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中国大形势 > 第 40 章
    议后来在网上被称为“新西山会议”。会议内容泄露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生在互联网上以研究会名义发表了《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发言纪要》,纪要删除了过激发言。4

    中国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2006“新西山会议”暴露了中国的主流学者进行改革的终极目标,在社会上激起强烈反对,这让他们既失去了改革以来所积累的群众基础,也失去了政府高层对他们的信任,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学者在政治上的失势。2008年12月18日,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胡总书记“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政治表态,给为本次大争论一锤定音。2009年,胡舒立从《财经》杂志离职则标志着中国新自由主义在媒体领域的式微。随着新自由主义者的淡出,中国也就势诞生了一批“新势力”学者,他们通过著书立说影响着中国的发展进程。

    为什么“主流”经济学家广泛遭到质疑?

    而中国经济学家的主流是转轨经济学家,笔者认为他们广遭质疑主要是因为存在三大原因,其一是不懂产业规律,经济的发展最终表现为产业的发展,如果不懂产业发展规律,其制定出的政策基本不靠谱,而广大工科学者对经济学家的否定基本来源于此;其二是不懂金融经济,人类已经进入了金融经济时代,但是大多数中国的经济学家既没有专业的金融学训练,也缺乏金融实战的历练,因此在金融经济的大潮面前茫然失措,当中国出现燃眉之危时,竟然浑然不知;其三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对民生漠不关心,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但是如果置民生于不顾,盲目谈发展是没有意义的,福利经济学中有帕累托改进的概念,但是中国学者根本就不管这些,一味蛮干。

    十一、建立国家战略委员会的建议

    第十一节 建立国家战略委员会的建议

    谁都知道战略的制定与实行非常的重要,其实有建立一些负责执行国家战略的机构也很重要。

    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已经表明,任何一个经济体的成功崛起、任何一项重大技术的研究应用、任何一项重大工程项目的完成都脱离不了国家的力量、古代是这样,现代是这样;资本主义社会是这样,社会主义是这样;发达国家是这样,发展中国家也是这样。

    笔者主张成立一些高级委员会,负责中国战略政策的实施,因为在政府的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些事项,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1、这些事情关系到国家的长期利益,实施起来靠一个部门很难完,需要多个公权力部门的支持配合;

    2、这些事项要做成需要长期的实验探索且不容易以固定政策的形式出现;

    3、这些事项需要专人长时间付出非常大的心血,成功失败很难预测。

    这些项目就适合jiāo给国家战略委员会来做,这些项目的实行与修建基础设施不同,不是靠钱堆出来的,甚至不需要花多少钱、主要靠人的心血的投入。

    任何一个国家部委都可以提出一些关系国家战略的项目jiāo给国家战略委员会来做。任何项目都必须由一些可靠的人来执行,笔者认为这些委员会的主任应该由一些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干部担任,退休老干部可以利用自己的威望、能力和人脉关系为这些项目的执行提供保证,效果比一些具体部门来执行效果更好。这个委员会应该比国家部委要高一个级别,因为他很多方面需要国家各部委的配合。这些项目设立的越细、越具体才好。

    国家战略委员会解决的是战略与执行脱钩的问题,解决的是智库与政府脱钩的问题,中国的官方智库大多是执行层面的智库,而非战略方面的智库。

    以下是笔者粗略梳理的一些战略项目:

    1、沙漠治理与利用

    2、新能源开发与应用

    3、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研究与实践

    4、用最少yào量及最少费用治疗疾病研究

    5、城市弱势群体扶助

    6、国家最贫困地区脱贫

    7、大飞机项目

    8、龙芯项目

    9、物联网项目

    10、劳动生产率提高

    11、如何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的生存成本

    12、电动汽车项目

    13、打黑除恶

    14、最新信息技术研究

    15、最新生物技术研究

    16、国际优秀经验的汇总与借鉴

    ……………………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一节 本章前言

    讨论了很多发展经济的方法问题,而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如果离开了这个目的,发展经济也就没有了意义,因此发展经济必须与改善民生联系起来。

    而回首我们的发展之路,自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之后,中国的贫富分化情况越来越严重,而在这一铁的事实面前,现在却有人鼓噪中国的问题是“国富民穷”,并提出了诸如平分外汇储备、平分国有企业、平分国有土地、利用减税藏富于民、利用股市藏富于民等措施。

    笔者一直主张“创富于民”和“均富于民”,“创富于民”在前面的章节已经讲到,如何“均富于民”则是本章重点。

    二、当前中国 民生艰难

    第二节 当前中国 民生艰难

    高级白领当选“全国优秀农民工”透视出什么?

    笔者某日网上冲浪,看到一篇关于海信科龙员工白莉光荣当选“全国优秀农民工的报道,文中提到白莉是重庆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1998年从重庆来到公司务工,现为海信科龙冰箱公司开发中心ODM设计所所长,当时感觉很怪,一个知名公司的高级白领怎么能成为“优秀农民工” ?

    按常规理解农民工是那些农忙时在家劳动,农闲时出来打零工的人,或者是将自家的土地转租给同村人,常年在外打工的人。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比如拥有农村户口、学历较低等,他们广泛地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各行各业中,城市里最肮脏、最劳累、最差、收入最低廉的活,由他们来完成,比如那些保姆、司机、清洁工、制造业工人等都属于这些群体。

    而白莉毕业的重庆大学属于国家重点大学,在科龙已经工作十年。因此她大学毕业,应该在1998年左右,考上大学的时间应该是1994年左右。她毕业时的1998年,大学生还是非常稀缺的资源,而她工作的科龙从80年代起就一直是中国的明星企业,与青岛海尔、四川长虹等企业齐名,其当时在中国的地位与现在的联想、华为相当,1998年进入科龙是许多大学生的梦。论身份,科龙改制前她属于国企干部,改制后也应该属于知名企业的高级白领,无论用什么标准也不能算做农民工,最多算是外来务工人员,套句流行语:白莉这次“被农民工”了。1

    其实这样的问题又何止白莉一个人,即使你很成功,但就是不能融入城市,白莉只是其中一个代表。但她毕竟是幸运的,因为他还有固定的工作,有自己的事业,有固定的收入,按他的职位应该在佛山也应该有了自己的住房。他唯一缺少的就是“市民身份”,而像其他人,比如大学刚毕业的大学生、农民工等。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居无定所,生存都非常的艰难,即使有了市民身份其实对他们的生活也不可能带来太多的改善。媒体上关于贫困群体生活困难的报道已经悲惨到了不忍卒读的地步。普通工人蜗居在公司拥挤嘈杂的宿舍内,而普通白领则群租在小区中,目前的中国的形势真的是“经济虚好,民生实坏”。

    搞笑段子反出应社会无奈

    笔者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很有意思,“又帅又有车的那是象棋,有钱又有房子的那是银行,有正义感又深明大义的是奥特曼,又帅又有车,有车又有房子,又有正义感的是奥特曼在银行里下棋”,这虽是一个幽默小小段子,但足以显示出了社会的无奈,特别是将“有车、有房、有钱”当作成功标准的无奈。

    三、国富民穷是否是民生困境的根…

    第三节 六问民生困境之一:

    国富民穷是否是民生困境的根源?

    中国“国富”的说法不靠谱

    现在中国有种很流行的观点,认为现在的中国是“国富民穷”,很多学者和媒体也跟着鼓噪这个观点,“民穷”确实不假,但“国富”却值得商榷,中国的人均GDP还排在世界的100多位,怎么可能算富裕呢。中国虽然有着巨额外汇储备,但外汇储备与国家收入是两码事。而保管外汇储备的中央银行充当的只是当铺兼保管员的角色,而我国的财政收入也不高,而且经常是赤字财政,另外还有大量的国债,国富的观点站不住脚。

    央行就相当于“典当行”

    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主要由两个来源,一个是外商投资,由于外币在中国不流通,外资进入中国时,先将外币换chéng rén民币才能使用。而外商撤资时再到央行将人民币换回外币,央行暂时替外国投资者保存外币。外汇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贸易盈余,即中国商人赚外国人的钱,这钱也要到央行换chéng rén民币,这样央行也替本国企业保存外币,央行其实就是“典当行”,不过他们从事的不是普通的物品典当生意,而是专门“典当货币”,也就是顾客到央行将自己的外币典当chéng rén民币。

    央行这个“典当行”做的是“赔本买卖”

    外商将自己本国的货币“典当”chéng rén民币后,利用人民币进行工商业投资,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外商投资给予各种优惠政策,外商企业在中国赚的盆满钵满。比如他们刚刚进入中国时只有一千万元人民币的话,那么经过多年的经营,他们或许已经拥有了3千万或者5千万,甚至更多的财富。这时如果外资要从中国撤资,他们就将人民币换成外币,那么央行除了要付给外资企业刚进入中国时典当的外汇外,还要搭上很多外汇。因此央行针对外国投资者这个“典当生意”肯定是大亏的,即使现在央行也利用外汇买点美国国债,赚些利息,但这与外商在中国赚的钱比起来简直差的太多了。另外我们的人民币处于不断升值的状态,即使外商将钱带到中国后不进行任何投资,只靠人民币升值,他们也可以大赚一笔,这也是海外热钱进入中国投机的原因,也是中国外汇储备大增的原因。虽然央行做的是赔本买卖,但央行归国家所有,他要考虑的是全社会的整体效益而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因此这个“赔本买卖”还必须做下去。

    外汇与财政收入是两码事

    典当行老板可以将顾客的汽车开出去跑几圈,但不能说这个汽车就属于典当行老板,仓管员也可以临时使用仓库里的东西,但拿到家里去不行。我们的央行也是一样,我国现在确实有很大的外汇储备,但是我们不能将他当财政收入使用,而只能买一些变现比较方便的资产,而且也只能拿出很小一部分进行投资。因为央行必须保证外商投资者和本国的外贸企业随时可以进行“赎当”,也就是央行只拥有外汇短期支配权,不拥有最终支配权。

    中国政府财政也并不富裕

    首先,我国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世界上是非常低的,我国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约为30%,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0%,很多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都超过50%,而高福利的北欧国家比例更高。即使是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的平均水平也高达35%,因此如果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判断,“国富”的结论显然不能成立。

    其次我国的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收入也比较小,由于我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我国现在的国债水平已经占到了GDP的40%左右,而且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也比较高,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城投公司在这两年的基建大潮中都欠有大量的债务,这些都需要政府用财政收入进行偿还,因此政府的财政收入远远谈不上宽裕,更不用说富裕。

    国富,民也富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大增,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比以前也有所上升,再加上各种民生难题层出不穷,民众生活艰难,一些人利用民众对外汇储备概念的模糊和对政府收支情况的不了解,趁机炒作“国富民穷”,但这一观点禁不住任何推敲,我国的政府的财政状况虽然不像那些已经破产甚至处于破产边缘的政府那样捉襟见肘,但就此说中国富裕那也远远谈不上。

    四、“藏富于民”能否解决中国的…

    第四节 六问民生困境之二:

    “藏富于民”能否解决中国的民生困境?

    “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精英”是个问题

    近年中,国出现了“国富民穷”的说法,也有人就此提出“藏富于民”的建议,“国富”的问题笔者进行过批判,指出了中国并不富的现状,因此也就不存在“藏富于民”的可能,笔者不反对真正的“藏富于民”,而是反对打着“藏富于民”的幌子,行“藏富于精英”之实,因为这样只能让贫富分化更加的严重,本文中将针对“藏富于民”的三个常见说法来谈。

    1、“藏富于民营企业”不靠谱

    现在有种很流行的说法,认为政府应该藏富于民营企业,因为民营企业为社会解决的就业多,2009年金融危机时这种声音更是强烈,其实解决就业的多少与企业的所有制没有关系,只与企业所在的行业有关。我国民营企业之所以表现出了解决就业多的特点,是因为民营企业所在的领域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国有企业之所以表现出解决就业少的特点,是因为国有企业大部分属于资本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行业。但这也不能绝对化,比如华润和中粮都是国有企业,华润从事的主要是零售和地产行业,中粮从事的是与食品有关的行业,两者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都为中国解决了很多就业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