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设置人工防御工事。这种类型的防御在希腊古代战争中是十分出色的。
[注:1940年5月,英国人在敦刻尔克的阵地大体属于是这种类型,尽管那时其翼侧的障碍物只是两条泛滥的河流——阿河和叶塞河。但是,由于英国人翼侧安全,他们所要考虑的只是正面,而正面又因有无数沟渠而得到防护,因为这些沟渠未架桥之前,德国坦克是无法通过的。] 79. 防御的准备全部防御准备的基础在于发现敌人。如果已经发现敌人,就在空中和地面与其保持接触。防御障碍物分天然的和人工的两类。天然的,有山脉、河流、沼泽、森林和村庄。人工的,可设置水障、地雷场,反坦克壕和反坦克障碍。
我在上一讲已谈到,地雷场对坦克的作用犹如铁丝网对步兵的作用——前者阻止坦克运动,后者阻止步兵运动。
[注:例如盖托拉-比尔凯姆和阿莱曼地雷场。]地雷场应由一排排成对角线斜置的地雷组成,其目的在于阻止敌坦克运动或迫使敌坦克偏离运动路线。一般来说,地雷场应有火力掩护——也就是说,地雷场应与反坦克武器结合使用。为了防止人和动物踩踏地雷,地雷场可用铁丝网围护或掩盖。这些预防措施可能暴露地雷场的位置。然而,可设置许多伪装地雷场迷惑敌人从而可部分地弥补上述不足。
反坦克壕可采取三种形式,即坦克爬不上的堤岸;坦克不能通越的宽壕;陷住坦克履带的窄壕。第一种形式即有洼路的斜坡,铁路路基的斜坡和河流堤岸之类的陡坡处是很合适的障碍物。它们很容易构筑,只要把陡坡改造成六、七英尺高的垂直面就行了。第二种形式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是这类壕沟最后要达到二十五英尺宽、十英尺深的要求,需花很长的时间构筑,如不作为永备工事,通常是不被采用的。作为野战防御工事,第三种形式最容易构筑。它们由一排排十英尺长、两英尺宽、三四英尺深、间隔适当的裂沟构成。坦克一旦开过,其一条或两条履带陷进去,就会被架空或跌落沟内。
最后,我谈谈由土、水泥或钢条构筑成的反坦克工事。我已经提到过这些问题,现在更详细地谈谈。这些反坦克工事可分为固定的和可移动的两类。固定的将采用古老的马特罗塔式碉堡的形式,再护以一道外壕或一个环形反坦克壕或一个地雷场,也可同时护以上述三种形式的工事。这些塔式碉堡一般比古时著名的塔式碉堡低得多,如果围上一道外壕,正好能从外壕窥视出去。
[注:如果克里特岛的三个机场有这样的工事防御,那么德国空军能否占领它们,这就值得怀疑了。]这些工事可以用泥土构筑,并用树枝等编成的篱笆和盛满土、石的蔑筐加以防护,或用水泥构筑。只要有可能,就要配置一门装有旋转式pào塔的高速反坦克pào以及两门反坦克机qiāng,这些武器也可用于防空。在这样一个据点内人员,可编配约与南非战争中圆形碉堡的守备分队大致相当——不必超过一名指挥官和九名士兵。
可移动的反坦克工事,可采取两种形式构筑。第一种是拆散携带式的防弹钢板pào塔,这是一种略重的装备;第二种是反坦克小碉堡,由几块半圆形的普通波状铁板构成,放在一起能构成两道弧形圈,就象南非碉堡的墙一样,铁板之间的缝隙用沙或泥充填。这些反坦克小碉堡不仅移动方便,而且构筑费用低廉。由于没有顶盖,小碉堡中的反坦克武器应该装备有斜面的半圆形防护板。
80. 防御的组织防御的组织显然取决于土质特xìng和可发现的天然障碍。重要的通道(不是要点)将成为决定xìng的因素。因此,防者在定下防御决心前,应仔细观察其翼侧和后方。
在各种情况下,防御的组织均应包括一个反坦克工事体系和一支位于后方、能对敌明显暴露的翼侧实施机动反击的部队,以便在敌人企图迂回反坦克工事时打击其侧后方。
至于天然障碍物,最重要的是树林、河流和村庄。
树林应有反坦克机qiāng掩护,并得到pào火支援。尽管茂密的丛林能对坦克进攻构成一定的障碍,但是,它们也常常是极好的荫蔽接近路和潜伏地。如果派坦克去支援丛林地守备分队,应把坦克配置在一旦敌人被反坦克火力牵制住,能攻击敌翼侧的地方。
除两栖坦克外,河流对其它坦克均构成一定的障碍。因此,在防御战斗中,河流的重要xìng可能增大。
[注:在俄国肯定是这样的。]河流主要应有反坦克机qiāng防守,并得到pào火支援。派坦克支援防御时,应配置在适当的地点,以便当敌人渡河时能对敌实施反击。
[注:1940法国人未能沿埃纳河和索姆河组织好防御,结果,德国人长驱直入巴黎。]不应将坦克分散成若干小组去监视桥梁、渡场等处。守备桥梁、渡场应使用反坦克武器。
一般来说,坦克不宜在村庄内作战,因为坦克运动受街道和公路的限制。
派坦克去支援防守村庄时,如果该村子较大,应将坦克集结在村庄的中心位置,如果村子小,则将坦克集结在村子的后方或翼侧,隐蔽起来,不被敌观察到,并要选择适当的位置,以便敌人被反坦克分队火力牵制或脱离反坦克分队火力时,能对敌人实施攻击和反击。
81. 占领防御阵地正如我刚才指出的,在防御中通常需要的两种力量——防守者和进攻者。也正如我在各讲中所论述的,在机械部队中,这种划分办法自然而然地把部队分为坦克和反坦克两种力量。
每个防御地区都由这两种力量防守,因而应该把这一地区再分为机动作战地区和固守作战地区。固守作战地区是限制攻者的地段,这样将敌人诱进能遭到坦克迅速反击的地方。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有点新的防御概念——即反击并不一定必须是对突入防御体系之敌的攻击,而可以是防御的一方把对方诱到有利于歼敌之地加以攻击。我将在下一讲更充分地论述这种诱敌防御。
关于固守的防御地区,正如我在上一讲所指出的,应由能相互支援的工事所组成的防御带或防御阵地群组成。防御地区内部各防御分队之间的翼侧应与可能遭到攻击的前沿成斜角而不是垂直配置,这样,每个防御分队与其右邻或友邻的工事就会成jiāo叉配置,从而必然加强防御。
如果防御地区四周为开阔地,那么其防御阵地显然必须是环形防御。在这种情况下,机动力量经高度集中,并且在敌人企图切断该地区与其供应基地联系时,立即对敌人实施突击。
至于武器的配置,不论在工事里或露天,通常应遵循以下原则,即反坦克机qiāng应配置在迫使敌人进行侧向运动而又处于我pào兵防御火力之下的位置上,使pào火迫使敌人的坦克遭遇我实施反击的坦克。
82. 防御中的反击与反攻我已谈到反击,并指出防御和武器的配置应有助于把敌人诱到一个预定的地区,也就是说,这个地区不仅要有利于反击部队,而且能突然实施反击,能使反击的部队得到反坦克防御阵地的保护。反坦克机qiāng的配置应使其火力把进攻的坦克赶到防御一方的pào口方向;防御一方pào火的位置应把敌人赶进反击地区;反击部队的配置应在敌人实施进攻时,能把敌坦克赶入隐蔽的地雷场。在这里,我们描绘了一幅各种攻防武器之间密切协同的画面,在指挥官决定防御部署时,脑中必须有这一画面。
现在来谈谈反攻,如果平时已将反坦克地带构筑好,那么,关键在于诱敌突破防御。
[注:应该注意到,与此相反的例子是马其诺防线,其基本思想是要筑成一道穿不透的墙。]在野战中也一样,机械化部队将由坦克和反坦克两种力量组成。只要可能,反坦克部队就要占领敌人实现其计划必攻的阵地。这样,在一般情况下,让敌人进攻是有利的。一旦敌人的进攻出现失败或成功的迹象,马上就组织反攻。
[注:例如,如果隆美尔将军在阿莱曼战役中,在蒙哥马利元帅进攻的战区后方或侧翼建立三四个反坦克要塞,一旦美国第十集团军通过地雷场,就会遭到这些反坦克要塞和以此为运动轴线的隆美尔三个装甲师的抗击。而1942年5-6月间,那个简陋的“骑士桥哨所”就足以把刚刚进入盖扎拉-比尔哈凯姆雷场的隆美尔部队赶回去。]整个反攻问题是一个一般xìng的问题,也是一个在机械化战争中日益重要的问题,如果你能使对手的剑变钝,你自己的剑就会相应锋利。与实施进攻的步兵相比,双方因机动力强都能任意前进和后退。由于双方都拥有坦克和反坦克力量,任何一方显然都有条件迫使对方在使用坦克发起进攻前估量一下另一方的反坦克力量——这些反坦克力量是专门用于抗击机动进攻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谈谈进攻和反攻结合的问题——即先向敌人发起进攻,再后撤以诱敌攻击己方反坦克防御阵地,然后再进攻,以便在敌人休整之前就击败他。这就是征服者威廉在黑斯廷斯战役中的计划。
83. 防御中的步兵除配合反坦克防御的摩托化步兵外,步兵在防御中的作用将依地形特征而定。如果地形不适合坦克机动,在一般情况下这就意味着步兵要进行丛林地和山地战斗,并应采用轻步兵战术。如果他们装备有反坦克武器,那么在正常情况下,应留作预备队,以便随时向受威胁的地点机动。
84. 防御中的pào兵防御中的pào兵将包括反坦克防御阵地内的固定的火pào和留作机动的坦克pào。前者的使命我已谈到,后者的使命是增援受到威胁的地点,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能限制敌兵力机动的阵地进行战斗,保护反击部队。
[注:隆美尔将军在有些情况下本应这样使用七十五毫米自行火pào。]再者,在这里要看到,这种防护是间接的,这就是说,留作机动的坦克火pào,其使命不在于削减敌人的进攻力量,而在于限制敌人兵力的机动。如同我已经指出的那样,通常情况下这些机动pào火将在固定的阵地进行shè击,以获得较高命中精度,而那些执行侦察、作战及其它任务的坦克将在运动shè击,如有可能还要将敌人赶向坦克的pào口。
85. 防御中的骑兵在未来防御作战中,骑兵将不起作用。他们既不适应机械化战争,又不适应山地或丛林地作战。他们现在担负的任务将由装甲车和装甲摩托车取代。将来,骑兵的第一项任务是与敌人接触,并一直监视敌人的行动;第二项任务是当敌人投入战斗时,不断地袭扰其侧后方。
86. 防御中的工程兵野战工程兵应该用于构筑反坦克部队不能构筑的反坦克工事。他们的主要职责,同现在的一样,可能还是架桥、供水和实施破坏作业等。作为专业人员,他们应用于遂行专门的任务。机械化工程兵将履行其常规职责——战场维修。
[注:这一兵种在上次世界大战中就初露锋芒,并于1942年在美国正式建立。]
[第十二讲]第八章 防御(续)
持久防御中应进一步考虑的问题87. 特殊情况在机械化战争中出现持久防御,初想似乎是一件荒谬绝论的事情,但是,正如我在前面几讲中谈到的,机动作战势必导致阵地战,甚至可能导致1914年-1917年那样的阵地战,所不同的是:那时是以堑壕控制堑壕,在机械化战争中则是以筑垒地带控制筑垒地带。机动的余地可能较大,但只是在各筑垒地带之内实施,筑垒地带以外的地区均应象上次世界大战那样,基本上要全面防守,以免遭敌人的地面攻击。
[注:这类似1914年在俄国发生的情况,德国人根本的错误或者说他们的不幸就是没有用一次战役就把俄国人击垮。现在要做到这二点,就要有新战术,而新战术又要求有强有力的新武器或人们意想不到的运用武器的新方法。]人们可能认为,这样的全面防御耗费太大,而耗费过大确实可能使一个国家不敢在平时进行这样全面设防。但是,目前的设防并不会有象上次世界大战设防那样大的耗费,因为那时实行的是绵亘不断的防御体系,需要成千门火pào,成万挺机qiāng和几十万步兵设防。
但是,如果目前也这样处处设防,可以肯定,其巨额耗费使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维持一支庞大的、具有实战能力的机械化部队。
[注:毫无疑问,马其诺防线的耗费,是法国军队忽视部队机械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多少有些奇怪的现象,即坦克本质上是进攻xìng武器,而它首先使人们想到的是防御的思想,正是这种思想导致人们精心构筑防御地域,并且由于经费问题,进攻武器的数量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到进攻的思想。
在未来战争中,持久防御可能xìng增大的另一个原因是,汽油发动机再次对战术产生影响,这不是指坦克而是指摩托车辆而言。正如我已谈到的,在未来战争中,很可能会大规模地使用摩托化游击分队,因为他们调集方便。我也曾指出过,这些摩托化游击分队基本上属于防御xìng质的部队,尽管他们在本土作战时,根本不用担心当地的居民条件,但是,一旦他们进入敌国,这种安全感就会消失,它们越是深入敌国领土,对机械化部队的保护能力就越弱,相反,还需要机械化部队保护它们。这样,它们就可能成为包袱而不是辅助力量。
一旦发生上述情况或摩托化游击分队必须撤出战斗,机械化部队就只能自卫——也就是说要设法自己保护自己。如果这些部队只有几千辆机动车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