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去别
家买嘛!”平常脾气很好的小金也急了:“你们一直挤,我怎么拿货嘛!” “各位乡亲,别推!我们一定尽快。”吴老板也出来安抚:“我们库里还有不少,我们绝不藏货,也绝不借机涨价。一家一台,保证各位买得到。”抬头看见老于,打了个招呼,正要跟老于说话,被个客人,想必也是熟人抓住了。 挤了半天,老于总算挤进店门,伸手跟吴老板握了握,急急忙忙地说:“老吴啊!我也要一台。” “好!”吴老板转身就搬了一台,放在老于前面。 “多少钱?” “一万二。”吴老板匆匆应着,又转头招呼下一个客人。 “能不能打个折啊?”屋里吵,老于对吴老板喊。 “不成!不成!”未料吴老板想都没想就喊了回来:“一毛也不能少,已经比别家便宜很多了。” “老朋友了嘛!”老于拉拉吴老板的袖子:“赏个面子,九折,便宜一点,成了吧!” “不成!”吴老板转过身来,瞪了老于一眼,指
着箱子问:“你要不要?” “唉?你是看大家淹水,神了是吗?怎么老朋友都不认了呢?”老于也有点不高兴了;钱是小事,当着一堆乡亲的面,丢人是大事。谁不知道他跟吴老板总在一起钓鱼,居然连那么一点面子都不卖。 偏偏后面就有人促狭地喊:“老于啊!你别小气好不好?”突然一伸手,把钱塞进吴老板手上,再一弯腰,把原来老于要的那台机器抬走了。 老于火了,铁青着脸,一拧身,挤出人群,往另一家走去,边走一边骂:“他妈的!有这么不够意思的吗?我不跟你买了,原来要赏你生意,你不领情,算了!” 走到另一家,人也不少,老于把钱递过去,搬起机器正要走,却被喊住了: “一万六!你少给四千。” “什么?一万六?”老于往外指:“人家吴老板才卖一万二。” 话刚完,旁边好几个顾客都转过脸来问:“真的吗?”
“当然真的,而且是一样的东西,我才从他那儿过来。” “那你为什么还来这儿买?” “我??”老于怔住了,顿了一下:“我跟老吴闹翻了。” “那里还有货吗?” “有!” 轰隆一下子,四周的顾客全转身跑了。连原来已经付了钱的,也伸手把钱抓回来,将货一扔,跑了。 店里只剩老于一个客人。 “算一万二,好不好?”老于小声问。 “一万六就是一万六,你一定是那家派来的jiān细,你滚!就算一万六我也不卖给你。” 老于居然被赶了出来。只好再去找别家,这下更糟了,别家已经卖光了。 低着头回家,正不知怎么jiāo代。老远却见家里伸出个长长的管子,正汩汩地流水。 “哈!你真有办法,居然从哪儿借来一台?”老
于高兴地跑进家,对老婆喊。 “不是借的,是人家送的。” “谁?” “你的老钓友吴老板哪!他说谢谢你给他介绍不少生意,刚派人送来的。”老婆过来把老于紧紧一抱:“还是我老公神!”
有话好说
吴老板跟老于是好朋友,为什么当着那么多乡亲的面,不给老于面子? 才打九折啊!朋友的面子,连这么一千两百块都不值吗? 但是,当你从吴老板的角度想,就不一样了 老于当着众乡亲的面,要吴老板打折,他又何曾考虑到吴老板的面子? 如果吴老板真给老于打了折,那些在场的其他
人会怎么说? 他们也要打折,怎么办?话传出去,别的已经买了的乡亲,也回来要退钱怎么办? 吴老板以后还怎么做人? 所以,不是吴老板不尽人情,而是老于话说得不是地方、不是时候。
哪壶不开提哪壶
换个场景。 当老于到另一家店里,抗议价钱贵了,说吴老板便宜四千。 这说话的时间、地点,又对了吗? 他这一句话,把客人全引到吴老板那儿去,人家不揍他,已经不错了。他确实看来像jiān细,来煽动、为吴老板抢生意,怪不得吴老板要送一台,向他致谢了。 但是,再深一步,你怎么不想老于就算不为吴
老板介绍,吴老板也会偷偷送一台给他呢! 为什么? 因为老于是老朋友,吴老板当时碍于四周人多,不得不说“一毛钱也不能少”,但是“私下”实在不愿意这样对待老于啊。 他很可能等人群散了,事情过了,见面重重地拍老于一巴掌: “喂!老于啊!你帮帮忙好不好?你什么时候不好还价?何必当着那么多人说呢?以咱们的jiāo情,一通电话,我立刻派人送到,而且免费,何必劳你大驾呢?”
“进言"与“退言"
我们常说“进言”,一其实很多时候要“退言”。“进言”是现在就说、主动去说,“退言”是退一步说话、改天再讲。 “改天再讲”,不是我们说话时常用的吗?
聊天聊得差不多了,改天再聊,拜拜! 这事一言难尽,改开再说,拜拜! 这先不要算,改天再算,拜拜! “改天再说”是“退言”,意思是现在不方便再说,改天时间对了、地方对了、情绪对了,再说。
改天再说的学问
每个人都要好好学习“改天再说”这句话。它可以帮你脱困、避免尴尬;当别人对你说“改天再说”的时候,你千万要识趣地避开。 举个例子 你的朋友开yào店,你去,看有人买一种补品,朋友正介绍,你在旁边听,觉得不错,也要一瓶,问多少钱,他笑笑:“改天再算!” 你能不识趣,而继续追问,非要他算吗?他如果算了,你又能得到比旁边那个客人更好的价钱吗? 再举个例子
你打电话问朋友事情,想请他帮你个忙,开开方便门。 朋友在那头答“改天再说”,你就应当识趣,知道他旁边可能有入,不便说。你能继续追问吗? 提到旁边有人,一般人想的都是“外入”,其实“内人”在旁边的学问更大,请看下一章。
愈是碰上小鬼当家, 愈得把他奉作阎王。
第二十四章 是谁当家
故事一:他为什么不问我 “又缺钱了是吗?”看老四走进来的样子,老大就猜到了。 果然,老四点点头,跟着一屁股坐在老大办公桌对面,弯腰在箱子里掏,掏出一份文件,递给老大。 “什么?借据?”老大眼睛瞄过文件。 “不是啦!大哥。”是买房子的资料:“最近利率低,我想买个房子??” “买房子!”老大抬头看看四弟,点点头:“买
房子是好事,总比你拿去赌,来得好。” “是啊!”老四把话重复了几遍:“是啊!是啊!是啊??” “别是啊、是啊的了,你缺多少?总不会全要我出钱吧?” “不会啦!大哥!”老四看着桌面:“您不要把我想得那么糟好不好?我现在只缺一百万。” “一百万?也不少啦。”老大把权状影本拿过去翻:“地点是不错??”又把权状递回给四弟:“一百万,我没有,如果八十万还行,最近你大嫂刚拿到一个末会。” “八十万也成了!剩下二十万我再想办法。”老四高兴地把权状塞回箱子,站起身。 “去找你大嫂拿。钱在她那儿,就说我同意了。”老大拍着老四的肩膀,送他出去。
“他同意了?”大嫂眼睛一瞪:“他先得问问我有没有钱哪!一下子要八十万,我哪儿拿出来啊!我下金蛋哪?” 老四吓一跳,嗫嗫嚅嚅地说:“大哥说您刚收个
末会,正好八十万。” “喂!我说四弟啊!八十万,我家里不吃饭哪?外面没有等着还的钱哪?小宝在美国不缴学费啊?你告诉你大哥,我拿不出来!他要借你,他自己想办法!” 故事二:谅他不敢作主 “对不起啊!你明天过生日,我却不能陪你。”老庞拍拍儿子的肩膀,笑了:“挺结实的,真没想到,一转眼,你都二十三了,还觉得你十三呢!”想想,又大笑几声:“不过十三岁怎么开车呢?” 今天老庞急着出国开会,由儿子开车送到机场,觉得挺得意。 “你过生日,要我送你什么礼物啊?”老庞又拍拍儿子肩膀。 “什么都不要。” “什么都不要?”老庞歪着脸,看看儿子:“什么都不缺?” “缺??缺一台笔记型电脑。”儿子微笑着,车子正好驶进机场。 “那好!就送你一台手提电脑吧!”老庞很干脆:
“多少钱?” “四万块。” “四万?”老庞没想到那么多:“要四万?” “新出的嘛,既然买就买好一点的,功能好。” “四万就四万吧!”老庞把车门打开,接过儿子递来的行李箱:“找你妈拿。”正要转身走,突然想起:“对了!你可要记得,别直着跟你妈妈说。你要说‘妈!我过生日,爸爸要我问你能不能送我一台手提电脑,他说他没意见,全听您的。’这样你妈才会爽快地掏钱。” “有这么严重吗?妈不是都听你的?” “你照我教的去说就对了。”老庞撂下一句话,转身走了。
“什么?他要送你一台电脑?多少钱哪?”庞妈妈一惊。 “是啊!”儿子说:“是我跟他说我需要,一台新型的,四万块。” 庞妈妈又好像一惊:“四万?可不少!他怎么知道我有钱?”
“所以爸爸说要我问您,您说 OK 才 OK。” “这还差不多,这老家伙居然学会说话了。喏!拿去!这是四万。” 小伙子一怔:“妈!您怎么都准备好了?您怎么知道??” “你老子在机场已经打电话问过我啦!这么大的事,你以为他真敢一个人作主啊?”
有话好说
这两个故事的情况差不多,为什么结果有那样大的不同? 或许你已经知道答案了 因为老四去借钱,却不会说话,开口得罪了大嫂。 但与其说老四不会说话,何不讲老大不懂得说话呢?比比看,另一个故事里的老庞,也差点犯错,表示他说了算,要儿子直接找妈妈拿钱。
但是老庞聪明,他突然想到即使是儿子,也要懂得跟妈妈讲话的方法;即使自己是一家之主,也要考虑太太的感觉,于是他停下来,特别叮嘱儿子怎么回去说,又怕这样不够,自己再打个电话回家,向太太报备: 丈夫特别打电话回家,征求太太的同意,且不论“太太是不是真的实权在握”,还是“作个样子”,那庞太太心里能不舒坦吗?
小鬼难缠
人都要被尊重。即使是个门房,今天你请他进去通报一声,也得对他客客气气。 一个毫无权力的小职员,终日躲在办公室的一角,当橡皮图章,今天你要他盖章,就算“上面jiāo办”,非盖不可,你对他说话不客气,他也可能找你麻烦,最起码,他不痛快,他可以拖。 这就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不怕官,只
怕管”的道理啊!
训人的学问
无论位阶的高低,或谁当家、谁作主,尊重对方,永远是说话的第一原则。 就算你是顶头上司,如果你能把“喂!某某,你几点几分,给我过来一下。”改成“是不是麻烦你,几点几分到我办公室。”甚至更客气地说:“几点几分,我在办公室等您”,你的职员听到,能不比较窝心吗? 今天你要训你的职员,你可以当着大家的面开骂,也可以客客气气地请他到你办公室,然后关上门,小声地训他。 想想,如果你是那个职员,处在前者的情况,是不是就算长官当着大家只是”小骂”,你心里也要大不痛快,长官一走,你非背后咒他几句不可。 相反的,假使是后者的情况,你就算挨了大骂,
是不是还会心存感激,心想”老板真不错,他顾念我的面子,特别把我叫进来,还关上门、放小声,可见老板是爱护我的。” 训人,还能让对方心存感激,这就是“把话说到心窝里”啊!
内人不是外人
夫妻之间的尊重就更重要了。 你在家里可以是大男人,你说了算,太太只有听的权利,你确实可以不管她同意不同意,而径自作主。 但是换个角度想 她已经没有“实权”了,你何不给她一点“虚荣”? 什么叫“内人”? “内人”就不是“外人”!内人是你枕边入。你有事却不让她知道,她还叫内人吗?
这世界上没有比把“内人”看作“外入”更痛心的事了 “家是一个‘共荣圈’。大家一起打拼,胼手胝足地奋斗,qiāng口向外,胳膊肘朝内,有什么事需要瞒着我呢?你把我看成了什么人?”
私房钱事件
算算看,有多少夫妻反目,不是都因为太太资助了“娘家”,或丈夫偷偷给了“夫家”? “钱”常是最大的原因我们两个人拼命省,只盼多存点,“你”为什么把钱往外送? 但更大的原因,是许多丈夫或妻子,不让另一半知道,而偷偷给啊! 你可以说这是你自己省下来的“私房钱”,但私房钱也是家里的钱,“你的钱”在心理上,虽不在我手里,也是我们两个人的钱哪! 还有!你为什么先不让我知道?你把我当成了什
么人?是你内人,还是街上的陌生人?
被出卖的感觉
于是发现,那些夫妻为钱反目的,真正的原因可能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真正的原因是“另一半没有顾念他的感觉,让他觉得被出卖了”。 想想,前面故事中的大哥,如果他能像老庞一样,教自己的弟弟怎么去说,又打个电话告诉太太。甚至先不答应弟弟,征求太太同意之后再说,不是好得多吗? 这大哥何止犯了没知会太太的错,他更大的错是告诉四弟“正好拿个末会,有八十万”。 换作你是他太太,由小叔子嘴里说出“您刚收个末会”,而且是在大嫂讲家里没有钱之后,你能不火冒三丈吗 “好哇!你不但不先问问我,而且把家里的私事,告诉你弟弟,要他来‘臭’我,我就是不拿出来!”
实权与虚荣
愈是没“实权”的人,愈要“虚荣”。 当我写完前面老庞的故事之后,曾经把故事拿给几个熟识的朋友看,作个民意调查:“今天换作是你,你已经接到丈夫从机场打回来的电话,而且已经把四万块准备好了,你是在儿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