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可以引以为荣。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容纳它,发现它、发展它、利用它,学会自己造糖吃;做到这一点,就会很出众。

    只有自己能救自己!

    能容纳自我的人知道自己的长处,优点,也知道自己的短处缺点,知道自己的潜能和心愿,也知道自己的困难和局限,知道自己永远具有灵与ròu、好与坏、真与伪、友好与孤独、坚定与灵活等等的两重xìng。

    他们实事求是的看自己,理解和看待别人的两重xìng,抛弃了骄傲自大,清高孤僻、鲁莽草率之类弱点。

    以这种自我肯定,自我容纳的观念意识付诸行动,就能从自身条件不足和所处的环境不利的局限中解脱出来,去说自己想说的话,去做自己的事,不藏拙,不露怯,即使明知在某方面不如别人,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也会果敢行动,我行我素。

    任何一个人只有经过东倒西歪、羞怯紧张、让自己象个笨蛋那样的分阶段,才能学会走路、讲话、游泳、滑冰、骑车、跳舞等等一切本领和技能。

    人间的事情没有一件是绝对完美无缺或接近完美的,如果要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才去做的话,那只有永远的等下去。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从容纳自我开始。

    也许外界环境可以影响我们的一生,但任何人都不能主宰我们的心情和命运。不要轻易因为迎合别人的好恶,而舍弃了自己,也不要因为自己失败了而归咎于别人,否则我们就发现不了自身的机遇,而步入歧途。

    生活游戏这样玩

    有个小男孩头戴球帽,手拿球棒与棒球,全副武装地走到自家后院。他满怀自信地大叫一声:“我是世上最伟大的击球手。”

    随后,他将球往空中一扔,然后用力挥棒,但却没打中。他毫不气馁,继续将球拾起,又往空中一扔,然后大喊一声:“我是最厉害的击球手。”

    他再次挥棒,可惜仍是落空。他愣了半晌,然后仔仔细细地将球棒与棒球检查了一番。之后他又试了三次,这次他仍告诉自己:“我是最杰出的击球手。”

    然而他第一次的尝试还是挥棒落空。他搔了搔头,突然跳了起来:“哇,我真是一流的投球手。”

    没有人能左右我们的看法和生活,只有我们自己能控制。失去自己就是失去了一切,连朋友也不会理睬我们。

    而如果我们不再认为荣誉、自尊等东西有任何意义,意识到过去以此换回的只是千万倍的侮辱和失败,而不是生活的轻松与欢乐,我们就不会再为它们奋不顾身地战斗。

    当再有人不客气地对我们说:“你是我们这儿最大的混蛋。”我们既不要勃然大怒,也不要用刻薄的言词回敬,而应笑容满面地说:“你说得很有道理。可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我们必须知道,规则与准则是不同的。规则是事物本身发展的反映和要求;而准则则是人们根据某此个别现象进行归纳所得出的一种观念和看法。

    生活游戏有自身的规则:

    第一,只有当我们能战胜自己时才能取得游戏成功;

    第二,只有当我们至少有一条退路时才开始这个游戏;

    第三,这是一个单机版的游戏,我们独自在生活的迷宫中自得其乐,并且做自己的裁判。

    第四,无论我们在游戏中倾向使用哪一种策略,只有唯一的一个机会。一次失败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失败,而是迈向下一次成功的富有成果的一步;

    第五,不要为失败找借口。

    我们以爱情游戏为例来说明这些规则。比如说爱上了一个姑娘,初恋的我们会告诉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另外一个人值得我们如此深爱,除了死亡,没有任何东西阻止我们得到她。

    如果我们这么想的话,那就是违反了正确的游戏规则,一开始就注定失败。如果她不爱我们,我们会在挫折感中忍受很久的煎熬。

    这个游戏正确的玩法是:被一个姑娘拒绝后,我们继续玩自己的,打电话给另一个姑娘,渡过一个美丽的夜晚。如果她没时间,打电话给第三个。

    再以买东西为例来说。我们走到商店里,一般会看到“跳楼大减价,最后一天”或者“吐血价,过期不候”,如果我们因此打开自己的钱包,那么我们就是被加入游戏的一个角色敲诈了。

    正确的玩法是:第一,把这个减价的产品与另外两个同类产品比较,不考虑价格。第二,把自己真正的需求与产品进行比较,检查是否真正需要它。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我们自己在玩,没有对手,也不需要战胜谁,因此可以没有任何烦恼结束这一盘游戏。

    人们都说成功之门是虚掩着的,当我们开始这样玩游戏时,马上就会发现:快乐之门其实也是虚掩着的。

    在圆融中享受人生

    快乐寓言之磨砖做镜

    马祖师从怀让和尚以后,最初一段时间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坐禅。怀让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他:“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

    马祖说:“我想成佛。”

    怀让就拿起一块砖,在马祖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马祖不解地问:“师父,您磨砖做什么呀?”

    怀让说:“我磨砖做镜子啊。”

    马祖奇怪地问:“磨砖怎么能做镜子呢?”

    怀让笑了:“磨砖不能做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

    马祖知道师父准备点拨自己,于是问道:“那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

    怀让说:“成佛的道理就好比有人驾车,如果车子不走了,你是打车呢?还是打牛!”

    马祖无法回答。怀让又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状。对于变化不定的事物不应该有所取舍,你如果学坐佛,就是扼杀了佛,如果你执著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马祖听了怀让的启示教诲,才真正悟了道,离别怀让后,便到江西去作方丈,在怀让的6位入室弟子当中,只有他得到了心传。

    绝对的忘我和自我封闭,就象马祖企图通过呆坐来悟道一样,都不是人生圆融自在的本相,因此不仅是愚蠢的,也是不可能的,许多矛盾由此产生。

    ==================================

    ==================================

    ==================================

    ==================================

    第十八章 快乐没有形状(1)

    王卫宾

    一个人生活中的yīn影多半是他本人挡住太阳光所形成的。

    没有形状的快乐

    首先我们要探讨的是:快乐的定义是什么?

    有一个研究人员想归纳快乐的定义,于是他出发到许多地方去调查。他先来到一所学校,问一群小学生:“小朋友!你怎么样才感到快乐、最快乐?”

    “吃冰淇淋是很快乐的。”

    “考试名列榜首时,我感到最快乐!”

    “穿新衣服,我感到最快乐!”

    “老师叫我帮忙收作业本时,我感到最快乐,因为我回到家里时,可以跟父母炫耀,老师今天叫我收作业本!”

    答案五花八门,而且全部用最真实的儿童语言表达出来。但在所有的答案里,没有任何两个答案相同。

    这个人又跑到乡下去问农人:“老乡!你怎样才感到最快乐、最快乐?”

    他说:“我今年丰收,我最快乐我看到我种的东西都成熟,销路很好,这是我最快乐的事!”

    他遇到一个商人,商人说:“我生意做得很顺利的时候,是我最快乐的事。”

    一个学生则回答说:“当我金榜题名时,是我一生中感到最快乐的。”

    他又到医院问一个病人,病人回答:“我什么都不要,只要能赶快康复离开这医院,然后蹦蹦跳跳地去做事业,所以健康就是我的快乐、快乐。”

    他又问一个父母双亡的孝子,孝子回答:“我什么都不要,只要父母健在,我就感到快乐了。”

    这位调查者终于发现,快乐是不规则的,既没有绝对的答案,也没有绝对的标准,它只是相对于每一个人每一种情景而发生的。

    我们肚子饿的时候,我们感到吃是最快乐的,当我们肚子饱的时候,再吃东西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冷的时候加件衣服,我们感到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可是大热天,我们却希望不要穿太多所以说,所谓快乐的定义是什么呢?这定义就在:外界的满足与我们内心的要求协调一致的时候,或者说我们的需求与外界相融合的时候,就是我们快乐的时候

    假如说快乐有个绝对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是什么呢?

    财富吗?有多少家财万贯的富豪食不甘味,卧不成眠;

    权力吗?有多少权力顶峰的人战战惊惊,不得一日安稳;

    爱情吗?才华吗?抑或者是自己的相貌?

    按照普通中国人的观念,“父母双全、兄弟姊妹多、财产多、读的学校好、老师又好”,应该是快乐的了。可是事实上,很多人父母双全,生活富足,但并不快乐所以快乐。

    所以我们说,快乐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完全取决于我们内心的要求与对生命的认识和对世界的融合程度。

    快乐没有绝对的标准,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幸运,因为我们可以无所参照地按照自已的标准,感受不规则但却无处不在的快乐。

    都是人间好时节

    有一次,云门大师和徒弟在一起赏月,突然对徒弟说:“我要问你一个问题。”

    徒弟谦虚地说:“请师父指教。”

    云门大师问:“我不问你们十五月圆以前如何,我只问十五日以后如何?”

    徒弟想了想,只好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不知道。”

    云门大师说道:“日日是好日。”说完,他吟了一道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都是人间好时节。

    整个世界是浑然一体的,我们的精神与物质也是完整的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圆满的快乐与意境,音乐,好书,花朵,知己,美酒,可以让每个人都生活得非常轻松愉快、潇洒自在,但我们大多数人却活得很累,就是因为“闲事”太多,所以才觉得“人间”没有“好时节”。

    生活是一场不知道结局的历险。谁积累了更多的财富,谁能走得更远,这些都不重要,惟一重要的是谁真正学会了快乐地生活。这才是我们展望一生时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人的快乐是一个总和,它不仅是爱情的甜蜜、事业的成功、财富的累积以及权力的获取,而是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的一个统一体。

    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欢乐,也就有什么样的忧愁和烦恼。有人只抱持ròu体的yù望,虽然有安逸中的惬意,免不了心肠狭小患得患失;有人注视远大的理想希望,固然有成功后的丰功伟绩,却免不了忙忙碌碌,思虑重重。

    命运,不能由我们去安排,可快乐的结构可由自己去设想、去构造,当我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快乐结构,千万要注意,不要让一个局部掩盖了生命本身的美丽。

    为了获得任何东西,我们都必须牺牲点什么。我们过分追求这一局部,就必然要舍弃对另一局部的张扬。

    但不要忘记,只有失去的和未得到的才是最宝贵的。我们在构造快乐结构的时候,常常为生命中失去的东西感到遗憾。

    有一天,上帝创造了三个人。

    他问第一个人:“到了人世间你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第一个人想了想,回答说:"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创造."

    上帝又问第二个人:“到了人世间,你准备怎样度过你的一生?”第二个人想了想,回答说:“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享受。”

    上帝又问第三个人:“到了人世间,你准备怎样度过你的一生?”第三个人想了想,回答说:“我既要创造人生又要享受生活。”

    上帝给第一个人打了50分,给第二个人打了60分,给第三个人打了100分。他认为第三个人才是最完美的人,可这样的人在世界上太少,他决定多帮助一些“第三个”这样的人来塑造实现自己。

    在中国的正统文化之外,一直有一种闲散自适的文化,认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并不是“治国,平家,齐天下”,而是用心地享受人生,塑造和谐的人格,毕生都做一个明慧达观和充满悟xìng的人。

    陶渊明在《归去来辞》里说:“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这样的人生态度,谦虚,简朴,独立,自然,也许并非是理想的极致,但至少是处世的根本。守护和享受着自我这片完整和谐的人生,积极乐观地应对凡世的风雨,热忱率xìng地承担应尽的责任,便是这种生命哲学的精髓。

    象神一样地快乐

    我们为什么总是被无端的烦恼所折磨,感到紧张和压力重重?

    所有的原因可能只集中在一个地方:那就是我们在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而且做得无比复杂!

    实际上,当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再这样做,当我们在顺应自然的原则下顺应自己的所有要求,就可以享受到象神一样随心所yù的快乐。

    一位建筑师设计了位于绿地四周的办公楼群。竣工后,园林管理部门的人问他人行道该铺在哪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