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队在上级行军本队内行军时,通常只派直接警戒,对担任警戒任务的分队,应给予适当加强,使其具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3.组织通信联络。当上级允许实施无线电通信时,通常在尖兵分队、指观所、所属(配属)各分队、收容组之间建立无线电通信联络网。当上级要求在行军中保持无线电静默时,应以旗语,灯光、音响信号等简易方法实施通信联络。
4.组织对空防护。一是组织对空观察报知勤务,通常每台车指定l~2人担任对空观察,充分利用观察器材组成环形、多层、实时的对空观察网,并规定简易的报知信号;二是组织对空shè击火力,组织编成内的便携式地空导弹、高shè机qiāng、步机qiāng形成一定密度的对室火网,掩护分队顺利行军。
5.做好物赍器材保障。主要包括武器、弹yào、装具、给养、饮水和yào品等准备。
6、组织技术保障。通常选择3~5名技术骨干组成技术保障组,主要负责对车辆的检查、修理和行军中车辆故障的排除。组织设营组、收容组。在无敌情顾虑的情况下,可组织司务长(给养员)、炊事员等组成设营组并提前出发。其任务是:在预定大休息及宿营(集结)地筹备食物、燃料和饮水;调查社情、疫情;选择和区分各分队大休息地点;划分所属分队(车辆)的位置,派出人员在进入宿营地的路口接引分队;向指挥员报告设营情况。徒步行军时应成立收容组。通常由一名军官、卫生员率数名体质较好的士兵组成,在本队后跟进,负责收容伤病员和掉队人员,并组织其跟进,根据情况消除路标。
(四)检查行军准备:指挥员在出发前,应对所属分队行军准备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主要包括:所属分队对行军命令传达落实和动员情况;武器、弹yào、油料、粮秣和各种器材的领取、携带情况;炊事班的生活物资保障准备情况;卫生保障准备情况以及车辆状况等。检查完毕后,将行军准备情况及时报告上级。
四、行军实施:行军时,指挥员应加强观察,掌握行军路线、方向和速度,及时了解敌情、沿途地形和道路状况,及时灵活地处置各种情况,沿上级指定的路线迅速隐蔽地行军,按时到达指定地区。
(一)准时集合出发,严守行军秩序:接到行军命令后,应迅速在指定地区集合,同时派出警戒,检查各分队人员、武器、车辆、着装等情况,适时登车,按上级规定的时间准时出发和通过出发点。摩托化行军时,分队通常成一路沿道路左侧行进。徒步行军时,成一路或数路沿道路右侧或两侧行进。行军中应严格遵守行军秩序,自觉听从调整哨指挥。未经上级允许不得超越前面的分队,并主动给执行特殊任务的分队让路。行军时,驾驶员应集中精力,保持规定的车距、车速,不得随意超车和停车。如车辆发生故障,应停靠道路右侧抢修,人员应分乘其他车辆前进。故障车修好后立即跟进,并利用部队休息时间归建{如道路宽阔,经上级批准,也可超越归建。车辆无法修理时,应请求上级补充车辆。
(二)掌握行军路线和速度:为了避免走错路和迷失方向,应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掌握行军路线。在复杂地形和夜间行军时,可派一名军官加强前方尖兵的指挥,或由军官、骨干组成方向组,随尖兵行动。如发现走错路,应首先确定站立点,尔后选近路chā向原定路线。如无把握应立即返回开始走错的地点,尔后继续前进。当接到上级改变行军路线的命令时,应立即判明新的行军路线,修改行军方案,在行军中给各分队明确任务。行军速度和一日行程应根据敌人的袭扰程度、行军队形的编成、人员的体质、移动工具及其技术状况、道路的数量及质量,驾驶员的训练素质、行军时间蔹水文气象等条件确定。
(三)适时组织休息:正确规定行军中的体息时间和地点,是缓解行军疲劳、保持行军能力、顺利实施行军的重要条件。在上级编成内行军时的大、小休息和远程连续行军的休息日,通常由上级统一掌握。单独行军时,由本级掌握。摩托化行军时,小休息通常每2~3小时进行一次,每次ZO~30分钟。徒步行军的首次小体息,通常在行军30分钟后进行,时间15~20分钟。尔后每行军1-2小时休息一次,每次约10-20分钟。组织小休息时,车辆应按规定间隔停靠在道路右侧。除留信号观察员、值班火器(分队)、无线电员外,其余人员下车在道路右侧体息。徒步行军时,人员应靠近路边面向外侧并保持原来队形,指挥员应督促士兵整理鞋袜和装具。大休息应在一日行程过半时进行,时间为1~2小时,徒步行军为2小时左右,组织大体息时,应离开道路进入指定地区或沿行军路线疏散隐蔽。指挥员应明确乘车时间,派出警戒,必要时指定值班分队(火器)占领附近有利地形。分队应利用地形构筑简易工事。司机应检查车辆,并对其进行技术保养,必要时还应进行小修。炊事班给全体人员分发熟食。必要时,可利用大休息调整行军队形。夜间休息时,人员不准随意离队,武器、装具随身携带,出发前清点人数,检查装备。
(四)灵活、果断处置情况:行军中,指挥员应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和灵活果断处置各种情况。当临时改变行军路线时,指挥员应迅速命令分队停止前进,向各分队简要明确新的行军路线。当前方有迂回路线能进入新的行军路线时,可仍按原行军序列从迂回路线进入新的行军路线;当已超过chā向新路线的路口,前方又无新的迂回路线,或迂回路线较远时,应选择较宽阔的路段或空地作为调头点,组织依次调头进入新的行军路线。此时,通常应变后方尖兵为前方尖兵、前方尖兵为后方尖兵。
当遭受敌空袭时,应迅速离开道路,利用地形地物隐蔽伪装。夜行军时应严格灯火管制。根据命令,组织对空shè击。如任务紧急,可增大各分队间隔、车距加速行驶,快速通过。
当遭敌火力封锁时,力求绕行,或者利用敌火力间隙分批跃进通过。
当遭敌核、化学武器袭击时,应迅速就近利用地形防护,人员迅速穿戴防护衣罩,下车就近隐蔽防护。警报解除后,应迅速查明人员伤亡和车辆损坏情况并报告上级,抢救伤员,抢修车辆,恢复行军序列。遇有受染地段,应迅速查明情况,选择迁回路线绕过或沿开辟的道路通过。如任务紧急、不允许绕过而短时间内又不能开辟通路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选择受染轻、距离短的地段直接通过。当遭敌兵力袭击时,指挥员应沉着、冷静,立即判明敌情,迅速组织反击。如敌兵力较小,应展开必要兵力歼灭或驱逐之,主力继续前进,并将情况报告上级;如敌兵力较大,应迅速抢占就近有利地形,掩护上级主力展开歼灭之;如误入敌伏击区,应迅速展开,抢占有利地形,抗击敌人冲击,并迅速将情况报告上级,伺机向敌薄弱方向突围,或根据上级指示,协同主力歼敌。当道路、桥梁遭敌破坏或者遇到难以通行的地段时,应当绕行。无法绕行时,及时组织抢修,并报告上级。
第二节输送
输送,是使用运输工具把部队由一地运送到另一地的行动,是提高战术单位远距离移动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形式,适用于长时间、远距离的移动。输送可减少人员体力消耗和作战车辆磨损,对于步兵适时转移、夺取和保持主动、达成战斗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输送是伴随着输送工具的发展而发展的,输送方式的多少,取决于输送工具的种类。在输送工具已经相当发达的当代,火车、汽车、轮船、飞机是主要输送工具,因而铁路输送、公路输送、水路输送和空中输送便成为军队输进的基本方式。步兵通常在上级编成内采用一种方式输送,也可采用数种方式接力输送。
高技术条件下,战场空间范围扩大,透明度提高,前后方界线淡化,战斗节奏加快,输进时受敌火威胁增大,对步兵组织与实施输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步兵必须遵守上级和军事jiāo通部门的有关规定,周密计划,充分准备;统一指挥,分工管理;保持建制.按序装卸;加强观察,注意防护,保证迅速、隐蔽、安全、准时地运送到指定地区。
一、输送方式
(一)铁路输送:铁路输送,是指使用铁路列车实施的输送。是部(分)队实施远距离地面机动的重要方式。铁路输送产生于1863年美国国内战争时期,后来在普法战争和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得到了广泛运用。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地面部队主要依靠铁路输送,其他输送方式只起了辅助和补充的作用。在我军步兵战史上,铁路输送也曾发挥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支援辽沈战役,在敌机不断骚扰下,38天就输送部队、物资637列(19500余车)。第四野战军南下遂行渡江战役,在一个半月内,铁路输送人员、物资1万多车皮,保障了渡江战役的胜利。三年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主要作战物资和人员,基本靠铁路运往前方,共输送人员、物资达3000多列(113000余车皮),对夺取战争胜利起了重大作用。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战场空前广阔,破坏xìng日益增强,物资消耗巨大,部队、物资等作战力量的远距离快速移动将更加频繁和重要。铁路输送较之其他输送方式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一是运力大,距离远,续行力强,一般不受天候季节的影响;二是经济、耐用、可靠,能节约大量战略物资,如火车与汽车相比,用同样数量的燃料,火车货运量是汽车的4-6倍,飞机与内燃机车运输同样的货物(人员),飞机的耗油量是内燃机车的30倍;三是可以使都(分)队的车辆、火pào等装备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减少摩托小时和储备里程的消耗,保持战斗力。由此看出,虽然我军步兵的装备有了很大发展,机动能力大大提高。但对铁路输送的依赖xìng不仅没有减小,而且越来越大。当然,铁路输送也有其固有的不足,如线路固定,目标集中,易遭破坏,修复困难,涉及部门多,专业技术xìng强,组织协调工作复杂等。在未来战争中,我军铁路输送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时间紧,对输送的准确xìng、快速xìng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二是运力低、运量大的矛盾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有了很大发展,但运输能力与未来战争的要求仍然不很适应。再加上战时敌空袭破坏的影响,铁路运力将有明显下降。这对铁路输送的组织和计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三是对敌斗争激烈。未来战争双方都把破坏对方jiāo通运输线作为空袭的主要目标,以破坏对方部队的机动和后方供应。可以预料,未来战争中,敌必将以占优势的各种高技术空袭兵器,对我铁路实施疯狂破坏,并可能以空降和地面兵力实施破坏,困此铁路输送中空袭与反空袭、破坏与反破坏的斗争将相当激烈。
(二)水路输送:水路输迭,是指使用水上运输工具实施的输送。通常接水域xìng质分为海上输送和江河输送。水路输送是部(分)队输送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军队最先采用的输送样式。在近现代战争中,水路输送已广为各国军队采用,并在军队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有许多源远流长的江河,是天然jiāo通运输线,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约1500条,我国的湖泊总数在200个以上,其中大部分江河胡泊便于jiāo通和航运。我国既是一个大陆面积广大的国家,又是一个海洋国家。在14000多公里绵长的海岸线上,散布着许多著名的优良天然港湾,是进行海上运输的主要吞吐地。
水路输送与其他输送方式相比,具有装载量大、成本低、航道一般受敌破坏较小等特点。能保持人员的体力,减少技术兵器的磨损,节省摩托小时,能以不低于每小时25~30公里的速度输送部(分)队,面且输送距离越远,效率越高。但水路输送受水文、气象条件影响较大,目标明显,不易隐蔽,速度相对较慢,装载环节较多,需专用港口码头,装卸时间较长,有时还要在锚地进行人员和技术兵器的转载。另外,港口易遭敌袭击、封锁。
(三)空中输送:空中输送,是指使用空中运输工具实施的输送,是部(分)队实施快速输送的方式。通常在情况紧急或不能采取其他方式输送时采用。空中输送始于20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大量运用。现代空中输送按照飞机的种类,可分为运输机输送和直升机输送。空中输送具有选择航线自由,不受地形影响,能超越广阔的沾染区、火灾区和洪泛区等特点,既能够在已方部队的占领区实施,也能向敌方占领区实施,而且快速、灵活,利于分队遂行紧急任务,是现代条件下运用越来越广泛的输送方式。但是,空中输送受气候影响大,运量较小,易受机场及敌情制约。
二,输送组织准备:
指挥员受领输送任务以后,应迅速传达任务,计划安排工作,下达预先号令;组织分队准备武器装备及规定的携行、运行物资器材;可能时,进行装(卸)载训练。
(一)下达输送命令:根据上级输送计划和命令,步兵指挥员应首先制定本分队的输送计划,并及时下达输送命令。其主要内容是:敌情、任务;梯队的编组和序列,输送方式、路线、目的地;运输工具的数量及分配;装(卸)载地点;装载、起运和到达卸载地点的时间;装(卸)载指挥所开设地点、时间和运行中的指挥位置及通信联络的方法。当实施接力输送时,还应制定输送方式转换计划,包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