇,我们就很难有所弥补或是杜绝它再次发生,而只是简单地把它接受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领导者们给我们机会击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并鼓励我们去探索深层次的含义的话,我们就一定会找出答案来。那些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的是我们崇敬的领导,对他们,我们会回报以热爱,以礼还礼。只有“意义”能激发我们混沌中的盖亚能量,我们可以航行过混沌的海洋,到达理想的彼岸。有了“意义”作为吸引子,我们才能重新塑造自己,并贯彻一直珍视的东西。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生活证明人类对意义的渴望。当我们逐渐地成熟,寻找生活的深层含义成为了生命的主要内容,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我为什么要生活?我能把某个临时事件看成是伟大计划的开端吗?机会是偶然的吗?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或组织的生活意义。我们自信目的已经塑造了生活,即使现在还看不到它。无论我们是否相信“意义”的作用,都不得不承认它才是我们最终要找寻的东西。没有什么事有如此的吸引力,也没有什么事能控制一生的活动。我们就像古代的盖亚,勇敢地接纳着空白,在我们的内心,很清楚混沌是有序的母亲。
第八章 改变——活力的源泉
如果我们要改变个体或局部的行为,就必须站在系统的高度来考虑,也就是说,必须结合整个系统的运动来了解个体的行为,同时还必须留意个体的行为以了解整体。
我们对改变充满恐惧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许多变化都源于自然或人为。分散xìng的因素正在积聚力量,就如同盘旋在海洋上方的气团或是决策大厅中正在酝酿的决定。日常新闻中记载了很多重大的变故,我们对此深感无能为力。但一天晚上当我从广播中收听了一个采访过程后,我的这种想法就彻底地改变了。当时采访的是一位专门从事海滩和海岸线研究的地理学家。采访的内容是针对当时美国东部外堤正在经历的一场飓风。这个地理学家已经研究外堤很多年了,非常愿意讲述它的独特的地理特征。他期待着在风暴减小后,走出小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