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为了提高服务业占比而反对中国中国发展重工业和为了提高服务业比重而大建消费娱乐场所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印度模式不是中国学习的榜样,西藏的产业结构更不是中国其他省份学习的对象,中国学者应该弄清服务业的发展规律,而不是盲目的盯住GDP公式做加减法。
20、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笔者指出,人民币汇率问题,归根到底是中美贸易问题,中国不应该限制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而应该限制低增加值产品的出口。
21、针对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影响,笔者指出,人民币升值对高科技企业的影响会更大,日本在新经济的发展方面不如美国及韩国就是教训。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一节 本章前言
当今世界,各种经济学派、各类经济学说,纷繁复杂,你方唱罢我登场,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无从选择,当然那些官员们就更是如此了,历史上很多政治家就是因为选择了错误的经济学说,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当然也有不少的政治家因为实行了正确的经济政策而青史留名。
失败者如丘吉尔,人们认识他是从二战开始的,此人与罗斯福、斯大林合称为二战“三巨头”,但人们不熟悉的是,此人还曾经担任过英国的财政大臣,而丘吉尔能担任这一重要的经济职位,并非因为他有着深厚的经济学素养,而纯粹是政治分赃的结果,他从政前仅仅是个骑兵军官,他的从政更多的靠其父亲的荫庇及其母亲的多方奔走,但英雄不问出处,外行领导内行也并非意味着就必须以失败告终,而他当财政大臣的时候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最不景气的时候。现在,当经济不景气时,贬值货币扩大出口,已经成为共识,世界各国无不遵循此道,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在那个年代还是有争议的,当时作为财政大臣的丘吉尔不顾凯恩斯等大经济学家的反对,依然实行了让英镑升值的经济政策,结果让本来不景气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如果说大英帝国的衰落非要找出一个人来承担责任的话,那绝对非丘吉尔莫属,当然在国家危难关头实行了错误的经济政策只是众多原因中的一个而已,还有其他的原因,笔者在这里就不做赘述。
在美国的80年代初,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导致石油大幅涨价,国内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处于停滞,失业率长期高居不下,全社会都弥漫着悲观失望的情绪,在这种局面下,一个二流演员出身的总统开始登上前台,他就是后来创造“美国清晨”的里根,他不懂政治,更不懂什么经济学,但是在最关键的时候他采用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经济理论,让美国经济重新繁荣,因此里根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总统之一,人们常常将里根时期的经济政策称之为“里根经济学”。
再比如我们的近邻日本,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热钱疯狂进入了楼市和股市,但在泡沫形成期,政府一直没有进行有效控制,最终导致泡沫破裂,而泡沫破裂后,政府虽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又长期摇摆不定,干干停停,结果是日本经济长达十几年的萧条,怪不得很多人提出广场协议虽说是美国的yīn谋,日本的经济措施不当也是主要原因。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拉美地区和亚洲四小虎都因为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导致了经济的崩溃,苏联的休克疗法对经济就更惨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现实中,政府总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战略,但战略多了也就乱了,如果战略制定不准的话更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我们曾经的比较优势战略就是这样。而当政府向学者、专家们进行政策咨询时,又往往会分裂为至少两个派别,这两个派别都势均力敌,各有道理,也让政府难以定夺。
持续提升劳动生产率才是经济发展之本
既然经济如此的复杂和捉摸不定,那我们的政治家们该如何进行选择呢,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是否有存在这样一个指标,只要抓住它,就永远错不了,只要对这个指标进行持续的改善,经济就一定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我认为这个指标是存在的,它就是“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个经济指标,而“持续xìng的提升劳动生产率”则可以当作一个战略xìng原则进行把握,在各种指标中,还没有任何一个指标可以像劳动生产率这个指标那样能够直达经济的本质。
*主义认为社会的进步,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而劳动生产率就是衡量生产力高低的核心指标,列宁的名言:“劳动生产率,归根结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的东西。社会主义之所以比资本主义更先进,那就是社会主义可以更大的提升劳动生产率”。
提升劳动生产率有很多的方法,但归根结底就是两样:机械化和自动化,机械化大生产带来的威力人们早已经有了切身的感受,但自动化生产在中国应用还不是那么的广泛。
现在有一种论调在中国非常的流行,那就是“国际产业链剥削论”,比如我们中国的玩具、纺织、消费电子等行业饱受国际产业链的剥削,中国不掌握采购、销售、物流、设计等环节,而中国消费电子产品的大部分关键零部件都需要从日本、美国等地区进口。
而国际产业链的剥削是容易察觉的,因为这些产品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国家也开始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但是还有另一类的企业他们已经攻进了我们的国家的内部,除了一些专业人士外,别人对他们几乎是毫无了解,基本上属于“闷声发大财”。
近年来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的国字号大工程,比如三峡水电站、青藏铁路、西电东输、南水北调、奥运场馆、世博场馆等,而这里面的大订单基本都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北京十大建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竟然没有一家是中国公司提供的,这类企业就是自动化企业,现在任何行业都离不开自动化,而我国的自动化企业还非常落后,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就犹如进入无人之境。
现在中国确实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西方的媒体和普通民众也开始对我们进行刮目相看,但西方的普通民众是很容易征服的,因为他们只看中国的数字漂不漂亮,但现在西方的精英并不重视中国,比如美国的经济学家、日本的工程师等,这些人才是他们所在国家的精英,我们要征服的也是这些人,而这些人只关心一个经济指标,那就是劳动生产率。
本章的内容就从这方面展开。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质变”靠什…
第二节 三问中国经济增长之一
中国经济增长的“质变”靠什么?
发展经济需要做乘法
宏观经济学是凯恩斯主义诞生后,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非常有用的理论模型,使宏观经济的研究有规律可循,有模式可依,降低了人们分析经济问题的难度。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xìng,如果我们总是按照宏观经济分析的固定套路来研究经济,就会忽略了经济最基础、最本质的东西,而是满足于玩弄一些小伎俩,这些东西在短期内也许可以奏效,如果从长期来看,必然会导致一些问题。
经济学家将yào品当成了营养品
另外,宏观经济学是在处理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诞生就是为了解决危机,宏观经济学对付经济危机还可以,但不可能促进经济成长,我国的学者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将宏观经济学的一些主张当成了提升GDP的方法,也就是将yào品当成了营养品来吃,任何宏观经济政策都是“一yào三分dú”,长期实行就会扭曲经济结构。
真正的经济增长必须“质的增长”与“量的增长”的结合,归根结底要靠质的增长,经济发展不是要做加法,而是要做乘法,这种质的增长就是提升劳动生产率,如果用公式进行表示,那就是
“GDP=劳动生产率*劳动人数”
提升劳动生产率是经济发展的真谛
由于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我们在考虑经济发展时,往往是考虑总量和速度多、考虑劳动生产率少,我国目前的劳动力短缺已经由大学生短缺、技工短缺过度到了普工短缺的经济阶段,如果再想靠人口红利实现经济增长已经不可能,因此经济增长必须转变到对劳动生产率的改善上。
我们在制定经济战略时,先后有过比较优势战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型工业化道路,自主创新、战略新兴产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等提法,但我国就是很少提到劳动生产率,而经济的增长归根结底是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我们必须将提升劳动生产率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劳动生产率是经济之本,其余全是末,如果从其他的方面抓经济,都是舍本求末。
提高劳动生存率有两类方法,一类是靠提高工人的劳动时间和加大工人的劳动强度,另一类是靠提高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目前中国采取的都是第一类方法,比如中国煤矿事故频发和富士康事件都是此原因。
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应该从靠“提高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存率,转变到依靠“提高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才是真正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制造业也需要大学生
笔者不赞同*的“产业链理论”对大学生失业的解释,*认为中国应该发展除制造外的其他产业环节才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笔者认为其他产业环节对大学生的需求也不是那么多,比如订单处理、物流运输、批发、零售等环节都不需要太多的大学生,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出路仍然在制造环节,制造环节不是不需要大学生,而是中国现在这种手工式制造业不需要大学生,如果中国制造转向自动化制造、高科技制造也是需要大学生的,比如日本制造、德国制造都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岗位,这才是中国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显示,美国是世界上劳动生存率最高的国家,美国劳动力年平均创造财富万美元,其次是爱尔兰劳动力年平均创造财富万美元,卢森堡劳动力年平均创造财富万美元,比利时劳动力年平均创造财富万美元,法国劳动力年平均创造财富万美元.中国工业劳动力年均创造财富万美元。
因为中国劳动生产率太低,所以相同的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就低,而创造的价值低,收入就低,这就是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的根本原因,现在人们只谈分配问题,而不谈这一根本问题,是没有抓住事情的本质,分配不是不重要,而是分配不均只能使收入在小范围内浮动,而劳动生产率的改善则可以使劳动者收入发生翻番式的增长,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工资相差几十倍,这些问题用分配根本解决不了,只有通过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改善来实现,我们看问题一定要有大视野。
提高劳动生存率是“创富于民”之本
现在大家提的最多的是“藏富于民”,但是笔者不愿用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已经被“异化”,各色人等都在用这个词,但他们所指的都不一样,笔者主张“创富于民”和“均富于民”,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创造财富的价值,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的收入,这才是真正的“创富于民”,至于“均富于民”的问题,笔者在后面的章节中将进行详述。
尽快建立劳动生产率统计体系
笔者认为中国应该放弃在投资、消费及出口的平衡中寻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思路,全面回归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思路上,而要做到这些,最首要的就是要建立中国的工业劳动生产率数据,并定期公布,而在美国这样的数据是定期公布的,中国目前连相应的统计体系都没有。
三、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在哪里?
第三节 三问中国经济增长之二
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在哪里,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仍是一座可以充分发掘的富矿
没有传统产业,只有传统产品,传统产业仍然是一座可以进行充分挖掘的富矿,当我国提出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后,对新兴行业已经足够重视,而对传统行业改造升级的重视程度则略显不足。
技术改造四两拨千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快速发展,总体规模跃居世界前列,但大而不强,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中期。技术改造是工业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技术改造具有技术新、投资省、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特点,技术改造投资乘数效应大,杠杆作用显著,能快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美国里根时期对付经济滞涨就是用的技术改造这一招。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也用355亿元中央财政贴息资金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带动社会投资4400亿元,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我国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产业是传统产业
在我国传统行业占比非常大,如果以改革开放为对比时间点,中国至少有70%的GDP来自传统产业;如果我们以2000年为对比时间点,那么至少85%的产业属于所谓的传统产业;我国政府规划到2020年,六大新兴战略产业的产值要占到我国GDP的20%,如果从另一角度进行解读这样数据,即十年后传统产业占中国GDP的比重仍然高达80%。如果将能将这些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传统产业仍然是一块可以充分发掘的富矿。
实现国家发达很容易
GDP的增长归根结底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我国目前的人均GDP为4000美元左右,我们只要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