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毛泽东的神来之笔 > 第 27 章
    援遵的薛敌唐、韩两师。……”,其部署为:“三军团全力为第一梯队,应乘破竹之势赶快直逼遵义城,如三军团主力未动,应于明27日1时起续追。一军团为二梯队,一师应于明日1时,二师3时,各由板桥开始续追。进攻遵义部署由彭、杨决定,要在明日12时前开始攻击,干脆解决战斗,并准备转击可能援敌。夺取遵义系我军继续作战、生存黔北和得着休息整理的关头,望鼓励全军于明日取得遵义。”(19)

    中革军委在电令中还对彭、杨和林、聂都有批评:“现三军团一部追击,一部停在四都站(即泗渡站本书作者注),而一军团又徘徊途中,将使敌人整顿抗我是不对的。”这个批评好像有些问题,不知是以什么为依据的。此电签发时,红三军团主力似未抵达泗渡,而红一军团主力已抵达黑神庙东侧翼从其出发位置计算,他们的攻击速度并不慢。而且林、聂好像也并没有 “徘徊途中”,而是表现出很强烈很主动的求战意识,对“追击”的兴致非常浓厚就在军委发出该电的同时,林、聂也致电军委,汇报了红一团在石炭关窃听敌人电话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相应部署:“敌十五团在梁风哨向遵义师长报告该团伤亡颇重,部队零散;十五团和九团之一个营在大桥、凉风哨之线;遵义城似只一个营,某军官白(柏辉章)师长建议调思(南)、(鸭)溪之两千新兵来遵义城。杜(肇华)旅长失络。师长令八团派兵一营限10时到梁风哨警戒。师长令溃兵在十里铺整顿,不准入城。敌此刻恐慌零乱,遵义空虚,已去信彭(德怀)、杨(尚昆)、李(聚奎)、黄()猛追,二师亦拟本日吃饭后出发。(20)”

    要是máo zé dōng等瞅见了林、聂两小时后向红一军团各部发出的命令,说不定还要翘个大哥夸奖一把:“已令二师立刻出发沿马路向遵义追击前进,并限于明日10 时前占领遵义城,一师亦应立刻轻装从现地出发,沿马路向遵义城追击前进。如三军团部队在你们前面追击时,则你们随其后跟追,如三军团停止未追时,你们应超过他们迅速追击。(21)”

    你看看你看看,他们比军委首长还主动积极。军委首长要“明12时前开始攻击”,他们却要“10时占领遵义城”。虽然与后来的实际战况相映照,林、聂在这里似乎是夸了个过于cāo切的海口,但笔者却以为这个海口夸得实在是有品味有档次,因为其本质内涵还是“兵贵神速”!

    然而彭、杨却好像并不想让林、聂抢这个先。

    三

    彭、杨想让林、聂集中主力准备打击增援的中央军。

    2月27日凌晨2时,已进驻泗渡的彭、杨在收到中革军委在26日20时电令的同时也得悉了遵义城仅一营守军的情况,随即作出了“迅速夺取遵义城并准备打击吴奇伟部援遵之敌” 的部署:前出到泗渡、下坝的部队于3时出发,沿公路向遵义前进,以消灭或驱逐沿途溃敌,直逼遵义城下并占领之;如遵义城守敌固守,则以红十一团、红十团、红十二团由遵义城东北向新老城攻击,红十三团集结老城西北,对牛蹄滩、毛石坎方向警戒并派出侦察,红十一团应以一部占领老城南端的红花岗、碧云峰高地,并向鸭溪方向侦察警戒。而红一军团则“以集结主力打击增援之敌为目的,尾三军团之后,进到遵义城东南水师坝及其东集结,必要时准备以一部由新城东门协同三军团攻城,对懒板凳及湄潭方向警戒侦察”,攻城得手后,红一、红三军团准备打击援敌(22)。

    凌晨3时,在向中革军委报告了上述部署后,彭、杨率军团部离开泗渡向遵义的干田坝移动。

    彭、杨掌握的敌情和作了的部署大致正确,但还是有些小问题:遵义的的确确已近乎一座空城,守军的确是只有第一团江荣华部第一营一个营,但江团主力及刚从湄潭赶来的第八团万式炯部都在遵义城北的董公寺一线筑工固守,而从娄山关溃下来的第六团亦被令就地展开防堵。红军要想进遵义这座空城,还得先打发掉这些个烟qiāng兵,而烟qiāng兵们现在已无退路,属困兽犹斗,加上中央军正赶来他们还觉得有后盾,解决起来绝不会太轻松。

    而且从鸭溪赶来的黔军第五团李维亚部也到了遵义附近,此刻已准备进城了。

    红三军团前卫到了董公寺就先吃了点亏,甚至还一度被烟qiāng兵们逼退到了蒙梓桥。

    27日清晨,罗先桂、张爱萍率红十一团一路追着刘鹤鸣残部到了董公寺前的石宇铺,发现前边公路横贯其间的山坡上有一些敌人在活动,跟进指挥的张爱萍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溃敌的掩护部队,没怎么往眼里放。不待团主力跟上来展开战斗队形,驳壳qiāng一举便带着前卫营往上冲,不曾想却被一阵密集的弹雨给挡了回来。

    这时红十一团一个营也跟了上来,张爱萍把两个营集中起来又往前冲,他自己则带着一个连冲在最前边,孰不料敌人的轻重机qiāng火力更为猛烈炽热,呼啦啦还钻出上千人向红军发起反冲击,将红十一团这两个营逼退到了蒙梓桥。所幸这当口军团参谋长邓萍率红三军团主力刚跟上来,观察一番邓萍决定改从两翼包抄迂回,如此这般动作起来才将这股敌人击溃。激战中,黔军第一旅旅长杜肇华、副旅长兼第一团团长江荣华俱被击成重伤,指挥战斗的师长柏辉章见势不妙,遂留下一个营在九节滩阻击,自己率部退向遵义城中。

    午后,红三军团抵近遵义城,红十一团将留在九节滩的那一营黔军迂回包围予以歼灭,尔后踩着溃敌的脚后跟到了遵义新城下,在跟进的红十二团配合下,又陆续攻占了遵义新城外围和城内的一些据点。据时任红十二团第五连连长的高书官老人回忆,他率五连冲到遵义新城北城门时已是下午时分,他瞅着洞开的城门很是费了些思量,不知这是空城计还是拖刀计,掂量来掂量去还是认定是空城计,于是壮一把胆径直闯了进去,盘算着先将环城门楼占领再待主力上来彻底解决问题。然而冲进城后的战斗却出人意料的顺利,高书官等占领城门楼架起机qiāng冲着沿街敌人一通招呼,城里马上就乱作一团,敌人纷纷溃逃一齐涌向老城,这其中还包括中央军刚派进城的设营队……(23)

    这当口情况相当微妙,中央红军抵近了遵义城,中央军也抵近了遵义城。这天午后时分,吴奇伟率纵队部及唐云山第九十三师一部已到了遵义南郊的忠庄铺,到达的同时也接到薛岳来电:娄山关已失守,“朱毛”正大举进攻遵义。15时左右,吴奇伟正在研究情况并收拢陆续跟进的部队,气急败坏的王家烈就率一个手qiāng排乘车找上门来了。

    “王主席”从昨天起日子就非常不好过,一日数电蒋公和薛主任叫苦告急乞助求援:“遵城兵力太单薄,守亦不易,现固守待援(24)”,“本军兵力既未集中,遂被各个击破,伤亡甚众。十五团尚未收容完毕,仅以17连之众,与匪主力接触,攻守均为牵制。请转恳薛总指挥速令各师,克日前进增援。(25)” 上午在城北他亲眼目睹了红军向遵义疾进包围的状况,更是如坐针毡。黔军第一、第五、第六团残部汇集到遵义城后,王家烈把一应指挥事宜jiāo给第六团团长刘鹤鸣,并令刚赶来的第八团万式炯部在城外与红军保持接触,必要时退守南门关高地。这一闻知中央军来了,不禁喜出望外地赶来迎接,心想这中央军原本是灾星这当口却是救星,应该能救自己于水火吧?

    然而“王主席”还是没有把准吴奇伟的心态:他一开口便称“中央军及时开到,遵义就有办法了”,为解释为什么在一个晚上就丢了娄山关的缘由并强调遵义城当前的危局,他还一口一个“赣匪主力就在遵义,贵部速进定能收奇功于一役”照他看来,吴奇伟着急忙慌地赶到这里当然是来打仗而不是看仗的,一定是想找“朱毛”主力来一个决战。殊不知他越是说红军主力就在遵义,吴奇伟就越是不敢急进吴奇伟在中央苏区跟“朱毛”有过jiāo手,知道这池水的深浅。

    不过吴奇伟面对心急火燎的“王主席”一再催促,也不好太失“中央大军”的面子,只好敷衍说待各部集结完毕后再向遵义推进,现已派设营队进城设营,同时也当着王的面令参谋魏鉴贤“抵遵侦察”,魏出发前吴还用粤语暗示他“机警些”,意思大概是让魏侦察回来时提供些 “集结完毕才能前进”的依据……(26)

    “朱毛”这边现在也是心急火燎。

    中央军将至遵义这一点他们早有预计,所以才没有采纳林、聂“27日攻击娄山关”的建议。时隔70年笔者为林、聂建议狠狠捏了一把汗又为“朱毛”的决心狠狠鼓了一把掌:“朱毛” 这个决心下得实在太及时了!否则27日这天红军还在娄山关北叩关而中央军则可能已进了遵义城,如此这般黔军各部也能及时赶到娄山关,脚跟也许会站得更稳红军叩关也会更难。而中央军只要再积极一点,红军就可能被川黔军和中央军压迫在桐梓至娄山关之间的狭窄地域,真要是这种局面那可就太玄乎啦!

    而现在的情况虽不算太玄乎但至少也是大玄乎次玄乎,中央军要赶在红军前头进了遵义城红军要想拿下遵义城就是第一大玄乎,遵义久攻不克川军再一南下红军进退失据那就是第二大玄乎。所以就在王家烈心急火燎面见吴奇伟的同时,“朱毛”也心急火燎地发出一个“万万火急”的指示:“遵义除溃敌残余外,原有第一团,其在鸭溪、湄潭之数团均可于今27日赶到。薛敌所部之第九十三及第五十九师可能于明28日下午到遵义。情况如此迫切,而又是转环战局的战役,望尽一、三两军团全力,使用迂回,期于今27日协同干脆消灭该敌,勿使良机稍纵。(27)”

    这个“万万火急”据悉是根据“林彪报告”作出的,但目前收集到的 “林彪报告”也是15时报告中革军委的:“黔敌今晨以一、五、八团在石子铺、董公寺与我三军团部队接触,约2小时,敌溃守遵义城。一、三军团各一部正在攻城,主力均在新街以北未动。(28)”估计林彪是以电话方式向军委报告这个情况的,而中革军委首长也是即刻以电话方式发出这个指示的,一收一发时间衔接如此紧密,这至少说明中革军委首长们焦灼的心境,这心境很可能就是因“林彪报告”中“……主力均在新街以北未动”而生,因为中革军委“万万火急”中强调的是 “望尽一、三军团全力……”。

    其实这个时候红三军团主力大部分已陆续进抵遵义城下,就在“万万火急”发出两个小时后,红三军团已经基本控制了遵义新城,除以一部肃清新城内残敌外,大部或穿城而过,或城外迂回,正分几路向遵义老城发展进攻。黄昏前,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与红十一团政治委员张爱萍、参谋长兰国清(29)等来到遵义老城北门几百米外一条也叫做“湘江” 的小河边,几个人隐蔽一个土坎后观察敌情,研究入夜攻城的部署。邓萍决定:先派一个营从河中跳墩上过河,沿小山坡接近城墙扼制守城之敌,待入夜主力到达后发起总攻。张爱萍即令团侦察排沿城墙根进至万寿桥(今新华桥)控制渡河点,第三营马上过河并接近城墙待命。而三营过河后,七连一位叫蔡爱卿的政治指导员却捺不住寂寞带着几个战士爬上了城墙,爬进去看了看情况又爬了出来。邓萍听他们派通讯员来报告说能从那段城墙爬进爬出很是高兴,告诉张爱萍等“三营隐蔽待命,今晚就从那里爬城”,不料话音刚落城门上黔军的“九响pào”(红军战士戏称为“九响棒棒”)就叭叭地打了过来,兰国清担心首长安全建议转移观察位置,而邓萍看得兴起却不想挪窝,结果一颗子弹飞来刚好击中他的头部,邓萍头一歪就便倒在了他四川老乡张爱萍的右肩上,迸出的鲜血溅满了张的一身……

    一位年仅27岁出自黄埔六期的年轻红色战将,就这样告别了他短暂而又精彩的人生。

    与此同时在遵义南郊忠庄铺的吴奇伟也得到参谋魏鉴贤抵遵侦察返回后的报告:在距遵义城8里左右的山头他们用望远镜观察到遵义新城已遍chā红旗,老城方向有稀疏qiāng声,同时看见一支红军部队正朝吴奇伟部的右翼运动。在一旁的王家烈一听这个马上从心里往外凉了个透:遵义城肯定守不住,中央军大概也靠不住。他随即匆匆辞别吴奇伟,命令刘鹤鸣将第一、第六团退守马坎,自已则亲率两个营及第八团万式炯部退守丰乐桥及公路以西一线,准备配合吴奇伟反攻遵义,同时电令何知重率魏金荣、李成章、侯汉佑三部残军配合川军向桐梓进击。

    向吴奇伟部右翼运动的那支红军部队是红一军团的前锋、邓华、龙振文所率的红二团,他们遵军团首长令正向遵义东南迂回,下午16时进至丰乐桥时即与黔军第八团万式炯部遭遇,而这些烟qiāng兵是奉王家烈命到此来配合中央军“反攻遵义”的。

    两边正打得热闹,唐云山师先遣队王隆玑部(由各团侦察队和军士队临时编组)也赶来助阵。

    然而此刻已进至遵义城北的林彪却犹豫起来,他以部队连续追击,极度疲劳为由,于当晚18时和21时两电中革军委:(遵义)击溃之(黔)敌现守遵义老城和红花岗,无退却征候,谅该敌系固守待援。建议“以小部队袭扰,主力休息,把在遵义城之东南之第二团撤回,因不易联络”(30)。

    林彪的犹豫很难让人理解,虽然部队“连续追击极度疲劳”确系事实红一、红三军团从25日开始从桐梓城一直追到遵义城下,部队连续行军作战几乎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