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以来,已是快接近四百年的分裂时光。这四百年的主题,用这两个词概括最为精准:仇恨和分裂。

    可现在,各族的仇恨已消亡在融合的大流之中,五胡和华族已融为一体;分裂结束,天南地北皆为大隋子民: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疆域之广,亘古未有!

    此时的中华帝国,财富堆积如山,文化昌盛繁荣、社会安定和谐,兵强马壮,又回到了登峰造极的黄金顶峰期。

    此时极目眺望,找不到比我们更高的山峰,一切皆在我们的脚下!我们如此骄傲地宣称:我们,是这世上最为强大的,

    尽管日后战争还要继续,混乱必然发生,可这一刻我们走出来了,走出了这片血与火jiāo织的沼泽地。而罗马帝国在蛮族的冲击之后,四分五裂,无路可去。黑暗、分裂、野蛮,笼罩他们;光明、统一、文明,属于我们。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走出来了?而罗马帝国却一去不返。地理形态不同,民族组织不同。

    在东亚这个地理圈里,我们的文明始终是最高级的,如同太阳在太阳系的位置。蛮族在征服我们之后,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蛮横一时,然后等待自我消亡;要么目光长远,走上我们的路,寻求长治久安。别无其他的选择。

    元宏为何宁愿杀子,也要选择汉化?因为他明白,胡族王朝“其勃也忽焉,其亡也忽焉”,前面一个帝王无论如何能干,只能保证他在世时的强大稳定;百年之后,能依靠的只能是文明制度。成熟的文明制度永远比个人的意志、权力长久有效。意志只保一时,制度能保一世。汉化是他唯一的明智选择。

    而罗马四周,高级文明形态多样,征服者可以有多种选择。

    秦汉之后,华夏帝国不仅是政治上、种族上的统一,更是文明上、文化上的统一。尽管四分五裂,但血脉相连,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无论分裂多久, 我们都还是周公的后人、孔子的后人,真正的一家人。不论南北两分,还是三国鼎立,一旦一家力量足以强大,统一是必然之事。

    而罗马帝国呢?仅仅是靠征服下的和谐一统而已。人分三六九等,离心离德。除了罗马公民,他人不能分享罗马的荣耀,只有在缴税和履行义务时,国家才会惦记起你。一旦中央控制力失去,所以便立即崩溃,再无聚合的可能。欧洲也彻底和大一统告别。

    塞外野蛮精悍的精血,注入汉文化颓废的躯壳中,让我们在经历了血与火的融合后,终于腾空而出。我们用华族的韧xìng和博大,征服了蛮族,也战胜了自己。

    可统一好吗?当然好,至少那时候是好的。唯有统一, 我们才能富强,由此才遥遥领先了西方。

    我们秦汉王朝时,西方是罗马时代;那是东西并驾齐驱的时代。

    我们五胡乱华,南北分治,华族柔弱不堪;他们是日尔曼肆虐,蛮族猖狂,帝国东西两分。那是东西一同消沉破落的时代。

    我们三国归隋,唐宋传承,攀登巅峰时;他们是小国林立,各自为战,宗教称雄。那是我们一马当先的年代。

    那时,我们尽可以高昂着头,鄙视那群野蛮的欧洲人。希腊的文明、罗马的荣光,被一扫而空,西方充斥着日尔曼民族的粗俗和鄙陋。野蛮人只能以仰视和艳羡的眼光望东方。

    可我们走入元明清的大一统,继续走在原路上,而他们却已扬起起航的风帆。大一统让我们富强,也注定了原地踏步的命运。这结果竟如同那哲人的遗言:“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别问为何我们走不进现代。因为不止我们,其他文明也同样如此。应该问的是:为什么唯有西方走进去了呢?

    西方,也仅仅只有西方。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330

    代后记

    这世上有哪种文明,既历史悠久,又从未断裂?

    古巴比lún?不是,它早已灭绝!古埃及、古印度?也不是,土地虽还是那片土地,可早已物是人非了。在这地球上,只有一个答案:华夏文明。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值得幸福的。因为,你去读几千年前的文章,会毫无隔阂;要是孔丘还活着,你也可以和他随意jiāo谈,除了他的鲁国口音会给你带来点障碍。

    难道是华夏民族的运气特别好,从未遭受过大的劫难?并非如此。

    中华文明也有过数次灭顶之灾,比如宋亡于元,明毁于清时,士大夫们都曾发出过“亡天下”的悲切之声,可后来都凤凰涅磐式地重生了。这两次亡于异族的劫难和五胡乱华引起的灾难相比,却只能算小巫见大巫了。

    我们文明的第一次灭顶之灾,便起源于西晋时的五胡乱华。我们的文明遭受了外来野蛮民族的侵袭,到了命悬一线的地步。这一次民族融合、文明重铸的时间之漫长,融合之艰难,争斗之血腥,都让后世难以企及。这段历史也是我们俗称的两晋南北朝时代。

    西晋王朝八王之乱时,匈奴、羯族、氐族、羌族、鲜卑族如潮水般涌进中原,整个黄河流域成了异族征服、屠杀华族的修罗场。而代表华族的东晋王朝则躲在江南瑟瑟发抖。这一闹,便是上百年,这便是连奴隶也做不稳的年代。

    要结束各族混战的局面,要依托强有力的力量。历史选择了以暴制暴,北魏的道武帝拓跋和太武帝拓跋焘爷孙俩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南北朝由此拉开序幕。

    要摆脱野蛮状态,则需要蛮族内部有人挺身而出,促进各族融合。结果英明君主孝文帝元宏横空出世,主动全面推行汉化,北方又回到了华夏文明的时代。

    不过,在六镇之乱后,胡化的潮流再次逆涨,北魏王朝东西两分,迎来了南北朝的三国鼎立时期。最终北周在皇帝宇文邕的带领下于公元577年攻灭北齐,但随即北周的政权被外戚杨坚所窃取,隋朝于公元589年渡过长江,轻而易举消灭陈朝,完成三国统一大业。

    在接受了这近三百年血与火的洗礼后,我们的民族终于走出了这漫漫长夜,直至创造了隋唐两宋的巅峰时代。

    历史的烟尘虽已遥远,可读史观世,我们近世的百年沧桑与这三百年又是何其相似:近世是我们在西方船坚pào利下的痛苦转型,那时是先祖在蛮族兵戈铁马下血与火的融合,我们民族的苦痛与那时如出一辙,而我们的入侵者也是如狼似虎,对黎明来临的等待同样漫长得让人绝望。

    唐刚先生说从1840年开始后的这两百年是中国的历史三峡,是我们的文明艰难转型的风口浪尖时期。而华夏文明两晋南北朝的三峡之旅更是险象环生,比近世更让人绝望,从商周时代一直传承下来的中华文明随时有触礁沉没的危险。可我们今天还在历史的三峡中摸索,而我们的先祖却已穿越了这三百年的滔天巨浪。只有懂得那段历史,以此为鉴,我们才能避开眼前的层层漩涡,穿越迷雾。

    更值得关注的,两晋南北朝并不只是中华文明的劫难时期,同时也是世界其他各大农耕文明的三峡时期。在那数百年里,北半球气候变冷,游牧民族纷纷南迁,自东向西向农耕文化发起冲击。在蛮族人的冲击下,各大农耕文明王朝都遍体鳞伤,整个农耕文明都受到了重创。

    与汉人王朝一样,腐朽不堪的西罗马帝国也受到了严重冲击,最终倒在了蛮族的铁蹄下。罗马帝国以完全崩溃的形态结束了它的光荣岁月,欧洲重回到了日耳曼人统治下的丛林时代。罗马大帝国铸就的辉煌一去不返,欧洲文明日后只能以仰视的目光瞻仰其他的文明世界。

    也就从此刻起,我们一直领先了西方近一千年因为我们重迎来了隋唐两宋帝国的辉煌,而西方却走入了漫长的中世纪。与西方相比,他们有他们的罗马帝国,我们有我们的秦汉王朝,两者旗鼓相当。而到了16世纪以后,他们走出了中世纪,我们还是一成不变的帝国形态,从此我们便止步不前。如今我们的确落后了。但如果我们知道我们的文明曾领先了西方上千年,我们还会为这几百年的落后如此妄自菲薄,认为我们的文明一无是处吗?

    所以,了解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在今日显得如此尤为重要。因为在一样的艰难险阻前,我们穿越了迷雾,领先了西方近千年。唯有了解这段历史,我们才会真切感悟中华文明的韧xìng有多强,包容有多广。这才是我们建立民族自信心的最好来源,复兴中华大业才不会成为一句空文。

    也正是在这三百年的乱世中,我们的民族锻炼出了极强的韧xìng,如同孙猴子在太上老君的香炉里锤炼出了不坏之身一般。从那以后,我们虽然经历了宋的灭亡、明的陷落,可我们文明复兴大业的自信却始终存在,从不绝望,在马下酝酿新的征服。

    唯有了解这段历史,才能以古鉴今,穿越历史迷雾,走出三峡的漩涡。唯有了解这段历史,才能建立民族自信,挺起民族脊梁,才能更深切地明白是府兵制、均田制这些华夷jiāo融的制度让我们走出了历史的沼泽,而如今对科学、民主、市场这些西方的舶来品更要大胆拿来。

    让《狼图腾》宣扬的“狼血论”滚蛋去吧!若真是如此,为何面对同样的一群狼,别的民族被撕得粉碎,而我们的民族却能浴火重生?

    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是它折服、教化了那些马背民族,迅速将他们同化,让他们也成为了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一员。

    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是它让所有的中华儿女紧紧团聚在一块,能化干戈为玉帛,依然亲如一家。

    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是它让中华子女能坚挺脊梁,傲然面对一切强敌;是它让中华子女能痛定思痛,励精图治,终于君临天下,让万国来朝。

    来吧,征服我们吧,可我们终会让你们拜服在我们的脚下。

    一国之民有如此沉痛之历史,一国之民有如此雄厚文明之积淀,一国之民有如此百折不挠之精神,这个民族的伟大复兴还会遥远吗?

    看哪,我们中华的赫赫伟业在世界的东方正喷薄yù出,而我们的民族就是传说中那只浴火重出的凤凰!

    (此书写了两年之久。儿子小树也在此期间出生。将此书作为礼物奉献给他吧,当然这得他愿意笑纳。感谢妻儿的陪伴和付出。

    ☆→←☆

    ┊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biqugedu.com--- 【霎紫明嫣】整理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

    -------------------------------------------------------

    访问小说分享者(似水若曦)的书库,阅读更多TA分享的书籍!

    地址:http://www.biqugedu.com/u?id=20416

    也可以百度搜索或者访问www.biqugedu.com

    -------------------------------------------------------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