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中国大形势 > 第 33 章
    成关键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影响了我国机器人的价格竞争力。

    其次,中国的机器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虽然已经拥有一批企业从事机器人的开发,但是都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缺乏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在机器人市场方面一直面临国外机器人品牌的打压。国外机器人作为成熟的产业采用整机降价,吸引国内企业购买,而在后续的维护备件费用很高的策略,逐步占领中国市场。

    再其次,认识不到位,鼓励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少。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及应用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应从国家高度认识发展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重要xìng,这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据了解,日本战后对机器人采取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目前,日本已是世界上工业机器人的第一生产大国。工业机器人作为高新技术产品,应该比照新能源中的电动汽车,出台相应的扶植政策。 7

    工业机器人,只是我国向自动化强国迈进的一个方面,还有很多其他方面,自动化的应用太广泛了,大部分行业都可以用到,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自动化产业。

    发展自动化是目前中国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快的方法,我国的自动化产业落后,但是中国自动化的运用方面也非常落后,经济发展归根结底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发展自动化可以从根本上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属于集约型发展,这种发展可以带来工人劳动收入的大幅提高,是我国一直提倡的良xìng发展。

    重视自动化还来的及

    中国十分重视自动化的发展,在金融危机bào发后,国家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而其中的两大规划,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和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中都非常明确的将自动化产业列入了其规划内容,这在我国众多产业中式绝无仅有的,因为自动化产业在技术上属于电子信息产业,但在应用上又属于装备制造业,中国一直所提倡的“用信息化带动自动化”其实就是指的自动化,其实将自动化作为一个产业单独提列出来进行规划也是有必要的,因为它太重要了。

    自动化企业都是大企业,比如德国西门子、法国施奈德、瑞士ABB、美国江森自控等,他们都是世界五百强企业,销售额每年都有几百亿元,我们中国要想实现真正的工业强国,而不是现在的“加工业强国”,就必须发展这类企业。

    十一、中国经济的大目标及实现途径

    第十一节

    劳动生产率及国民收入的“五倍增”计划

    中国经济的大目标及实现途径

    我们现在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大家只是从字眼上进行理解,好像只是收入的倍增,其实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对国家的意义何止是收入的倍增,它是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对国家来说是脱胎换骨式的进步。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实行成功实行,我国就可以一举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因此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对国家发展、民族崛起的意义,都不可小觑。

    上世纪50年代末,日本经济进入“锅底萧条”阶段。社会面临劳资关系紧张、个人消费不足等诸多问题。1957年12月日本的完全失业者为49万人,1958年3月增加到92万人。劳资关系也十分紧张。在南九州岛Miike矿场发生了长时间的*。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采纳经济学家下村治的建议,宣布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场新经济运动成为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和转折点。

    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从1960年12月宣布启动,至1967年提前三年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实际国民生产年增长率为,到1973年国民收入翻了2倍。失业率也保持在的低水平。日本的这种高速增长时期以前和以后相比,国民生活方式、社会形象、人们的思维方式,乃至日本列岛的面貌都发生了根本xìng变化,就像换了个国家似的。

    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顺利实施,日本采取了引导国内储蓄转为投资,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提高人的自主能力与发展科学技术,帮助中小企业现代化、实行最低工资制、推行社会保障等有助于经济高速增长的措施。

    在日本实行的诸多经济增长政策中,核心是提高企业设备投资。为引导企业投向机器设备,日本甚至不惜控制外国投资的规模;制定中小企业基本法,通过各种措施推动中小企业的设备现代化和专业化生产;以减税、加速折旧等确保企业更新设备的资金和积累自我资本。实行预算平衡,使政府开支不影响私人投资。

    日本政府还实行了控制外国投资的政策,以促使国内的高额储蓄能够转化为高额投资。此外,政府还增加了公共投资,制定了从1961年开始的公路建设五年计划、国有铁路的柴油机化和复线化,60年代初日本政府公共开支平均每年增加25%左右;在减税方面,计划从1961年开始,每年在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企业税上共减税1000亿日元,同时降低利息、扶植公债和公司债的债券市场。

    收入倍增计划一定要与提高劳动生产率联系起来

    日本的收入倍增计划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核心,以提高收入为目的, 我们今天解读日本的收入倍增计划,不要望文生义地以为日本只是在分配领域实行类似中国曾经拟议的“限高、扩中、补低”一套增加收入的措施。 若没有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经济高速增长就不可能,从而不断增长的国民收入也就成为无源之水,即使一时能够实现,也不过是通胀与挤压企业利润的代名词而已。所以,日本除了收入计划之外,还有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大规模投入研发,应用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步实现企业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长,

    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产业升级,放弃低劳动生产率产业,直接发展高劳动生产率产业,从而带动全社会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具有非常明显的产业升级特征,比如在1955-1964年,黑白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是日本的“三大神器”,而在1965-1974年,汽车、彩电和空调,成为“新三大件”。  另一种是产业改造,既通过机械化的深度运用和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将低劳动生产率企业造成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产业升级必须以科技革命为依托,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产业升级很难,中国应该更多的是依靠产业改造,利用产业改造在中国兴起一场劳动生产率革命。

    改革开放后,我国也实行了多个“GDP倍增计划”,改革开放初人均工资几十元,现在人均工资两千多元,虽然没有什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提法,但实际上我们的收入早已增长了很多倍,按我国一般的经济增长速度只要七年左右就可以实现收入的名义倍增。仅靠“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已经远远不能解决中国目前的问题,中国的国民收入应该实现的是从月均两千元向两万元的跨越,而非从两千元向四千元的跨越,中国需要是国民收入的“五倍增”、“十倍增”计划,而只有大幅度的改善劳动生产率,这种目标的实现才是指日可待的。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靠产业升级实行的,而中国应该产业升级和产业改造并重。

    很多人可能认为中国的问题是分配问题,其实如果单从分配上做文章,对提高民众的收入是非常有限的,即使是将劳动收入占GDP比重提高一倍,那中国民众的收入也只能提高一倍,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要想大幅提高民众收入,只能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道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特别是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民众的收入具有倍增效果,中国现在应该制定劳动生产率及国民收入的双五倍增计划,这才是中国应该实现的大目标,针对这个大目标中国应该有大的规划。现在中国制定这个经济大目标的时候到了,

    十二、中国经济即将进入高速增长…

    第十二节 中国经济即将进入高速增长时代

    中国经济发展的国情分析

    中国经济基数已经很大

    首先看一下经济规模。中国大陆有31个省级经济区,如果我们把每个经济区当作一个独立的“国家”排名,然后把它们和世界各国的经济规模做个比较,结果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中国经济排名前四位的省份是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如果被当作独立的经济体,其经济规模2008年可以排在世界的第18位(按照汇率换算的GDP总量,下同),在土耳其之后(相当于土耳其的67%),超过波兰、印度尼西亚(世界第4大人口国)、比利时、瑞士、瑞典、沙特*;

    排名第2和第3位的山东和江苏,经济规模都超过挪威、奥地利、伊朗、希腊、丹麦、阿根廷;

    排名第4位的浙江,经济规模超过委内瑞拉、爱尔兰、南非;

    排名第5位的河南,经济规模超过芬兰、泰国、葡萄牙,哥lún比亚;

    排名第6位的河北,经济规模超过捷克、香港、尼日利亚;

    排名第7位的上海和第8位的辽宁,经济规模都超过罗马尼亚、以色列、马来西亚;

    排名第9位的四川,经济规模超过新加坡、乌克兰、阿尔及利亚、智利;

    排名第10位的湖北,经济规模超过巴基斯坦、菲律宾;

    排名第11位的湖南,经济规模超过阿联酋、埃及;

    排名第12位的福建和第13位的北京,经济规模都超过匈牙利;

    排名第14位的安徽,经济规模超过哈萨克、新西兰、秘鲁;

    排名第15位的黑龙江和第16位的内蒙古,经济规模都超过科威特;

    排名第17位的广西、第18位的山西、第19位的陕西,经济规模都超过利比亚;

    排名第20位江西,经济规模超过斯洛伐克;

    排名第21位的天津和第22位的吉林,经济规模都超过越南和摩洛哥;

    排名第23位的云南,经济规模超过安哥拉和孟加拉国;

    排名第24位的重庆,经济规模超过克罗地亚;

    排名第25位的新疆,经济规模超过白俄罗斯、苏丹、卢森堡、卡塔尔、塞尔维亚、保加利亚;

    排名第26位贵州和27位的甘肃,经济规模超过立陶宛、多米尼加、斯里兰卡、乌拉圭、巴拿马等;

    排名第28位的海南,经济规模超过塞浦路斯、坦桑尼亚、约旦、*、冰岛;

    排名第29位的宁夏,经济规模超过加纳、牙买加、乌干达;

    排名第30位的青海,经济规模超过赞比亚、洪都拉斯、尼泊尔、缅甸;

    排在最后面的西藏,经济规模也超过蒙古等国家。8

    中国经济即将进入高速增长时代

    人都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错!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并不快,快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加速度”,而且这种“加速度”还是在不断增加的,以前美国经济增长1%比我们增长10%增长的绝对值都要大,因此我们与美国的经济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加大,而以后这个局面就要扭转过来了,因为美国的人均GDP为4万美元左右,中国人均GDP为4000美元左右,如果美国经济平均保持1%的增长,我们保持平均10%左右的增长,那么在短期内我们就可以实现两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持平,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临界点,过了这个临界点,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差距也就从“不断拉大”,进入了“不断缩小”的区间,这是真正的赶超美国的开始。以后中国的高速增长既表现在绝对值上,也表现在相对值上。经中国人均GDP从几十美元跃增到4000美元左右,用了60年的时间,但是再实现下一个4000美元的增长,也许只需要七、八年的时间,因此中国即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

    中国经济继续高增长的优势

    1、市场广大是中国发展经济最大的财富

    同样一家企业,如果有强大的本土市场做后盾,成长起来就非常容易,那些大型跨国企业也往往诞生于人口大国,而中国恰好就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也是世界上这个条件最好的国家。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为我国诞生世界级大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纷纷投资中国,在看好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因素时,最大的吸引力也是这个13亿人口的大市场,这才是他们的垂涎之处。

    2、政治稳定没有内耗

    中国政治稳定,没有内耗,笔者认为中国政治体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点,首先中国是一党执政的国家,执政党代表整个国家的利益,政府中没有政党争斗,没有以短期利益为目标的选举cāo弄,内耗少,政策连续xìng好, 这为我国发展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中国这种“政治集权、经济分权”的管理体制对发展经济相当有利,中国的政治集权可以保证中国实行统一的经济发展规划,经济分权又极大了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xìng。

    3、当前储蓄率高可以为经济高速增长所必须的高投资率提供资金

    储蓄是个宝,国家发展少了,拉美经济危机、东南亚经济危机、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根源都在于储蓄不足以支撑国家发展,不得不靠外债进行发展,储蓄可以大大提高经济的抗拒风险能力,国家可以利用储蓄实行反周期xìng经济政策,中国之所以在金融危机时能够实现经济的反转,关键是我们有着庞大的储蓄。

    另外经过了60年的经济建设中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经济规模,这都为我国下一步的高速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经济继续高增长的劣势

    1、资源不能自给

    纸币是靠不住的,在未来资源将是真正的财富。谁拥有足够多的资源,谁就能富甲世界,经济发展,虽然技术因为非常重要,但最终还是取决于资源要素,目前中国在资源和能源方面都严重依赖进口,目前中国铁矿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