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估价自己是说谎的一种形式,它既损坏你的声誉,对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产生十分不好的影响,有损你的风雅和才智。
发展自己有两个有效途径:一个是内向途径,一个是外向途径。内向途径是向历史、向书籍、向西方等等借智慧,来提升自己的品味。一个在为人处世中如鱼得水的真正成功人士,其外在的成功与内在的成功是同步的,否则,只是昙花一现,不是真正的成功。而外在的成功,是以内在的成功为支撑的。曾经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对夫fù靠做生意发了一笔横财,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暴发户。有钱了,生活富裕了,但别人总说他们俗气,他们不甘心,就决定提升自己的品味。于是,他们去参加一个文化沙龙,为了表现自己的富贵,两人都穿得珠光宝气地出现在聚会上,与那种高雅的艺术氛围格格不入,并且还闹出了大笑话。
聚会上,有人唱了《满江红》,这对夫妻看到大家都听得入迷,就问,这首歌是谁写的?真好听。别人回答说是岳飞,那位富太太很认真地说:“能不能告诉我这位岳飞住在哪儿,电话号码多少,他这么厉害,我可得多跟他学学!”……
第126节:发展自己(3)
品味与金钱无关,拥有打高尔夫球、听音乐会、弹钢琴等等这样的生活,并不能代表一个人有品味。直接把有钱的生活跟有品味的生活混为一谈,是不对的。钱或许能够让你高雅的品味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但绝对买不到高雅的品味。
相反,没有钱,也并非不能有高雅的品味,我国古代许多文人逸士,他们往往都是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是像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高雅品味,普通人是难以企及的。“每当你读完一本好书,你才体会得到自己读的书太少;每攀过一座高山,你才体会得到自己曾翻越的山太小;每走过一段人生,你才体会得到自己的阅历太浅……”
外向途径就是向社会、向生活、向他人借智慧等等,来拓展你的人脉。在当前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人脉是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门票。一个人能否成功,除了你知道什么,还在于你认识谁。一个人脉竞争力强的人,他拥有的人脉资源相较别人更广且深。
拓展人脉,首先要培养自信与沟通能力,学习适时赞美他人的能力;其次是抓住一切机会去培育人脉资源与关系;最后还要了解别人的能力,包括了解别人的需要、渴望、能力与动机,并给予适当的反应。
在平时,这个人脉资源可以让你比别人快速的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转换成工作升迁的机会,或者财富;而在危急或关键时刻,也往往可以发挥转危为安,或临门一脚的作用。总之,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其在社会中具有重要xìng。学会提升自己的人脉竞争力,从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取快速的成长和发展。
逆向发展自己
逆向思维作为一种特有的生存智慧,处处能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
在罗马有这样一个传说。一户人家的佣人,一不小心在厨房打破了一瓶油,惊吓的他尝试用手把油舀回去。地板上烧木柴或麦梗的灰屑,也一起被佣人用手收了进去。事后,佣人到井边洗手,发现双手去污神速。这个小错误却意外地促成肥皂的诞生。
第127节:发展自己(4)
原来,油加上草木灰中的硷成分,具有很强的去污功能。一般人都不喜欢手滑腻腻的,会想尽办法去掉油。但是,谁也没有在意在油中添加一些硷的成分,反而让油变出去油的功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问题,特别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反而让一件事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多出了四面八方的发展空间,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和魅力。
放眼人际jiāo往中的瓶颈,为什么我们当中很多人天天在讲为人处世,天天在学为人处世,而天天被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困扰,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这个问题的根子并不在我们读了多少相关的书,而在我们是否比别人多具备了应变的智慧。这时候,你不妨逆向思维思考一下,从结论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比如我们熟知的“司马光砸缸。”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xìng命。又或者是在遇到坎坷的时候,你有没有调过头来,多个逆向思维的心眼,来重新调整人生之路呢?
发展自己,最终的目的就是成就你自己。之前我们谈认识自己、肯定自己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记得《杨振宁传》一书的封面上写有这样一句话:“我的最大贡献,就是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觉得不如人的心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一生的努力:发展和成就自己,就是要不断地去改变自己不如人的心理“做最好的自己”。
◇给自己自由
这是个理xìng的时代,我们要以理服人。这也是应该懂得自制的时代,个人的自由不能影响别人的自由。这更是个人权的时代,大人小孩都是人,要以人的平等来对待他。
《用“打”的还是用“骂”的?》
自由,是人一种内心的一种奔放和自信,虽然有些人喜欢把不穿衣服在大街上慢跑作为表达自由的方式,但其实它有更多的内涵。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应该是为人处世所追求的最高贵的生命状态。
第128节:发展自己(5)
洛克菲洛曾写到:“我不会拿我的自由与慈善做jiāo易,也不会拿我的尊严与发给乞丐的食物做jiāo易,我决不会在任何一位大师的面前发抖,也不会为任何恐吓所屈服。”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不屈不挠,这便是人品的自由。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了“自由”思想的萌芽,庄子的《逍遥游》等名篇都为“自由”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在《汉书?五行志》里出现了“自由”一词;汉朝郑玄的《周礼》注有“去止不敢自由”的说法。到宋朝时,“自由”已成为当时的流行俗语。但是,在长期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广大人民是少有自由的,在我国历史上还不曾出现过古希腊、古罗马那样的“自由民”阶级。
然而,今日我们倡导自由,倡导在为人处世中也要把握好自由,要学会给自己自由。现在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为人处世的重要xìng,而他们有的人往往为了有好的人际jiāo往,在为人处世中迷失了自己,过于追求讨好别人,取悦别人,为人处世不是谄媚的人生哲学,所以,我们要学会给自己自由,给自己心灵一个窗口。
自由的必要条件
李安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拍国片像做皇帝,大家听令于我;拍西片像当总统,总统是要出去取悦每个人的。”刘墉先生分析他之所以这么说的原因,“是因为他在台湾拍片时,导演最大,爱怎么干就怎么干;但是当他到好莱坞拍片的时候,却总得跟制作人、演员、摄影和片厂沟通,他虽有导演的自由,却要尊重每个人的意见。”
可见“自由有个必要条件,就是不能影响到别人的自由。自由的基础是自制和守法。”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yù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自由既有为所yù为的权力又有不损害他人的责任义务。
这是从社会学角度来说的,对于与他人无关的事情,是人自己的事情,那么人有权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与他人发生关系的事情,就必须服从不侵害的原则。否则,这个行为必然受到反击,至少是思想上的厌恶和不满。
第129节:发展自己(6)
真正的自由,也应该是对不属于自己的自由不强求,听其自然,做到“无为而治”,强求反而会适得其反。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由就可以保持自我,而不被一味地讨好别人所迷失,这样才能做到把自己的身心自由和别人的自由,当成一种崇高的境界来为人处世,自由地面对现实,自由地生活。
给别人自由,就是给自己自由
思想,每个人都不同。我有我的想法,我认为我是对的,但并没有说你是错的。思想上一切对错都是相对的,互相尊重,不强加给别人自己的思想,这才是美丽的信仰。把人生的路越走越宽,还是相反;给自己更多的空间和自由,还是把自己局限在更加狭小的范围内,完全取决于你自己。让心灵摆脱桎梏,让自己获得自由,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别人自由。
生命中有许多美丽的东西,它可能是一枚钻石戒指,可能是一段温馨甜蜜的爱情,可能是一份梦寐以求的工作,也可能是一个温柔的爱人。自由也是美好的,无论是你的,还是他的。有时候我们的愿望是好的,但是永远让别人恐惧,得不到别人的夸奖,那么请给别人自由,也是给自己自由。越是害怕失去,心里承受的痛苦只会更深。
“当你和老板有工作上的jiāo往时,你无法指挥你的老板;当你向客户推销产品时,面对可能有的误解,你不可能甩手走人;即使是你最好的朋友,你也无法对他发号施令。”给别人自由,就是为自己开启一片天空!给别人让一条路来,就是为自己拓宽一条阳光大道。坚持和坚定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持久地让行为和思想一致,才能做一个正常、健康、积极、向上的人。否则,人生只会陷入灰暗、消极,生存的空间会越来越窄。
相信这个世界是你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力,他会给你一个同样的反作用力。不要让自己的碌碌无为成为别人应该加倍努力的借口,永远都要独立看待自己和别人。而不能妄图从别人的身上给自己找补,自己的一切只能靠自己来实现。不要把自己的梦想都寄托在别人身上。
第130节:发展自己(7)
◇适者生存,适时改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适者”不一定是占有者、胜利者,而是能与周遭生物“共荣共存”的。
《奉献的树》
达尔文说过:“自然界中能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的物种,而是最能适应外部变化的物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一只鹦鹉从笼子里飞出来,逃走了,获得了本应属于鸟儿的自由。能够重新获得自由本是件好事,但是十多天后,人们在森林里发现了它的尸体。不禁有人愕然:在果实累累的林子里竟会有鸟饿死?
用看林老人的话讲:“家养的鸟儿,用不着找吃找喝,慢慢地会失去寻食的本领,一旦飞出笼子,难免饿死。”
这便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生存如同登山,经验丰富的人,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往往会到达光辉的顶点。缺乏锻炼的人,不是因为迷失方向而功败垂成,就是因为体质太差而被淘汰。很多人在人际jiāo往中学会了为人处世的技巧,掌握了生存的本领,成为人生的“适者”,也有的人,像那些饭来张口的笼中鹦鹉在累累秋实面前饿死。
我们生存的地球之所以如此热闹,是因为它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条件。一切生存的生物都必须适应环境。因为只有适应了生活环境,有了一套生存的本领,才会有生命的繁衍不息。与别的生命相比,我们人类能如此“高级”,是由于我们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调整心态,适应环境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很现实的舞台,有能力的就继续表演,功力不足的就只有离开。任何想要改造别人的做法,结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失败。在这个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人际jiāo往中也是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应对这种变化的惟一办法就是调整自己。“当哥儿们有一天当上了警察,原来的哥儿们,就不再容易是哥儿们了。”
人不可能改造他所不想面对的一切事物,相反却可以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只有改变自己去适应社会及周围环境的,改变自己去适应变换的角色的活动才真实有效。而别的任何一种无谓的反抗和阻挠都将是无效和失败。人际jiāo往,说到底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规范的认同。有一则故事,讲的是:
第131节:发展自己(8)
一只小鸟正在飞往南方过冬的途中。天气太冷了,小鸟冻僵了,从天上掉下来,跌在一大片农田里。它躺在田里的时候,一只母牛走了过来,而且拉了一泡屎在它身上。
冻僵的小鸟躺在牛屎堆里,发掘牛粪真是太温暖了。牛粪让它慢慢缓过劲儿来了!它躺在那儿,又暖和又开心,不久就开始高兴地唱起歌来了。一只路过的猫听到了小鸟的歌声,走过来查个究竟。顺着声音,猫发现了躲在牛粪中的小鸟,非常敏捷地将它刨了出来,并将它给吃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是每个在你身上拉屎的都是你的敌人。不是每个把你从屎堆中拉出来的都是你的朋友。而且,我们身处的环境时刻都在改变,当外在的条件、环境改变时,作为主体的你,也要学会改变,要看清你的周围的状况。
适者生存,不要花太多精力在杂事上,要维护好同事间的关系。不要每天炫耀自己,否则别人将会对你感到乏味。必须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