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年8月30日出生,现年76岁,资产约450亿美元,大家有没有想过他40岁的时候有多少财富?我想许多人都没想过这问题。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如不计通货膨胀因素,中国2006年富豪榜前500人中的每个人都比当时的他有钱!(富豪榜500人中垫底者的财富为8亿元人民币,漏网者不计其数。我知道的许多人都超过这数,但绝不在该榜内,此为另话。)他当时仅有约2000万美元,在那时的美国尽管已是很大一笔财富,但也未入美国当时的富豪榜。不就是约合16亿元人民币吗?就是算上通货膨胀,我想也就合今天的几十亿元人民币,的确不是个大数。但是短短36年后,巴菲特将2000万美元变成了450亿美元,一举成为当今的世界第二富豪。这也像在说故事吧?巴菲特并不是在后来掘到了一个特大宝藏,其实不过就是像前一篇我写的两个故事那样,让那2000万美元实现了每年平均不到24%的投资收益而已!

    ☆、学习巴菲特好榜样(2)

    2000万×(1+024)36=461亿

    可见,真实世界里的故事往往比虚构的故事更离奇。但是对于那些年年在继续的真实故事,又有几个人会相信呢?

    赌亦有TAO,而且是中国之道,身后是Venetian赌场的“道”Tao Club……中国元素在美国是越来越具体了。

    现在吸引全球的中国元素中,已经包括成jiāo量不断创新高的中国股市了。(摄于拉斯维加斯)

    为什么芒格的财富数量比巴菲特少

    2007-11-03

    近日在张志雄主编的博客上看见有人问张主编,如果有机会问巴老问题,他会问什么问题。张主编说他会问:巴菲特先生,为什么你的合伙人芒格的财富与你相去甚远,仅仅是因为你们两人的初始资金投入不同吗?

    是的,被巴菲特赞赏有加的芒格似乎并不比巴菲特投资水平差,为什么财富数量与巴菲特相差甚远?

    爱思考是我们的天xìng,这个问题其实我已经有答案了,可能巴老不会直接回答,也可能长篇大论,也可能幽张主编一默。要知道幽默可是巴老的一贯风格。或者他有不同的答案,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的答案很简单,相信也是张主编自己的答案。当然对不对可以大家评判。我的回答是:

    1巴菲特多少岁时募集了105000美元?那年美国的年均工资水平是多少?

    2芒格多少岁时遇见巴菲特?是在哪年?巴菲特那时多少岁?

    3芒格有个大家族,芒格也是一个不吝花钱的人,看看他晚年亲自造的豪华游艇吧,人的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

    4老巴如何惜金如命,在他捐款前是人所周知的。

    确实不是芒格不如巴菲特,一切都是复利惹的祸!

    最后的财富=[起始的财富×(1+平均投资回报率)]年数-

    [中间不断被消费的财富×(1+平均投资回报率)]剩余年数

    此公式中,即使芒格的水平高过巴菲特(仅仅假使芒格的平均投资回报率更高),芒格的其他几个要素都大大输于巴菲特啦!

    答案一目了然吧。

    我相信这世上有与巴菲特一样水平的人大有人在(当然绝对数也极其少),只是这些人悟“道”晚,又爱消费,于是乎,钱的绝对数量就远远少过巴菲特啦,中国谚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描述的就是这层意思。

    但对普通人来说,几十亿美元与几百亿美元现金的区别,除了名声,又有什么重大差别?财富死时谁也带不走,巴菲特深谙此“道”。芒格的适度消费也无可厚非,只是生命终点时的财富数字后少了个零而已。王石是比许多富豪榜上的富豪“穷”许多,但他的活法有几个富豪堪比?

    在我们眼里,谁都可以耐心在几十年中用“巴菲特法或价值投资法”赚个十亿八亿的,我们深信这一点。不要迷信巴菲特指的也是这层意思,“每个人都可能干得更好”!部分人认为芒格比巴菲特水平高,也说明人们有分辨好与更好的区别!

    赚钱容易,但关键是你要拥有同时喜欢芒格和巴菲特“正确和错误”的同类天xìng!

    在此意义上,长期持续地让财富大幅增长又难于上青天。

    关于仓位的秘密

    兼答轻仓朋友能否现在重仓买招行万科

    2006-12-06

    相信下一班车一定很快会来吧,何必挤一班已经很满、很挤的车呢

    不断接到电话,不断看到留言,都是在问“我现在轻仓,能否重仓买招行万科?”(招商银行和万科A是李驰所在的同威公司2006年A股投资中的“唯二组合”,正是由于看重其被低估的价值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他们在低位重仓买入了这两只股票编者注)本来我是准备以后再回答这个问题的,但这两个股总在涨(当然涨的股票现在是不计其数),似乎我越晚回答,就越耽搁了朋友们的投资、投机机会,所以我只能加加班提早来谈了。

    ☆、学习巴菲特好榜样(3)

    在回答上述问题前,先谈仓位。

    关于仓位的秘密我们都在思考些什么和做些什么

    段永平想问巴菲特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没有明显的机会,如何对待手中的现金?我的感受是,你必须非常耐心地等下班车。

    这是个让朋友们非常失望的答案,似乎也与我自己非常看好招行、万科的态度自相矛盾。这也是“已经持有”与“没有持有”的态度差异,里面确实是有玄机。这也是“我现在有了不会卖,现在你能不能买我不好说”的奇怪悖论。

    我的答案还是围着巴菲特来展开吧。巴菲特的态度是,对一个真正好股票的投资,就是终身持有,没有卖出的一天。看看他持有一些股票的时间,似乎他的确做到了他很少做波段cāo作。

    但最有意思的是,我们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他第一次投资就满仓买进了《华盛顿邮报》这个股票,那他一辈子的主要投资就集中得无法想象了。因为仅靠邮报的分红是无法让他再重仓买进任何为他赚了大钱的其他七八只股票的!因为他的几个重仓股的投资时间并不是同一年。

    一个惊人的秘密就是:巴菲特几乎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满仓过(不过有没有可能后来别人又给他追加了资金呢)!这是我的推理,没有去认真查证过,在此希望喜欢研究的朋友们查证一下这个推论是否正确。

    既然巴菲特买股票看好了也没满仓,涨起来也很少加仓,在当时看他的回报率明显摊薄了。因为如果满仓,当时他一定赚得更多,但实际上他从没有满仓过!(我的推理,有待大家验证)。他让没有买的那部分现金耐心地等下一班车了,甚至一等就是好多年!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吉列、可口可乐等的投资(我没有研究他投资的顺序,仅仅是列举,不分先后),于是才有他仅仅24%的年复合增长。如果我们每次都满仓,涨几倍卖掉后,又接着满仓投资令涨几倍的股票,我们相信会远远不止24%的年复合增长!

    仓位问题的答案一旦明了,现在能不能再重仓买招行、万科的答案也自然明了了,这也是我们在“复制巴菲特”中的答案!

    对空仓朋友来说这是个非常失望的答案。没办法,投机是面临巨大风险的,第一不输,第二记住第一。如果现在一定要买入这两个股票,我只能说10年中,你一定不会被套。眼前的事情就是做天气预报了:大多数情况下是准的(万科、招行未来两年还会涨),但不准也是正常的(什么时候起有一定深度的调整也正常)(2006年12月6日,作者写下此文的当日,招商银行的收盘价是1351元,万科A的收盘价是125元。其后两只个股一路稳步走高,从2007年7月9日开始加速,招商银行最高达4330元,万科A最高达3689元。在2008年的大跌行情中招商银行和万科A的最低价分别为1068元与48元。至2008年3月12日,招商银行收于1433元,万科A收于783元编者注)。

    我们已经买的不会卖,没买的不一定会再买。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答案啊。

    还是想想老巴的仓位吧。他可能常常轻仓,还有漏掉大牛市的时候(1969年到1973年),一个如此“不善投资”的老巴,竟然能搞到个“股神”的头衔!这不令人深思吗?

    相信下一班车一定很快会来的,何必挤一班已经很满、很挤的车呢?

    如果我们也说我们过去常常没有满仓(但我们总能做到在低迷时进场),可能大家就更能理解我们的答案了,而且我们的复合增长不止24%,你就更知道我们答案的正确xìng了。

    ☆、学习巴菲特好榜样(4)

    等待之美,只有我们在默默独自享受

    假设将钱分为好多份,如果能每一份钱都不输钱,那我们就都是“股神”了,即使你现在是空仓,你也没有输钱啊!

    你有耐心等到深幅调整吗?你有耐心等到下一次熊市时再进场吗?真要成为常胜将军、“股神”,就只有“YES”的答案!

    可以现价买万科、招行吗

    巴菲特可能回答的答案

    2006-12-11

    我们不是叶公好龙的价值投资者我推测巴菲特的答案还是:NO。为何这么说?

    看看公开信息:1巴菲特买进中石油后就再也没买过(指加仓);2(我依然推测)巴菲特那时一定不是满仓,原因是后来他又买过其他国家的股票,如以色列的蓝筹工业股。

    作为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现阶段不会再买进,实际上巴菲特在香港对中石油的投资就是一例。

    再假设,巴菲特定居香港,他是否会投资中国人寿或中国平安?他是否会遗憾呢?

    我们的答案是“NO”,推测巴菲特的答案也会是“NO”。因为我们一直没投资的原因与他大概相仿。按价值投资者的观点,这两个优秀公司自上市之日起就一直被高估!尽管这两个是我们一直喜欢的“准巴菲特公司”,所以我们一直在等待它们未来可能在股灾中下跌后的买进机会!至今我们等中国人寿等了3年,中国平安等了2年半!

    理解上篇文章中“等”字的深刻含意了吧,那可能是5年以上的等待了!我们坚信我们的原则,我们不是叶公好龙的价值投资者。

    以后再问可不可以买万科、招行,那应该去问索罗斯才对,那是趋势投机范畴的事了。

    相信巴菲特不会不研究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相信巴菲特不会不研究中国,但即使他已如此高龄,他一直有等待的耐心!

    我们为什么总不相信一定会有下一班空巴士进站?

    可能我们国家的人太多,挤惯了。

    (声明:这几篇文章并非建议大家不要买万科、招行,而是说明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应该如何思考投资,决策投资)

    价值投资的小误区

    再学巴菲特何时买入

    2007-03-14

    为了让每一笔投资收益最大化,让还没有进场的资金等待下一班地铁是巴菲特的主要工作

    最近看一些热心朋友的跟贴,大概的意思就是对市场走势做预测判断,已经脱离了价值投资范畴,我个人有一些不同看法。

    一、巴菲特为什么经常持有巨额现金在等待?巴菲特为什么几乎总能抄到大底?(看看他在香港买中石油的时间!)中石油2001年到2002年就一直在一两元间,巴菲特为何那时不进场?我的看法是:一是他当时没看清油价的走势,二是他看清了股市大势的走势,预测还会跌,总之他一直在预测!2003年他买进中石油时,也就是因为预测油价要涨,股市要涨!

    二、巴菲特的保险公司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入,为何他不在2004年、2005年的3元、4元、5元间不断买入中石油?中石油现在还在8元以上,难道巴菲特错了吗?难道巴菲特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也没学会预测牛熊市吗?

    三、投资就是预测。当然以微观为主(核心就是研究被投资的企业),但不研究宏观、不研究人xìng怎么可能等到好机会?!怎么可能以低价钱买到好企业?!要知道上通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的芒格可是巴菲特的大内高参哦。我认为为了让每一笔投资收益最大化,巴菲特几乎从未在短期内越涨越买,越买越高。让还没有进场的资金等待下一班地铁是他的主要工作。

    ☆、学习巴菲特好榜样(5)

    四、其实我们在这里主要是在讨论“现在是不是买入(好公司股票)的最佳时机”,而不是讨论“现在是不是该卖出好公司的股票,以及好公司的股票是不是该终身持有”的问题。我们与朋友们在“好公司”定义方面没有分歧。

    “WALL”公司已被“ST”,WALL(墙)早已不见踪影。(摄于美国华尔街)

    华尔街是英语“Wall Street”的音译,但这个名称并非源于街道两旁大墙似的高楼。根据华尔街街口大厦墙上镶嵌的铜匾记载,1653年,荷兰人统治时期,这里是新阿姆斯特丹总督的驻地。为方便警卫通行,总督下令用木头做围墙,筑起一条街,就地取名“墙街Wall Street”,这就是最早的华尔街。

    18世纪,24个商人代表聚集在华尔街的一棵梧桐树下,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梧桐协议,规定在他们之间可以进行证券jiāo易,这就是纽约证券jiāo易所的前身。

    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显著区别

    再谈“能否买万科、招行”

    2006-12-11

    我们与公募基金的显著差别制度不同使然

    曾有一个网友“飞扬”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现在又有募集资金到位,我们如何行动?

    这是个绝好的问题!但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仍然是:YES,等。

    其实,我们已经回答过这个问题了。我们并非满仓,要加仓也会在我写“闭着眼睛买万科、招行”之前,现在的价格我们已看不到安全MARGIN(即安全边际,指盈亏临界点以上的距离。安全边际的数值越大,发生亏损的可能xìng就越小,也就越安全编者注),我们不会再重仓买进,除非它们未来继续下跌那正是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