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 > 第 122 章
    防部队彻底粉碎了印度军队的进攻,取得了自卫反击

    作战的重大胜利,一些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必将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时

    候,中国政府却于1962 年11 月21 日,出人意外地郑重地发表声明,决定单

    方面主动停火和主动后撤。

    中国政府11 月21 日的声明指出:到现在为止,这场由印度方面蓄意挑

    起的边境冲突,已经延续了一个月。声明追溯指出,对于印度方面日益严重

    的入侵和挑衅,中国政府曾经连续地提出警告,指出后果的严重xìng。为了避

    免边境冲突,中国边防部队始终保持了最大的克制和忍让。但是,中国方面

    的这一切努力都归于无效,印度方面的侵略活动有增无减。在忍无可忍、退

    无可退的情况下,中国边防部队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坚决进行自卫反击。在

    这次大规模边境冲突发生以后,中国政府又主动采取和平友好行动,力求扑

    灭已经燃起的战火。10 月24 日,即这次边境冲突bào发后的第四天,中国政

    府提出了停止边境冲突、重开和平谈判、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印

    度政府在接到中国政府三项建议的当天,就迫不及待地拒绝了这些建议,并

    且坚持要中国政府同意恢复1962 年9 月8 日以前的边界状态。与此同时,印

    度政府仗恃美国大量军事援助,在中印边界东段和西段,重新发动更大进攻,

    执意扩大边境冲突。印度政府采取这种极其无理的态度,决不是偶然的。印

    度政府为了内政和外jiāo上的需要,长期以来的政策就是蓄意使中印边界问题

    悬而不决,使两国武装部队保持接触,使中印边境局势保持紧张。在印度政

    府认为对它有利的时候,它就利用这种局势在中印边境进行武装入侵和武装

    挑衅,直到挑起武装冲突。印度政府的这种政策完全违背中印两国人民的根

    本利益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只能对帝国主义有利。

    为了扭转中印边境局势,中国政府决定主动采取措施,促进三项建议的

    实现。中国政府宣布:

    一、从本声明发表之次日、即1962 年11 月22 日零时起,中国边防部队

    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

    二、从1962 年12 月1 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将从1959 年11 月7 日存在

    于中印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后撤20 公里。

    在东段,中国边防部队虽然至今是在传统习惯线以北的中国领土上进行

    自卫反击、但仍准备从目前的驻地撤回到实际控制线、即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以北,并且从这条线再后撤20 公里。

    三、为了保证中印边界地区人民的正常往来、防止破坏分子的活动和维

    持边境的秩序,中国将在实际控制线本侧的若干地点设立检查站,在每一个

    检查站配备一定数量的民警。中国政府将经过外jiāo途径把上述检查站的位置

    通知印度政府。

    声明指出,中国政府主动采取的这些措施,表现了中国政府对于停止边

    境冲突、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极大诚意。特别应该指出,中国边防部队

    后撤之后的位置,将会远离他们在1962 年9 月8 日以前的位置。中国政府希

    望,由于中国采取上述主动措施,印度政府将会考虑印度人民和世界各国人

    民的愿望,改弦易辙,作出积极的响应。在印度政府同意采取相应措施的情

    况下,中印两国政府可以立即指派官员在中印边界各段双方协议的地点会

    晤,商谈有关双方武装部队各自后撤20 公里形成一个非军事区、双方在实际

    控制线本侧设立检查站和归还被俘人员的事宜。

    中国政府真诚期待印度政府作出积极的响应。即使印度政府不能及时作

    出这种响应,中国政府也将按规定日期主动地执行上述措施。

    中国政府声明指出,在中国边防部队停火以后和后撤的过程中,如果出

    现印度军队继续进攻;在中国边防部队沿整个实际控制线后撤20 公里以后,

    印度军队在东段重新推进到实际控制线、即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在中段和西

    段继续留在实际控制线沿线不撤;在中国边防部队沿整个实际控制线后撤20

    公里以后,印度军队越过实际控制线,恢复他们在9 月8 日以前的位置等情

    况。中国政府声明指出,中国保留进行自卫反击的权利,由此而产生的一切

    严重后果必须由印度政府承担全部责任。中印边界问题是两个亚洲国家之间

    的问题。中印两国应该和平解决这个问题,不应该因为这个问题而兵戎相见,

    更不应该容许帝国主义chā手进来,把目前这场不幸的边境冲突发展成为亚洲

    人打亚洲人的战争。中国政府经过反复考虑决定采取的这项重大措施,正是

    从维护中印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强亚非团结和保障世界和平的一贯立场

    出发的。中国政府呼吁亚非各国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作出努力,推

    动印度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停止边境冲突,重开和平谈判,解决中印边界问

    题。

    中国政府11 月21 日发表的声明,是中国政府为扭转中印边境冲突严重

    局势、维护中印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重开和平谈判、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

    题而主动采取的最真诚的努力。这种重大的和平措施和正义的、宽宏大度之

    举,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它不仅符合中印两国人民的根本

    利益,而且也符合亚非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它无可争辩地证明了中国政府

    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维护中印友好、致力于亚非团结和世界和平的最

    大诚意。

    二.中国政府的声明产生的反响和效果

    中国政府11 月21 日的声明发表后,在全世界产生了很大的震动。一些

    国家政府、领导人及其报刊,纷纷发表声明、谈话、社论和评论,或打电报

    给中国政府领导人,盛赞中国政府声明表现的和解立场、和解诚意与和解的

    实际行动,呼吁和督促印度政府作出积极的响应。世界公正舆论认为,中国

    政府的声明和所采取的重大和平措施,是英明的、正确的和具有远见卓识的

    伟大行动,表明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中印边界争端的最大诚意。

    中国边防部队的自卫反击取得重大胜利。打而不退,行不行?周恩来总

    理明确指出:可以有这种设想。但是,这样作取得主动xìng不够,会被看成是

    以武力改变边境现状,实现领土要求;我们主动停火后撤,赢得了全世界人

    民的赞扬,使尼赫鲁陷于被动,打乱了他的部署,打击了帝国主义的yīn谋。

    主动停火后撤,是不是示弱?周恩来总理也明确指出:不是,我们更加主动

    和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强大的表现,不是示弱的表现。全世界很多舆论,甚

    至一些帝国主义的舆论也都是这样看的。

    中国政府一贯坚持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立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

    家,对印度没有任何领土野心,绝不会去侵占印度的一寸领土,但也绝下允

    许别人侵占自己的领土。在中印两国边界的争端上,中国政府一直本着和平

    友好的态度,竭力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中国边防部队进行自卫

    反击作战,是为了粉碎印度军队的进攻,打击其嚣张气焰,求得边境的安宁,

    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创造条件。在中印边境武装冲突继续进行的情况

    下,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于11 月13 日电复几内亚等国家领导人, 11 月15

    日致信亚非国家领导人, 11 月16 日复信英国哲学家罗素等,历史地、客

    观地、全面地介绍了中印边界问题的背景和发展情况,再一次重申和表明了

    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谋求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立场和决心,并呼吁亚非

    国家主持公道,促进中印边界问题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得到和平解决。周恩

    来总理在给亚非国家领导人的信中指出:“中国一贯致力于和平解决边界问

    题”,“中国政府并不灰心,愿意向前看。不管眼前的情况怎样复杂,中国

    政府谋求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只要还有一线希望,

    中国政府将继续寻求和平解决的途径,主动创造有利于停止边境冲突的条

    件。”因此,在印度挑起中印边境武装冲突后,尽管中国边防部队打退了印

    军的大规模进攻,中国方面没有以胜利者自居,更没有把任何不合理的要求,

    或者有损于印度尊严的片面主张强加于印度方面。而恰恰相反,中国政府没

    有因为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就把越过1959 年实际控制线所造成的事实,强迫

    印度接受。中国在取得军事上重大胜利的形势下,决定主动停火和后撤。不

    仅如此,正象中国政府声明中提出的:“中国边防部队后撤之后的位置,将

    会远离他们在一九六二年九月八日以前的位置。”周恩来总理在中国政府发

    表声明后,于11 月24 日复信英国哲学家罗素, 11 月13 日复电儿内亚等

    国家领导人, 11 月28 日致信印度总理尼赫鲁,全面阐述中国政府关于全

    线停人撤军之举的诚意和关于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一贯立场。周恩来在

    11 月24 日向全国人大常委报告中也作了上述阐述,并指出,中国进行自卫

    还击,并不想通过武力改变边界现状,更不想侵占印度领土;中国大打是有

    节制的,大打之后主动停火,主动后撤,这更加证明了我们不是侵略:中国

    更加主动和立于下败之地。

    中国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而采取的实际行动,在全世界引起积极的

    巨大反响。几内亚总统塞古社尔在给周恩来的电报中说,关于贵国政府宣

    布单方面履行停火的决定,我们谨向您表示我们十分满意和我们完全的赞

    同。巴基斯坦《战斗报》23 日发表的社论说:中国政府的声明会使全世界听

    了大吃一惊,因为在人类的历史上还从来未曾有过一个胜利的国家,在它的

    军队眼看就要使它的敌人遭到粉碎xìng的失败的时候,完全出于自己的原则和

    和平政策而作出这样一种表示的。中国领袖们坚持高尚的政治原则和正派的

    道义价值,应当受到一切赞扬。中国政府的这一步骤证明了中国的和平意图

    和它的伟大。今天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说中国是战争贩子和希望占领印

    度。法新社从巴黎发出的消息说,中国政府的声明是“北京采取的惊人的主

    动态度”,并说这个声明“向全世界表明北京的和平愿望,表示它不愿意继

    续打一场即使是胜利的仗”。朝鲜、蒙古和越南在政府声明中说:这清楚地

    表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仅珍视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也以

    亚洲人民利益和世界和平力重;是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yīn谋,维护和巩

    固亚洲各国人民团结愿望的真诚努力。英国《工人日报》发表社论说,中国

    政府关于和平结束边境冲突的真诚愿望,再清楚不过地证明:所谓中国人民

    蓄谋侵犯印度的一些说法,现在已经完全揭穿,那些说法只不过是胡说八道。

    中国的建议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包含着不可抗拒的因素,是不可轻率拒

    绝的。社论赞扬中国政府声明时说,他们是多么爱好和平,他们的善意是多

    么正当。美国《进步劳工》在社论中赞扬中国在中印边界问题的立场时说:

    从争端开始的第一天起,中国就一直不疲倦地力求友好地通过谈判解决,这

    种解决办法不是一方强加其意志于另一方或要求一方屈从,而是公平的和符

    合互谅互让、互相尊重的精神的。中国的每一项行动都体现了这一立场。社

    论说,关于中印边界冲突有着一个必然的结论,那就是:冲突完全是印度政

    府一手造成的,是由印度统治集团根据它自己的阶级利益来决定的。全世界

    的公正舆论说明;中国政府的正义之举,震动了全世界,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尼赫鲁发动对华战争,原来就失道寡助,加之军事上遭到沉重的打击,

    在政治上更加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强烈抨击和世界公正舆论的谴责。在印度国

    内,人们纷纷谴责尼赫鲁政府对中国的侵略政策。印度学者比姆桑社指出:

    尼赫鲁总理在其生涯中第一次受到了来自印度社会几乎每一个角落新闻

    界、议会及大街上的质问和批评。如果说他对印度的外jiāo政策有所影响的话,

    那么中印边境作战就成了尼赫鲁时代开始没落的标志。几内亚《自由报》发

    表评论,谴责尼赫鲁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所采取的顽固立场,指出,尼赫鲁总

    理的各项声明并没有提供出任何新的事实。柬埔寨《祖国报》批评了印度在

    中印边界争端中不愿意放弃其僵硬态度。印度尼西亚《独立报》刊载长篇文

    章,批评尼赫鲁政府“拒绝中国为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所作出的一切努力”。

    一些亚非国家的报纸在社论和评论中还告诫印度当局不要顽固到底。英国记

    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也认为:尼赫鲁的个人影响和政治地位一落千丈,这

    是边境战争的一个最显著、也许是最悲惨的后果。

    尼赫鲁一向披着“和平中立”的外衣,打着“不结盟”的旗帜,在不明

    真相的人们中间。有一定欺骗作用,在广大中间地带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中

    印边境战争期间,印度不仅接受了美国的军事援助,而且请求美国出兵帮助,

    表明尼赫鲁政府不结盟的外衣已最后脱落下来。尼赫鲁的行径,已经完全丧

    失了欺骗人民的政治资本,遭到世界人民尤其是广大中间地带的国家和人民

    的不满与谴责。正如一印度学者所指出的,现在印度自觉不自觉地真正与西

    方国家结盟来反对中国了。不结盟不再是一种教义或一心追求的目标,而是

    已经变成了一种机会主义政策。柬埔寨《祖国报》指出,印度采取僵硬态度

    是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