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我错了。谢谢指正。

    作者:呼延银河 回复日期:2009-03-08 16:54:07

    听赵王的口气,难不成他高纬真要自己填鸿沟?敢问赵王,宇文邕在征讨北齐之前,是不是跟突厥有过来往?吐谷浑那边怎样了?这南北朝时代,可是纷繁复杂哦……

    =====

    突厥把周齐当两儿子,反正哪个儿子给的钱物多,就亲哪一个。

    陈朝很傻很天真,被北周一直利用。也不想想北齐被灭了,自己还能活下来吗?

    作者:花儿静静的开过 回复日期:2009-03-06 11:12:14

    忘了在哪里看到的,冯小怜因为化妆耽误一天攻城后,第二天齐军本来也有机会攻破平阳城的,可是天降大雪,冯小怜嫌冷,又错过一天......

    ========

    这小说编得挺靠谱的。

    作者:yuxie1 回复日期:2009-03-09 15:06:13

    赵王:《后三国风云》上 我从新华书店已买了,一个周末看完了,爽,对这段纷繁又精彩的历史有了个认识,请问下部何时推出?因本人不习惯网上阅读。

    还有:郝连勃勃大王著作也无数,本想购其《华丽血时代》,网上一查,说他的人不少,很多人说他,好像品质不好,逼走明月,为何呀?明月的书我看过,也是不错呀,是英雄,应相惜,为何相煎呢?

    =======

    下册早着呢,我还没写完呢。到时帖子里会通知的,烦劳您这位衣食父母留意了。

    大王的书很好,有血有ròu,脉络清晰,非常全面。他是我很敬重的朋友。明月的书也不错,不过人我不熟。两人都各有自己的读者群体,你按自己的口味选择吧。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313                                                                                          已报周师入晋阳东西合璧

    面对众人的坚持,宇文邕再次展示了一人独断的气魄。他说了一句狠到家的话,容不得任何人拒绝:卿等若疑,朕将独往。

    天子一人追击,作臣子的衣锦还乡?怎么可能呢?众将士再不情愿,也只得强打起精神跟随宇文邕北上。自从东西两魏对峙以来,这是第一次准备直捣对方巢穴的战争。

    宇文泰和高欢争霸,不顾战况如何惨烈,基本都在边境了事,从未深入腹地追击。主要缘由在于,两国军事实力大致相当,即便一方伤亡惨重,另一方也是心存顾虑,不敢冒险深入腹地,生怕弄巧成拙。

    可宇文邕第一次迈出了这勇敢的一步。此回,他的目标不再是简单地消耗对方的生力军,而是围城、灭国、统一。正因为如此,他才会遭受巨大的阻力,这是他人所不敢想,所不敢干的。

    由于周军的休整和犹豫,又给了高纬路上闲逛的时间。要知道,高纬这回是逃命,后头可是有北周的追兵。可是,这家伙要将行为艺术进行到底。就算逃命,他也要逃得优雅一些,逃得有自己的特点。

    跑到洪洞,(这地名熟悉吧,《苏三起解》里头有的)冯小怜一看自己这一路颠得花枝乱颤,装束乱了不少,她立马不走了得打扮得漂亮一些才肯。她拿起镜子又开始化妆了,施粉、画眉、描红,一步也不少,照着镜子臭美得不行。

    后头突然传来喧闹声:周军杀过来了。

    这回,高纬扛不住了,只得携带冯小怜继续狂奔。等跑到觉得大致安全的地方,两人又开始耍花样了。因为路上,竟然碰到了从晋阳赶回的官员。这官员,是高纬派去专门取皇后服饰的。在围攻平阳时,高纬觉得冯小怜此趟劳军,居功甚伟,应该加封为左皇后。

    结果,这衣服取来了,没想到自己兵败如山了。高纬也不管这些了,败是败了,皇后还是要封的。结果,两人在路上又大张旗鼓地闹了一回。

    到了晋阳,高纬还是觉得心惊胆战。怎么办?跑哪儿去?国内是横竖不安全,还是移民吧。

    突厥强大,是个好选择,连个政治避难的理由都不用找;陈国,和自己过去有仇,不过,这回去投奔,总不会见死不救吧?可是,去陈国的路太遥远了。还是就近选择突厥吧。高纬心里盘算好了。

    此时晋阳、洛阳、邺城都还有精兵。齐国虽遭重创,但还没到崩盘、亡国的地步。齐国有多少人?两千万。兵源上完全没有问题,数目上远胜过周国的九百万。

    只要高纬稍能稳住阵脚,先死守晋阳,然后下令洛州刺史独孤永业从黄河南岸出击潼关,威胁关中,撼动长安。而宇文邕虽在战前已派于翼率偏师,前去防范洛阳一带的齐兵。可要是河阳一带的齐兵倾城而来,于翼的部队明显抵抗不了多久。因为,独孤永业的兵士经历多次大战,战斗经验丰富,人数又有三万之多。

    一旦,关中根本之地动摇,宇文邕必然要回师救援。到时,理想的结果是双方都撤军,握手言和。糟糕的是,宇文邕有可能陷入首尾难顾的地步:他继续围攻晋阳,短时间内胜算不大,又担心老巢安危;迅速撤军回援关中,又于心不甘,还得担忧后头北齐的追击。

    而独孤永业的确主动要求出兵关中。可是,当他的奏折呈给高纬时,结果石沉大海,毫无回音。

    唯一反扑的机会浪费过去了。独孤永业知道有这样混账的朝廷在, 大势已去,从此三心二意,不再死守臣节。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314                                                                                            已报周师入晋阳东西合璧

    而此时躲在晋阳的高纬正向大臣询问免祸之计。底下的大臣们全是义愤填膺,一致高喊:安慰民心,背城死战!

    危难之际,大臣们是够忠心的,真够感人的。可这明显不是高纬要的答案。一看大家要玩真的,铁了心地要与晋阳城共存亡,高纬害怕了。他生怕再纠缠下去,自己也难以脱身了,连忙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抖搂出来。

    在这种群情激昂的爱国场合说出自己要跑路的真心话,丢脸是有点丢脸,不过丢脸总比丢命好些。

    高纬表态了:好,好,各位要死战可以,那我把晋阳jiāo给你们这里所有的防务由安王高延宗兄弟主持。不过,这守城的游戏太冒险了,我可不陪你们玩。兄弟几个撑着,我先跑到北朔州避避风头。如果晋阳也守不住了,那我直接去突厥了。

    周军尚在路上,高纬已是贪生怕死地要命,弃国家社稷不顾。对皇帝的这荒唐言论,底下的臣子虽已是见怪不怪,不过这回还是竭力反对。一看阻力太大,高纬也只得表面上暂时放弃。他依然在暗中策划着自己的“胜利大逃亡”:你们不答应,我可以偷偷摸摸地走。

    周军越来越近。

    高纬更为惶恐,再次召见高延宗,向他表态:兄弟要去北朔州避难,这里就jiāo给兄长。

    这回他学聪明了,不再大张旗鼓地宣称,自家兄弟私下聊聊就够了。

    高延宗虽然明白高纬是个累赘,很愿意独当一面。可他清楚,晋阳要是没有高纬,更容易崩盘。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个累赘走!他泪下如雨,拼命劝诫;而高纬早已下定决心,不为所动。他一边让高延宗继续招募人马,保卫晋阳;一边又秘密把自己的儿子、老娘送往北朔州避难。

    由于齐军留下阻击宇文邕的防守部队如同虚设,北周军席卷而来,一路几乎毫无阻碍。北齐守城的主将或望风而逃,或举城投降,果然是兵败如山。

    周军的迅猛攻势让高纬更加坐卧不安,他觉得片刻也不能在晋阳停留了。周军只有百里之遥了,这回,高纬再次准备逃走。可是,又被手下将士阻挠,没有走成。

    第二日,周军兵临晋阳城下,高纬再也忍不住这煎熬了。

    他又将高延宗召到跟前,加封他为相国、并州刺史,让他总管山西所有兵马。他很大方地表示:并州(今山西一带)兄自取之,儿今日去矣。

    这里一切都打包给你了,我要走了。

    虽知道高纬铁了心要走,高延宗还要努力一回:陛下,你为社稷着想,要坚守晋阳;我为陛下出力死战,必能破敌。而这时高纬尚未表态,而穆提婆在一边嚷嚷:至尊大计已定,王爷不该阻挠了。

    何谓小人,就是关键时刻能替主子说出羞于出口的话。

    由于周军前锋部队已至,晋阳城内戒严,四门闭合,而总领守城任务的人是高延宗。没有他的命令,谁也不能开门。当然,这也包括高纬。高延宗正是有这种考虑,也不再劝诫。

    城门紧闭,城外又有周军集合,高纬总不能chā翅飞走吧?!高纬不是飞禽,没有翅膀,可这位两条腿的走兽已经铁了心要逃离这牢笼之地:只要有一线希望,也要赶紧溜走。

    半夜里,高延宗听到了最糟糕的消息:皇帝从五龙门逃走了。

    史书上记载:齐主乃夜斩五龙门而出。从这里的“斩”字可以看出,为了出逃,高纬除了动用自己的yín威外,还稍动用了武力。做皇帝也够可怜的,从自己的老巢出门,还得半夜三更偷逃,还得动用武力,果然狼狈。

    可经此一折腾,高纬手下之人对逃亡突厥的信心开始动摇了。当年,元修从洛阳被高欢逼逃关中,路上也是颠沛流离,连吃的都要到村民处乞讨。可见逃亡也是个技术活。由于长路漫漫,供应难以为继,加上前途渺茫(到突厥就是完全寄人篱下,近于奴仆了),大家也不愿跟随了。

    没走几步,随从已经散得差不多了大难到头各自飞吧。奔逃失败,高纬在手下的劝诫下,无奈地转了道,狼狈返回邺城晋阳城已被铁通般围合了。当初浩浩dàngdàng救援平阳是十万大军,可今日灰头土脸返回邺城,竟然只有十余骑,很可怕的缩水,和中国股民的遭遇差不多。

    半夜逃散的人中有穆提婆,他看高纬大势已去,便立即投奔了宇文邕,被加封为柱国。他蛊惑高纬逃窜估计也是为了给自己创造降周的条件。穆提婆投敌对北齐影响很大连皇上从小玩到大的发小,最为信赖的宠臣,都投奔了北周,那么他人还有什么顾虑?加之宇文邕的橄榄枝四处投递,北齐将官投降者趋之若鹜,众叛亲离的时刻已经到来,分崩离析的局面已难以避免。

    而陷入周军围困的晋阳城,还在准备着最后一战。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315                                                                                            已报周师入晋阳东西合璧

    虽然高纬逃跑,可城内的士气并不低落,因为他们找到了新的天子高延宗。由于群龙无首,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策划下,城内将士一致逼迫高延宗接替高纬成为天子。要是高延宗不当这天子,大伙都不愿为其卖命高纬已让所有人绝望了,我们需要新的激励。

    高延宗在半推半就中当了皇帝。这皇帝是临危受命,很不好的差使。高延宗必须要做这三件事:第一件是激励人心,第二件是激励人心,第三件是激励人心。唯有如此,才能让军士去舍命相拼,才有可能背城一战。

    他下令,把那批围绕在高纬身边的小人全抄了家,一共十几家。此举一来惩治小人,利于提升士气;二来,不是军费紧张嘛,这十几家平时搜刮的都是民脂民膏,富得流油,不抄他们抄谁?

    他下令,掏出晋阳宫的府藏,将钱财分发给将士们。重赏之下才有勇夫嘛!高延宗明白这道理:如果一旦城陷,这财富还不是全为周军所守?只要江山在,还怕千金不复来?

    他下令,将高纬后宫的美女移出深宫。倒不是放回民间,而是全部转到了军营。万一破城,她们还不是被周朝的士兵糟蹋,还是早点嫁给本国的将士为好,好歹也是为国捐“躯”。

    发钱,发粮,发女人,一切皆以鼓舞人心为目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这座岌岌可危的城市。而高延宗还异常亲民,四处接见普通士兵,一边直呼其名,抓着手久久不放,一边又痛哭流涕,说些“全靠大家为国捐躯”的感激话。

    虽然都是高欢的孙子,可这两皇帝竟有天壤之别,众人也愿为这新皇帝出力卖命。加上晋阳是高欢根本之地,民众也异常热爱这块土地,几乎全民皆兵了。连那些男娃女童,也挽起袖子跑到屋顶,捡起瓦片石块来打击敌人了。同仇敌忾,十万儿童十万军,差不多就这意思了。

    用现在的时髦话讲,高延宗要让周帝国主义陷入齐国广大人民的战争狂潮中不能自拔。

    宇文邕也到了晋阳,他的军队已将此城围得如同铁桶般严密。数万周军,尽着黑衣,所有旗帜也为黑色。只有这个词能贴切地形容出这恐怖的场景:黑云压城。

    从城里向外四望,城外是人山人海黑压压的一片。黑色,是一种让人压抑的颜色,意味着绝望和死亡。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