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梅河遗事 > 第 142 章
    也为你吃尽了苦头。你打算怎样对他们?”

    王天庐回答道:“我愿为二老树碑立传!还有,我愿意捐出黄金千两,给我的胎血之地山月庵的所有菩萨,重塑金身。把山月庵修缮一新!”

    惠法师又问王天庐道:“吾儿既然归根,打算落根何处?”

    王天庐答道:“既然我现在,知道了我的根在梅河,那我就将爹爹运回梅河安葬。娘随我们一道,回梅河重振王家大院去!”

    全文完

    《梅河遗事》简介

    相传,在明末清初年间,川鄂jiāo界的齐岳山南麓,有一条河叫梅河,有一个镇叫拦羊镇。

    在拦羊镇,有一首歌唱道:十二尖山对太阳,有关yīn地在路旁;谁人若能得此地,不当皇帝做霸王。多少年来,迷信风水轮回的人们,一直在寻找着那个神秘的地方。

    拦羊镇南去三十里,又有一镇叫做百羊镇。百羊镇再往南二十里,有一座庙宇叫天子殿。天子殿的黄长老圆寂后,葬在宝地,传言压住了龙脉。因而导致神鱼出现,洞穿千年水库大堤,毁灭农田。淹死了百羊镇大地主符老太爷的独儿子不说,还致使百羊镇方圆几十里地方,鸡不叫,狗不咬,女人家拉不出来尿。

    天子殿新任长老乘法师,只得不停地煎汤yào,以此缓解女人们的腹胀之苦。

    这件事情急坏了地方。百羊镇驻官洪三爷,慌忙报告县主簿。刘主簿则建议百羊镇,在黄长老墓地上,建塔镇妖。

    更为离奇的是,符大公子的尸体,竟然顺着河流,漂到了五十里外的拦羊镇梅河。在一个叫做白鹤石的地方,神奇的有了一座新坟。由于符大公子yīn魂不散,夜夜哭叫。导致拦羊地方不得安宁。惹得当地人愤怒,在恶霸王冠烈的带领下,掘了白鹤石上的那座飞来坟。但在挖开那坟墓时,只见一对白鹤腾空而起,朝着齐岳山麓的十二尖山飞了去。而墓里不见任何人的尸体。

    一个大头和尚,手摇货郎鼓,踏雪拦羊镇。教一群小儿,歌唱道:十二尖山对太阳,有关yīn地在路旁;谁人若能的此地,不当皇帝做霸王。并由此传唱开来。

    拦羊镇上有一算师,姓章名尘离。此人乃天子殿黄长老在世时的密授弟子。黄长老圆寂后,章尘离突然变得疯癫起来,之后他便成了行走于yīn阳两界的yīn差。这样十八年后,章尘离一夜之间,疯癫自好。摇身一变为百说百准的yīn阳算师,生意十分的红火着。人称他为“章半仙儿”。

    拦羊镇王家是大族,族长王冠烈的父亲去世后,请来“章半仙儿”为其父勘定yīn宅。章尘离为了报多年前,遭王家暴打之仇,在为王家拨字头时,占出两绝。一为“先发后绝”,一为“先绝后发”。让其王家人自选。王家阖家商定,最终取“先绝后发”。章尘离还说,yīn宅之地在方圆十里之内。安葬方式为“游丧”。就是抬着亡者,随着他走。遇到蛇打鼓,鱼上树时,就是那霸王之地了。

    王冠烈及弟兄,将老父安葬之后,才过七七四十九天,家里人就一个个的相继离奇死去。一年之后,竟自剩下王冠烈的小儿子王步宽一人了。王步宽深感恐惧,便去找到章尘离,为其想办法。而此时的章尘离却说,当初拨字头时,乃你们阖家商定,如今是没有办法可改变的了。章尘离同时清楚,那王步宽不久也会死去。但感念于他,曾经在自己的父亲坟头,叩过头,烧过纸。于是便叫王步宽于某月某日,一直往南,离家出走。而且不能回头看一眼。走到天黑之时,就到那里住下。

    王步宽只得依章尘离之言,于某月某日离家出走。他一直往南行进,直到天黑时,发现所到之处,四周没有一户人家。身处绝境之时,他看见前边不远处的山上,亮着灯火。王步宽爬上山一看,发现那是一座尼姑庙。王步宽就哭哭滴滴的向尼姑说明一切,尼姑庙长老惠法师深表同情,答应留他在庵里住宿。

    那尼姑庙叫山月庵,长老惠法师,其时年不过三十。常年青灯相守,偶见美男留宿,便动了凡尘女儿心。实则是狐狸精作祟。是夜便和王步宽同眠了。

    哪知到后半夜里,那王步宽便悄然死去。急坏了的惠法师,悄悄地将王步宽的尸体,藏进庵里的大菜油缸中。将那油缸贴上封条,不准其他人擅自动用。

    渐渐地,惠法师发觉自己有了身孕。这种事发生在佛门净地,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为了掩人耳目,她只得穿上宽大袍子将其遮掩。九个月后,顺利产下一子。庵里哪敢养小孩?惠法师只得称病不出卧房。所幸的是,那孩子自生下来起,一直不哭不闹。庵里其他尼姑毫不知情。但无论如何,孩子长期生活在庵里总是不行的。待孩子满月后,惠法师便叫茗之小尼,悄悄抱着孩子下山,找到无儿无女的龚归吉和大娇夫fù,把孩子寄养在龚家茅棚里。按时给他们送去抚养用度。

    受人之托的龚归吉夫fù,精心抚养着孩子。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起来,渐渐的变得无比聪明伶俐。孩子六岁时,送他到县城里私塾‘孺子堂’里读书,先生彭举人免除龚天庐多半学费,精心教授。龚天庐这时显得十分的聪明,读书过目不忘,深受先生的喜爱。几年下来,龚天庐学完了彭举人一生所学。之后彭举人说什么也不肯再教他了。一直寄居于陈家饭店的龚天庐养母大娇,以为是天庐顽皮,惹恼了先生,便求先生继续教诲天庐。先生实言相告:是天庐太聪明了,学识已经胜过了自己,老身再无法教他。

    只因大娇一直被陈家饭店老板陈家富垂涎。所以在龚天庐独自回龚家茅棚后,陈家富就要和大娇结婚。哪知在结婚当天,陈家富雇凶杀死前妻之事败露。衙门拘走了陈家富。不日就将陈家富砍了脑壳。其实,大娇是落进了县官吴胖子设计的圈套之中。吴胖子财色兼收,霸占了陈家饭店,还得到了大娇。

    回家看望父亲龚归吉的龚天庐,到家第二天,龚家茅棚就被一场天火,化为灰烬。在病床上的龚归吉,也被烧死。龚天庐在山月庵尼姑们的帮助下,埋葬了龚归吉。

    龚天庐回到县城,到‘孺子堂’去温习功课,准备参加乡试。可彭举人却劝龚天庐,先回住处看看,并说他龚天庐回龚家茅棚后,他娘大娇遇到了许多麻烦。龚天庐回到陈家饭店。没有看见过去常受其恩惠的陈家富。大娇却和吴胖子居于一室。

    大娇因为儿子龚天庐遇见了自己的羞事。便哭着向龚天庐坦露了一切。是夜,当吴胖子再次去到陈家饭店时,大娇就在酒里下了dú。以此来dú死吴胖子和了断自己。因为龚天庐不知情,在吴胖子和大娇酒后,上楼歇息时,龚天庐手拿砍刀,杀死了吴胖子。接着,龚天庐出逃,浪迹天涯......

    四十年后的一个清明节,龚天庐带着家人和随从,衣锦还乡省亲。

    龚天庐到家一看,家中茅屋早已破败不堪。他用买来纸钱和bào竹,去到父母的墓前,焚钱鸣pào,奠祭老人。

    但奇怪的是,除了那纸钱顺风燃烧了外,那bào竹却怎么也zhà不响。龚天庐责骂下人买来假货。可下人说在卖家那里是试过了的,一点就着。

    奇怪之余,龚天庐暗想,会不会是自己祭错了坟头?想找个人来问个究竟,但一看近处又无人家。只是在几里开外的山顶之上,有一座尼姑庙。

    龚天庐派两个儿子,去到尼姑庙,询问年事已高的惠法师。惠法师听完述说后,方知是自己离家多年的儿子回来了。她忍不住高兴,微笑着道:你们何不将bào竹,拿到庵里来一试?

    龚天庐忙叫下人,把bào竹搬到尼姑庙去。惠法师令其对着那大菜油缸鸣放。此时,那bào竹见火即着,响声震天。

    龚天庐越发奇怪,忙问惠法师这其中缘由。

    这时的惠法师对龚天庐道:天庐吾儿,你且跪下。听娘与你细说根源。这菜油缸内,是你未曾出世,就死去了的父亲。而我,就是你的亲生母亲......

    惠法师还教导龚天庐,要他给养父母树碑立传,道其生身父母小,养身父母大的道理。龚天庐依母言而行。

    之后,龚天庐改回真姓,叫王天庐。其母惠法师,不再做尼姑。她与儿子一起,享尽人间富贵荣华。

    作者简历

    唐大权,男,1964年生于民歌之乡《龙船调》的湖北省利川柏杨坝,土家族。1982年毕业于恩施财校物价专业。后分配于建南供销社工作。前后任过物价、出纳、统计、人事、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等职。经济师职称。到2002年企业解散后,由于生活所迫,南下广东打工谋生。

    本人无论过去在曾经辉煌过的供销社工作,还是在外出打工谋生时。由于自已别无它长,只要一有空余时间,就一直在做着另外一个梦业余文学创作。1988年,曾自费参加南京青春文学院小说散文专业学习,在《文艺学习》杂志上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老挑二》,深得时任《南京日报》文艺副刊编辑蔡之湘老师好评。1989年加入利川市文学协会。当年投文《跳舞的人》参加该协会主办的民族文学大奖赛,获得优秀奖。后又参加宁夏北方文学艺术研究所学习,其诗作《哭母文》、《父亲的脊梁》收录于由乔树生主编的大型诗集《南吟北唱》上卷。后被《黄河文学》、《朔方》杂志社聘为特邀创作员。多年来,本人的小说、散文、诗歌、随笔,散见于各地报刊杂志。

    2002年企业解体,由于生活所逼,南下广东深圳打工。在闲暇无聊时,又开始提笔继续写作。后来,在一起打工的儿子出钱买了个电脑。可当时我是一个电脑盲。在请教儿子的时候,慢慢学会了打字。于是开始学习网络创作。

    记忆中的天子殿

    天子殿是一座庙,在我五岁之前,亲眼看见它,就在离家不远的南边山上耸立着。大概是在文革中的1969年,被当时的白庙公社新民大队,撤去修建了学校和办公室。

    我那时由于小,真的没有去过天子殿。只是遥遥相对着,看见过它。多年后,听家乡人说,天子殿要重新修复,但又是好多年过去了,但还是没有天子殿的影子。

    文章里的故事,我也不知道是从哪里零星道听途说来的。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回事,我真的不清楚。

    但我要说的,天子殿是真实的。就在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龙船调》的真正发源地湖北利川柏杨坝镇。

    可惜,今天再也见不到,昔日天子殿的影子了。

    找寻那传说中的影子

    找寻那传说中的影子

    因为不清楚那个传说,到底感不感人,所以在第二卷第一章“两个小镇的传说”里,也就算得上是一笔带过。接着就转向梅河人家生存和生活的纷争中去了。到底柏杨坝是不是有过传说中的一百只神羊,许多老辈子说得活灵活现。家乡利川市柏杨坝镇,笔者王婆卖瓜,认为人杰地灵。只是出了我这个蠢才而已。目前,中央电视台正在拍摄一部叫《大水井》的30集电视连续剧。那大水井当时的主人,据说是仅逊色于刘文彩的中国第二大地主。

    小时候,我听见大舅给我绘声绘色的摆过龙门阵,说是李氏家族开始到大水井来时,是逃荒要饭来的。他们为什么会在云雾山的半山腰,生根落点下来,而且一步步的辉煌起来?于是,就有人说,那里的地形好。笔者一不会yīn阳,二不懂地理。只是在心中,默默地记着,他们的说道。

    结果啊,就将一些影子似的,虚无缥缈的东西,借用到拙作里来了。自认为有糟粕。但又认为,这才具有民族xìng。就这样,给读者做出了一锅大杂烩。各有所好,您们是上帝,您们愿吃什么,就挑什么好了。

    我还得继续去找寻,那传说中的影子。

    那条弯弯的小河

    那条弯弯的小河

    在中国南方最大的天然草场齐跃山下,流淌着一条小河。也就是在下拙作《梅河遗事》故事里的梅河。其真实叫法叫做梅子水。沿河两岸,良田沃土,是家乡利川的黄金宝地利中盆地。

    故事里的“十二尖山对太阳”,十二尖山就在梅子水边,春夏秋冬的迎着朝阳。

    我添油加醋的赋予它惊奇、神奇、离奇、稀奇的故事,那是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好像不对生养自己的家乡,造出一些故事,就有枉活此生的感觉。可惜笔拙,编出来的故事,不是那么的感人。

    可是那条日夜流淌不息的梅子水,始终在浇灌着美丽富饶的故乡。今天发生的故事,比我所编的故事,要美丽动人得多。

    就是那条弯弯的小河,成为利川人的不舍依恋。过去,听老辈子说,只要是利川人,即使走遍天涯海角,到头来都还是要回到故乡,离不开胎血之地。相信,大部分中国人,都会有这种恋乡情结。

    难忘那条旧大路

    记得还是四十年前的立冬之后,一个没有下雪的黄昏。在屋前玩耍的我,看见大舅从店子上的盐大路下来,顺着田埂,朝着我家走来了。我急忙跑回屋去,对娘说:大舅来了!

    我心里很高兴,从大舅那沉甸甸的担子里分析到,大舅肯定又是从云阳挑着红糖回来了。今夜又可以喝到几碗香甜的红糖水。

    那时的四川,物资比我们这边还要紧张。

    每年秋收之后,只要是有力气的男人,就纷纷向队长请假,准备挑力到云阳那边去,赚几个来年的油盐钱回来。

    我看见,我们这边,也没有什么好东西要挑出去卖。不是几把叶子烟,就是在收购站卖不掉的烂烤烟渣渣。听说挑过去都能赚不少钱。回来的时候,就挑些过年的红糖,卖了也可以赚一些钱的。但是,只要一有运动来,像大舅这样的一群人,也会被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