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毛泽东的神来之笔 > 第 18 章
    问其部队集结情况,并要求红一军团在9日“全部应进至同一地点,并靠近扎西约二、三十里处。(25)”这封电报好像没有说明要在大湾子跟“龙主席”子弟兵干一仗的意图。所以胸中郁闷气还未舒展的林彪当日19时、23时两电中革军委,拧着脖子称“已令各部向镇雄前进,二师及三团11号到达镇雄与一师会合”,且“一军团由现位署向镇雄前进,均不须通过扎西”,军委18时半电令之要求“为不能做到之事宜”,并质问“军委处置之企图如何?(26)”

    接下来便是中革军委重申电令,林彪重申“不能做到”“扎西以西及西南、西北50里以内找不出能集中3个团的地点。(27)”这场电报官司一打就是一个昼夜,直到9日24时中革军委无可奈何,一边重申“我野战军明10日仍集结全力准备战斗”,一边令红一军团在三角塘、班鸠沟地域休整,“对大湾子之敌进行侦察,而不应再向镇雄前进。(28)”

    这一场电报官司林彪好像连小道理都没有了。虽然大湾子战斗后来还是没打成,但这次中革军委的部署电是出于作战需要,妥与不妥你作为下属有意见也只能克服困难先去执行,以后再找机会跟中革军委首长们拍桌子踢板凳大吵一通出得一口窝囊气。况且所谓“扎西以西及西南、西北50里以内找不出能集中3个团的地点”这个理由本来就不能成立,部队吃粮困难也不只是你一个红一军团,大家鼓一把劲把仗打好了不是什么都有了么?

    那时中革军委看林彪一时半会儿是指不上了,便准备以红三、红五、红九军团部队来拾掇安旅。中革军委和红军总部9日白天从院子街转到扎西城中,拟空出战场来待安旅继续向前,尔后中央红军主力以伏击方式包他的饺子。这当口中央红军是否还能继续向滇境内镇雄集结已取决于大湾子这个诱伏计划能否实现,各部队一边继续清扫扎西附近狮子营、大寨、小寨、麒麟坳等处的民团土围子,一边密切注视安旅动向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然而孙渡积极到这会儿又不积极了,安旅先头部队到达大湾子后并不前进而是就地筑工据守,等待继进部队的抵达,继进之另一部则由镇雄板桥出盐津、筠连,当日已接近牛街一线,拟与川军取得联络。这时候川滇两路诸侯的眼光都描在盐津、大关一线,愈发认定中央红军要出此间继续西进去抢金沙江,两边都督促自己的子弟兵赶早不赶晚,压迫“朱毛”于横江以东而后剿灭之。这边厢“龙主席”孙司令手中安恩溥、鲁道源、龚顺壁3个旅盯紧了盐津、毕节两翼,要“迎头堵击”,那边厢刘甫公潘将军麾下袁治、廖泽、刘兆藜3个旅扑向牛街通盐津道上,想“切实遮断”。这两路人马铁流滚滚都直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也难怪孙渡安恩溥这会儿并不着急出击,那是在候着“朱毛”继续西进自已去钻牛角尖。

    这时林彪对去镇雄仍很执着,10日11时他电告中革军委:“川敌将赶上,目前我军应以主力向大湾子敌实行分进合击,而以我一师一、二两团由现雨洒河前进,先敌占领镇雄城(29)”。林彪一边建议一边就开始动手,红一师当天便由罗坎向镇雄前进,而且进展甚速接连拿下几个山头还得了几百人qiāng。

    林彪这一手从战术上来说很富有进取xìng也确属妙着,如此安恩溥屁股后头就有可能先着起火来,安旅先头部队也可能成为瓮中之鳖。然而máo zé dōng在盯着滇敌的那当口眼角余光就一直在到处扫来扫去,这时候已经扫视出了一个更大且更具决定影响的空间,安旅先头部队这盘小菜在他眼中位置已退而屈居眼角这盘小菜本来就不太好吃,而且就算吃着了也于大局影响不大,很重视“慎重初战”的máo zé dōng掂量一番还是断然选择了放弃。中革军委于当日13时30分电告林彪:“大湾子之敌昨未续进,在扎西附近之伏击已无可能,现军委正式决定,转移地区。(30)”

    这个“转移地区”就是半个月前刚放弃的黔北这意味着要走回头路。

    然而这一着真是大手笔实在是太漂亮了,时隔 70年笔者在翻捡双方电文和部署时仍然按捺不住拍案击节喊出了一声“高”!这一着看似被动状态中左右试探不果后的被动之举,但出招果断迅速毫不拖泥带水,一下子抢在了蒋公刘甫公潘将军龙主席孙司令的思维空挡部署空档上,这显然是熟筹深思提练而出的神来之笔,而这几乎是中央红军从江西苏区出发以来的第一次。那当口蒋公及川滇诸侯都拼命跟“朱毛”赛跑,步步去抢“朱毛”的先机而且已经抢得了这个先机,这就好比前头有个好果子大家都拼命地去采撷,蒋公及各路诸侯已经抢在了前头堵死了“朱毛”的念想,由此生出的副产物却是顾头不顾尾在屁股后头亮出了一大片空档,这空档上又生出另一个好果子,这好果子虽不是“朱毛” 刻意谋划的成果,却比刻意谋划还要来得便当,至少把对手们大大地调动了一把也不枉他们这半月来跑路的万般辛苦,而且回头一伸手就能摘取这个好果子,对手们还一时半会儿回不过神儿来。

    其实这时“朱毛”的思维如果还拘泥于“北渡长江”的话,他们这一掉头有可能还是冲长江边儿上去,果如此这个手笔就依然显得不够奔放,远不能体现毛氏狂草那般挥洒自如,而且还有可能再陷窘迫之境。然而máo zé dōng就是máo zé dōng,此公遇事提得起来也放得下去:迂就是直直也是迂, “北渡”“西渡”本是千钧重负,干脆暂时放下不就成了四两?!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这次非常迅速地达成了共识:我野战军“决于明11日起转移至雪山关及其以西地域,争取渡河先机,并准备与薛岳兵团及黔敌为主要作战目标……(31)”

    这次的“渡河先机”,就是指渡赤水河的先机。

    或许有人会发现,máo zé dōng的这个主意好像跟年前洋顾问在西延山区那个“让平行追击的敌人超过我们再回头向北去湘西”的主意如出一辙,其实两者的本质内涵大相径庭,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最关键的区别就在于:毛氏已把千钧负荷变作了四两,而李氏的千钧负荷还是千钧负荷。

    不知是不是因为这回反应过来了,林彪一接到军委电令即令红一师停止向镇雄前进。也不知是不是汲取了林彪“牢骚” 中的合理成份,中革军委在准备转移的同时也向各军团下令再次缩编: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均取消师一级编制,每军团编足4个团,红五军团缩编为两个团,红九军团五分之三的人员编成1个团并入红五军团,其余人员编入红三军团。军团机关也缩编以适合战斗需要,多余人员补充战斗连队或者选拔到新成立的游击队中(32)。

    这个缩编命令后来在落实中又有一些变动,尚在转移中的红一军团未及缩编,仍保留了师级建制,红三军团按缩编命令执行,编为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团4个团,红五军团编为第三十七、第三十九团两个团,红九军团未撤销建制,仍编为第七、第八、第九团3个团。

    中革军委同时还决定由原红三军团第六师政治委员徐策、原军委干部团上干队政治科长余泽鸿、原红八军团民运部长戴元怀等人组成中共川南特委,以原中共古(宋)兴(文)特委领导的“叙永特区游击队”和“红军南六游击队”为基础,抽调主力红军一些干部和战士及国家政治保卫局第五连共三四百人,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拟在扎西地域及川南一线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敌人,配合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同时保护寄养在这个地区的红军伤病员,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33)

    2月10日上午9时,军委纵队还在扎西江西会馆召开了营、科以上干部会议,由张闻天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这时候许多人才知道máo zé dōng又进入了党中央决策层,许多熟悉他的干部都很振奋:毛主席出来指挥红军,这下我们有办法了!

    然而对于马上就要踏上的“回头路”,更多人的即时反应却是不解,一时间牢骚怪话又盈耳响起。máo zé dōng、周恩来、朱德等亲自走到连队和大家一起行军,máo zé dōng以他极富感染力的湖南乡音问大家累不累?还想不想打?还想不想打胜仗?你不服还不行,在普通红军战士中máo zé dōng的话就有这么管用,硬就是“一句顶一万句”,没怎么费劲煽乎,千万个喉咙里都冒出了一个口号:

    “赤化云贵川,打回遵义去!”

    上一节    下一节

    注释

    (1)《2月5日21时半、22时军委两次电示林彪》,《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57~第558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2)《2月6日1时总司令朱德命令一、三军团向扎西靠近》,《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59~第56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3)《中共中央书记处致项英转中央分局电》,《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57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4)未查到此电原文,据称此电发出时间为2月6日20时。转引自《红军黔滇驰骋烟尘谱正本》第247页,1990年1月第1版。

    (5)《2月6日9时、22时军委两次电示林彪》,《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6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笔者对前一电签发时间存疑,五村(今五撑)至建武营有80里山路行程,6日拂晓在五村遭敌袭击的红一军团直属队及红二师不可能在上午9时前就已“安全到达建武营宿营”,推测此电发出时间可能是当晚21时(晚上9时),中革军委在得到红二师(白天转移中也与林彪失去联络)报告后再向林彪通报的。

    (6)《2月7日3时半林彪在建武电告军委》,《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65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7)《2月7日4时军委电示(大意)》,《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66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8)转引自《中央军委聂副主席至扎西纪念馆的一封信》,《红军长征过云南》第360页。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9)未查到此建议原文,转引自己《红军黔滇驰骋烟尘谱正本》第25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1月第1版。

    (10)《军委下达关于红军向川滇黔边境发展的指示》,《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66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1)《2月7日19时林彪向军委报告》,《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67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2)《蒋中正电令龙云为第二路总司令》、《蒋中正电令薛岳努力“进剿”》、《龙云任命孙渡代理第三纵队司令》,《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44页,第558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3)《蒋中正令周浑元暂兼代总指挥职务》,《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49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4)《龙云复蒋介石东戌电》,《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46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5)《龙云致蒋介石秘电》,《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5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6)《龙云复蒋介石冬电》,《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58~第559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7)《龙云报告滇军已向威信前进与川军联络》、《龙云就任二路军总司令告诫滇军将领》,《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61页、第563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18)《蒋介石复龙云江秘电》、《蒋介石饬滇军北移夹击红军》,《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61~第56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9)《川军南岸总指挥潘文华报告》,《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54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高珙,即高县和珙县,当时与兴文、长宁、古宋和庆符等县共称为“川南六属”,庆符县于1959年并入高县,古宋县于1960年并入叙永县。

    (20)《川军南岸总指挥潘文华报告》,《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54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姓名或地名简称后的括号内容多为本书作者加注。

    (21)《2月8日1时军委致林彪电》,《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7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22)《2月8日1时40分林彪令部队》,《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7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23)《第二路军总司令龙云阳午电令》,《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68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24)未查到这个部署电,转引自《红军黔滇驰骋烟尘谱正本》第253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1月第1版。

    (25)《2月8日18时半军委电林彪》,《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7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26)《2月8日19时、23时林彪两次电告军委》,《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7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27)《2月9日3时军委电示》、《2月9日7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