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独享,否则易招致他人怨恨,甚至杀身之祸。
其实,留一步,让三分,是提倡一种谨慎的处世活人的方式,就像我们通常用来教育小孩子所说的谦让美德,适当的谦让不仅不会招致危险,反而是寻求安宁的有效方法。生活中,汽车行驶提出“宁等三分,不抢一秒”,既是为了路人安全,也是为了自己安全。个人生活中,除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对小事、个人利益相互谦让,都会带来个人身心的愉快,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刚中有柔,柔中带刚
第102节:告诉你事实的真相(6)
刚柔相济是一门艺术,太柔了会萎靡不振,太刚了则容易折断。但“刚”并不是说要暴戾残忍,而只是强韧刚直而已;“柔”也不是说要卑下羸弱,而只是谦让恭敬而已。
为人正派的人一般都待人热诚,胸怀坦dàng;处世正直,古道热肠。在古代这样的人,多为肝胆相照的侠义英雄、铮铮铁骨的耿直忠臣,千古流芳,为世人所楷模,但时至今日,这样的为人处世方法,似乎让这些英雄、忠臣往往无用武之地。
有的人太过刚猛、执着与好强,待人热诚当然是对的,但热情过度,往往造成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悖,因为太过热情就往往过于主观,甚至可能招致对方的埋怨,所谓过犹不及,正是如此。如果因为一时的刚直、热情而轻举妄动,或许还会筹成大错。所谓“好出头的椽子先烂坏”。
我们口中的齿和舌,虽然齿硬舌软,但最先蛀坏的却是牙齿,并非舌头,舌头直到人死后,才逐渐腐坏,可见柔软比较久长。《华严经》说:“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憨山大师也说:“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周易》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说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地是柔顺的象征,正是这种柔顺,滋养了万物生灵。所以,如果在古代的仁人君子眼中,“刚”是建功立业的行事指南,那么,“柔”则是安身立命的基本哲学,曾国藩也说,在建功立业时要“刚挺”,而在争名夺利时就要谦退柔隐。他认为人要想立得住,主要的还要靠对刚柔尺度的把握。
中国古语有句古语:“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就是用来警喻为人处世要刚柔并济,才有奇效。有这样一个佛教故事:
一个菩萨发现一个商队中混进了一个强盗,这个强盗准备寻机把商人们杀害后抢走财物。菩萨寻思:我杀了强盗,就犯了杀戒,就要堕入地狱,而不杀强盗,就会导到更多的生命被杀害。最终这位菩萨以我下地狱也要拯救众生的精神,把这个强盗杀死了。
第103节:告诉你事实的真相(7)
刚柔并济,可以让自己由弱者变为强者,也可以让你的敌人由强者变为弱者。菩萨杀恶不仅是为了保护良善,同时也是对作恶者的怜悯。但是要做到刚柔适度是很不容易,它是为人处世立于不败之地的理想xìng格和最佳状态,要学会能刚且柔的人生哲学,是需要一段时间的锻炼及淬练,才能有几分的火候。
诸葛亮兵法有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他认为一个人必须该刚时要坚强无比,该柔时可以委曲求全,并依据需要,该刚则刚,该柔则柔,且能应付自如。
◇大智若愚,学会保护自己
要你老婆停止看她的连续剧不难,只要你装作迷恋剧里的女主角。
刘墉
常言道:“大智若愚”,说的就是表面上看上去好像愚笨的样子,内在才智却很高而不露锋芒,不炫耀自己。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往往外表毫不在乎,内里却明白至极。在小说版的《卧虎藏龙》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有一次,俞秀莲因事需要在镖行找一份镖师的工作,于是到各家镖局毛遂自荐。可是镖行从来都不收女镖师。为了证明自己虽是女儿身,但却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武功,俞秀莲便和各个镖行总镖头比武切磋,希望用自己的实力说话,能换一份工作。
但虽然她打败了那些庸庸碌碌之辈,却没有一个镖局肯雇用她。后来她改变策略,依然是和这些人比武切磋,但在刚刚占得上风时,便单膝跪地,俯首抱拳,谦虚道:阁下武艺超群,小女自愧不如!结果皆大欢喜,她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份镖师的工作,也顾全了那些总镖头的面子。
做人要学会把智巧隐藏在笨拙中,不可显得太聪明,有时候,宁可低下高贵的头,随和一点也不可太自命清高、锋芒毕露。办事要分清主次、讲究方法,才是处世最有用的救命法宝和明智之举。
大智若愚,藏精于拙
第104节:告诉你事实的真相(8)
这类人在为人处世中的表现是,不显山不露水,不咄咄逼人,不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为人低调,虚怀若谷,宽厚敦和,从来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永远都是厚积薄发宁静致远,注重自身修为、层次和素质的提高,对于很多事情持大度开放的态度,有着海纳百川的境界和强者求己的心态,不露锋芒,甚至有点木讷。
所以,做人不要过于“精明”。为人处世应是人与人情感的沟通和jiāo流。只要诚恳待人就足够了。对人,不必精明;对朋友,傻点更好。做人太“精明”容易把淳朴真挚的关系人为地弄复杂,使人感到刁钻jiān猾,敬而远之。这样精明的结果,只能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
刘墉先生告诉我们要:“让自己像沙滩,多大的浪来了,也是轻抚着沙滩,一波波地退去。而不要像岩石,使小小的浪,也激起高高的水花。”这是一种做人的谋略,也是一种人生的最高修养。
《论语?为政》中讲孔子的弟子颜回很会“守愚”,深得孔子的喜爱。颜回表面上看上去惟惟诺诺,愚笨可及,其实他在用心功,每次课后,他都能将孔子的教导清楚而有条理地讲出来,可见若愚并非真愚。
在“若愚”的背后,隐含的是真正的大智慧大聪明,这样的人总有更多的成功机会。领会大智若愚的神韵,可以为人遮羞,自找台阶;可以故作不知达成幽默,反唇相讥;可以假痴不癫,迷惑对手;可以在跌倒的时候,最先最快站起来。
更好地保护自己
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就是衰败的开始。酒要喝得刚刚好,到了似醉非醉的境界,才能抛开了拘束不抛开理智。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一定要谨记: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都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聪明过人的纪晓岚,深得乾隆皇帝的赏识。有一次,皇帝设宴邀请众大臣,酒至酣处,要与大臣对对联,他先出了上联:“玉帝行兵,风刀雨箭云旗雷鼓天为阵。”众大臣们面面相觑,竟然无一人能对得出下联。乾隆更高兴了,点名让纪晓岚对下联。谁料纪晓岚对答如流,一语对出下联:“龙王设宴,日灯月烛山肴海酒地当盘。”群臣赞不绝口。
第105节:告诉你事实的真相(9)
乾隆看这情形很不高兴,一直不说话。众大臣们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而纪晓岚却心知肚明,知道自己的才气惹恼了皇帝,便接着说:“圣上为天子,所以风、雨、云、雷都归您调遣,威震天下,小臣酒囊饭袋,所以希望连日、月、山、海都能在酒席之中。可见圣上是好大神威,而小臣我不过是好大肚皮而已。”
乾隆一听,面露喜色,并表扬纪晓岚说:“饭量虽好,但若无胸藏万卷之书,又哪有这么大的肚皮。”
由于纪晓岚及时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很快地加以纠正,在开脱中有意抬高乾隆皇帝而偏低自己,不仅使皇帝龙颜大悦,同时也保护了自己,这就是纪晓岚的聪明之处。逞一时之能,可能对自己当时来说是一种快事,甚至觉得很得意,但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一个聪明之人,应该是聪明不露、才华不逞、守拙自保、大智若愚。
这世上很多不合理的好处,是不能拿的。用非常的手段,应付非常的对手,是千古不易的道理!保护自己,就意味着在为人处世中,有一些人是必须要提防的。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害死一百个君子你还是原来的你,但遇上一个小人你就不是原来的你了。刘墉先生说:“孩子!你要知道,狼固然可怕,但是披着羊皮的狼更可怕。偏偏那些披着羊皮的狼,看来常是比较文弱、比较没有侵略xìng,也比较不会让你戒备的人。”这些小人往往隐藏在暗处,我们无法从表象上来分辨他们,只有被伤到之后,才能看得到这些人的本来面目。
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叫子宰的人主持本国政务。有一天,他对宋国国君说:“国家的安危,百姓的治乱在于国君。封官和赏赐是让人高兴的事,请国君主管这些事,可以更好地争取民心;杀人判刑是人民怨恨的事,这得罪人的事就让我负责吧!”
宋国国君听了非常高兴,就全部按子宰说的办。谁料,子宰的权势越来越大,最后杀死了宋国国君,自己夺取了政权。
第106节:有一种情商让你魅力十足(1)
“贱人爬到你的上面,常因为有人爬到他的上面;傻子站在你的上面,常因为有人站在他的后面。”死不瞑目的宋国国君哪里想得到,口口声声以君主利益为重的子宰,在实行这种分工之后,他就掌握了生杀大权,百姓自然就怕他,大臣们也会想方设法亲近他,他的权势自然就越来越大。所以,当别人叫你往前站的时候,你最好还是先看看是不是正有子弹经过。
这种“好心人”口口声声以你的“利益”为重,甜言蜜语、花言巧语满天飞,这样的话听起来舒服顺耳,但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yīn谋,在给你“好处”的尽头就是他们挖下的最深的陷阱。所以刘墉先生让我们切记:“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自从昆虫发明了翅膀,蜘蛛就发明了网。当一只小猫扑向大狗,不论大狗多有理,人们总为小猫叫屈。”为人处世,对“好心人”一定要多个心眼!越好心,越需警惕!
◎有一种情商让你魅力十足
不要以为你是哈佛、北大或牛津、剑桥毕业的,就一定比别人强,你能进那些大学,而且平平安安出来,虽然可以证明你很会读书、智商很高,但是IQ不等于EQ,“智商”不等于“情商”,很可能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你的适应力远不如那些连中学都没混毕业的孩子。
《天才与白痴》
人的生命张力,主要是情感力和智力,即生命的两个动力源。刘墉先生说:“智商超常又怎样?智商只是影响人们发展的变量之一,它与成功没有必然关系。过目成诵又如何?最主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一个人要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必先要受过一些挫折,历过一些磨难。不经风雨,哪里去见彩虹?”
余世维在《管理者情商EQ》中,也综合地讲述了IQ不是成功很好的条件,最重要还要有很好的EQ。EQ是“情绪智商”的简称,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1995年出版的书中提出。EQ高的人,在自信心、人际关系、工作表现、婚姻生活上,都有比较令人满意的成就。
第107节:有一种情商让你魅力十足(2)
戈尔曼认为,EQ不仅包括了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克制力,还包含了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如何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感受别人感受的能力,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动自发的心灵动力……简单说来,EQ是一种为人的涵养,是一种xìng格的素质。
并不是学历高,EQ就高
当社会对学历越来越重视,人们的毕生心血似乎都用在学习上了,不停地学习文化理论知识,大专上完上大本,大本读完考硕士、硕士毕业读博士……总之只要你想学,就有读不完的学历等你拿。
但学历只是一个人学识深度的一个体现。按照常识,对同一个人来说,有更高的学历当然就会有更高的为人处世能力。但对于不同人来讲,有高学历的人不一定有高的为人处世能力,那是因为高学历者有很强的自尊心,会排斥对别人的奉承阿谀,因此,不受人欢迎,也不能飞黄腾达。学校里的秀才也只是学校的秀才,踏入社会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有一位保险公司的培训师,他对培训的员工既严格又咄咄逼人。但是,受训员工却个个心服口服、毫无怨言。其实,这位培训师的学历并不高,也没有显赫的背景,只是因为他为人谨慎谦恭,具有丰富的工作智慧与经验,从而使自己成为他人的榜样。
可见,没有高学历的人,为人处世的能力也不一定比高学历人士差。学历固然越高越好,有了高学历,灵活运用所学,能使办事能力更上一层楼。但是在学历一定的情况下,更应该看重为人处世的能力。为人处世的道理深奥莫测,能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主宰,才能在为人处世方面大显神通,左右逢源,否则,也就只能随波逐流罢了。
那么EQ高的人,在为人处世方面会怎样做呢?
学会爱别人
从根本上说,人并不是孤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