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开局在战国,史上最强嘴炮崛起 > 第三三十八章 士争凑燕
    姬子晋突然笑了笑,“我知道几位先生,为什么要我跟你们同行了。

    因为几位虽然知道燕王求贤若渴,但心中并无确切把握。

    燕国,是作为与周公旦齐名的召公奭始封的姬姓诸侯国。

    而且还是唯一一个能称为当今七雄行列的姬姓国。

    两位拉上我去见燕王,应该是想借我这个姬姓同宗的身份。

    能够更快的见到燕王。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乐毅的脸色有些尴尬。

    庞煖却神色如常,似乎早就料到这一点瞒不过姬子晋。

    战国中后期,虽然士人崛起,宗法势力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打压。

    甚至一度出现像秦国那样的军功爵制。

    但在当时,一个人的出生和血统,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重视。

    姬子晋是虞国后裔,和燕国王族同是姬姓宗族。

    如果他也去燕国,自然会得到比较特别的重视。

    “两位想去燕国出仕,但你们考虑到并没有直接觐见燕王的可能性。

    所以想利用子晋是虞国后裔,跟燕王同为姬姓的关系接近燕王。

    这倒也未尝不可。

    但是两位有没有想过?

    如果燕王真是这种只看出身姓氏的人,那两位的才华将如何得到展示?

    简单来说,如果燕王只重视门第出身的话,我劝两位还是转身就走。

    即便拖着我去,也不会有什么大用处。”

    姬子晋笑了笑,“当然,如果两位需要的话。

    我可以帮两位这个忙,跟你们一起去燕国走一趟。

    其实对我而言,只不过是多走了一段路罢了。

    只要能帮到两位,我还是义不容辞的。”

    乐毅听了他的话,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多谢子晋了。”

    “谈不上谢。我和两位先生投缘,愿意出力相助。

    再说我们也只不过结伴同行而已。”姬子晋笑了笑。

    “另外我倒也是很想去燕国看看,这位燕王的黄金台招贤,究竟汇聚了多少当今英才?”

    “哦,子晋也真的有兴趣。

    这就好办了,我们几个人皆伴同行,一起去燕国看看。”庞煖先生拍着手道。

    “不过,如果情况属实,燕王真的求贤若渴的话。

    你真的不考虑留在燕国吗?”

    “现在还不是时候,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不过我倒是不介意认识一下,从各国赶来的贤士。

    我现在不就已经认识了两位了吗?”姬子晋笑了笑。

    燕国这个时候是燕王职刚即位的时候,正想要广招天下的有才之士来帮助他兴国。

    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做,所以他便询问了大臣郭隗。

    郭隗对燕王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他告诉燕王,如果是真心想要纳贤,不妨就从我开始。

    如果让天下的人看到像我这样没有才华的人都可以得到您的重视,那么更何况是那些比我有才华的人呢?

    这样,他们就会不远千里来到燕国了。

    燕王觉得郭隗说的有道理,所以他按照郭隗说的做了。

    他为他盖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除此之外燕王还选了一个好日子。

    为郭隗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将他恭恭敬敬地请进了宫殿。

    每一天,燕王都会像学生拜见老师那样去郭隗那探望。

    之后燕昭王在沂水之滨修筑了一座高台,用来招揽天下的贤士。

    在高台上,燕王还放置了几千两的黄金,送给那些贤士。

    后来这座高台便成了著名的“黄金台”。

    燕昭王花了那么多人力物力诚心纳贤,所以这个故事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有大批贤德的人闻讯而来。

    一时之间,有士争凑燕的说法。

    庞煖和乐毅也是因为这个事情,而有了去燕国的打算。

    毕竟像他们这样的人,是不甘于平凡的。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为了在大动荡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以“礼贤下士”的姿态招揽人才,成为一代风尚。

    这时的士,是社会上的一股特殊势力。

    他们虽然出身不同,但都具有如下的共同特点:他们在政治上都有较强的进取心,只要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奋斗。

    庞煖和乐毅都是这一类士人。

    他们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熟悉当时形势,敏锐精审,长于谋略,处事果断,敢于担负革新政治、经济、军事和处理外交政策的重任。

    但在同时他们也不受国家、宗族、经济地位的限制。

    无论走到哪一国,都可能受到礼遇,得到高官厚禄。

    在哪里能够得到重用,他们就去哪里。

    其实没有所谓的忠诚,也没有所谓的爱国。

    一切只是利益交换,而且很多人都把这种利益交换视作常态。

    这大概也是当时很多人感叹人心不古的原因。

    但是姬子晋却很喜欢这个时代的特点,这倒是有点像是后世的职场。

    老板给的待遇不高,薪水太低,没有发展前景,员工转身就跳槽。

    这逼得老板们纷纷想方设法提高待遇,留住人才。

    所以各国诸侯才有了大规模养士,和重视士人,任用贤能的举措。

    因为这个战乱纷起,动荡的世界,给了这些士人最好的展现舞台。

    几个人商量好了之后一起出发,继续上路。

    姬子晋本来是要返回齐国的,但也可以在燕国转一圈再回去。

    相比他原来的路线,只是多了好几天路程而已。

    李彤倒是也没有表示反对,他受了平原君赵胜的嘱托,必须安全把姬子晋送回稷下学宫。

    墨家子弟向来信守承诺,无论姬子晋作何决断,他们都是会把他安全送回去的。

    这一天他们几人一起来到了燕国境内。

    乐毅指着前面的道路,“穿过了这一条山道,就能来到沂水之滨。

    再有大半天的路程,我们应该就能看到传说中的燕王黄金台了。”

    “黄金台恐怕并非是黄金所筑吧?”姬子晋忍不住道。

    “以燕国的国力,即便是倾国库之黄金,也未必构筑成黄金之台吧?”

    “这是自然。黄金台之所以得名,是因为燕王曾在台上悬数千黄金,以求贤能。故而得名黄金台。

    这黄金台与其说是储存黄金的,不如说是储存人才的。”庞煖坐在马上悠然道。

    &bp;&bp;</p>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z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